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分析评价市售不同来源的甘草饮片有效成分含量,为开展人工种植甘草药材质量调控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从河北安国和安徽亳州两个药材交易市场收集48份甘草饮片,依据国家药典标准,采用HPLC法测定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分析评价不同来源的甘草饮片质量。结果:市面上流通的甘草饮片大多来源于甘肃栽培,其中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均值符合国家药典标准,但距离野生药材质量差距较大,且不稳定。结论:人工种植甘草是市售中药甘草的主要来源,其质量仍需进一步提升,才能替代野生药材。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来源甘草药材的成分含量及其保肝降酶作用.方法:采用HPLC同时测定甘草成分含量;用醋氨酚复制肝损伤模型,灌胃不同来源甘草的相同提取物,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谷氨酸转氨酶(AST)活力.结果:不同来源甘草组的ALT,AST活力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S1与S8甘草组之间的ALT,AST活力没有显著性差异,保护率分别为97.9%,95.8%,98.1%,94%,但前者甘草酸、甘草苷、异甘草素的含量却明显高于后者,分别为2.219%,2.86%,0.023%和0.767%,0.557%,0.013%;S4和S6甘草的保肝能力最差,保护率分别为67.4%,65.6%和70.1%,64.5%,而甘草酸、甘草苷含量却明显高于其他产地三年栽培甘草.结论:不同来源甘草对肝损伤小鼠的肝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并存在一定的质量差异,但与甘草酸、甘草苷的含量没有呈现正相关性,提示甘草保肝降酶作用可能是甘草药材中多种成分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理念,对甘草从化学成分有效性和可测性的角度进行Q-marker的初步预测。方法基于文献整合及数据分析对甘草Q-marker的来源范围进行筛选,通过网络药理学进行成分有效性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4个产地15批甘草药材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运用模式识别方法筛选出造成组间差异的主要标志性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结果进一步确定甘草的Q-marker。结果文献研究确定黄酮类和三萜类成分为甘草Q-marker的主要来源范围;网络药理学结果表明甘草苷、甘草酸等成分在"成分-靶点-通路"网络中具有高连接度,是其主要活性成分;建立15批甘草样品的指纹图谱,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明确了甘草苷、芹糖甘草苷等5个成分为主要标志性成分;甘草苷、芹糖甘草苷、甘草酸、甘草次酸4个成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间成分含量具显著差异,结合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进一步明确了甘草苷、芹糖甘草苷、甘草酸、甘草次酸可作为甘草Q-marker。结论以黄酮类和三萜类成分作为甘草Q-marker的来源范围,通过网络药理学(有效性)结合多产地甘草药材定性定量(可测性)研究最终确定甘...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降香中柚皮素和异甘草素含量的方法,比较不同来源的11批降香药材中的柚皮素和异甘草素的含量.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以甲醇-0.2%磷酸水(60∶40) 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72nm(柚皮素)和290 nm(异甘草素).结果 柚皮素在0.948~4.74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异甘草素在1.432~10.024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降香中的柚皮素含量在2.585~5.429 mg/g之间;异甘草素含量在7.526~28.329 mg/g之间.结论 不同来源的降香药材中的柚皮素和异甘草素含量差异较大.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重复性好,适用于降香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甘草总黄酮和总皂苷成分的提取工艺及其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化甘草中总黄酮和总皂苷成分的提取工艺,并比较在不同品种和不同产地野生甘草药材中的含量差异。方法: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甘草总黄酮和总皂苷的含量,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乙醇浓度、固液比、氨水浓度及超声温度对其提取率的影响,优选出能同时提取两类成分的合适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80%,固液比1∶20,氨水浓度0.3%及超声温度40℃;不同来源甘草药材的总黄酮和总皂苷含量差异较大。结论:优选的条件可靠,重现性好,适合甘草总黄酮和总皂苷的同时提取;测定甘草总黄酮和总皂苷含量能有效评价甘草药材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不同产地的甘草进行全面质量研究,建立甘草药材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对30批来自新疆、内蒙古、甘肃及宁夏4个地区的甘草进行显微及薄层鉴别,并进行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甘草苷、甘草酸含量测定,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方法对其中21批质量合格的甘草进行质量评价。结果:30批不同产地的甘草药材鉴别及检查结果均合格,甘草酸含量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规定,有7批药材甘草苷含量不合格。指纹图谱共标定了14个共有峰,对其中3个共有峰进行了指认,21批甘草中仅4批相似度低于0.85。结论:不同产地甘草中甘草苷、甘草酸含量差异较大,宁夏及内蒙古产地甘草有效成分平均含量优于新疆与甘肃产甘草。本研究建立的甘草药材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质量控制方法能对不同产地甘草进行全面整体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7.
鸡血藤药材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建立鸡血藤药材质量评价的方法。 方法 采用 HPLC 测定了 23 批不同产地鸡血藤药材样品中原儿茶酸、表儿茶素、大豆苷元、毛蕊异黄酮、染料木素、异甘草素等 6 种指标成分的含量,并考察了醇溶性浸出物、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水分等药材常规理化实验项目。 结果 鸡血藤药材指标成分含量和常规实验项目测定结果表明,所测 23 批不同产地鸡血藤药材间存在差异,指标成分以表儿茶素、异甘草素含量较高。 结论 本实验为鸡血藤药材质量的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甘肃金塔甘草5种微量元素含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甘肃金塔产野生与栽培甘草中所含5种微量元素进行比较研究.方法:火焰原子吸收法.结果:甘肃金塔甘草5种微量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Ca、Mg、Fe、Zn、Cu;不同品种、年限的野生与栽培品微量元素含量差异较大.结论:微量元素的含量对药材的质量评价与控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金塔黄甘草品质较优,建议加强对黄甘草优质种苗堵育、质量控制等综合利用研究.  相似文献   

9.
采集了3个不同主产区32批种植或野生乌拉尔甘草药材,采用指纹图谱、LC-TOF/MS及HPLC多指标成分分析结合模式识别(PCA和OPLS-DA)对不同主产地甘草样品水溶性特征组分进行差异性分析。32批次药材指纹图谱相似度在0. 903~0. 999,相似度较高;采用模式识别可以将甘肃、新疆种植药材与内蒙古种植药材及野生药材进行区分,进一步以LCTOF/MS及对照品对照鉴定了指纹图谱中31个共有峰成分,并对其中4个黄酮苷及5个三萜皂苷特征组分含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个产区种植甘草药材中5个三萜皂苷总含量差异不明显,但4个黄酮苷总含量呈现出内蒙古甘肃≈新疆的趋势(P0. 05),而野生药材与种植药材相比4个黄酮苷及5个三萜皂苷总含量均有显著提升(P0. 01);其中,甘肃与新疆种植药材在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皂苷A_3、22β-乙酰甘草酸及乌拉尔皂苷B上的含量均要低于内蒙古地区种植药材,但主要指标性成分甘草酸在3个产区药材中含量差异并不明显,而在内蒙古产区内的野生药材比种植药材在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皂苷A_3、甘草皂苷G_2及甘草酸含量上均有显著升高。多指标成分定性/定量分析结合模式识别能有效评价不同区域种植及野生甘草的质量,有助于深入了解不同区域甘草的现状,可为甘草的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荒漠肉苁蓉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荒漠肉苁蓉Cistanchedeserticola的HPLC指纹图谱,评价不同来源的荒漠肉苁蓉药材的内在质量差异。方法采用HPLC梯度洗脱的方法建立指纹图谱,“计算机辅助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据此对不同来源的药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方法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较好;不同来源的药材指纹图谱差异较大。结论不同来源的荒漠肉苁蓉药材的内在质量差异较大,该方法可用于评价肉苁蓉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色度计对甘草的颜色性状测定,对甘草断面颜色特性与甘草质量评价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运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甘草颜色数字化测量值,并对甘草止咳药效进行评价。将甘草止咳药效与甘草断面颜色数字化测量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阳性对照组、杭锦旗野生、玉门野生甘草大剂量组与空白组相比,小鼠咳嗽潜伏期时间延长,2分钟内咳嗽次数降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杭锦旗栽培大中小剂量组、玉门栽培大、中剂量组2分钟内咳嗽次数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指标值L*、a*和甘草止咳作用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指标值b*和止咳作用之间存在显著相关,b*值越大,药材的感官颜色越黄,甘草止咳效果越好。结论:可以通过颜色数字化信息推断甘草止咳作用的趋势,颜色测量在甘草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得到了常用质量评价方法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基于药动学的甘草配伍减毒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华  颜苗  张毕奎  李焕德  方平飞 《中草药》2015,46(23):3611-3616
甘草在中药方剂中使用相当普遍,通常作为佐药和使药,起着制约主药毒性、调和诸药的作用;甘草作为"和诸药,解百毒"药物,常与有毒中药配伍使用,但其中的配伍原理还未明确。研究甘草对有毒中药主要成分体内过程的影响,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方剂配伍使用的原理和规律,以及该过程与其配伍减毒的关系。主要总结近年来关于甘草配伍对有毒中药体内过程的影响及其药动学减毒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色差仪对甘草的颜色性状测定,对颜色特性与甘草质量评价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通过色差仪对甘草根皮和断面颜色进行测定,并应用HPLC测定甘草中指标性成分——甘草苷、甘草酸含量.结果:色差仪测定甘草颜色各色度值的RSD均<2%,结果表明色度值数据稳定性良好,方法可以使甘草性状评价指标中颜色性状指标得到量化,克服了不同人对颜色识别的主观个体差异和个体对于颜色细微差异所引起识别的不敏感性,并且数据经统计相关性分析,发现色度值与野生甘草的指标性成分成含量呈显著性相关.而色度值与栽培甘草中指标性成分含量无明显性相关性.结论:采用色差仪测定中药材及其饮片色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为规范中药材质量评价体系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甘草喷雾剂对实验大鼠全麻气管插管后呼吸道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及白介素10(IL-10)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50只SPF级Wistar大鼠,雌雄各半,按体质量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利多卡因组,甘草喷雾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气管插管法制作动物模型。持续插管60分钟后,拔出气管导管,分别摘取各组动物咽喉部黏膜及其下组织用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切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各组动物股动脉取血,离心抽取血清,检测TNF-α、IL-1及IL-10的含量。结果:大鼠血清TNF-α、IL-1、IL-10含量及炎细胞浸润程度评分甘草喷雾高、中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甘草喷雾低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草喷雾高、中剂量组与利多卡因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甘草喷雾高剂量组与甘草喷雾中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甘草各剂量组黏膜上皮表面炎性渗出均较生理盐水组减轻,固有膜内炎细胞浸润均较生理盐水组减轻。结论:甘草喷雾剂对气管插管后呼吸道黏膜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建立高品质甘草林下规范化生态种植技术体系为指导,探索甘草林下生态种植的技术体系核心问题与关键技术,并进一步探讨了甘草产业的发展方向。通过实地调研对甘草生态种植的问题与现状进行归纳整理,对不同产地甘草种子种苗进行质量评价,对甘草生产过程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在传统大田种植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与修正。研究结果表明,“国甘1号”“蒙种2代”和新疆北屯的甘草可作为科尔沁地区的优质种源。推进甘草种植过程机械化可缓解甘草规模化产业生产劳动力缺乏,提升产地加工水平。在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处理下,甘草适宜种植密度为20~25 cm,适宜底肥为有机肥,可追施一定量的钾肥和磷肥。甘草林下规范化生态种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甘草种植侵占农田、与退耕还林政策冲突等问题,是甘草增产增效的有效手段。同时,推动甘草产地初加工的发展,对打造甘草产业生态化、信息化和品牌化,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甘草泻心汤加苦参治疗消化性溃疡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甘草泻心汤加苦参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口服甘草泻心汤加苦参汤剂,对照组予口服奥美拉唑。[结果]治疗组30例,治愈17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83.3%,对照组30例,治愈16例,好转10例,总有效率86.7%。[结论]甘草泻心汤加苦参治疗消化性溃疡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毛敏  李伟  王巍  汪蜀霞  陆进  常章富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21):3768-3772
甘草是临床常用中药,以甘草或甘草提取物为主要成份的产品,早已扩展到药品、食品之外的化妆品领域。随之而来的是,有关甘草制剂导致的不良反应报道,亦愈来愈多。该文从文献报道的病例资料出发,分析与甘草制剂相关的不良反应的特点,提出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具体措施,为临床合理运用甘草制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张利 《中医临床研究》2014,(10):147-148
甘草,是一种中医药学当中的常见补气类药用植物。其性味甘平,具有清热解毒、补中益气、缓急止痛、润肺止咳、调和药性等作用。近些年来,随着中医学科的应用普及,国内外众多学者都对甘草的药理作用开展了极为广泛和深入的研究。本文从甘草的药用成分出发,对它的药理作用以及现代研究的进展情况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讨论,从而推动和促进甘草的药用价值在临床中医学中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19.
甘草化学成分植物雌激素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韩静  邵瑞  王跃飞  王彧 《天津中医药》2017,34(3):212-216
甘草是一种来自于豆科甘草属的重要中药,含有400多种化学成分,以黄酮类和三萜类为主,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植物雌激素活性,通过调节雌激素受体(ER)、PI3K/Akt和MAPK等多种信号通路治疗包括乳腺癌、神经性、心血管在内的多种疾病。通过查阅PubMed、中国知网数据库搜集相关文献,总结了甘草中具有植物雌激素活性的成分,并阐述其相关疾病和作用机制,一方面为甘草中植物雌激素成分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另一方面为开发甘草中新的植物雌激素活性成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