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青霉素发酵中,应用相差显微镜观察产黄青霉(P.chrysoaznum)在摇瓶种子和发酵培养时菌丝形态分化的不同发育阶段。它们分别完成了一个和三个生活循环,每个生活循环又都包括孢子或菌丝的萌发,菌丝的分枝,分节和孢子形成这样三个阶段。每个生活循环中不同分化阶段的菌丝结构不同,功能也不同。所以通过菌丝细胞在各发育阶段中的分化规律,去了解菌丝细胞生长和pH的变化,以及它们与青霉素生物合成能力的相关性,对青霉素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实验室的小型发酵罐中进行发酵研究时,由于培养液在发酵罐中的循环时间很短,所以整个培养环境是一致的。但是在工业生产上的大型发酵罐中,培养液循环时间较长,使质量传递和功的传递都受到限制;再加上液体静压的变化,使处于不同的空间位置的培养液的溶解氧浓度有很大差异。不论在内循环式的或有搅拌的发酵罐中,微生物通过不同区域时,它的外界环境也随之发生变化,因而引起微生物代谢上的变化。在小型试验时获得的最佳值,常常因此而在工业生产规  相似文献   

3.
目的验证注射用水微生物含量与贮存温度、方式及时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参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检测不同贮存温度、不同贮存方式、不同贮存时间的注射用水中微生物含量。结果注射用水微生物含量与贮存温度成反比,与时间成正比,高温循环贮存方式可有效抑制注射用水中微生物生长。结论注射用水的贮存温度、方式与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一致时,可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确保注射用水及配制成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承担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高纯水苏糖生物提取与工业色谱分离技术研究取得突破性成果。采用生物发酵提纯技术、工业色谱分离技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水苏糖纯度达到90%~95%。2010年11月,卫生部发布第17号新资源食品公告,批准水苏糖作为普通食品生产经营。该项目关键技术与主要成果:1.微生物筛选分离技术探索利用特定微生物生长时对糖类(碳源)利用的专一性来筛选特定的菌种,经过驯化确保其在特定碳源下可以正常生长,并通过优化发酵工艺技术条件控制微生物的生长过程,去除提取液中单、双糖及部分三糖,保留功能性成分水苏糖,从而相对富集和提高提取液中水苏糖的含量(占总糖)。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干细胞因子(SCF)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的表达,及其与GIST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收集GIST标本共68例,包括石蜡组织47例和新鲜组织21例,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GIST组织中SCF表达,分析SCF表达与肿瘤部位、大小、病理性核分裂象/50HPF、危险度分级及Ki-67指数的关系。检测GIST标本中c-kit基因的突变状态,分析其与SCF表达的关系。结果 68例GIST组织中,SCF表达率为76%(52/68)。SCF表达阳性的GIST组织中,Ki-67增殖指数和病理性核分裂象明显增高、增多。SCF的表达与c-Kit基因的突变状态无明显相关。结论 GIST组织中存在SCF的自分泌,SCF表达可能促进肿瘤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6.
控制发酵过程需要一个迅速而连续测定微生物细胞密度的方法。1978年Matsunaga发现,用一个铂电极和一个过氧化银电极同时插入微生物培养液中时,微生物在铂电极表面被氧化,并产生电流。本文介绍用上述原理的一组装置,来测定微生物细胞密度的方法。该装置(图1)由测定和参照两个部分组成。已用来连续测定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发酵时的细胞密度。  相似文献   

7.
林可霉素(洁霉素)发酵过程中含量的测定,以往均采用微生物法(下简称生测法)测定。但测定时间长,对发酵过程指导意义不大。分光光度法测定林可霉素〔本刊1986,  相似文献   

8.
引言小单孢菌属最初是1923年Φrskov描述的,1932年由Jensen扩大成四个种。1941年Erikson研究了20株小单孢菌,它们在儿丁质上都生长良好。1942年Welsch报道了小单孢菌产生的第一个抗生素。在Waksman等人的研究中,发现这类微生物在葡萄糖-淀粉琼脂上生长良好。Fisher等人(1951年)在合成培养基内发酵小单孢菌生产放线菌素。Taira等(1952年)曾用淀粉胨发酵小单孢菌生产小菌素A和B。1957年由青铜色小单孢菌进行甾体转化的专利转让给CharlesPfizer公司。  相似文献   

9.
产凝乳酶活力及C/P(clotting activities/proteolytic activities)值不仅受菌株本身性质的影响,还和发酵条件有关。由于液态发酵的发酵条件可控,在工业化生产凝乳酶方面有较大优势。由于丝状真菌适合在固态培养条件下生长,本章首先将固态发酵培养与液态发酵培养进行对比实验,选择优势较大的液态发酵培养基;然后对液态培养不同孢子培养基、接种量、发酵时间及温度进行优化试验。  相似文献   

10.
引言按照 Cannel 与 Moo-Young 所下定义,固态发酵(SSF)系指微生物生长在无自由液体的固体物料上。在 SSF 过程中,供微生物生长所需水分以吸附态或结合于固体基质内的形式存在。对 SSF 中自由液体的精确定义是不易确定的。虽然 SSF 的最低水分含量大约是12%(低于所有微生物活动中止时的水平),但 SSF 的上限是随吸水率而不是随水分含量而变化的。例如,槭树皮吸水率约40%,稻草约75%时,游离水就很明显。由于底物的低水含量和 a_w 值,故固态发酵系统可为多数丝状真菌和少数细菌,例如以菌丝形式生  相似文献   

11.
固体发酵就是利用不合呼吸水或含极少量呼吸水的非溶解物料培养微生物(主要是丝状真菌)而使之生长,目前这种方法已扩延到生产某些酶或代谢产物,农业废物转化和产生孢子等方面。本文利用养麦种子为基质,考察了在30L筒式发酵罐(drum fermentor)和柱式发酵罐(column fermentor)中进行固体发酵培养娄地青霉菌(P.roqueforti)增殖孢子的情况。在发酵过程中,关键问题是基质中释放出的呼吸水(free water)必须及时排出去。还有筒式罐的轴向旋转将影响菌体生长和增殖孢子。使用柱式罐分批培养真菌效果很好,表面产孢子量可以达到10~9孢子/克(干物质)。  相似文献   

12.
在微生物的发酵过程中,溶氧浓度是个很重要的参数。特别是对于补料批号的发酵过程,如果不采用溶氧的恒控系统,溶氧就会成为微生物生长的限制因素。随着生物量的增加,即使把搅拌速度和空气流量调节到最大,溶氧也不能维持在一个恒定的水平之  相似文献   

13.
在深层通气发酵过程中,氧由气相转入液体介质对于成功的生物反应器设计和放大至关重要。这主要是因为氧微溶于水溶液,而对于生长中的微生物则需要连续不断地供氧。供氧的短暂中断会对通气发酵造成严重的不可逆损害。在典型的混合良好的通气发酵过程中氧传递速率(OTR)可用下式表示: OTR=k_Lak(p_0-p_1) (1)式中k_L、a、k、p_0与p_1分别为液相氧传递系数、单位体积培养基的界面积、氧溶解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从红豆杉树皮中分离、选育到的1株高产紫杉醇菌种发酵生产新型单体化合物维泰醇(alternol)的发酵工艺进行研究。方法用摇瓶发酵对培养基成分进行单因素、正交设计实验,筛选出合理的基础培养基配方;用5 L罐发酵确定最佳发酵pH值、通气比等;用50 L罐发酵确定放大工艺。结果确定维泰醇的发酵工艺为碳和氮的质量比为40∶80、pH值在6.2~7.2之间、发酵液体积与单位时间内通入空气的体积比(通气比)为1.0∶1.2、溶解氧质量分数(DO)值不得低于起始溶解氧质量分数的10%、比生长速率为10%。50 L罐发酵产量可达420 mg.L-1。结论控制比生长速率10%是工艺放大过程中的关键控制参数。  相似文献   

15.
在微生物生理学、发酵动力学、生化工程的研究中关键问题是如何正确测定微生物的生长。由于目前工业生产上使用的发酵培养基中都含有大量固体成份,使菌体浓度的测定复杂而又困难。这是长期以来各国学者一直在探讨的课题。本文以产黄青霉球状菌株为研究对象,首先摸索其菌体浓度的测定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发酵动力学研究,在  相似文献   

16.
和氧一样,二氧化碳作为一个重要的工艺参数也愈来愈受到发酵工业的重视。对发酵系统中的二氧化碳实行连续的测定,不仅使得操作人员能对发酵工艺条件进行考察,而且与其他工艺参数(如摄氧率,经过电子计算机在线处理所得的参数(呼吸商)能给出整个系统的气体交换状况。尤其是在需氧微生物的培养中,这种气体交换状况往往能反映出细胞核的分化和蛋白质的代谢趋势,进而反映出与次级代谢有关的酶活力及细胞分裂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开发生产γ 亚麻酸 (GLA)新的微生物资源。方法 :研究温度、时间、碳源和氮源对雅致枝霉(Thamnidiumelegans)诱变株TE7 15的菌体生长、油脂积累及GLA合成的影响。结果 :确定了TE7 15菌株适宜的摇瓶发酵培养条件 ,其菌体生物量达到 19.0 4g/L ,GLA产量达到 10 79.95mg/L。 结论 :该菌株可以满足工业化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抗生素后效应及宿主—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论在体内及体外均发现当微生物与抗菌剂短时间接触后,其对细菌的抑制作用仍能维持一段时间,称为抗生素后效应(PAE)。PAE的有无及其持续的时间,取决于微生物本身、抗菌剂及测定时的环境条件。影响PAE最主要的因素有:药物浓度、微生物与抗菌剂接触的时间、供试药品的作用方式、微生物的种类、接种量、培养基类型及微生物的生长阶段。尽管早在1944年Bigger  相似文献   

19.
刘萍  边强 《世界临床药物》2002,23(2):103-104
体内需要多种微生物来维持健康平衡的环境,如在胃肠道内有约500多种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大多数无致病性,可预防疾病发生并维持人体健康状态,特别是肠道菌群近30年来已成为研究热点。许多因素可影响肠道菌群,包括年龄、易感染性、免疫状态、胃肠道pH和药物在肠内输送时间,但肠道内作为微生物生长底物的可发酵物质的量和类型的影响最大。未消化的食物成分与这种可发酵物质的形成有关,因此认为食物对肠道菌群有显著影响。成人可发酵的饮食底物主要有食物纤维、淀粉、低聚糖、某些人造甜味剂和其它在小肠中不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由于控制…  相似文献   

20.
<正>虽然宿主-微生物共生可能有益于微生物群和人类[1,2],但最近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群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生[3]可能是有害的微生物成分结合肠道屏障,可能诱导肠道生态失调导致全身性炎症,或特定的细菌发酵增加脂多糖向循环中的扩散通过破坏肠道屏障可能导致代谢性内毒素血症从而诱发全身性炎症[4]。然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