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炼丹术与中国医药学关系极为密切,在它们的起源时期,二者都受了道家的思想影响,二者都运用阴阳五行学说。但由于追求的目标不同,走过的道路也不同。从炼丹术与中医学的关系看,后者受到内丹术心肾学说影响比较大,唐宋以来到明代形成了命门学说,成为一大成就。本草学、方剂学和炼丹术关系更为密切。虽然本草学力图与炼丹术保持一定距离,但又不断吸取炼丹术成果。葛洪、陶弘景、孙思邈在两个领域都卓有贡献,使本草学  相似文献   

2.
道家炼丹术与丹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追溯炼丹术和丹药的起源及发展过程,即丹药起源于道教的炼丹术,也是道家炼丹术的延续与发展;炼丹术与丹药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没有道教,就不可能有我国现代的丹药。提出对丹药不应作简单的否定,而应在继承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理论和现代科学理论,加以完善和改进,使之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中国炼丹术西传阿拉伯,再传欧洲,在文艺复兴以后,经历医药化学阶段,发展成为化学科学。考察大约和帕拉塞修斯同时代的李时珍对炼丹术的态度,对于理解他那一时代的医药化学特征,是有助益的。一般认为,李时珍批判炼丹术所追求的长生不老的虚幻目标,也积极吸收炼丹术的具体操作和技术成果。这种评价是正确的。但认识不应停留在此,而应再深入。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于植物分类和动物分类所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不同于历代本草排列上、中、下三品,李时珍摒除了炼丹术框架,而以水、火、土、金、木的大顺序安排药物,这个并非相生也非相克的顺序似乎是对五行学说的某种突破,但他仍然是在道家的隐蔽思想下进行著述的。  相似文献   

4.
“丹药”是中医伟大宝库中的一件珍宝,如果我们承认炼丹术是化学的先驱,那么炼丹术原理可视为制药化学最早的理论。  相似文献   

5.
起源于中国的炼丹术,是制药化学的前身。中国炼丹术始于秦汉。当时,一些“方士”为了迎合统治者追求“长生不死”的需要,从事炼制“长生不死”的“仙丹”。魏晋南北朝时期,炼丹术达到鼎盛。炼丹家发现了一些化学现象,并从炼丹过程中制备了一些化合物,为古代化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汉代,道家人物魏伯阳所著《周易参同契》一书,有不少炼丹术的记载,其中谈到了氧化铅被碳还原为金属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学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儒、道、佛"三大教派是中医药学形成和发展的主体,而又以佛教和道教为其核心。葛洪是中国历史上儒、道兼综的杰出代表人物,他以炼丹为毕生事业,他精辟的炼丹术理论和高超的炼丹技术是他成就医业的坚强基石,从而丰富和发展了中医药学。他的炼丹术也为中药化学的研究开创了先河;由他的炼丹术演绎出来的"内丹修炼法"为气功的起源开辟了道路。这是葛洪炼丹术的两大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一、概述炼丹术和白降丹等丹药,是祖国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远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劳动人民在冶炼金属的过程中,初步创造了一些采矿和冶炼金属的方法。随着冶炼金属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就产生了炼丹术的萌芽。起初炼的是硫和汞化合物,如铅粉、云母、丹砂等,人们尝试丹砂后,感到能镇心安神。炼丹药的人起初称为方士,后来又称为道士或炼丹家。秦汉至南北朝时代,炼丹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一些医家和僧道纷纷寻找一些矿物、尝试烧炼  相似文献   

8.
<正>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是我国东晋著名的医药学家、炼丹术家、道教理论家,在医学、制药化学以及道教改革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成就和重要贡献。自东晋咸和初年葛洪辞官来到广东惠州罗浮山隐居后,一直在这里炼丹、行医、布道、著述,为推动岭南  相似文献   

9.
水银逐渐加热至一定的温度时,则发生氧化,大约在秦汉时期医药界就利用这一特点制取汞化合物.从古人的"炼丹术"至今天丹剂类药物的临床应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本文试对此类药的历史沿革及药理作用作浅显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一、制法和用法“紫雪丹”一物,由来已久;溯其源流,可能导始于两晋南北朝之炼丹术.我们现在所通用的紫雪丹,主要根据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方药和方法制备而成,在温热病方面,应用较广.其组成和制法如下:  相似文献   

11.
民间炼丹术的研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红升丹和黄升丹的民间炼制方法和要求,并对民间炼丹术进行科学地分析和研考。  相似文献   

12.
从炼丹术与外科丹药之间的关系、道家辑录外科文献、道家思想对外科医家名号和方剂名称的影响等方面,就道教文化对中医外科学的影响进行讨论。认为外科丹药的发明多与道医有关,明代外科医家对它进行了改进,它与炼丹术一脉相承,只是炼制方法更为简约实用;著名道家赵宜真辑录外科文献不是出于偶然,而是源于其济世活人抱负;名医沈之问、陈士铎、孙震元、祁坤、王维德等10余位外科医家别号均与其道家思想倾向有关。  相似文献   

13.
介绍红升丹和黄升丹的民间炼制方法和要求,并对民间炼丹术进行科学地分析和研考。  相似文献   

14.
炼丹术     
“炼丹术”在祖国医药中是一门专技,流传到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了。“灵丹”是中医外科中主要的药物,俗语说:“红升白降,是外科治疗的家当。”由此可见“丹”药在外科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我的炼丹术,是从我的岳父任化珍那里学来的。任老先生已有三十余年的炼丹经验。现在将我个人在操作中的点滴体会写在下面,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一、炼丹术的来源和演变中医外科的丹药,起源于古时的“炼丹术”,远在战国以前,“周礼”上早有对丹药的初步記载,(內容见下文)战国以后,又出现了不少的炼丹方士,据“史記”中说:北方燕国,有宋无忌、正伯乔、充尚,羨門子高等,那时候的炼丹者,主要目的是想“炼黄金”及“长生不死药”,經过秦、汉时代,逐步发展,遂有筑起炉灶来烧炼丹砂,到东汉末年,炼丹家同新兴的道教合流,因此炼丹术在两晉、南北朝、隋、唐、五代,直到宋朝,发展较盛,著名的炼丹家葛洪,就是这时代的典型人物,在“抱朴子”一书中,有記载了他的炼丹說法。但是炼丹家要想炼成“长生不死药”,是脫离实际的幻想,时間一久,人们逐漸对他起了怀疑,所以在东汉时就有“服药求长生,反为药所误,不如沽美酒,被服紈与素”的一首歌謠。由此看来,当时炼丹术已流行到民間了,虽然遭遇到失败,但炼丹家仍旧不放松这一工作,在他們实驗过程中,用很多的矿物,通过长期操作,发现了許多物质的性能和变化,成功了不少为人治病的医药,这是祖国医学史上值得研究的資料。  相似文献   

16.
<正> 几千年来祖国医学在临床医疗用药上,主要取之于自然界现成的动物、矿物、植物。但自我国炼丹术的产生和兴起后。部份重金属无机化学药品,特别是汞、铅、铜等的化合物,开始从道家方士等以养生服食为目的进行制炼,以后逐渐向医药上的应用,追溯其历史,如以《本草纲目》李时珍引谓:“昔萧史与秦穆公(约公元前659~621)炼飞云丹,第一转乃轻粉(氯化低汞)”一说算起,对重金属汞化合物的制备则至少已有二、三千年了。虽然我国古代对重金属无机化学药品的制炼,系建立在炼丹术的基础上,而且仅仅制炼如汞、铅一类的化合物,同时方法原始,限于个体,生产规模小,然而从历史意义上来讲,它却标志着我国当时在医药化学上已走在世界的前列,是为开创各国应用化学药  相似文献   

17.
中医最大的特色与优势就是养生,服食丹药是中医养生的精髓,龟龄集是中国现存唯一采用炉鼎升炼技术炼制的养生丹药,因其唯一性,龟龄集的传统制作技艺也自然成为目前考察养生炼丹术的唯一标本,自然目前研究服食丹药养生只能从研究龟龄集开始。龟龄集是1541年明代嘉靖皇帝为解决自己身体虚羸无嗣而主持开发的"国家级科研项目成果",现已列入"国家保密品种""国家中药保护品种",2008年将广誉远中医传统制剂方法(龟龄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龟龄集是服食养生珍品,延年益寿是龟龄集的主要功效,且有广泛的治疗功能,适用于阳虚导致的多种病证,尤其是肾阳虚导致的多种病证,龟龄集无论是用来延年益寿之养生服用,还是治疗疾病,在阴虚与湿热的阶段不宜用。龟龄集说明炼丹术有一定的合理性,说明丹药服食养生应该占有一席之地,亟待继承发展炼丹术,使之更好的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18.
葛洪(281~341),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人,为我国著名医学家和养生学家。青年热爱医学,淡薄名利,喜欢研究养生学,晚年隐居在广东罗浮山。葛洪本来是为了研制长生之药而研究炼丹的。在炼丹过程中发现,“丹砂烧之可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这一重大发现,促进了制药化学的发展,获得了国际上的盛誉,公认炼丹术起源于中国,而葛洪则是世界  相似文献   

19.
有着470年历史的山西广誉远,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承载了"重德贵生"与中医延年益寿注重养生的文化理念,以及儒家文化熏陶下讲究"诚信和义"的晋商文化;它百年传承的厂训昭示了中医药企业的经营理念,其经营模式蕴含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其独特的药剂制作技艺承载了道家炼丹术的思想,并在早期的医药广告中显示出当时的知识产权保护思想萌芽。所以,广誉远的非遗保护对于重建中华民族文化,弘扬中医药养生文化,保护药剂传统制作技艺和濒临失传的道家炼丹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20.
葛洪研究会成立始末及开展的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全喜 《中药材》2003,26(Z1):110-114
在我国东晋时期出现过一位对中国医药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被誉为炼丹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就是东晋著名的医药学家、炼丹术家和道教理论家葛洪.20世纪最后的一个十年里,在葛洪隐居、炼丹、行医、布道之地惠州(罗浮山)曾成立了一个葛洪研究会.虽然存在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年,但她确实为推动葛洪研究的广泛深入开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现就葛洪研究会成立始末及开展的工作作一简要介绍,为今后的葛洪研究工作保留一点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