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针对恶性心律失常引起心脏骤停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2年2月我科收治的40例恶性心律失常引起心脏骤停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科收治的40例恶性心律失常而引起心脏骤停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中针对观察组患者,将医护人员进行的护理干预进行系统总结,认真分析护理措施,全面总结临床经验和缺点,对恶性心律失常而引起心脏骤停患者的护理流程、质量标准和专业培训进行重新分析,制定出标准、规范、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并将其应用于观察组。结果将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恢复正常心率时间、正常时血压、预后生活质量和成功抢救例数进行对比,心率恢复正常时间是5.1min、血压恢复正常时间为9.4min、呼吸恢复时间为51.33min,差异有显著意义(P〈O.05)。结论及时的总结观察,加强改进对恶性心律失常所致心脏骤停患者的管理,提高了患者抢救成功的概率,提升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恶性心律失常所致心脏骤停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本院2010年11月到2011年7月CCU的30例恶性心律失常所致心脏骤停患者设为A组,2011年8月到2012年1月CCU的30例恶性心律失常所致心脏骤停患者设为B组,对A组的护理进行系统观察、详细分析、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并重新制定护理操作流程、护理质量标准以及规范专科培训等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管理制度对并将其应用于B组,进行护理观察.结果 对2组患者正常窦性心律恢复时间、正常血压及呼吸恢复时间、抢救患者成功的例数、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各项观测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善于观察、总结不足、及时改进,对恶性心律失常所致心脏骤停患者的预后好,可提高抢救患者的成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用于恶性心律失常致心脏骤停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恶性心律失常致心脏骤停患者8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并加强相关护理操作及其管理。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抢救情况、生存质量以及相关生命体征指标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抢救初步成功率、抢救完全成功率以及生存质量总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自主循环恢复时间、窦性心律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相关护理操作及其管理等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促进恶性心律失常致心脏骤停患者呼吸、心律等恢复正常,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及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2004年4月我院成功抢救低钾血症致心脏骤停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总结恶性心律失律的抢救护理经验.方法 对41例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在严密心电监护下,仔细分析心电图及对各种心律失常的识别,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配合医生采取不同的抢救措施,并观察复律过程中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 41例患者中有1例死于泵衰竭,2例反复出现窒速与窒颤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均在72 h使心律失常获得控制,取得满意效果,抢救成功率为92.68%.结论 抢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分秒必争,护理的配合十分重要,护士必须熟悉各种异常心电图波型,及时做出判别,协助医生做好各项有创与无创抢救措施与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心脏骤停是临床危急重症之一,患者死亡率高。由于心脏射血功能突然停止,导致全身各组织严重缺血、缺氧,尤其是脑血流的突然中断,10s左右病人即可出现意识丧失[1]。如不及时救治将很快导致生物学死亡。成功抢救心脏骤停患者需要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争分夺秒,抢救中及抢救后的护理质量对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2012年8月,我科成功抢救了1例突发心脏骤停的老年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心脏骤停(CA)是指心脏本身病变以及其他因素引起的突然停止跳动,有效泵血功能丧失,若不及时治疗,将引起全身器官组织严重缺血、缺氧,甚至不可逆的损害而导致死亡,是临床上最危急的急症。一旦确诊为心脏骤停,必须争分夺秒进行心肺脑复苏(CPCR)。江苏省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对22例在心内科住院中确诊心源性心脏骤停的患者,组织分工抢救的经验进行回顾总结,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恶性心律失常的抢救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因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恶性心律失常患者42例,通过基础生命支持,设立心电监护仪观察动态心电变化,建立静脉通路,监测各种基本项目,心理护理和药物护理,在抢救期间给予电击除颤或胸外按压、药物处理.结果 本组患者20例在24 h获得控制,其余全部在72 h得到控制.其中21例患者经过电除颤及运用心律失常药后复苏成功.结论 护理人员必须对各种恶性心律失常有紧急的判断能力,熟悉心电图特点,掌握急救仪器的使用方法,熟悉抢救程序,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心脏骤停(CA)是指心脏本身病变以及其他因素引起的突然停止跳动,有效泵血功能丧失,若不及时治疗,将引起全身器官组织严重缺血、缺氧,甚至不可逆的损害而导致死亡[1],是临床上最危急的急症。一旦确诊为心脏骤停,必须争分夺秒进行心肺脑复苏(CPCR)。江苏省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  相似文献   

12.
13.
海洛因中毒致呼吸心跳骤停现场抢救成功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4.
心脏骤停是麻醉和手术中的严重并发症 ,病情瞬间突发 ,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 ,是临床上最紧急的病症 ,心脏骤停 4~ 6min ,脏器组织即可出现严重损害 ,以至不能恢复 ,骤停10min ,脑组织基本死亡。因此 ,全体医护人员必须分秒必争进行全面有效地抢救[1] 。1 临床资料本组 9例中男 6例 ,女 3例 ,2 5~5 0岁 ,平均 37 5岁。因腹部外伤 ,致内脏破裂 ,急症手术时 ,术中心脏突然骤停 6例 ,男 4例 ,女 2例 ,平均4 0 5岁。其中脾破裂 5例 ,行脾切除术 ,肝脏破裂 1例 ,行肝修补术。患者因短时间内大量失血 >10 0 0ml,导致组织器官血流量灌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抢救心脏骤停的最佳组织方窠,使心肺脑复苏的各项抢救措施在最短的时间内同步实施,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32例在心内科住院中确诊心脏骤停的患者,组织分工抢救的经验进行叫顾总结。结果Ⅰ期复苏成功18例,成功率56.3%,Ⅱ期复苏成功13例,成功率40.6%,Ⅲ期复苏成功10例,成功率31.3%。结论抢救工作有条小紊,减少人为浪费时间,能按生存链概念即4R序列进行心肺脑复苏,记录及时,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6.
医院内心脏骤停31例抢救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医院内心脏骤停(CA)时心肺复苏(CPR)中的几个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医院内CPR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发生在医院内CA患者的临床抢救资料,分析抢救顺序、带氧插管,复苏成功后拔管问题、心律失常的处理、病因处理及垂体后叶素的应用对复苏的影响。结果:31例中61例存活出院,11例死亡,4例放弃治疗。死亡原因与可能去除的病因或诱因未去除,复苏后再发CA的先铛处理不力或未具体分析临床情况而延误抢救时间有关。结论:抢救中病因处理,先兆心律失常的处理以及再发CA的预防应予高度重视,垂体后叶素在CPR中的应用值得临床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应用电复律抢救快速性恶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2005~2011年住院的24例快速性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电复律抢救治疗.结果 24例快速性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电复律后转为窦性心律22例,成功率91.67%,死亡2例,其它并发症少.结论 临床医护人员应熟悉掌握电复律的适应证和方法,克服除颤的不利因素,积极采用电复律抢救恶性心律失常,才能挽救更多的心脏病患者和猝死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8.
成功抢救舒必利重度中毒致严重室性心律失常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45岁,精神异常病史五年余,于2005—03—05 22:00因情绪不佳,空腹自服舒必利(剂量:100mg/片,产地:江苏天士力帝益医药有限公司)约80片,食入后未告之他人。其家属于23:30左右发现其烦躁、惊厥,急送到当地卫生院诊治。患者拒绝洗胃,遂在当地静脉输液对症治疗,症状持续性加重,并伴有心慌、视力模糊、剧烈头痛、口干(其家属代述),于03—06 2:00急来我院就诊。查体:T37.2℃,  相似文献   

19.
心脏骤停抢救成功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 - 0 4~ 1999- 0 8我院急诊科成功地抢救心脏骤停患者 8例 ,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6例 ,女 2例。年龄 34~ 5 1岁 ,平均 41.5岁。本组既往无冠心病史 5例 ,偶有胸闷病史 3例 ,发病前无明显诱因。心脏骤停发生在院外 3例 ,自突然倒地至送到急诊室时间分别为 6、7、8和 14min。发生在急诊室 5例。心脏骤停前患者多自述胸闷不适继而很快意识丧失、抽搐、面色紫绀、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浅慢—停止 ,心电图示室颤 6例 ,窦停 2例。确定为心脏停搏后 ,立即行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 ,继而行气管插管、简易呼吸器 ,…  相似文献   

20.
低血钾致心律失常临床上并非少见,若及时救护病人可转危为安,否则易造成心跳骤停而危及生命。我科自1999年12月-2002年12月共抢救低血钾致心律失常2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