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摄入依从性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液体摄入依从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液体摄入依从性调查表、液体摄入相关知识问卷、液体摄入自我管理行为问卷、液体摄入自我效能量表,对20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本组患者液体摄入不依从106例,不依从率为53.0%;不依从患者平均透析间期体重相对增加值、日液体摄入量与依从患者相比差异显著(P0.01);液体摄入相关知识均分为(9.15±2.14)分,液体摄入自我管理均分为(26.79±4.23)分,液体摄入自我效能均分为(29.31±3.97)分;液体摄入依从性与液体摄入相关知识、液体摄入自我管理、液体摄入自我效能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摄入不依从比例较高,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液体摄入相关知识水平,帮助其建立控制液体摄入的信念,提高液体摄入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重症感染病例液体治疗过程中液体负荷的判断方法与护理策略。方法分析34例腹腔重症感染病例液体治疗难点,探讨液体负荷的判断方法和护理应对方法。比较心率、血压、HCT与B型钠利尿肽(BNP)等传统判断指标对液体负荷判断的敏感性。结果传统指标如心率、血压、HCT对判断液体负荷均不敏感,动态监测BNP用于判断液体负荷的敏感性明显优于传统指标。结论动态监测BNP可用于判断腹腔重症感染液体治疗中的液体负荷状态,特异性高,可有效指导液体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对血液透析病人液体摄入依从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液体摄入不依从的血液透析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结合动机性访谈的干预策略,分别在干预前、干预3个月及6个月后评价病人的液体摄入依从性、液体摄入依从行为改变阶段情况及液体摄入自我效能。[结果]干预后3个月、6个月病人的液体摄入依从性、液体摄入依从行为改变阶段测评及液体摄入自我效能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机性访谈能提高血液透析病人的液体摄入依从性,促使其改变液体摄入不依从行为,增强控制液体摄入的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4.
林瑾  段美丽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0,19(8):895-896,后插1
液体复苏是急危重症救治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arly goal directed therapy,EGDT)可明显降低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死亡率,但大部分危重患者在液体复苏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液体过负荷,尤其是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的液体过负荷状态会进一步加重肾脏功能恶化。本文就液体过负荷的定义、液体过负荷对肾功能的影响、液体过负荷状态的预后表现以及针对液体过负荷的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输液更换液体时通气管溢液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静脉输液更换液体时。插瓶针插入瓶内上下两个不同方向,输液器通气管溢液的差异。方法实验室研究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瓶500ml瓶装液体.分别将2ml、5ml、10ml、15ml、20ml的液体各注入20瓶,不向外回抽空气。分别观察通气管溢液情况。结果实验组输液器通气管均无液体溢出;对照组输液器通气管都有液体溢出,溢出液体量与瓶内注入的液体量呈正相关关系。结论静脉输液更换液体时,插瓶针向下插入直立的液体瓶内,能有效防止通气管溢液。  相似文献   

6.
研究对象为2001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收入我院的失血性休克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传统液体复苏治疗组和限制性液体复苏组。限制值液体复苏组患者的复苏方法为将患者的收缩压维持在80mm Hg;传统液体复苏组的液体复苏目标为将收缩压维持在110mm Hg以上。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复苏治疗后,氧合指数,转氨酶,总胆红素,血肌酐,血乳酸,凝血酶原时间两组之间有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复苏后凝血酶原时间分别为:常规液体复苏组为15.91±1.08,限制性液体复苏组为14.64±1.08,限制性液体复苏组复苏后凝血酶原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液体复苏组(P0.05);两组患者的复苏后氧合指数分别为:常规液体复苏组为245.33±48.66,限制性液体复苏组为285.79±39.48,限制性液体复苏组复苏后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常规液体复苏组(P0.05);其余6项指标:性别、年龄、复苏后转氨酶、总胆红素、血肌酐、血乳酸两组之间均无统计学显著差异。限制性液体复苏较传统液体复苏法对患者的主要器官功能保护作用更佳。  相似文献   

7.
曹洁  叶文琴  李建萍  康璇 《护理研究》2008,22(5):399-400
介绍了液体复苏的相关概念、液体复苏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护理干预措施对SAP病人液体复苏的影响.重点阐述了液体复苏的监护、参考指标的选择、监护记录表的改良、液体复苏的时间及顺序、液体复苏单位时间量.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液体复苏的相关概念、液体复苏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护理干预措施对SAP病人液体复苏的影响。重点阐述了液体复苏的监护、参考指标的选择、监护记录表的改良、液体复苏的时间及顺序、液体复苏单位时间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泰州市人民医院救治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78例,随机分为限制性液体复苏组和常规液体复苏组,观察不同液体复苏方法对剩余碱、血乳酸、凝血功能、输液量、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限制性液体复苏组患者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液体复苏组(P<0.05);限制性液体复苏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输液量、剩余碱、血乳酸等指标与常规液体复苏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改善并维持重要组织器官灌注,降低患者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创伤失血性休克(traumatic hemorrhagic shock, THS)是创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控制出血和液体复苏是提高THS患者存活率的关键措施。随着对THS病理生理机制的深入研究,早期液体复苏已经成为共识,复苏策略也在不断改进,然而,在临床实际应用中,THS的早期液体复苏策略仍存在争议。文章对近年来有关THS早期液体复苏治疗进行综述,就液体复苏方法、液体复苏目标血压以及复苏液体的选择等问题,探讨了复苏最佳方式、液体和血压目标。并对近年来新出现的复苏液体和液体复苏辅助疗法进行探讨,为THS患者的早期液体复苏提供参考,对改善预后、提高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莎莎  陈桂丽  庞宏奋 《全科护理》2021,19(27):3880-3883
目的:了解泌尿系结石病人对自我液体摄入管理状态,为泌尿系结石病人制订个体化液体摄入方案和提高病人管理执行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选取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符合标准的泌尿系结石病人12例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扎根理论进行资料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泌尿系结石病人液体摄入管理状况可归纳为4个主题:疾病和液体摄入管理认知不足,液体摄入习惯多样且不规律,多种因素影响液体摄入管理,液体摄入自我管理存在不确定性.结论:医务人员应普及疾病和液体摄入相关知识,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液体摄入习惯,根据病人液体摄入习惯和影响因素制订针对性的液体摄入管理方案,多种模式相结合可推进液体摄入方案实施,产生持久且良性效果.  相似文献   

12.
颜文  张雪梅  李华 《护理学报》2017,24(2):76-76,77
介绍一种新型输液袋的设计。包括主液体、副液体2部分。主液体外侧端有加药口及出药口,副液体外侧端有液体悬挂环,主、副液体间由输通管连接,输通管上配有液体调节开关。采用此种输液袋可减少患者用药损失,预防药物配伍反应发生及避免输入过多的冲管液,同时可避免因药物配伍反应引发的护患纠纷、减少护士加液工作量及输液器污染概率。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临床上瓶装液体逐渐被一次性袋装液体(即软包装)所代替.但患者所输入液体虽多为袋装液体,但也不乏瓶装液体(如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注射液等),这样在瓶装液体需要更换为袋装液体时,就要解决好袋装液体在输液过程中的通气问题,否则就会造成通气管漏液情况发生.因为袋装液体加药后,袋内只能排出少量空气,而需要加入多种药物时,由于袋装液体弹性大,加入多种药物后使袋内压力大空气不能排出,处理不好液体就会从通气管溢出.我们过去采用的方法是:在瓶装液体换成袋装液体时,事先把通气软管打个死结,以防漏出液体.若再需要换成瓶装液体时,还要再打开该结,既费时间,又很麻烦.我们现在所采用的新方法是:当第一组为瓶装液体时,将通气软管别在网套上即可,而当换成袋装液体时,把通气软管直接别在挂袋孔处,使通气软管口高于输液袋,从而保证袋装液体输液时,不从通气软管口处漏液.……  相似文献   

14.
王艳  岳洪江 《护理研究》2011,25(27):2465-2466
近年来有关学者提出限制性液体复苏的观点,在临床也得到了推广和应用,但限制性液体复苏从时机的选择、复苏液体的种类、速度、液体量以及复苏终点的判断等诸多方面的影响限制性复苏的效果,同时在临床还缺乏统一的认识。笔者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应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限制性液体复苏进行研究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对创伤性失血性休克(HTS)的救治效果。方法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及常规液体复苏方法救治HTS患者68例,随机分为限制性液体复苏组(36例),常规液体复苏组(32例),对两组患者复苏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输入液体量、血清乳酸值、血气碱剩余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比较两组住院期间ARDS、ARF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限制性液体复苏组液体输入量为(1966±348)ml,常规液体复苏组液体输入量为(3604±456)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限制性液体复苏组、常规液体复苏组复苏前血乳酸值及碱剩余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12、24h后血乳酸值及碱剩余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治愈57例(83.8%),死亡11例(16.2%),发生ARDS14例,ARF7例,二组治愈率、死亡率、ARDS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组研究表明: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救治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方面,能有效地改善组织器官血液灌注,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液体复苏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液体摄入依从性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MH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病例回顾.结果 122例MHD患者中,液体摄入客观依从率和自我评估依从率分别为45.1%,84.5%,知道自己的干体重、两次透析间体重增加限制值、需要控制液体摄入、液体摄入过多的危害、液体摄入增加心脏负担的病例数分别为120例、104例、114例、108例、108例;在19例自我评估依从性差和29例自我评估依从性良好患者中,液体摄入客观依从性极差者分别为1例和7例(P<0.05);在104例知道自己2次透析间期液体摄入限制值的患者和18例不知道者中,客观依从性极差者为8例、5例(P<0.05).结论 MHD患者液体摄入依从性低,客观依从率明显低于主观依从率,自我评估过高、对液体摄入知识认知度低可能是其液体摄入依从性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对影响静脉滴注液体微粒含量因素的院内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医学研究证实,静脉滴注液体中所含的微粒可使机体发生静脉炎,肺部肉芽肿等,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为了解我院临床常用静脉滴注液体中影响微粒含量的因素,我们对常用液体微粒的含量、以及加入常用药物的浓度对液体微粒的影响做一调查。结果证明,我院生产的常用静脉滴注液体中的微粒数基本符合我国药典规定。封闭液体瓶口的涤纶膜封包不严,可使微粒增加。临床上静脉用药如vit.C、vit.B 6等不会明显增加液体中的微粒数,而抗生素则会增加液体中的微粒数,且浓度越高其微粒数越多。为此,我们认为制作的液体装瓶后要严防封瓶口的涤纶膜破损,同时输液必须使用终端过滤器,才能减少微粒进入人体。  相似文献   

18.
巧用一次性输液管针头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临床静脉输液液体包装不一 ,有软包装和瓶装液体之分 ,软包装无需排气管。当软包装液体换为瓶装液体时为了防止液体自排气管向外漏 ,我们采用将排气管打折塞入针头帽即可 ,这样操作简单、省时、省力 ,防止了液体外漏 ,取材方便 ,临床使用效果满意。巧用一次性输液管针头帽@俞梅芬$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一附院手术室 @安丽萍$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一附院手术室 @何文英$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一附院手术室  相似文献   

19.
液体复苏是各种类型休克治疗的重要环节,采取有效的液体复苏对于改善器官灌注、保障组织氧供、降低休克患者死亡率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液体复苏的常用药物及治疗原则介绍如下. 1液体复苏的基本药物 液体复苏的基本药物包括:①晶体液;②胶体液(包括白蛋白和血浆);③全血或压积红细胞.液体复苏早期一般不使用葡萄糖溶液.  相似文献   

20.
方杰 《中国临床医生》2001,29(12):40-41
在肿瘤疾病的病理诊断中 ,病人液体标本 (如胸水、腹水、尿、支气管灌洗液等 )的涂片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但在液体标本的取样、送检及涂片过程中 ,往往由于某些环节和操作过程的不当 ,致使在液体标本涂片中癌细胞的检出率降低或者需要多次取样送检 ,才能找到癌细胞 ,以至延长诊断时间、延误治疗。我们经过多次试验对比 ,在液体标本取样、处理、涂片、染色过程中摸索到一些提高液体标本送检阳性率的方法 ,现作以介绍 ,以供同道参考。1 液体标本的采样支气管灌洗液及胸腹水等液体标本 ,抽取后应立即送检至病理科 ,不要停留 ,可避免污染及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