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北京书画界,有一位仙风道骨且鹤发童颜的人物,他就是因银髯飘拂,而被誉为“美髯公”的著名书画家傅耕野先生。 傅先生名功赞,字耕野,号“京华髯翁”,别号“长白布衣”,祖籍吉林,满族正白旗人,父亲傅谦豫曾任清朝户部郎中,其后出任过驻法国的参赞和西班牙公使。值得一提的是傅廉豫先生极佳的文笔和在文史方面的造诣,都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后人。  相似文献   

2.
从本期开始,《养身大世界》杂志封面将连载书画家载之先生的“名花十友图”。刘洪坤,字载之,山东阳谷人,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书画专业。作品曾人展第二届兰亭奖安美杯书法展及当代篆刻艺术大展,08年荣获全国第六届篆刻展三等奖。按他自己的话说,是个书画印的爱好者。  相似文献   

3.
门上写门     
祁博辰  秦留 《东方养生》2011,(1):156-156
有一天,金陵清凉院来了一位老禅僧,大家都说他修为很高,请教他。老禅僧走到门前,在门上写了个“心”字;走到窗边,在窗上也写了“心”字;走到墙前,还是写“心”字。  相似文献   

4.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以“诗、书、画”三绝闻名于世,是清代有名的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不仅多才多艺,而且在养生方面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生于1693年11月22日,卒于1765年1月22日,享年73岁。这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古代,已经可以说是高寿了。  相似文献   

5.
杜华 《养生月刊》2005,26(8):742-744
中国书法,养性修真,博大精深。书法界一向都倡导人品与书品齐高+历来要求学书者必须“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最终要达到“字如其人”的高深境界.且所书内容也应是自己创作的文学作品,而故凡古今杰出书家.皆德高望重.秉正公直,学识渊博.倍受世人推崇。他们写的诗词或慷慨悲壮、  相似文献   

6.
凡是来过《中国气功科学》杂志社的人,都会被这里悬挂的由启文先生书写的几幅不同风格、不同笔作的条幅所吸引。 “启文”何许人也?来人不禁会提出同样的问题。 其人姓徐,名启文,号“廓书居士”,1935年出生于上海,1953年来北京,是北京市化工研究院的工程师。徐老师上学时就喜好书法,锲而不舍,执著追求,终有所成。在我社会议室挂有徐老师写的“浩然正气”几个楷体大字,猷劲有力,气势磅礴;中楷“江主席宏论中华文化五千年”有500多字,写得秀丽端庄,足可见他的书法功底之深;在编辑部还有他写的江主席提出的“以科学…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黄浦区中医院主任医师卞嵩京先生不久前向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无偿捐赠了当代名医秦伯未先生手书的一副对联(见封三):落款为二方篆体阳文印章:“秦之济”、“谦斋”。之济为先生之名,谦斋乃先生字,此联无论从文字书法或意境内涵上都颇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8.
《气功》1996,(10)
“奇”书道“奇”法拥有健康并非拥有一切,失去健康却会失去一切!当代易学家、人体特异高科技研究员、四川省明月基金会会年了明月先生以“真传一句话”的求实精神,为“全民健身运动”撰写的丛书《太极无为——不练自练的功法》,冲破气功“信则灵”的束缚.展开人体结...  相似文献   

9.
江峰青 《养生月刊》2004,25(9):846-847
最近,在《杨绛散文》的卷首看到了先生翻译的一首题为《生与死》的小诗,是著名的英国诗人兰德在暮年时写的:“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杨绛之所以  相似文献   

10.
不寐类病证在《黄帝内经》中称为“不得卧”、“卧不安”、“卧不得安”、“不得安卧”、“不卧”、“不能卧”、‘少卧”、“目不瞑”、“夜不瞑”、“不夜瞑”和“不能眠”等,上述称谓有两个含义,即不能安卧和不能安眠。不能安卧之义宽,可指他病所苦不能安卧之症,又指各种原因导致的不寐病证,《黄帝内经》中诸多有关不寐的论述都存在上述两种含义的混用。  相似文献   

11.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9,(6):F0003-F0003
全国著名中医药学家、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裘沛然先生,耄耋之作《人学散墨》近日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是裘沛然先生86岁高龄时开始提笔写作的,完稿后为精益求精,请教数十位国学专家,删阅八载,总计20万字。本书从人学角度,结合了当代实际,阐发了孔孟“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等一系列的儒学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12.
先解题意:这“卿”字,兄弟之间、朋友之间都可用,不过以朋友之间用之为最合适,与“足下”二字同义。“足下”二字即目前可以称兄道弟之关系适用之。“足下”二字与“卿”字可以称为一体,此在王有军(秋月帖)中有证:“得去月七日书,知足下故赢疾,询触暑远涉,忧卿不可言。”知晋太(至少是王差之先生)是“卿”与“足下”通用的。王先生常用卿字,在(淳化阁帖)中不一而足,如“卿可耳”、“卿疾差不”等等。这个“恰”字:也想了“合”字,“究”、“尚”字等,似乎不如恰字恰当,其中意义我意非笔墨所能说明了。这个“愁”字如解…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黄浦区中医院主任医师卞嵩京先生不久前向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无偿捐赠了当代名医秦伯未先生手书的一副对联(见封三)。落款为二方篆体阳文印章:“秦之济”、“谦斋”。之济为先生之名,谦斋乃先生率。此联无论从文字书法或意境内涵上都颇耐人寻味。全联上下16字,笔墨浑厚浓重,运笔沉着稳健。秦氏书法素以魏碑著称,而该联字体结构疏密有致,汉隶神韵跃然纸上。身为医者,能有如此深厚的书法功力,充分体现了秦氏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也为我们展现了传统的中国医学与中国书法艺术和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的一种风貌。上联“大道存…  相似文献   

14.
著名作家赵大年先生身材高大,步履稳健。谈话总是那么随和自然,春风无限。说起来,赵老还是“皇亲国戚”呢,他的祖上爱新觉罗·肇浩是位满清王爷,由于世事变迁,他这一支子孙便都随“肇”而“赵”,改为汉姓。清代八旗子弟的堕落无能曾使他感慨万千,于是他写了小说《公主的女儿》。赵老是我国近年来较高产的作家之一,已有近800万字的作品献世,近百余部(集)影视剧上映。  相似文献   

15.
身心自调法     
一、劳逸太过须调身孔子谓哀公日:“……苏佚(逸)过者,病共杀之……”《内经毒问》(ZI)(23)也说“生病起于过用”,“久行伤筋,久视伤血,久坐伤肉,久卧伤气,久立伤骨。是谓五劳所伤”。练养气功,可以缓解。久行伤筋,筋伤损肝,因肝主筋,用“嘘”字功调。久视伤血,血少目昏暗,心主血脉,用“呵”字功调。久坐伤肉,肉伤损脾,因牌主肉,用“呼”字功调。久卧伤气,气损伤肺,因肺主气,用“咽”字功调。久立伤骨,骨损伤肾,因肾主骨,用“吹”字功调。久劳伤形、形伤损三焦,三焦土情志,用“嘻”字功调。二、情志太过须…  相似文献   

16.
复旦大学著名教授贾植芳先生在回顾一生时常爱说“写好一个‘人’字”这句话,当今医学家裘沛然集一生之思想写就的《人学散墨》序言第一句话说“是专门论述如何能做一个‘合格’的‘人’而写”,可见做人要合格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17.
7月13日,为了纪念杨善深先生一生对艺术的贡献,由北京画院、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等单位主办的杨善深书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画展精选了杨善深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作品共150幅。杨善深先生是岭南派极富创造性的大师,在中国美术界具有深远的影响并享有国际声誉。杨善深的关门弟子、书画家庄培森回忆先生时说:“老师从不谈名利,他的作品一尺万金,但他却毫不吝啬,对于真诚前来求字画者,从不以金钱为尺度衡量,他的品德,对我做人、习书、作画都有着深层次的影响。”小链接岭南画派:上世纪20年代初期的广东画坛,临摹仿古、陈陈相因的风气甚为兴盛。…  相似文献   

18.
徐弘道 《养生月刊》2004,25(11):996-999
所谓“书法”,不同于一般的写字。字,读过书的人,人人会写,但未必能称作书法。不但能写,而且能符合书写法度,写出来的字生动、活泼、优美,才能称得上基本获得书法之要旨。书写法度,除了笔法以外,最主要的是与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9.
杜华 《养生月刊》2004,25(11):1000-1001
中国法书.自古讲求字和人同练,做到字如其人,甚至还提出“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的见解。秦桧书艺不错,但至今无一人学他的:柳公权“运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至今学者颇众.且一直奉为楷模。临帖是书法入门最理想的唯一途径,历代著名书家无一不从临帖人手,临帖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以后书艺的提高。临帖得法,不仅可练就一手精湛的艺术技能,获  相似文献   

20.
西江月 《东方养生》2011,(3):140-141
义理,考据,词章,无不精明,他的才华照耀整个20世纪,连胡适都叹服。 “我家姓赵,我是来朝始祖赵匡胤的第三十一代孙,名叫元任,‘元’字是排行,堂兄北的名字的首字都是‘元’字,‘任’是我自己的本名。”赵元任先生在自传的开篇,就开门见山地如此自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