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与射频消融术联合治疗小肝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碘油栓塞术(TACE)与射频消融术(RFA)联合介入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21例原发性小肝癌先行超选择性供瘤血管碘油栓塞,对残留癌灶行射频消融术联合介入治疗。结果21例原发性小肝癌治疗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2.7%、77.7%,中位生存期为26.8个月。结论原发性小肝癌行碘油栓塞术与射频消融术联合介入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经肝动脉加热碘油栓塞治疗肝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126例肝转移癌患者分为两组,采用肝动脉加热碘油栓塞治疗的63例为加热组,采用常温碘油栓塞治疗的63例为常温组。并进行治疗前后肿瘤大小及肝功能等变化的对比分析。结果加热组有效率为61.90%(39/63),常温组有效率为47.62%(30/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肿瘤大小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功能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加热组6、12、18、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63/63),84.13%(53/63),49.21%(31/63),25.40%(16/63);常温组分别为90.48%(57/63),63.49%(41/63),34.92%(22/63),12.70%(8/63)。同时,两组的术后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的发生率相比较,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经肝动脉加热碘油栓塞治疗肝转移癌的效果优于常温组的治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大剂量碘油治疗大肝癌的初步体会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在大肝癌治疗中,碘油的最大安全用量、不良反应以及疗效。方法:选择搜集大肝癌300例(第1组病灶直径8-12cm的肝癌240例,第2组13-18cm的肝癌60例),男267例,女33例;年龄24-73岁。均行多次的经肝动脉插管化疗碘油栓塞(Lp-TACE)治疗。随访12个月以上。对于12cm以下的肿瘤,灌注碘油量20-30ml左右,对于13cm以上的肿瘤为25-60ml。结果:两组病例,94.3%(283例)的患者在术后3-5d内有总胆红素轻度至中度的升高,升高4.0-36.4μmol/L,5.7%(17例)的患者(20ml碘油)无明显总胆红素增高,90.5%(256例)的胆红素升高患者在1-2周内恢复正常,9.5%(27例)的患者在1个月内恢复正常。体温升高在37.5-39.2℃间波动,多维持4-6d。89.0%(267例)转氨酶一过性增高,升高4-164U/L不等。11.0%(33例)持续性升高,尽管在第2次Lp-TACE时可有降低,但始终维持在异常增高水平。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肿瘤生长在一定时间内受到控制。6、12个月生存率为89%和76%。结论:我们认为对于大肝癌,只要术前严格选择患者,术中不必严格固定碘油剂量,透视下密切监视碘油的流速和方向,防止其返流或流向正常肝组织,当碘油充满肿瘤并有返流时停止灌注。大剂量碘油治疗是较安全的,不良反应较强,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肝转移的手术疗效。方法对经手术切除和病理证实的28例消化道肿瘤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均痊愈出院。随访15例,存活时间9个月~4年。结论对胃肠道肿瘤肝转移患者手术切除应持积极态度,以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放疗辅助热疗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放疗应用10MV高能X线、热疗采用内生场射频热疗机,频率为13.56MHz高频热疗机每次局部照射60-90min 6—8次后观察结果。结果:40例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经治疗后.其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其中有29例(占72.5%)梗阻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有7例患者B超检查提示肿瘤有所缩小,并获得了再次手术机会。结论:放疗辅助热疗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具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射频热凝消融术联合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其中治疗组采用射频热凝消融术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联合中频脉冲电刺激、颈椎牵引治疗,随访半年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头痛症状均明显改善,其中治疗组显效率为76.67%,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显效率为39.28%,总有效率为78.57.%;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热凝消融术联合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优于一般综合康复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 评价单独射频消融(RFA)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RFA两种方法治疗结节型肝癌的有效性.方法 143例肝内病变直径为3 ~5 cm肝癌患者(RFA组76例,TACE+ RFA组67例),通过CT扫描和AFP水平测定进行随访.两组病例的局部肿瘤进展率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以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元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143例经RFA或TACE+ RFA治疗后平均随访42个月(2~127个月),RFA组有73%的患者出现局部肿瘤进展,TACE+ RFA组有38%的患者出现局部肿瘤进展;RFA组1、3、5、7年局部肿瘤进展率分别为48%、74%、87%和90%,TACE+ RFA组1、3、5、7年局部肿瘤进展率分别为8%、38%、53%和68%,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FA组有2例(2.6%)治疗后出现腹腔出血和肝段梗死等并发症;TACE+ RFA无一例发生相关并发症.多因素分析表明,治疗方式(RR,0.677;P=0.041)、Child-Pugh分级(RR,1.504;P=0.04)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ACE+ RFA治疗结节型肝细胞癌较单独应用RFA治疗安全有效,可以更好地控制肝内病变;同时多因素分析表明,治疗方式和Child-Pugh分级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究射频消融术(RFA)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及西妥昔单抗(cetuximab)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月49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分为治疗组(RFA+TACE+cetuximab)23例和对照组(TACE+cetuximab)26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实体瘤疗效、1年总生存率(OS)、1年无进展生存率(PFS)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完全缓解率达到73.9%(17/2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6.9%(7/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的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1年PFS为52.2%,优于对照组的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无法手术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RFA联合TACE及西妥昔单抗治疗的近期疗效及1年PFS优于单纯TACE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具有肿瘤完全坏死率高、肝内复发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TACE联合RFA治疗膈下肝脏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2例膈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共有26个病灶,单例病灶数目≤3个,直径≤5 cm.所有患者先行1~2次TACE术,术后3~5周行CT引导下RFA治疗,RFA术后4~8周复查MRI评价疗效.所有患者随访12 ~ 30个月,观察并发症和疗效.结果 22例患者26个病灶RFA术中未出现任何严重并发症,术后MRI复查22个(84.6%)病灶达到完全消融,4个(15.4%)病灶经2次RFA后达到完全消融.结论 TACE术可使肝脏恶性肿瘤病灶缩小,轮廓更加清晰,联合RFA治疗膈下肝脏恶性肿瘤更加安全、精确、有效.  相似文献   

13.
CT引导下肝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的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CT引导下肝肿瘤射频消融(RFA)治疗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252例肝肿瘤患者,其中原发性肝癌234例,肝转移癌11例,肝血管瘤7例.所有患者先行肝动脉栓塞术(TAE),然后在CT引导下行RFA治疗.肿瘤共计385个,直径为O.5~16 cm.行RFA 424例次,共计735个位点.绪果13例次(13/424,3.06%)出现并发症,分别为肝被膜下出血6例次,其中1例肝血管瘤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急诊行肝动脉栓塞后出血控制,余患者经内科止血治疗后好转;气胸5例次,其中1例气胸量为90%,经胸腔闭式引流后吸收,余为少量气胸,自行吸收;胆汁瘤1例,经皮肝穿胆汁瘤引流后消失;无症状胆管分支扩张1例,未予特殊处理,自行好转.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 CT引导肝肿瘤RFA治疗是安全的,常见并发症为肝被膜下出血和气胸,经治疗后可痊愈.  相似文献   

14.
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术的CT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螺旋CT对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术的疗效。方法:245例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患者中的97例分别在术后1w、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螺旋cT扫描。结果:不同病灶在不同的时期毁损灶的CT表现各不相同。直径小于3.5cm的病灶在早期呈同心圆改变,中央混合密度区为病区的实际毁损区,且与疗效相关。大于3.5cm的病灶由于采用多灶毁损,则显示为伴有环形低密度区的以等密度为主的混合密度影。低密度区多有强化。后期病灶则为不强化的低密度影。结论:螺旋CT扫描,对判断毁损灶的大小以及是否存在出血有着重要的意义;增强扫描尤其是螺旋CT双期扫描,对判定病灶的残留和复发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建立动物精准肝切除模型来评估射频消融肝蒂毁损联合肝动脉阻断在精准肝切除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选取健康广西巴马小型猪6头,每头动物均选取S3、S5、S6段作为目标肝段,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肝蒂毁损,同时行肝动脉暂时阻断,根据缺血边界完整切除肝段.观察指标为动物术后存活情况、动物肝功能变化、肝段血管血流指标以及肝段门脉、动脉、胆管病理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为0,所有动物术后14d肝功能均恢复正常.所有肝段显色效果明显.射频消融后所有目标肝段门静脉的血流速度为均0,动脉的血流速度为15.1±15.4cm/s,较射频前显著降低(p=0.000);所有保留肝段的门脉及动脉血流速度在射频前、射频后、术后14d无显著变化.连续切片显微观察肝段门脉、动脉及胆管平均毁损长度分别为1.7±0.5、1.4±0.4、1.6±0.4cm.结论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肝蒂毁损联合肝动脉暂时阻断技术安全、可靠,可以更好地消除残存动脉血流对显色效果的影响.为避免损伤邻近肝蒂,电极插入部位距肝蒂分叉处的垂直距离应至少为1.5cm.  相似文献   

16.
以超声、CT等为主要引导方式的经皮射频消融(RFA)等局部热消融技术在肝癌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对血供丰富的较大肝癌疗效受限.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可有效减少肝癌的血供,并具有创伤小,适应证广,并发症少等特点,成为肝癌患者姑息治疗及术前、术后新辅助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富血供肝肿瘤RFA治疗前应用TACE,通过栓塞肿瘤供血动脉造成肿瘤缺血,进而减少血流带走热量,可扩大消融范围提高RFA疗效,是肝癌RFA联合治疗常用的方法.本文针对RFA联合TACE治疗肝癌的应用现状及疗效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射频消融(RFA)是目前广泛应用于肝肿瘤治疗的微创、有效方法,适用于不愿或不宜外科手术治疗患者.近20余年来RFA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作为主要治疗工具,射频电极针对RFA疗效具有很大影响.该文就目前临床常用或处于研发阶段的射频电极针,如多针尖可扩展电极针、灌注电极针、内冷却电极针及双电极针等的特点进行总结,比较它们的优势与不足,展望进一步研究方向,以提高RFA治疗肝肿瘤效果.  相似文献   

18.
TACE联合CT导向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癌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经皮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CT导向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癌的方法。方法16例接受过碘油柃塞治疗的患者术前均行CT扫描,根据扫描结果制订术前计划,确定放射性粒子植入数量及位置,勾画肿瘤靶区时应超出碘油沉积范围0.5~1.0cm,^125I粒子平均能量27~35keV。结果27例患者中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6例,无变化6例,进展3例,总有效率66.7%。术后6个月随访,除1例死于远处转移外,其余患者均生存。结论TACE联合CT导向下^125I碘放射性粒子植入是治疗肝癌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DSA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FA)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的手术方法、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18例患者共3l处椎体转移瘤,5处椎体后缘有骨质破坏.1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背部或腰部疼痛,其中4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或脊髓受压症状(2例),所有患者在DSA引导下先行RFA,再行PVP,术后随访4~12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患者所需服用止疼药的剂量评价患者术前和术后疼痛,并分析其并发症等情况.并用SPSS 11.O统计软件,采用配对t检验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24 h VAS评分由术前平均8.17分降至4.5分,术后1个月降至2.5分,17例止痛药用量减少,1例维持原剂量.1处椎体发生椎间盘渗漏,3处椎体发生椎旁渗漏,2处椎体发生硬膜外渗漏,但临床无明显症状.结论 DSA引导下RFA联合PVP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可获得良好的近期临床效果,其创伤小且安全可靠,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rACE联合CT引导热消融(射频/微波)治疗肝内胆管癌(IC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9月至2013年7月用TACE序贯CT引导下RFA/MWA治疗病理诊断的ICC患者14例,18个病灶,病灶最大径(多个病灶取最大径之和)2.2~7.2 cm,平均(4.2±1.4) cm.TACE随访病灶的完全消融率、手术并发症、无瘤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结果 15个病灶实现了完全消融,肿瘤的完全消融率为83.3%(15/18),中度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2%,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患者.术后随访6-~44个月,平均(16.0±10.3)个月.至随访结束,死亡6例(42.9%,6/14).完全消融患者的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17个月,全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0个月,1、2、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2.5%、41.3%及20.6%.结论 TACE联合CT引导热消融可作为ICC治疗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