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MRI对侵袭性垂体瘤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MRI对侵袭性垂体瘤的诊断价值及其意义。方法 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侵袭性垂体瘤病人,使用0.5T的MRI机,选用自旋回波行矢状位、轴位和冠状位T1WI,轴位或冠状位PDWI、T2WI,增强后行矢状位、轴位或冠状位T1WI扫描,并与手术病理资料对比分析。结果 肿瘤多为等T1等或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向周围组织浸润表现为鞍底受侵下陷,部分肿瘤突入蝶窦;颈动脉包绕,海绵窦受累;鞍隔突破等。10例MRI示0级浸润病例,术中证实均无海绵窦侵犯;14例MRI示1级浸润病例.3例证实肿瘤侵犯海绵窦,并包绕颈内动脉;20例MRI示2级海绵窦侵犯病例,15例证实有海绵窦侵犯;9例MRI示3级浸润病例,8例证实肿瘤侵入海绵窦及颈内动脉外侧间隙;5例MRI示4级浸润病例,术中证实均有海绵窦侵犯,并包绕颈内动脉。结论 MRI可为术前诊断垂体瘤的侵袭性提供依据,对选择手术方法和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MRI对侵袭性垂体瘤并瘤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侵袭性垂体瘤患者,使用0.5T的MKI机,选用自旋回波序列行矢状位、冠状位及轴位T1WI,增强后行矢状位、冠状位及轴位T1WI扫描,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18例示侵袭性垂体瘤并瘤体卒中,9例坏死或囊变,9例出血;累及海绵窦15例,突入蝶窦8例。肿瘤多为等、高、低混杂T1信号,增强后肿瘤多呈不均匀强化,向周围组织浸润,表现为海绵窦受累,颈动脉被包绕,鞍底受侵,部分肿瘤突入蝶窦,突破鞍隔。结论MRI为诊断侵袭性垂体瘤并瘤卒中提供了依据,对协助临床手术选择及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侵袭性垂体瘤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迎霞  柏根基 《医学综述》2013,19(1):149-152
磁共振成像(MRI)因其多方位扫描成像及较高的组织分辨率,在诊断垂体瘤并判断其侵袭性方面具有重大价值。由于某些部位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并不能对肿瘤的侵袭性做出明确诊断,并且部分侵袭性垂体瘤向周围侵犯累及鞍上、海绵窦、鞍底、脑实质等或是同时累及多个部位,MRI信号因肿瘤内出血、坏死等也表现复杂。现就侵袭性垂体瘤的MRI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为侵袭性垂体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侵袭性垂体瘤的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侵袭性垂体瘤(invasive pituitary adenoma,IPA)的MRI表现,以探讨该肿瘤的生长方式、形态及信号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3例IPA的MRI表现。33例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其中男15例,女18例,年龄17-67岁,平均46.7岁。【结果】IPA通常体积较大,易向鞍外多个方向侵犯,其中以颅底骨质和海绵窦侵犯为特征。IPA的MRI信号混杂,其中囊变坏死和出血常见。【结论】MRI可清楚反映该肿瘤的侵袭特征,是术前评价垂体瘤侵袭性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颅底区域肿瘤的MRI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颅底肿瘤58例(如鼻咽癌、脊索瘤、侵袭性垂体瘤等),全部病例进行了MRI检查。结果侵袭性垂体瘤、脑膜瘤等少数肿瘤的MR信号具有特征性,肿瘤的中心部位对定性诊断有所帮助,当病变破坏广泛时鉴别比较困难。结论MRI可充分显示肿瘤的范围,部分肿瘤可依据其信号、部位与侵犯特征给予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MRI诊断为垂体大腺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3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肿瘤以等T1、等或稍长T2信号为主,增强扫描后均匀或不均匀强化。肿瘤向周围组织侵犯表现为颈动脉包绕,海绵窦受累;鞍底下陷,部分肿瘤突入蝶窦,突破鞍隔等。MRI判断4级受侵19例,3级受侵8例,2级受侵7例,1级受侵9例,0级受侵5例;术中3-4级均证实海绵窦受侵犯,颈内动脉部分或完全受包绕。结论 MRI检查结果与手术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在术前较客观评估垂体腺瘤是否具有侵袭性及其侵袭范围,对手术方式以及术后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鞍区肿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鞍区肿瘤40例的MRI表现,其中垂体瘤23例,脑膜瘤7例,顷咽管瘤5例,胶质瘤2例,三叉神经瘤3例。全部经MRI平扫,其中32例进行了MRI增强扫描。结果:鞍区肿瘤以其种类不同有各自的好发部位、好发年龄;MRI图像上也有各自的形态特征、信号特点;各种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及局部侵犯方向、范围也各有不同。结果表明:MRI的多参数、多方位成像能够显示鞍区各种肿瘤的影像学特征,并能为该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MRI)对垂体瘤的诊断及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垂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I扫描,包括自旋回波序列(SE)横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的T_1W1、T_2W1,测量肿瘤的最大直径,记录肿瘤的形态、部位、信号强度特点,向周围组织浸润程度及方向。结果垂体大腺瘤患者52例,微腺瘤患者20例,大腺瘤T_1W1扫描呈等、稍低信号,T_2W1呈等或稍高信号;微腺瘤增强后病灶呈明显低信号;52例大腺瘤病例均对周围组织结构有不同程度的侵犯,表现为海绵窦侵犯、束腰征、鞍底塌陷、骨质吸收变薄等特征。结论 MRI及动态增强扫描可较好的显示垂体瘤大小、位置及生长方向,对垂体瘤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术后治疗效果预测等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鞍区肿瘤的MRI影像特征,评价MRI对鞍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鞍区肿瘤20例,其中:垂体瘤12例,颅咽管瘤5例,Rathke囊肿2例,脑膜瘤1例。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加增强检查。结果鞍区肿瘤有其不同的临床症状、好发部位以及好发年龄,MRI图像也有其特征及信号特点。结论 MRI的多方位(横断位、矢状位、冠状位)、多参数成像,能显示鞍区肿瘤的影像学特点,对鞍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分析垂体大腺瘤累及邻近结构的CT、MRI表现与临床表现 ,探讨CT、MRI对垂体瘤侵犯周围组织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手术和病理证实的 38例侵及邻近组织的垂体瘤进行回顾性分析。 2 1例行CT检查 ,单纯平扫 12例 ,平扫 +增强 9例 ;18例作MRI检查 ,单纯平扫 4例 ,平扫 +增强 14例。结果 :5例肿瘤单纯向鞍上生长压迫视交叉 ,2 0例以向上生长为主并有鞍旁受累 ,13例以向一侧或两侧鞍旁生长为主并向上或 (和 )向下侵犯。临床症状大多数为渐进性 ,表现为视觉障碍、海绵窦占位症状、头痛、内分泌症状等。结论 :CT、MRI能明确垂体瘤向周围的侵犯范围 ,对其诊断、治疗及随访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于清太 《海南医学》2011,22(13):102-104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侵袭性垂体瘤诊断中的价值及意义。方法全部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测量冠状位上肿瘤的最大直径,记录肿瘤的大小、部位、信号强度特点及向周围组织浸润生长的方式。并同术中医师所见的肿瘤生长范围、周围组织受累情况及术后病理情况做对比分析。结果 MRI检查肿瘤强化后边界更清楚,一般肿瘤成像均匀,出血坏死肿瘤成像不均匀。MRI观察侵袭性垂体瘤所累及周围组织与术中所见基本相符,相符率为94.2%。36例患者术后病理均诊断为侵袭性垂体瘤,同MRI诊断相符率达100%。其中,部位符合率为94.4%,形状符合率为88.9%,出血坏死符合率为91.7%。结论磁共振可清楚反映垂体瘤的侵袭特征,是诊断评价侵袭性垂体瘤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在鞍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鞍区肿瘤病人,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垂体瘤19例,颅咽管瘤7例,脑膜瘤2例,CT表现具有特征性,术前诊断正确率较高。星形细胞瘤和生殖细胞瘤各1例,CT表现为鞍区实性肿块,其中1例误诊。结论:CT扫描,尤其是二维图像重建技术(冠状、矢状)可显示鞍区肿瘤的内部特征、生长方式、侵犯范围及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对准确诊断鞍区肿瘤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RI对鞍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1例垂体瘤,6例脑膜瘤,4例颅咽管瘤的MRI平扫及增强表现。结果:MRI检查,T1WI上肿瘤大多呈低、等信号或混杂信号,T2WI上呈均匀高信号或不均匀高低混杂信号。结论:MRI对鞍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RI在鞍区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4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鞍区肿瘤病人,对其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垂体瘤20例,颅咽管瘤8例,脑膜瘤6例,MRI表现具有特征性,术前诊断正确率较高。脊索瘤2例,星形细胞瘤1例,生殖细胞瘤1例,嗅神经母细胞瘤和浆细胞瘤各1例,MRI表现缺乏典型征象,往往难以诊断,其中3例误诊。结论:MRI检查,尤其是三维成像技术(横轴位、矢状位、冠状位)可显示鞍区肿瘤的内部结构、生长方式、侵犯范围及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对鞍区肿瘤定位、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在鞍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鞍区肿瘤病人,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垂体瘤20例,颅咽管瘤8例,脑膜瘤5例,CT表现具有特征性,术前诊断正确率较高。星形细胞瘤和生殖细胞瘤各1例,CT表现为鞍区实性肿块,其中1例误诊。结论CT扫描,尤其是二维图像重建技术(冠状、矢状)可显示鞍区肿瘤的内部特征、生长方式、侵犯范围及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对准确诊断鞍区肿瘤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颅咽管瘤的MRI及CT表现,评价MRI及CT对颅咽管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通过MRI和CT检查,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咽管瘤的影像学表现。讨论颅咽管瘤的分型、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12例颅咽管瘤中,位于鞍上6例,鞍内1例,鞍上鞍内5例。囊性3例,囊实性8例,实性1例。囊变部分T1WI可表现为低、中、高信号,T2WI均表现为高信号,CT表现为低、等密度;实性部分MRI多表现为等T1长T2信号,CT表现为等密度;Gd-DTPA增强扫描,囊壁呈环状明显强化,实性部分呈不均匀强化,CT增强扫描病灶的强化模式与MRI相同。结论MRI、CT是诊断颅咽管瘤的有效方法,MRI具有很好的定位、定量及定性诊断价值,CT具有定性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MRI在鞍区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鞍区肿瘤的MRI影像特征,评价MRI对鞍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鞍区肿瘤的MRI表现,其中垂体瘤38例,颅咽管瘤15例,脑膜瘤9例,脊索瘤5例,三叉神经瘤4例,生殖细胞瘤4例,胶质瘤3例,畸胎瘤2例,全部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鞍区不同类型的肿瘤有其不同的好发部位、好发年龄以及临床症状,MRI图像上也有各自的形态特征及信号特点。结论MRI的多参数、多方位成像能够显示鞍区各种肿瘤的影像学特征,对鞍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MRI在颅内生殖细胞瘤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MRI对颅内生殖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的MR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9例中,10例位于鞍区,其中男性5例,女性5例,6例位于松果体区,3例位于丘脑基底节区,均男性,其MR表现为(1)T2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等或销高信号,鞍区和松果体区肿瘤无水肿,丘脑基底节区肿瘤轻至中度水肿和占位效应;(2)Gd-DTPA增强扫描肿瘤呈不均匀或均匀明显强化。结论:MRI的多轴位成像及Gd-DTPA应用有助于颅内生殖细胞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病人性别,发病年龄和肿瘤部位,大小、形态及信号强度具有一定的特点,在多数情况下是可以做出术前诊断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的MRI表现。材料和方法对60例垂体瘤患者进行MRI扫描,包括自旋回波序列(sE)横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的T1WI和T2WI,对怀疑微腺爝的患者使用Gd—DTPA造影荆增强扫描。结果垂体大腺瘤的MRI表现为等、稍长T1、长T2信号,占位效应明显,常向上累及视交叉、向两倒侵袭海绵窦。微腺瘤患者垂体的信号及形态改变不明显,需行Gd—DTPA增强扫描、几乎均可确诊。结论MRI对垂体大腺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动态增强扫描可以明显提高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0.
垂体瘤卒中的MRI表现和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结合临床分析垂体卒中的MRI表现,探讨MRI对诊断、治疗垂体卒中的意义。方法 对31例垂体卒中患者行MRI检查,并结合临床症状、手术情况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①本组所有病例均为大腺瘤或巨腺瘤。②MRI中瘤体出血多表现为T2WI高信号,T2WI高信号或等高混杂信号;坏死或囊变表现为T2WI低信号,T2WI高信号或等高混杂信号。根据卒中部位可分为中央型、周围型、不规则型和全瘤型。③发现垂体瘤卒中存在某些特殊的MRI表现,如靶心征,分层现象等。④本组病例中侵袭性垂体瘤占58%,非侵袭性垂体瘤占42%。PRL腺瘤占52%,其它激素腺瘤占48%。结论 MRI对于垂体卒中的诊断和治疗有很高的临床价值。侵袭性垂体瘤比非侵袭性垂体瘤,PRL激素腺瘤比其他激素腺瘤都更易出现垂体腺瘤卒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