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自体常规静脉与内翻静脉移植修复面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选用48只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节段性切除所有动物左侧面神经颊支,造成10 mm的缺损。切取同侧的颈外静脉15mm,A组动物用常规静脉而B组动物用内翻静脉即刻修复面神经缺损。在手术后4,8与16周分别处死8只动物,取神经标本行定量组织学与透射电镜观察神经再生情况。结果:在术后4~8周,自体内翻静脉移植组修复面神经的有髓神经纤维的再生多于常规静脉移植组。但在16周时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自体静脉可以为面神经节段性缺损提供修复与再生的管道;内翻静脉相对于常规静脉可能产生更快的神经再生与修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作为引导组织再生(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GTR)屏障膜在治疗Ⅱ度根分叉缺损时的牙周组织再生情况。方法:在犬的两侧下颌第三、四前磨牙制造Ⅱ度根分叉缺损模型,将ADM作为GTR屏障膜覆盖在根分叉缺损区表面,于术后8周观察和测量根分叉处牙周组织的再生情况,并与空白对照组作比较。结果:术后8周,ADM组和空白对照组的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平均分别为1.90 mm和2.85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M组的新骨面积、新骨高度、新生牙骨质高度分别为8.23 mm2、4.52 mm、4.72 mm,明显大于对照组的1.75 mm2、0.91 mm、0.94 mm,而上皮和结缔组织面积则小于对照组,分别为0.02、0.54 mm2和0.10、5.56 m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M作为GTR屏障膜治疗下颌Ⅱ度根分叉缺损,能比空白对照组获得更多的临床附着和再生牙周组织。  相似文献   

3.
肖红喜  胡敏  牛宇  李妍  乔言平 《口腔医学》2010,30(8):449-451
目的 探讨异种脱细胞神经桥接大鼠面神经缺损后的神经再生方式。方法 用脱细胞兔面神经作为移植物桥接大鼠面神经颊支2 cm缺损,以自体腓神经移植作为正常对照组。术后5周和12周,取面神经移植段中部及远端吻合口处各3mm神经组织,进行组织学检测。结果 12周时,两组中移植段分叉处远端均有再生纤维,再生纤维数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异种脱细胞神经作为神经再生通道,其再生能力与自体神经无显著差异,可以作为自体神经移植的可选替代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端侧神经吻合术配合神经生长因子(NGF)修复面神经缺损的研究,探索简便、省时、不损伤供神经而又可获得较好神经再生效果的修复神经损伤的新方法。方法:!成年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1)神经移植组:切断兔面神经的耳眼睑神经分支1.2cm后用神经干移植修复缺损;(2)单纯端侧神经缝合组:切断兔面神经的耳眼睑神经分支1.2cm后不用神经干移植修复,而将其远颅段断端向下吻合于面神经颊上神经分支的侧方,采用外膜、束膜均切开“开窗”的端侧神经吻合术;(3)端侧神经缝合术配合NGF修复神经缺损组:手术处理同(2)组,但在术中及术后配合局部NGF的注射使用。术后4、8、12、16周采用肉眼观察睑裂大小,并作组织学检查,观察吻合口近颅及远颅段的神经轴突数和再生髓鞘的厚度。结果:3组均可见明确的神经再生现象,但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端侧神经吻合术可作为一种较好的面神经修复手段,简便、省时、不损伤供神经而又可获得较好的神经再生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观察下颌支矢状劈开术(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SSRO)2种内固定方式术后不同时期下牙槽神经(inferior alveolar nenre,IAN)结构的改变,为临床SSRO手术选择内固定方式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用成年恒河猴12只.全麻下行SSRO后退双侧下颌骨,左、右侧分别行双皮质螺钉固定及单皮质微型夹板固定。术后4、12周时各随机处死6只恒河猴,制作双侧IAN半薄和超薄切片,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其结构变化。另选取2只成年恒河猴作为正常对照。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q检验。结果:术后4周,所有动物的IAN均出现轻中度Wallerian变性(P=0.000),但同时发现神经轴突再生。在2种固定方式中,术后4周双皮质固定组IAN的病理改变较单皮质固定组重(P=0.02),且单皮质固定组显示出更早和更快的神经再生现象。结论:SSRO结合坚强内固定术对IAN的结构形态均有一定影响,但单皮质固定较双皮质固定对IAN的影响较小,受损神经的恢复再生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6.
几丁质管修复下齿槽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几丁质管在修复下齿槽神经缺损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 2 0只成年日本大耳白兔 ,在一侧下齿槽神经造成 8mm缺损 ,神经缺损的近远端用几丁质管桥接。术后 12、18周通过组织学和电生理学观察下齿槽神经再生情况。结果 术后 12周 ,再生神经连接原缺损区的神经近远端 ,下齿槽神经的完整性得以恢复 ,再生神经传导速度为 2 4 .5 1± 3.12m s。术后 18周 ,再生神经进一步成熟 ,神经传导速度为 2 7.2 1± 4 .4 2m s。结论 几丁质管能有效引导下齿槽神经再生 ,并促进其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自体神经组织匀浆修复面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聚四氟乙烯膜管内植入自体神经组织匀浆桥接兔面神经缺损的修复效果,寻找修复面神经的新方法。方法:36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均制成双侧面神经颊支8mm缺损的模型,用聚四氟乙烯膜管内植入自体神经组织匀浆桥接每只动物右侧面神经缺损作为实验组,单纯膜管桥接左侧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4、8、12周行神经电生理测试后,处死动物,切取再生的神经组织标本进行大体观察、HE染色,普通光镜观察。结果:电生理测试显示,匀浆组术后4周,电刺激通过神经缺损区可引起肌收缩,空管组未引出肌动作电位。术后8、12周两侧均有动作电位引出,但匀浆组的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大于空管组。光镜观察,匀浆组在术后各个时期神经再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术后8周匀浆组管内充满再生神经纤维和髓鞘,排列较规则、整齐,呈束状分布,束间新生血管丰富;空管组有极少量再生神经纤维通过缺损区,纤维排列较紊乱。结论:自体神经组织匀浆进行神经再生室内移植.可获得比空膜管桥接面神经缺损更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8.
《口腔医学》2017,(4):380-384
下牙槽神经(inferior alveolar nerve,IAN)损伤是下颌正颌手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患者和术者共同关心的问题。其发生率报道不一。有关其发生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解剖因素与手术因素。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作为最常用的下颌正颌外科术式,术中操作技巧与IAN损伤密切相关。IAN损伤的主要症状是患侧下唇、颏部、牙龈的感觉缺失,少数患者出现持续疼痛,触痛以及咬合疼痛或不适。该文对正颌术后IAN损伤的发病特点、影响发病的相关因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旨在研究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在自体静脉桥修复面神经缺损中促进神经再生的效应.方法选用36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作为实验动物,切除双侧10mm长面神经颊支,制作面神经缺损动物模型.以同侧面后静脉作为神经再生管道,修复面神经缺损.静脉管腔内分别注入生理盐水(A组,n=16)或GDNF溶液(B组,n=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分析下颌近中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牙槽骨缺损及下牙槽神经(inferior alveolar nerve,IAN)损伤发生的影响因素,为今后制定更具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500例口腔门诊顺利完成下颌近中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随访资料等,对比分析发生与未发生牙槽骨缺损及神经损伤患者的资料,明确危险因素。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发生牙槽骨缺损及神经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500例患者中,52例 (10.40%)发生IAN损伤。经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年龄、手术切口、拔牙器械、拔牙术方案、术后其他并发症(血肿、感染、干槽症)均为下颌近中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牙槽骨缺损及神经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术前充分考虑患者年龄、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阻生形态、解剖结构、牙根和下颌管位置关系,进而评估拔除风险、个性化拟定手术方案并选择最佳的手术器械,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作者研究低频磁场刺激颌骨修复性再生的作用,用132只大白鼠作实验,麻醉下手术,在动物下颌下缘造成宽0.7mm,深3mm骨质缺损,缝合伤口.分两组,第1组108只,术后每天作磁疗,共20天,为寻找最佳磁疗参数,严格地规定不同的剂量.第6周时杀死动物,  相似文献   

12.
牵张成骨(DO)可能对下齿槽神经(IAN)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本文对下颌骨牵张过程中IAN的损伤机制,影响因素及IAN受损后的形态学和功能改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下颌后牙的根管治疗术偶见下牙槽神经(IAN)严重损伤,受损后可引起其分布区的感觉紊乱,如下唇和颏部的疼痛、感觉减退、感觉异常和感觉不良等。本文的目的是介绍下颌骨失状劈开术减压IAN对下颌后牙根管超填引起的感觉紊乱的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进行引导骨组织再生术(Guide bone regeneration,GBR)评价修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能力,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在4只成年Beagle犬下颌第2、3、4前磨牙新鲜拔牙创即刻植入种植体,并在颊侧形成3mm×3 mm×5 mm骨缺损区,按自身同期对照研究设计,右侧为实验侧,骨缺损区上覆盖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膜;左侧为空白对照侧,骨缺损区不覆盖膜.术后1、4个月分别处死一组动物,摘取下颌骨,采用大体观察、X线摄片、组织学观察测定等方法检测缺损区骨组织再生的情况,结果:实验侧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区较空白对照侧新骨形成量多,加速了骨组织的再生过程.讨论: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在早期骨愈合中具有重要作用.结论: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可用作骨组织引导再生膜,促进骨缺损的再生修复.  相似文献   

15.
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是口腔颌面外科的一种常见手术.由于低位阻生的下颌第三磨牙牙根位置常与下牙槽神经(inferior alveolar nerve,IAN)关系密切,神经损伤是该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目前,国际上主要有3种避免IAN损伤的方法:截冠法、部分牙冠切除术和正畸牵引法.本文报告1例下颌第三磨牙近中斜位低位阻生的患者,采用改良正畸牵引法,分两步将牙根牵离神经管,牵引完成后顺利拔除患牙.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乌贼骨转化羟基磷灰石材料(CBHA)复合骨髓基质细胞(BMSC)修复牙周缺损、促进牙周再生治疗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培养犬BMSC,复合CBHA后移植到犬下颌后牙的根分叉骨缺损中,8周后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BMSC—CBHA组新生牙周组织量明显高于CBHA组、对照组。结论:BMSC—CBHA复合物可加快牙周组织的再生,有望成为牙周再生细胞的来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聚四氟乙烯膜管内植入自体许旺氏细胞桥接修复面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 采用聚四氟乙 烯膜管桥接家兔面神经1.0 cm的缺损,将快速提取获得的自体许旺氏细胞植入膜管内作为实验组,选择单纯聚四 氟乙烯膜管桥接面神经缺损为对照组,用电生理测试和组织学观察等方法对修复后不同时期神经再生情况进行评 价。结果 实验组各时期神经再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术后16周时面神经传导速度为29·70 m/s,而对 照组为23·00 m/s,统计学处理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一定数量有活力的自体许旺氏细胞植入聚四 氟乙烯膜管制成的面神经再生室内,可以获得较好的面神经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75神经营养蛋白受体(p75NTR)在面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中的作用。方法对p75NTR基因敲除小鼠和野生型129sv小鼠的一侧面神经总干在神经出颅2 mm处进行损伤,损伤后第2天,一部分小鼠在神经干损伤的近中侧注射霍乱毒素B(CTB)进行顺行示踪标记,损伤后3、7 d,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神经纤维再生轴突进行长度测定及记数分析。另一部分小鼠在面神经总干损伤后第4天切断神经,将切断的面神经断端置入含有FastBlue的聚氯乙烯单端小管中进行逆行示踪标记,荧光显微镜下对面神经核运动神经元进行计数分析。结果p75NTR基因敲除小鼠与野生型129sv小鼠相比较,再生的神经纤维轴突长度明显不足,二者间面神经核再生运动神经元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生轴突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明,p75NTR基因敲除小鼠再生的神经纤维轴突数量也明显降低(P<0.01)。结论p75NTR基因可以增强面神经的再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位骨膜成骨修复小型猪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可行性。方法:选用13个月龄小型猪8只,雌雄不限,拔除右侧下颌前后磨牙3个月后,随机分为保留骨膜组(A组)和不保留骨膜组(B组),每组4只。再按骨缺损长度分为30 mm组和40 mm组,每组各2只。制备小型猪下颌骨体部30 mm和40 mm节段性骨缺损,利用钛板固定两侧骨断端,A组完整保留缺损区颊舌侧的骨膜并将其严密缝合形成一封套层,B组则不保留骨膜,术后4、8、12周进行影像学观察。结果:影像学观察保留骨膜组术后12周完成骨连接,新生骨形态规则,不保留骨膜组未完成骨连接,仅在骨断端有极少量新生骨,且形态不规则。结论:利用骨膜原位成骨可以修复下颌骨较大范围节段性骨缺损。  相似文献   

20.
组织工程用于修复慢性牙周组织缺损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应用细胞型和/或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化牙周组织移植修复慢性牙周缺损的动物实验,探讨其用于牙周再生治疗的可行性。方法:人工构建5只成年杂种狗慢性牙周缺损病变模型,分别随机采用:引导组织再生治疗术+富血小板血浆+B ioOss(GTR+PRP+B ioOss)、引导组织再生治疗术+富血小板血浆+B ioOss+自体牙周膜细胞(GTR+PRP+B ioOss+PDLCs)、引导组织再生治疗术+自体牙周膜细胞(GTR+PDLCs)和GTR治疗,其中GTR组6颗牙,其余3组各为8颗牙。12周后作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牙周组织再生情况。结果:动物实验发现GTR组的新生牙槽骨、牙骨质和牙周组织高度分别为(0.52±0.21)mm、(0.8±0.13)mm、(1.9±0.10)mm。而另外3组的新生牙槽骨、牙骨质和牙周组织高度分别为GTR+PRP+B ioOss组:(1.36±0.17)mm、(1.92±0.18)mm、(2.62±0.16)mm;GTR+PRP+B ioOss+PDLCs组:(1.42±0.22)mm、(2.07±0.19)mm、(2.68±0.20)mm;GTR+PDLCs组:(1.39±0.19)mm、(1.82±0.16)mm、(2.55±0.12)mm,这3组牙槽骨、牙骨质和牙周组织的修复再生效果均明显优于GTR组(P<0.05),而它们之间的差别无显著性。结论:应用GTR技术结合组织工程可显著促进狗牙周组织缺损的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