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瘫患儿行颈动脉交感神经网剥离术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283例行颈动脉交感神经网剥离术的患儿及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术前宣教、细致的术中及术后护理,以及出院指导和随访.结果 283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症状的改善,其中121例患儿流涎症状改善,97例患儿平衡协调功能改善,215例患儿言语功能改善,16例患儿吞咽功能改善,1例术后肺炎患儿经积极抢救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 科学有效的护理有助于脑瘫患儿术后症状的观察,有利于有针对性康复的早期介入.  相似文献   

2.
山东济南市儿童医院专项科研课题《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治疗脑瘫脑血流变化的研究》,获得专家鉴定通过。该研究显著提高了脑瘫患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通过研究患儿手术前后脑血流变化,了解脑组织供血改善与手术效果的关系并进行比较,发现术后脑瘫患儿的语言能力提高,上肢痉挛状况明显好转,尤其对共济失调型、混合型、手足徐动型脑瘫症状改善相当明显。改善脑血流量治疗脑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行颈动脉交感神经网剥离术的护理要点。方法对283例行颈动脉交感神经网剥离术的患儿及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术前宣教、细致的术中及术后护理,以及出院指导和随访。结果283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症状的改善,其中121例患儿流涎症状改善,97例患儿平衡协调功能改善,215例患儿言语功能改善,16例患儿吞咽功能改善,1例术后肺炎患儿经积极抢救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科学有效的护理有助于脑瘫患儿术后症状的观察,有利于有针对性康复的早期介入。  相似文献   

4.
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剥离术治疗重症脑瘫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剥离术治疗重症脑瘫及其并发损害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显微手术剥离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治疗重症脑瘫204例病例.结果 187例获得随访(91.7%).随访期间症状好转率扭转痉挛及紧张性痉挛为74.4%,手足徐动为42%,智能语言障碍为63.6%,流涎81.6%,斜视27.6%,吞咽进食困难88%;日常生活动作能力提高43.8%;总显效率82.7%.结论 显微手术剥离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是治疗重症脑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3—7岁的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CP)患儿的运动障碍特点进行分析和干预,以探讨该年龄段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CP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差异及对策。方法:对27例痉挛型脑瘫患儿(A组)及12例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B组)在人选时及治疗6个月后,分别应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进行测量,比较两组人选时,6个月后以及治疗前后各功能区评分的改变。结果:A组患儿在GMFM量表B区、C区、D区、E区得分及总分均较B组为高,A组患儿GMFM涉及上肢的和不涉及上肢的任务的平均分、动态任务的平均分均较B组为高,两组患儿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儿GMFM静态任务平均分,治疗前后各区得分和总分改变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CP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表现不同.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障碍较痉挛型为重,对于不同类型的脑瘫患儿需针对其运动障碍特点采取不同治疗方式及对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创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的临床康复疗效。方法300例创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的患者按随机分为高压氧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综合治疗,而高压氧组在此基础上配合高压氧治疗,高压氧组根据高压氧治疗时间的不同又分为早期组和后期组,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早期组中总有效率100%;后期组中总有效率22%,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有效率12.1%,低于高压氧组的69.3%(P<0.01)。结论早期高压氧综合治疗能迅速改善脑缺氧,促进清醒,减少后遗症和残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颈动脉鞘交感神经网剥离术(CPVS)与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痉挛性脑瘫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 例痉挛性脑瘫患儿在行CPVS和SPR术前、术后1 个月临床资料,术后4 个月时随访。结果多数患儿术后1 个月痉挛程度明显下降,肢体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4 个月随访时,疗效稳定。结论CPVS与SPR是治疗脑瘫肌痉挛的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背景寻找有效改善小儿脑性瘫痪(脑瘫)患儿独立步行能力的方法,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是目前脑瘫治疗的热点题目.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小儿脑瘫对运动功能改善的效果.设计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单位中山市博爱医院康复科.对象中山市博爱医院收治的92例脑瘫患儿.方法92例患儿随机分为针刺组72例,予针刺治疗,对照组20例,口服脑复康,1粒/次,3次/d,3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患儿显效率的比较.②治疗后两组患儿主要运动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对92例脑瘫患儿研究结果表明针刺组有效率79%,对照组有效率55%,针刺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74,P<0.05);3岁以下患儿,针刺组有效率为84%,对照组有效率5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5.12,P<0.05);大于3岁年龄,针刺组有效率57%,对照组有效率56%,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0.005,P>0.05).针刺后患儿79%可翻身,62%可独坐,47%可膝爬,33%可独站,7%可独走.与针刺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x2=14.5,11.1,16.2,10.2,5.17,P<0.05或P<0.01).针刺组与对照组比较除独走项无差异外,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x2=4.74,4.81,4.78,4.33,1.46,P<0.05).结论年龄越小,疗效越好,3岁前是脑瘫患儿针刺的最佳治疗时机;CT异常的脑瘫患儿其运动障碍明显高于CT无异常者,运动障碍多见于中央型萎缩,智力障碍和语言障碍多见于皮质型萎缩;针刺可尽早建立脑瘫患儿的主要运动功能,为脑瘫患儿独立行走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的肺功能改变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分析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的肺功能改变,探讨康复评价的客观指标.方法 用肺功能仪,在平静呼吸(潮气呼吸)下检测32例脑瘫患儿的肺功能,并与30例健康儿的数据进行对比和统计分析.结果 脑瘫患儿的通气功能和呼吸运动学指标均有改变,与对照组相比各参数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结论 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存在肺功能改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脱切除手术联合Bobath康复法治疗3~6岁脑瘫患儿中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82例3~6岁脑瘫惠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家属意愿等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观察组组给予两组患儿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脱切除手术及Bobath康复法治疗,对照组给予Bobath康复法治疗.一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经颅多普勒检测大脑中动脉血流指标,其中使用粗大运动功能(GMFM)评分对两组患儿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价.[结果]1个疗程后观察组患儿的有效率为95.12%(39/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90%(18/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086,P=0.026<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GMFM评分中各项评分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GMFM评分中各项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儿GMFM评分中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颅多普勒检测显示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大脑中动脉血流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大脑中动脉均值流速、峰值流速、舒张末流速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脱切除手术联合Bobath法康复训练能有效增加脑瘫患儿脑部血液的供应量,能明显改善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其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项九针结合高压氧(HBO)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项九针结合HBO治疗;对照组采用丁咯地尔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结果:治疗30次后,与治疗前比较,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椎动脉收缩峰流速(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及平均血流速度(Vm)值显著上升,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值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仅Vs及Vm值明显上升(P〈0.05)。与对照组比较,血流参数值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0.01)。结论:项九针结合HBO治疗能显著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消除临床症状,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2.
陈文娟 《中国康复》2010,25(1):24-25
目的:探讨语言康复治疗对乙型脑炎致语言障碍患儿的疗效观察。方法:101例急性期生命体征平稳的乙脑患儿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9例,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高压氧(HBO)、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加用语言强化训练。治疗后2组均采用Gesell语言能力检测标准进行语言评定。结果:治疗50d后,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3%、75.5%,P0.05);患儿病情严重程度比较,轻中度显效率明显高于重度患儿(P0.01)。结论:乙脑致语言障碍患儿在康复治疗过程中配合语言强化训练对患儿语言的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1Subjectsandmethods1.1SubjectsTherewere124patientsinthisgroup,59males,65females,age1yearand5monthsto28yearsold,averageage6.5yearsold.109patients(childgroup)werebetween1and13yearsold(88%),15patients(non-childgroup)werebetween14and28yearsold(12%).66patientswithdifficultlabor,intrauterineasphyxiaandpostnatalasphyxiahistory,13patientswithinflamma-tionofcerebralpart,21patientswithhighfever,spasmhistory,3patientswithjaundicehistory,5…  相似文献   

14.
高压氧合并功能训练对儿童脑性瘫痪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儿脑性瘫痪(脑瘫)患者综合治疗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50例小儿脑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接受高压氧并用康复功能训练治疗;对照组只接受高压氧治疗,采用大运动功能评价量表(GMFM)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大运动功能评分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高压氧治疗并用康复功能训练利于提高小儿脑瘫患者的综合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酯治疗小儿脑性瘫痪 (CP)的疗效。方法将 87例CP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 ( 5 1例 )和对照组 ( 3 6例 ) ,予以物理疗法、针灸、按摩、高压氧等综合治疗 ,观察组患儿同时静脉滴注神经节苷酯 (GM 1)。采用Gesell发育量表测评治疗前后两组患儿发育商 (DQ) ,比较两组间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疗效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其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及DQ值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神经节苷酯可提高CP的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16.
梁叶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2):2648-2649
目的研究早期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病情稳定后7d内采用常规加高压氧治疗,对照组病情稳定7d后采用常规加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30%(36/3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26/39),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使用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良好,能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脑瘫患儿构音障碍语言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语言治疗对不同类型脑瘫患儿构音障碍的疗效。方法将49例脑瘫患儿分为常规训练组21例和家庭康复组28例,均予系统构音障碍康复训练,家庭康复组在此基础上配合配合家庭训练,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构音障的变化。结果所有患儿的构音障碍均有改善,其中痉挛型患儿的显效率高于其他脑瘫类型;家庭康复组患儿显效率为39.3%,常规训练组显效率为14.3%,两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脑瘫患儿构音障碍的康复疗效不同,家庭康复训练可提高构音障碍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诊期行高压氧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组和对照组各41例,2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高压氧组还采用高压氧疗法。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1、2个疗程后分别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2个疗程后,高压氧组总有效率为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82.92%)(P<0.05)。1个疗程后2组患者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个疗程后2组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急诊期行高压氧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能提高临床疗效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探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与高压氧联合治疗对颅脑损伤康复期患儿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2021年7月-2022年12月于我院儿科收治的颅脑损伤恢复期患儿共82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对照组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1人,其中对照组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试验组使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高压氧治疗,采用神经功能评分(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测评法(FMA)评分及认知功能评定表(LOTCA)来评价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康复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治疗后试验组评分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儿上下肢FMA评分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治疗后试验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LOTCA评分治疗后均比治疗前显著提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TMS联合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康复期患儿,能有效提高患儿认知及运动能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