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TissueLink技术在肝脏手术中增强止血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TissueLink技术进行肝肿瘤切除术,通过提高对肝窦和肝内小血管的凝血和止血功能来提高肝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TissueLink技术进行肝肿瘤切除术40例与传统钳折法进行肝切除术40例对比,观察肝门阻断情况、术中出血量、输血情况、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对手术的精确性、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采用TissueLink刀进行肝癌切除组术中仅6例短时间阻断肝门血流,其阻断时间为(8.25±1.78)min,平均失血量(160±80.22)ml,输血8例;而传统钳折法肝癌切除组35例阻断肝门血流,阻断时间为(15.18±3.46)min,平均失血量(500±96,23)ml,输血18例,两组各项对比差异显著(均P<0.05).TissueLink刀组手术时间要较对照组长,分别为(65±37.77)min和(35±25.33)min,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TissueLink刀组住院日19±3.74,对照组20±3.25,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用TissueLink技术进行肝肿瘤切除可以在不阻断肝门或者减少阻断时间的情况下减少术中失血及术中输血,从而减少肝脏功能的损害,提高于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区域性肝血流阻断在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肝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区域性肝血流阻断肝癌切除38例,全肝入肝血流阻断(Pringle法)肝癌切除3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谷草转氨酶(AST)、引流量、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标本切缘满意率。结果:与Pringle法肝癌切除组比较,区域性肝血流阻断肝癌切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AST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均P<0.05);标本切缘满意率显著提高(P<0.05)。而术中输血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用区域性肝血流阻断法行肝癌切除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打击小,肿瘤切缘满意率高,术后渗出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治疗远期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413例原发性肝癌并行肝部分切除术患者,剔除失访的41例后,对其余372例患者的远期生存状况进行观察,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5年生存率为14.78%(55/372),余317例死亡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存在复发转移分为复发转移组(n=194)与非复发转移组(n=123).两组患者在有无乙肝及肝硬化、肿瘤大小、包膜完整与否、分化程度、是否存在血管癌栓及多结节融合等方面相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输血情况、手术时间及肝门阻断时间、手术切缘、是否存在血管侵犯及肿瘤破裂等方面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乙肝、肝硬化、肿瘤大小、包膜完整与否、分化程度、多结节融合及血管癌栓是否存在,为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复发转移是影响患者远期生存状况的重要因素,而乙肝、肝硬化、肿瘤大小、包膜完整与否、分化程度、多结节融合及血管癌栓是否存在,为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切除术中阻断第一肝门次数和总时间对术后血清淀粉酶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87例采用阻断第一肝门进行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血清淀粉酶水平,分为淀粉酶正常组和高淀粉酶血症组,比较两组阻断次数、总阻断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住院总费用.结果 87例患者中血清淀粉酶升高29例,其中轻度升高12例,高淀粉酶血症组17例.高淀粉酶血症组肝门阻断(5.3±3.0)次,肝门总阻断时间为(73.1±47.1)min;淀粉酶正常组58例,肝门阻断(3.8±2.4)次,肝门总阻断时间为(58.0±42.7) min.两组肝门总阻断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33、P=0.498),肝门阻断次数、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3、P=0.001).结论 肝切除术中增加肝门阻断次数术后可能增加高淀粉酶血症发生,增加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七氟烷麻醉下行肝癌切除术患者术中实施肝门阻断的缺血后处理的临床效应.方法 临床纳入肝癌切除术患者90例,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进行缺血后处理,对照组不进行缺血后处理.观察2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手术时间、肝门阻断时间、术中晶体量、术中胶体量)、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在肝门阻断前以及肝脏恢复血流灌注后1h分别取肝组织1块,检测组织中Fas-mRNA的表达情况;术前、术后1d、3d、5d分别采集患者静脉血进行谷丙转氨酶(ALT)以及谷草转氨酶(AST)检测.结果 研究组Fas-mRNA表达升高幅度为(37.9±5.6)%,对照组Fas-mRNA表达升高幅度为(52.1±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3d,研究组ALT水平分别为(133.7±52.9)I/U、(133.7±52.9)I/U,对照组ALT水平分别为(177.1 ±61.2)I/U、(151.3 ±44.6) I/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3d,研究组AST水平分别为(151.9±37.8) I/U、(126.4±24.4) I/U,对照组AST水平分别为(186.2±49.1)I/U、(144.0±40.7)I/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肝门阻断时间、术中晶体量、术中胶体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伤口裂开、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烷麻醉下行肝癌切除术患者术中实施肝门阻断的缺血后处理,可以降低细胞凋亡水平,减少缺血再灌注造成的肝细胞损伤,起到显著的脏器保护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研究肝硬化、Child-Pugh分级、肿瘤大小、门脉癌栓、术中输血、肝门阻断时间等与肝癌切除术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09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进行肝癌切除术的12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用Log-Rank检验和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肝癌切除术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患者术后1、2、3、5年复发率分别为54.17%、66.67%、81.40%、87.50%,平均复发时间为19.5个月。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50%、73.17%、58.54%、27.64%,平均生存时间为42.9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肝硬化(χ2=11.159,P =0.005)、Child-Pugh 分级(χ2=7.715,P=0.028)、肿瘤≥5 cm(χ2=11.483,P=0.004)、门脉癌栓(χ2=22.271,P=0.001)与肝癌复发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肝硬化(χ2=8.993,P=0.003)、肿瘤≥5 cm(χ2=4.022,P=0.039)、门脉癌栓(χ2=5.023,P=0.027)与肿瘤复发有关。单因素分析显示肝硬化(χ2=7.339,P=0.025)、血清甲胎蛋白AFP﹥400 ng/ml(χ2=5.431,P=0.042)、Child-Pugh分级(χ2=13.389,P=0.002)、肿瘤≥5 cm(χ2=11.342,P=0.003)、门脉癌栓(χ2=52.167,P﹤0.001)、肝门阻断(χ2=5.801,P =0.037)、术中输血(χ2=14.959,P=0.001)等与患者术后生存率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肝硬化(χ2=9.133,P=0.003)、Child-Pugh分级(χ2=4.799,P=0.028)、肿瘤≥5 cm(χ2=9.101,P=0.004)、门脉癌栓(χ2=11.126,P=0.001)、肝门阻断(χ2=3.985,P=0.046)与患者术后生存率相关。结论肝硬化、Child-Pugh分级、肿瘤大小≥5 cm、门脉癌栓、肝门阻断是影响肝癌患者切除术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RLPN)的不同术式治疗早期肾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肿瘤最大径<4cm,并行RLPN的肾癌患者127例。分为4组,传统组(n=44)以传统肾肿瘤剜除术治疗,假包膜组(n=35)为单纯沿肿瘤假包膜切除肿瘤,免打结组(n=39)为沿肿瘤假包膜切除肿瘤并采用免打结缝合修补肾脏组织缺损,选择性阻断组(n=9)在免打结技术的基础上对肾动脉选择性阻断并切断肿瘤血供。比较前3组肾蒂血管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中输血率及术后尿漏发生率。结果 3组的肾蒂血管阻断时间分别为(32.07±5.59)min、(30.20±5.84)min、(27.31±6.17)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3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09.68±20.07)min、(106.20±16.32)min、(97.00±17.6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3组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6.93±72.26)ml、(80.26±49.57)ml、(54.23±36.32)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组的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7.82±1.42)d、(6.31±1.69)d、(5.97±1.5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组术中输血率分别为2.3%(1/44)、0(0/35)及0(0/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尿漏发生率分别为0(0/44)、2.9%(1/35)及2.6%(1/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4~60个月,127例患者均无复发或转移。结论 对于较小的肾癌,沿包膜剜除肾肿瘤及术中免打结技术的应用明显缩短了肾动脉的阻断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同时,选择性肾动脉阻断技术的应用将有望摆脱肾蒂阻断时间及热缺血时间的限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机器人辅助经腹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RALPN)与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RLPN)治疗早期肾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RALPN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5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70例肾癌患者,根据术式的不同分为RALPN组(n=36)和RLPN组(n=34)。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肾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除RLPN组有2例术中转开放手术,两组均成功完成手术。RALPN组和RLPN组的手术时间、肾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90.5±12.6)min和(110.7±20.3)min、(15.2±5.8)min和(24.6±7.2)min、(50.2±9.5)ml和(130.2±22.4)ml、(6.1±1.7)d和(7.8±2.2)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ALPN组和RLPN组的术中输血率分别为0和11.8%。RALPN组术后出现1例肾周血肿,RLPN组出现1例尿漏和2例继发性出血。两组在随访期间均为无瘤生存。结论RALPN是治疗肾癌安全、有效的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阻断入肝血流肝切术手术的安全性及技巧,以及对残肝功能的影响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利用病例对照研究,比较阻断与不阻断入肝血流切除肝癌,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中输血量等指标.结果:甲组(阻断入肝血流)n=59,乙组(不阻断入肝血流)n=42.甲组和乙组术中估计失血量分别为:892ml±843ml、914ml±894ml.甲组和乙组术后ALT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17±6天,12±4天,P<0.05.甲组和乙组术后Tbil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18±7天,13±5天,P<0.05.甲组和乙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1.3%与12.5%,P<0.05.结论:本组资料显示应用不阻断入肝血流切肝可行、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行多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疗效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多次TACE术(≥8次)后的肝功能改变、肝硬化CT分级及疗效。[结果]多次TACE后与第一次TACE前比较,Child-Pugh分级有显著性差异(Z=-4.415,P〈0.001),肝硬化形态显著加重(Z=-6.323,P〈0.001)。中位生存时间自第一次TACE术始为40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首次TACE术前肝癌BCLC分期(χ2=15.267,P〈0.001),肝硬化CT分级(χ2=17.176,P〈0.001),门脉瘤栓(χ2=3.388,P=0.049),碘油沉积类型(χ2=17.895,P〈0.001)为生存率影响因素。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肝癌BCLC分期(χ2=7.646,P=0.006),肝硬化CT分级(χ2=12.609,P〈0.001)是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多次TACE术治疗肝癌可获得满意的远期疗效,但会加重肝硬化。肝硬化CT分级结合Child-Pugh分级在评价TACE术后的预后和肝储备功能的变化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线粒体甲状腺激素受体P28(MT-P28)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3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及其各自对应的病变旁正常组织中MT-P28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的MT-P28 mRNA相对表达量为1.57±0.14,明显高于其病变旁正常组织的0.56±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癌组的MT-P28 mRNA相对表达量为1.73±0.30,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0.75±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P28 mRNA表达在结节性甲状腺肿与其病变旁正常组织的倍比关系为2.65±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P28 mRNA表达在甲状腺癌与癌旁正常组织的倍比关系为4.20±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P28 mRNA表达与甲状腺癌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结论 MT-P28 mRNA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中表达水平不同,其表达水平的高低可能对甲状腺恶性病变的发生有促进作用,表达水平越高,越容易发生恶变,这对于甲状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的提示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意义及相关风险.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行甲状腺全切术及甲状腺次全切或近全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92例患者实施甲状腺全切手术为全切组;86例患者实施次全切或近全切术为双叶组,20例患者复发后二次手术行全切术为复发组,分析患者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和喉返神经损伤情况.结果:甲状腺全切组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明显高于双叶组(P<0.05),而复发组则明显高于全切组(P<0.05);甲状腺全切组术后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则与另外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全切组中有腺体外侵犯组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及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腺体外侵犯组(P<0.05),而根治性颈清组并发症发生率与中央区颈清组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甲状腺全切除术增加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而不增加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复发二次手术会增加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对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无显著影响;存在腺体外侵是增加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而是否行根治性颈清术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该有选择的施行甲状腺全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鼻咽癌组织及血清neurensin-2(NRSN2)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本院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本院诊治的鼻咽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84例、术前血清标本45例及术后血清标本32例,选取同期49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作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癌组织和血清NRSN2水平,比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及手术前后血清的NRSN2水平差异,分析鼻咽癌组织NRSN2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一步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组织NRSN2水平在鼻咽癌早期诊断中的效能。结果 84例鼻咽癌组织的NRSN2水平为11.141±0.801,高于癌旁组织的1.165±0.071,45例鼻咽癌患者的血清NRSN2水平为9.208±0.841,高于49例健康体检者的1.127±0.0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咽癌血清NRSN2水平与组织NRSN2水平呈正相关(r=0.445, P=0.002)。鼻咽癌组织NRSN2水平与性别、年龄、N分期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而与T分期、TNM分期及VCA IgA滴度有关(P<0.05)。32例鼻咽癌患者的术前血清NRSN2水平为10.231±0.979,高于术后的6.907±0.713(P.0.05)。组织NRSN2水平诊断鼻咽癌的曲线下面积为0.954(95%CI:0.891~0.971),最佳截断值为3.490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24%和100.0%。结论 鼻咽癌患者的组织和血清NRSN2水平均升高,且术后血清NRSN2水平降低,其可能参与了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对鼻咽癌的诊断及病情评估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对比增强超声(CEUS)与增强CT(CECT)对中肝癌(最大径3.0~5.0 cm)与非中肝癌(最大径<3.0 cm或>5.0 cm)病灶大小诊断的可靠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手术并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肝癌患者197例,患者均为单发病灶,分为中肝癌组96例和非中肝癌组101例。患者均行CEUS与CECT检查。采用χ2检验比较CEUS与CECT在不同病灶大小肝癌诊断中的差异。结果 CEUS与CECT诊断197例肝癌病灶大小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4和0.7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6例中肝癌组中,CEUS诊断的特异度为80.6%~85.8%,灵敏度为73.2%~91.6%;CECT诊断的特异度为65.1%~77.2%,灵敏度为63.2%~85.3%。101例非中肝癌组中,CEUS与CECT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1%和9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6例中肝癌检查组中,两种方法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7.9%和8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肝癌病灶大小的测量尤其是中肝癌,术前优先选择CEUS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体外牙线牵引(dental floss clip traction,DFCT)对小于2 cm的胃底固有肌层肿瘤的内镜下全层切除(endoscopic full-thickness resection,EFTR)的作用。方法:连续收集我院2016年07月至2019年07月确诊固有肌层来源的胃底黏膜下肿瘤并行内镜下全层切除术的患者,按是否行术中牙线牵引分为DFCT组和传统内镜下全层切除术组(conservative EFTR,cEFTR)。通过倾向性匹配评分进行1∶1匹配,最终纳入40例患者,匹配后两组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FTR组行常规内镜下全层切除术,DFCT组在内镜下全层切除术中行牙线+和谐夹牵引辅助,两组患者术后均用和谐夹完整闭合创面。结果:DFCT组手术时间为(44.6±5.5)min,穿孔时间为(10.0±2.0)min;cEFTR组手术时间为(67.2±12.3)min,穿孔时间为(24.8±6.8)min。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相关并发症:DFCT组1例(5.0%),cEFTR组5例(25.0%),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18)。DFCT组仅有1例病例出现术后发热,cEFTR组有3例合并多并发症,分别为发热合并出血2例,发热合并气腹1例。两组在术中出血、术后发热、气体相关并发症方面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均未出现迟发性出血、穿孔及弥漫型腹膜炎等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86)。结论:牙线牵引辅助的胃底EFTR具有明显更短的手术时间及穿孔时间,减少了手术相关并发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微小RNA-30c(miR-30c)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关系。方法   收集本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经手术切除的95例肾癌组织和82例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以上组织中miR-30c水平,分析miR-30c表达与肾癌临床病理参数(性别、年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T分期)及预后的关系,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QPCR检测发现95例肾癌组织中miR-30c的表达水平为0.561±0.378,低于82例癌旁组织的1.220±0.820(P<0.05)。肾癌组织中miR-30表达与性别、远处转移和年龄均无关(P>0.05),而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T分期均有关(P<0.05),其中Ⅲ~Ⅳ期、淋巴结转移及T3~T4期的miR-30c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22±0.219、0.442±0.299和0.408±0.194,均低于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及T1~T2期的0.671±0.439、0.619±0.400和0.654±0.431(P<0.05);Ⅲ~Ⅳ期、淋巴结转移及T3~T4期的miR-30c高表达率分别为21.43%(9/42)、16.13%(5/31)和19.44%(7/36),均低于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及T1~T2期的41.51%(22/53)、16.13%(26/64)和40.68%(24/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30c低表达组的中位总生存期为37.0个月,短于高表达组(>60.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发现,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分期及miR-30c表达均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肾癌组织中miR-30c低表达,miR-30c参与肾癌的发生发展且与预后有关,其中miR-30c低表达者的预后较差,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E-cadherin、Twist表达与子宫颈癌局部浸润及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宫颈浸润癌34例、微小浸润癌30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CIN)Ⅲ30例、子宫颈慢性炎症30例E-cadherin、Twist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资料进行 分析.结果:E-cadherin在子宫颈慢性炎症、CINⅢ、微小浸润癌、浸润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26/30)、60%(18/30)、40%(12/30)、18%(6/34),其阳性表达率随病变级别升高而明显减少;而且浸润癌中E-cadherin在高分化组及TNMⅢ、Ⅳ期组明显高于中低分化组和Ⅰ、Ⅱ期组(P<0.05),与肿瘤体积、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Twist在子宫颈慢性炎症、CINⅢ、微小浸润癌、浸润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9/30)、40%(12/30)、70%(21/30)、79%(27/34)其阳性表达随病变级别增加而上升;Twist表达水平在肿瘤直径> 2cm组及中低分化组明显高于≤2cm和高分化组(P<0.05),有无淋巴结转移组和不同TNM分期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无关(P>0.05);E-cadherin、Twist表达水平在子宫颈慢性炎症和浸润癌中两者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在CINⅢ以及微小浸润癌中表达存在明显负相关(r=-0.6693,P<0.05和r=-0.7946,P<0.05).结论:Twist和E-cadherin参与子宫颈上皮内病变进展和局部浸润癌的发展,Twist表达升高和E-cadherin表达缺失是子宫颈癌恶性进展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比较经腹与腹膜后两种入路在机器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肾癌的效果,并探讨两种入路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12月至2015年2月共收治82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肾癌患者,其中49例采取经腹入路,33例行腹膜后入路。比较两种入路的手术时间、肾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切缘阳性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均成功完成手术。两组在手术时间、肾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切缘阳性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与腹膜后入路术后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5.7±1.4)d和(2.1±0.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膜后入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术式,可以取得与经腹入路同样的手术效果,并且在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拮抗剂坎地沙坦对小鼠肝癌移植瘤生长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建立肝癌H22细胞小鼠移植瘤模型。将48只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0.2ml d1~d8)、低剂量坎地沙坦组(2mg/kg,0.2ml d1~d8)、高剂量坎地沙坦组(20mg/kg,0.2ml d1~d8)和氟尿嘧啶组(25mg/kg,0.2ml d1~d6),每组12只。第9天处死小鼠取瘤组织,测瘤重,计算抑瘤率;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瘤组织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D34表达,测定微血管密度(MVD)。另取40只小鼠以相同条件进行平行实验,每组10只,观察小鼠的生存时间。结果 高剂量坎地沙坦组及氟尿嘧啶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5.3%和50.6%,均高于低剂量坎地沙坦组的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生理盐水组相比,低剂量(5.083±1.240)与高剂量坎地沙坦组(4.083±1.165)VEGF分值均显著降低(P<0.05),且高剂量组降低更明显(P<0.05);与生理盐水组相比,低剂量(20.633±2.171)与高剂量(17.150±2.713)坎地沙坦组MVD均显著降低(P<0.01),且高剂量组降低更明显(P<0.05);高剂量坎地沙坦组及氟尿嘧啶组小鼠的生命延长率分别为39.5%和30.6%,均高于低剂量坎地沙坦组的20.4%(P<0.05)。结论 坎地沙坦可抑制小鼠肝癌移植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湿化经鼻高流量氧疗对肺癌根治术后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 5月至 2018年4月实施的肺癌根治术患者112例。使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气管插管脱机后常规文丘里面罩吸氧,观察组:行HFNC。结果:两组氧合指数、PaO2、PaCO2在吸氧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氧24 h后观察组氧合指数和PaO2为348.15±46.43和(88.91±15.27)mmHg,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7.54±40.22和(78.13±13.05)mmHg(P<0.05),观察组PaCO2为(32.16±4.24)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13±6.51)mmHg(P<0.05)。观察组舒适度评分、耐受性评分、气道湿化情况评分分别为(1.54±0.26)分、(1.23±0.21)分和(1.88±0.16)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2±0.43)分、(2.87±0.36)分和(2.92±0.54)分(P<0.01)。观察组再次插管机械通气率和CAM-ICU阳性率分别为8.9%(5/56)和5.4%(3/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4%(12/56)和14.3%(8/56)(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3.42±2.13)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6.23±2.75)d(P<0.05)。结论:湿化经鼻高流量氧疗可以显著改善肺癌根治术后患者呼吸功能,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