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88例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成康复组(43例)和对照组(45例)进行临床对照研究,两组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康复组加以康复治疗。每例病人入组时、治疗第30天分别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测试运动功能和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BI)测试ADL。结果康复组及对照组治疗后的BI值和FMA值均比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或P<0.01),治疗后康复组比对照组的BI值和FMA值明显增高(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运动功能和ADL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可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76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康复组在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临床药物治疗及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分别于入选治疗前24 h及治疗后6~8 w进行测评。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测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用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经6~8 w治疗后,Barthel指数及FMA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康复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康复组FMA平均值转化为运动最大程度百分比,治疗前后下肢均较上肢高,但治疗后FMA的提高程度上下肢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6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32例)与对照组(30例).并分别在发病24 h以及治疗后每周各评分1次.采用Fugl-Meyer评定方法对运动功能评分;采用FIM评定方法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分.观察其肢体运动功能、ADL能力的变化情况,观察时间为28 d.结果 经过康复训练,康复组的Fugl-Meyer、ADL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显著提高.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均喜 《内科》2008,3(1):40-41
目的 探讨早期进行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康复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均接受内科药物基础治疗,康复组在早期即给予规范的康复治疗;对照组不给予规范的康复治疗。结果 康复组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正规康复训练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上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对60例老年急性梗死偏瘫患者(康复组)在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与既往给予临床药物治疗及自行康复锻炼的4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两组患者于治疗前24h及治疗后10~12周进行测评。日常生活能力(ADL)用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经10~12间治疗后,康复组忠者的Barthel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正规的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10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康复组在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28天后分别评价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及ADL。结果所有受试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均明显减少,运动功能、ADL积分均明显增加,两组的变化均数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在降低其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提高运动功能、ADL的积分上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卧式功率自行车及电动起立床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 59例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采用常规药物、针灸及康复训练,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卧式功率自行车及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治疗时间为4 W.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评价患者的平衡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患者的平衡功能、运动功能及ADL积分显著改善(P<0.05或P<0.01),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应用卧式功率自行车及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治疗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较常规治疗方法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5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49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综合康复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病情稳定48h后给予肢体运动功能康复、针灸治疗。住院1d、14d和30d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住院30d统计两组感染、压疮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康复组治疗后14d和30d NIHSS评分明显降低,ADL能力提高好于对照组(P<0.05)。住院30d对照组感染发生率、死亡率高于康复组(P<0.05)。结论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可降低重症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综合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重症脑卒中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卒中单元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脑系科住院急性脑卒中患者共103例,随机分为康复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进行临床对照研究.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康复组加以运动疗法及作业疗法,观察运动功能积分(FAM)、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指数)变化情况,分析早期康复的效果.结果 康复组在治疗1个月、2个月末的FAM、BI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极显著意义(P<0.01),且早期康复组并发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介入能够有效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中风急性期康复疗法与传统治疗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0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并按肌力损害情况进行配对疗效对照。对照组仅药物治疗,康复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早期介入神经促通技术,疗程21天。治疗前后运动功能用简式的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进行评价。结果:(1)康复组的运动功能及ADL疗效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P<0.01);(2)肌力损害在3级以下的患者康复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中风病灶在脑叶、基底节、丘脑的康复效果均好,治疗前、后P均<0.01;(4)发病≤7天即介入康复治疗的较7天以上才开始康复者效果好(P<0.01);(5)康复组平均1次医疗费用较对照组减少。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要早期开始规范化的康复治疗,才能取得最佳疗效,最大程度地减少中风后的残疾率和残疾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等速训练仪配合镜像疗法对脑梗死后痉挛型偏瘫的康复效果。 方法选取自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接受治疗的脑梗死后痉挛型偏瘫患者1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37例)、上肢组(常规康复治疗+镜像疗法,37例)、下肢组(常规康复治疗+等速训练仪治疗,37例)及联合组(常规康复治疗+镜像疗法+等速训练仪治疗,37例)。对比治疗前后4组患者上肢及下肢肌力评分、上肢及下肢运动功能、上肢及下肢肌张力,康复效果,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治疗后4组患者上肢肱二头肌、下肢股四头肌肌力评分及上肢、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与总分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治疗后上肢组和联合组患者上肢肱二头肌肌力评分、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下肢组(P<0.05),治疗后下肢组和联合组患者下肢股四头肌肌力评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上肢组(P<0.05);联合组、上肢组、下肢组的上肢、下肢运动功能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的上肢、下肢运动功能总评分高于上肢组、下肢组(P<0.05);治疗后4组上肢、下肢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上肢、下肢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在4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4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3个月联合组均高于其余3组(P<0.05),上肢组和下肢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等速训练仪配合镜像疗法能够提高脑梗死后痉挛型偏瘫患者上肢及下肢肌力、运动功能,增强康复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针双侧肢体与电针患侧肢体治疗脑梗死偏瘫临床效果是否存在差异,以指导临床康复。方法将6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电针患侧肢体组,B组为电针双侧肢体组。两组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及患侧肢体康复治疗,发病3d左右病情稳定不再进展后给予电针治疗。治疗前分别予以记录简式Fugl-Meyer评定值(FMA)、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值(MBI)以及测定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值。电针一个疗程10d后再次记录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FMA,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FMA差值,两组疗效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MBI,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MBI差值、血清NSE浓度,两组治疗后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双侧肢体组较电针患侧肢体组对患侧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更明显。电针双侧肢体组较电针患侧肢体组治疗后血清NSE浓度低。脑梗死偏瘫在临床电针治疗中,对健侧肢体治疗很重要,电针双侧肢体较传统的电针患侧肢体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上、下肢主、被动踏车训练在早期偏瘫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重庆三峡中心医院神经康复科收治的130例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65例,接受常规临床治疗及综合康复治疗)和踏车训练组(65例,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增加上、下肢主、被动踏车训练),治疗4周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ADL)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及ADL评分均显著提高(P均=0.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踏车训练组治疗后上、下肢运功功能评分[上肢:(32.44±7.81)分比(38.26±8.72)分,下肢:(18.33±5.18)分比(22.78±4.93)分]及ADL评分[(52.26±7.63)分比(59.72±8.84)分]提高更显著(P均=0.001);生活质量评分除了疼痛(BP)和功能(PF)两个维度外(P均>0.05),其他维度均表现为踏车训练组分值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或<0.01)。结论:上、下肢主、被动踏车训练能显著提高早期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更快地促进其生活自理。  相似文献   

14.
早期电针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电针治疗时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FMA)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在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进行早期电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28d后分别评价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FMA及ADL。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FMA和ADL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各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电针治疗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能力,减少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的中频脉冲电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效果,探讨中频脉冲电疗的最佳刺激强度。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66例,分为低频率组、中频率组、高频率组各22例。在常规治疗及康复治疗基础上,对各组均使用YKL-B型电脑中频治疗仪进行中频脉冲电疗,低频率组给予中频脉冲电刺激20~30 Hz,中频率组给予31~40 Hz,高频率组给予41~50 Hz。各组共治疗2周。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runnstrom分期评估神经功能缺损,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估运动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评估日常生活能力。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其变化值(⊿NIHSS、⊿Brunnstrom、⊿FMA、⊿MBI)。结果总体患者治疗后的Brunstrom分期、FMA评分、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NIHSS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后,中频率组Brunstrom分期、FMA评分、MBI评分均高于低频率组和高频率组,NIHSS均低于低频率组和高频率组(P均<0.05)。结论中频脉冲电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有明显疗效,且31~40 Hz的脉冲电强度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16例,对照组196例。对照组采用一般临床治疗,治疗组加用咽障碍康复训练。以洼田氏饮水试验及腾岛一郎吞咽障碍疗效评价作为标准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吞咽障碍明显改善(P<0.01),且较对照组明显好转(P<0.05)。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训练疗效肯定,方法简单易行,应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运动想像疗法对急性期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5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采用单盲法分为对照治疗组(药物治疗+早期运动疗法)和运动想像治疗组(药物+早期运动疗法+运动想像疗法),每组各25例.治疗前和治疗40 d时,采用Fugt-Meyer量表(FMA)评价患侧上肢运动功能,使用量角器测定患侧手腕主动活动范围(AROM),应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价进食、梳洗、穿脱上衣等功能.结果 2组患者FMA、AROM和FIM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运动想像治疗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FMA28.33±8.63对15.93±5.39;AROM 19.55-I-8.30对11.97±6.59;FIM 16.83±5.43对12.51±3.36).结论 急性期常规运动康复训练+运动想像疗法可促进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规范的康复治疗对前循环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前循环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30例)和对照组(50例),康复组患者给予6个月规范的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接受1个月的康复治疗,出院后定期随访。结果康复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时肢体运动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3、6个月时肢体功能恢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规范康复治疗对于前循环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旨在为患者的快速康复寻求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将本科2010年8月—2011年4月收治的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病情稳定时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提高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术后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36例,常规护理组术后按内科常规护理,早期康复护理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平均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便秘发生情况及生活自理能力。结果早期康复护理组平均卧床时间、住院时间较常规护理组缩短(P〈0.05);便秘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出院前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术后行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运动功能,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