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HPLC测定不同产地掌叶半夏中腺苷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采用HPLC法建立掌叶半夏中腺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KromasilODS-C18(4.6 mm×20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15∶85),流速1 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260 nm。方法:腺苷在9.84~78.72 mg.L–1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01%,RSD 1.94%(n=6)。结果:6个不同产地掌叶半夏中腺苷含量大小为:山东菏泽>河北安国>陕西汉中>河北保定>安徽亳州>湖南浏阳。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重复性好,可作为掌叶半夏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遮荫对掌叶半夏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不同光照强度下掌叶半夏化学成分的变化,为栽培生产和林药间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HPLC测定不同遮荫处理(遮荫率分别为0%,40%,60%,80%)下掌叶半夏4种含氮化合物含量。结果:随着遮荫程度的增加,4种含氮化合物含量指标是呈低-高-低的变化趋势,但不同含氮化合物变化程度不同。与全光对比,A,B,C处理的葫芦巴碱和胸腺嘧啶含量增加,A,B处理的腺嘌呤和6-氧嘌呤含量也增加,而C处理的腺嘌呤和6-氧嘌呤含量减少。结论:中度遮荫下,能够提高4种含氮化合物的含量,适宜在一定遮荫条件下栽培,适宜林(果)间作。  相似文献   

3.
4.
掌叶半夏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掌叶半夏的块茎中分离到5个结晶,并进行了结构鉴定。晶Ⅰ,晶Ⅴ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掌叶半夏碱己、掌叶半夏碱庚,晶Ⅱ,Ⅲ,Ⅳ分别为6-氧嘌呤、赤藓醇、尿苷。  相似文献   

5.
掌叶半夏化学成分的研究(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天南星科植物掌叶半夏Pinellia pedatisecta块茎的生物碱部分,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L-脯氨酰-L-丙氨酸酐(L-prolyl-L-alanine anhydride,XXV),3-乙酰胺基-2-哌啶酮(3-acetamino-2-piperidone,XXⅥ),腺苷,L-苯丙氨酰-L-丝氨酸酐,L-酪氨酰-L-丙氨酸酐,掌叶半夏碱丁,掌叶半厦碱戊,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其中掌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掌叶半夏的HPLC色谱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其品质控制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HPLC-UV分析掌叶半夏的指纹图谱。色谱柱:Kromasil ODS-C18(4.6mm×200mm,5μm)流动相:水(A)-甲醇(B),线性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ml/min。柱温:25℃;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260nm。测定7批掌叶半夏指纹图谱,应用相似度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对掌叶半夏进行分类研究。结果:在色谱指纹图谱中,确定了13个共有峰,根据相似度分析、系统聚类分析的结果,将7批药材分为2类。结论:该方法方便,重现性好,可用于掌叶半夏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掌叶半夏化学成分的研究(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天南星科植物掌叶半夏PinelliaPedatisecta块茎的生物碱部分,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L-脯氨酰-L-丙氨酸酐(L-prolyl-L-alanineanhydride,ⅩⅩⅤ),3-乙酰胺基-2-哌淀酮(3-acetamino-2-piperidone,ⅩⅩⅥ),腺苷(adenosine,ⅩⅩⅦ),L-苯丙氨酰-L-丝氨酸酐(L-phenylalanyl-L-serylanhydride,ⅩⅩⅧ),L-酪氨酰-L-丙氨酸酐(L-tyrosyl-L-alanineanhydride,ⅩⅩⅨ),掌叶半夏碱丁(pedatisectineD,ⅩⅩⅩ),掌叶半夏碱戊(pedatisectineE,ⅩⅩⅩⅠ),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其中掌叶半夏碱丁、戊为2个吡嗪类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9.
掌叶半夏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掌叶半夏的生长特性与光照、温度、土壤、水分、肥料等的关系。方法试验观察采用大田定株、随机抽样与盆栽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结果掌握了掌叶半夏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规律。结论该植物在半遮荫、25~30℃的砂质土壤中生长较好,以饼肥或尿素作为肥料,可以大面积地栽培。  相似文献   

10.
掌叶半夏研究概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别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概述掌叶半夏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掌叶半夏具有镇静、镇痛作用、抗惊厥作用及对心血管作用,尤其是从掌叶半夏对卵巢癌细胞株SKOV3、OVCAR、A0、3A0的抑制作用和其浸出液对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等方面,重点阐明了掌叶半夏抗肿瘤作用,尤其是对宫颈癌的治疗应用.  相似文献   

11.
UPLC测定半夏中胡芦巴碱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UPLC)及亲水作用色谱法(HILIC,hydrophilic interaction chromatography)测定半夏中胡芦巴碱的含量,建立半夏药材质量评价方法.方法:半夏细粉经50%的甲醇超声提取后,采用ACQUITY UPLC BEH HILIC色谱柱(2.1 mm×100 mm,1.7 μm)进行胡芦巴碱含量的测定,流动相为乙腈-10 mmol·L-1醋酸铵(80∶20),流速0.4 mL· min -1,检测波长265 nm,进样量10 μL.结果:盐酸胡芦巴碱在1.125 ~72 nmol·mL-1线性关系良好(r =0.999 6,n=7),平均回收率为99.7%( RSD l.4%).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稳定、可控,可作为半夏药材质量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定半夏人工种茎的质量分级标准。方法:对组培快繁获得的成熟半夏人工种茎进行百粒重、含水量、发芽率、生活力、单粒径、净度等指标的测定和外观形态的观察,使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出划分人工种茎等级的主要指标和参考指标,并制定半夏人工种茎质量分级标准。结果:生活力和发芽率是半夏人工种茎质量分级标准的主要指标,百粒重和直径大小是质量分级标准的重要参考指标。结论:1级半夏人工种茎的百粒重不低于10 g,含水量70%~80%,发芽率不低于80%,生活力不低于85%,单粒径不低于0.7 cm,净度不低于80%;2级人工种茎百粒重8~10 g,含水量70%~80%,发芽率60%~80%,生活力70%~85%,单粒径0.3~0.7 cm,净度75%~80%;含水量70%~80%且其他指标达不到2级人工种茎标准的为3级人工种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高效的半夏遗传转化体系.方法:以半夏试管苗的叶柄为外植体,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探索了酚类物质、农杆菌菌液浓度、侵染时间、预培养时间及共培养时间等对半夏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与结论:不经过预培养阶段,用含AS 40 mg·L-1的根癌农杆菌菌液侵染15 min后共培养3d时可有效提高遗传转化效率.将转化后的叶柄接到含有100 mg·L-1 Kan和350 mg·L-1Carb的分化培养基上进行筛选培养,30 d左右在叶柄的两端分化出抗性的试管小块茎.对抗性转化植株进行Gus染色和PCR检测,结果表明外源基因sHSP已经整合到半夏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4.
半夏块茎腐烂病病原鉴定和药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半夏块茎腐烂病的病原和控制该病害的发生,为半夏栽培提供依据。方法:分离鉴定采用柯赫氏法则,菌丝生长条件采用2因子饱和D-最优设计,室内药效比较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结果:形态学观察和致病性测定表明,引起半夏块茎腐烂病的病原物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F.oxysporum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30℃,最适温度为21.9℃,适宜pH为6~8,最适pH7.2;室内药效比较表明,70%甲基托布津和58%甲霜灵锰锌对F.oxysporum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分别为0.002 7,0.066 2 g.L-1。结论:明确了半夏块茎腐烂病病原,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半夏试管块茎形成过程中总mRNA差异表达的变化规律,为研究半夏试管块茎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了信息.方法: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DDRT-PCR),分离和克隆半夏试管小块茎发育的相关基因片段.结果和结论:分离到了15个半夏试管小块茎发育过程中特异表达的cDNA片段,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比较发现6个没有同源序列与之匹配,推测为新的cDNA片断;3个片段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分别与真核生物启动子,MADS-box蛋白和乙烯信号转导因子有高度同源性.半定量RT-PCR进一步证实它们存在,并在半夏块茎形成不同天数高度特异表达.  相似文献   

16.
HPLC同时测定北五味子中5种木脂素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北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含量的方法。方法:以Symmetry(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梯度洗脱,0~36 min(60∶40~66∶34);36~65min(66∶34~80∶20);65~70 min(80∶20),70~75 min(80∶20~100∶0),流速0.5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结果: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分别在0.021~4.160,0.020~4.000,0.021~4.240,0.020~3.960,0.021~4.200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4.8%,104.2%,102.7%,104.6%,104.5%。RSD值均小于3%。结论:本方法稳定易行、重复性好,可用于北五味子药材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7.
半夏凝集素蛋白与半夏毒针晶毒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半夏凝集素蛋白与半夏毒针晶毒性的相关性,揭示半夏产生毒性的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腹腔炎症模型,以腹腔渗出液中PGE2含量为指标,研究半夏凝集素致炎作用的量-毒、时-毒曲线;采用家兔眼结膜刺激模型,以眼结膜的病理切片观察半夏凝集素与半夏毒针晶刺激性的相关性。结果:半夏凝集素可引起大鼠腹腔渗出液中PGE2、蛋白含量显著提高,呈剂量依赖性;半夏凝集素可显著加重半夏毒针晶对家兔眼结膜的刺激性,且随着半夏凝集浓度的升高,刺激性显著增强,但单给药半夏凝集素对家兔眼结膜无刺激性。结论:半夏凝集素蛋白具强烈的致炎作用。半夏产生强烈炎症刺激的机制是半夏刺入机体,凝集素蛋白随针晶进入机体组织,诱导炎症反应发生而产生刺激性。  相似文献   

18.
半夏试管块茎形成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5种内源激素IAA,GA3,ABA,ZR,JA在半夏块茎形成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初步探讨了半夏试管块茎形成的生理生化机制。方法:将半夏叶柄正置入MS+6-BA 0.5 mg.L-1+NAA 0.1 mg.L-1+5%蔗糖培养基中诱导形成块茎,取不同生长时期的小块茎和叶柄,对内源激素进行提取,采用ELISA法进行测定。结果:IAA,ABA,JA,ZR在块茎膨大时期迅速上升;GA3的曲线呈倒S型。结论:在半夏试管块茎形成过程中,内源激素ABA,JA,IAA,ZR和GA3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9.
RP-HPLC同时测定牻牛儿苗中4种酚酸类活性成分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晓雨  尹海波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22):3137-3140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牻牛儿苗中没食子酸,原儿茶酸,柯里拉京,鞣花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RPHPLC,AgilentTC-C18色谱柱(4.6mm×250 mm,5μm),0.4%磷酸水溶液-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8 mL· min-1,检测波长259 nm,柱温30℃.结果:没食子酸,原儿茶酸,柯里拉京,鞣花酸的线性范围为0.059 ~2.360 g·L-1(r=0.999 6),0.017~0.672 g·L-1(r=0.999 9),0.351 ~14.04 g·L-1(r=0.999 9),0.151 ~6.040 g·L-1(r=0.999 8).平均回收率(n=3)分别为99.45(RSD 1.5%),98.65%(RSD 1.7%),100.3%(RSD 2.0%),98.90%(RSD 1.2%).结论:该含量测定的方法快速,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为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