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恶性肿瘤与静脉血栓栓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血栓栓塞(VTE)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并发症,是仅次于肿瘤本身引起患者死亡的第二位原因。血栓有时可作为隐匿性癌的初始表现。血栓形成参与了肿瘤的进展、血管生成和转移等机制。恶性肿瘤患者合并血栓栓塞不仅增加治疗难度,而且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并缩短生存时间。抗凝治疗不仅能有效的治疗血栓,而且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低分子肝素(LMWH)作为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栓塞有效的和安全的首选药物,其优点包括延长生存时间和改善生活质量,减少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率。推荐在院的及接受手术治疗的肿瘤患者预防性使用LMWH。LMWH应作为已确诊的和存在再发可能的VTE的肿瘤患者的一线治疗。  相似文献   

2.
静脉血栓栓塞(VTE)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并发症,是仅次于肿瘤本身引起患者死亡的第二位原因。血栓有时可作为隐匿性癌的初始表现。血栓形成参与了肿瘤的进展、血管生成和转移等机制。恶性肿瘤患者合并血栓栓塞不仅增加治疗难度,而且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并缩短生存时间。抗凝治疗不仅能有效的治疗血栓,而且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低分子肝素(LMWH)作为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栓塞有效的和安全的首选药物,其优点包括延长生存时间和改善生活质量,减少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率。推荐在院的及接受手术治疗的肿瘤患者预防性使用LMWH。LMWH应作为已确诊的和存在再发可能的VTE的肿瘤患者的一线治疗。  相似文献   

3.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在肿瘤患者中的发病率是非肿瘤患者的6~7倍,并且是肿瘤患者第二常见的致死原因,同时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肿瘤患者合并VTE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尤为重要。现介绍1例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介入治疗肿瘤科收治的胰腺癌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诊治经验及多学科讨论,以提高临床工作中对肿瘤患者合并VTE的重视,并注重多学科间的协作治疗。   相似文献   

4.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4%~20%,也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住院和接受积极治疗的肿瘤患者是VTE的高发人群。VTE将增加肿瘤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影响抗肿瘤的疗效,加重医疗资源及患者的负担。国际上采用风险预测模型可以有效评估VTE的风险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实施预防性抗凝治疗策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显示,在肿瘤患者中积极防治VET有较多的益处。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探寻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调查恶性肿瘤合并VTE患者的临床及生存结局信息。采用卡方检验、Log rank检验和比例风险回归模型(Cox模型)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采用GraphPad Prism8.0绘制生存曲线,分析VTE相关影响因素。结果5年间共收治新发恶性肿瘤患者11620例,其中合并VTE患者385例(3.31%)。恶性淋巴瘤患者合并VTE的比例最大,达到4.78%,其次是结直肠癌和乳腺癌,分别为4.40%和4.08%;联合治疗的患者比单一治疗方式发生VTE的比例高;分期越晚的患者合并VTE的比例越高;随访结果显示合并VTE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7.90月(95%CI:10.21~25.59),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1.89%、37.76%、18.8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TNM分期是影响VTE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容易并发VTE,临床上应对高危患者密切观察、提早预防。  相似文献   

6.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在恶性肿瘤患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已日益受到肿瘤临床各科的广泛关注。恶性肿瘤患者易并发VTE,溶栓后易复发,根据恶性肿瘤并发VTE的特点进行抗凝和溶栓治疗,手术和化疗中常规预防VTE非常重要。本文简要介绍恶性肿瘤患者中VTE的发生情况、危险因素、病理机制、诊断及辅助检查的若干进展,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低分子肝素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的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血栓形成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其发病率为 1%~ 11% [1 ] 。而且可能会由于栓子脱落而导致肺栓塞[2 ] 。因此 ,临床上应予以高度重视。既往溶栓治疗较多采用纤溶疗法 ,但因其血栓易复发及具出血倾向 ,近年有文献报告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更有其优越性[3] 。我们用低分子肝素 (LMWH)治疗恶性肿瘤伴血栓形成者 ,获得很好的疗效。材料和方法一 一般资料 全组均为我院 1998~ 2 0 0 1年间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 ,共 14例 ,其中男 6例 ,女 8例 ;年龄 :30~ 6 8岁 ,平均 5 2 .1岁 ;原发病分别为乳腺癌 5例 ,肺癌 4例 ,胰腺癌、胃癌、…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浆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对恶性肿瘤患者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发生的风险评估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新收住并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171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初诊3个月内是否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分为VTE组(32例)和非VTE组(139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临床分期患者、不同治疗方式患者、不同静脉血栓风险分层患者的血浆D-D值水平,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血浆D-D水平对恶性肿瘤患者相关VTE发生的风险评估效果。结果:VTE组的血浆D-D值水平显著高于非VTE组(P<0.05),且随着恶性肿瘤临床分期的增加和静脉血栓风险分层的增高,该现象更加显著。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化疗、手术、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和血浆D-D水平是患者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D值水平明显升高,且与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期和血栓风险分层相关;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血浆D-D值水平的检测,对预防恶性肿瘤患者初诊3个月内VTE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以血栓形成为首发表现的恶性肿瘤患者分析,探讨血栓与恶性肿瘤之间的关系。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发现以血栓形成为首发表现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患者的临床表现、栓塞部位、原发肿瘤的部位及分期、统计发现血栓至确诊恶性肿瘤的时间、肿瘤治疗效果、随访生存情况,为以血栓形成为首发表现的恶性肿瘤患者血栓与肿瘤之间的关系提供依据。结果:以血栓形成为首发表现的恶性肿瘤患者中,IV期患者占60%,40%患者失去抗肿瘤治疗机会,抗肿瘤治疗的近期有效率为41.7%,死亡率为55%。结论:有血栓形成的患者应警惕恶性肿瘤的发生,注意筛查,以利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0.
王子豪  王宇  杨鑫  袁涛 《癌症进展》2023,(20):2217-2223
骨肉瘤是最常见的骨原发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青少年及60岁以上老年人,尽管近年来骨肉瘤的综合治疗已有了长足进步,但晚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较低。静脉血栓栓塞(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是一种十分普遍和隐匿的致命性疾病。目前VTE已成为恶性肿瘤患者的第二大死亡原因,仅次于肿瘤本身,VTE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的骨肉瘤患者,且以上肢DVT为主要发病类型。本文总结近年来国内外针对骨肉瘤继发VTE的各项研究,对骨肉瘤患者继发VTE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进一步的研究及临床诊治提供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目的 胸外科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发生率高,本研究旨在分析胸腺恶性肿瘤术后VTE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收集2017年12月-2021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胸外科接受胸腺恶性肿瘤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除术前常规检查以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栓标志物对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1年2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150例恶性肿瘤手术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4周,其中发生VTE者30例(血栓组),未发生VTE者120例(无栓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60名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以静脉血栓形成为首发表现的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及常见病理类型。方法:对我院近10年收治的不明原因静脉血栓或血栓性静脉炎患者287例进行分析,常规筛查隐匿性恶性肿瘤。无异常发现者出院后坚持随访至少1年。结果:287例患者最终确诊恶性肿瘤44例,其中腺癌21例,其他类型23例。累及单个肢体者28例,≥2个肢体受累者16例。结论:不明原因的静脉血栓形成有相当比例为恶性肿瘤所致,尤其是腺癌,应常规进行肿瘤筛查。  相似文献   

14.
15.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指堵塞静脉血管的血凝块(血栓)形成,血栓形成在不同部位、不同阶段会出现不同表现,包括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目前医学界公认的具潜在致命性的常见疾病之一,是恶性肿瘤患者,尤其是长期卧床患者的主要合并症.2003至2007年我科共收治恶性肿瘤并发静脉血栓栓塞患者1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丁洁  崔林 《现代肿瘤医学》2016,(19):3154-3157
前血栓状态是由多种病理因素引起的凝血与抗凝血系统、纤溶系统平衡失调,血液黏滞性增高,有利于血栓形成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前血栓状态形成机制复杂,临床上与肺癌关系密切,是血栓事件相关的原因,同时与肿瘤复发、转移相关。抗凝治疗可能成为抗肿瘤治疗的途径之一,可以减少血栓事件的发生率,影响肿瘤的复发、转移,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闫华  邹存华  郝娟  张玉英  冯富忠  赵淑萍 《癌症进展》2021,19(10):1054-1057
目的 探讨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65例发生VTE的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修改后的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评估患者的VTE发生风险,并分析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发生VTE的危险因素.结果 根据修改后的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进行评分,65例患者中,高危16例(24.62...  相似文献   

18.
血栓形成与栓塞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中以肺癌发病率最高。我们对18例肺癌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恶性肿瘤与静脉血栓形成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喆  张云亭  郭志 《中国肿瘤临床》2008,35(24):1429-1431,1433
恶性肿瘤与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关系密切。恶性肿瘤患者发生VTE,不仅增加治疗难度,而且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及减少生存预期,因此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重视,成为近期肿瘤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肿瘤细胞可以直接分泌癌促凝物质,或通过激活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这些蛋白质因子诱导凝血反应,增加发生VTE的风险。某些特定类型的肿瘤,如原发性脑肿瘤、胰腺癌、卵巢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及非小细胞肺癌发生VTE的风险较高。此外,多种原因所致静脉血液淤滞、抗肿瘤药物及孕激素类药物治疗也是VTE发生的危险因素。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可以诊断大部分自发性VTE患者的隐匿性恶性肿瘤。进一步的检查手段能否增加患者生存受益,有待于进一步的临床试验研究。肿瘤患者外科术前予普通肝素、低分子量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及戊聚糖预防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发生VTE的风险,且三类药物具有相似效果。此类患者术后继续行LMWH抗凝治疗亦可以减少VTE的发病率。低剂量抗凝治疗并未降低行中心静脉插管的肿瘤患者发生导管相关血栓形成(catheter-related thrombosis,CRT)的风险。对肿瘤内科患者行抗凝预防治疗的必要性及有效性尚未明确。要制定预防血栓形成的最佳策略,仍有待于临床继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孙亮 《肿瘤防治研究》2012,39(12):1503-1506
0 引言 自从Trousseau[1] 1865年首次描述肿瘤和静脉血栓(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关系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恶性肿瘤患者罹患VTE的风险增加,为非肿瘤患者的4~6倍[2].临床上,常见的VTE包括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和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