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比较不同方法治疗初发初治鼻咽癌的临床效果,分析治疗后发生分泌性中耳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自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80例初发初治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接受单纯放疗的25例患者纳入A组,将接受放疗+化疗的36例患者纳入B组,将接受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的19例患者纳入C组。比较3组患者的近期和远期治疗效果,记录治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情况,分析发生分泌性中耳炎的危险因素。结果 8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其中,20例完全缓解、57例部分缓解、3例稳定,总缓解率为96.25%(77/80)。3组患者的总缓解率、2年内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例患者中,并发分泌性中耳炎33例(41.25%,33/80)。咽鼓管受累、腭帆张肌萎缩程度、咽鼓管照射剂量是治疗后发生分泌性中耳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单纯放疗、放疗+化疗、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对初发初治鼻咽癌的近期和远期治疗效果均较好,但治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率较高,咽鼓管受累、腭帆张肌萎缩程度、咽鼓管照射剂量是治疗后发生分泌性中...  相似文献   

2.
马艳丽 《西南军医》2011,13(2):258-259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对鼻咽癌放疗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SOM)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6例(32耳)鼻咽癌放疗后的SOM患者进行耳内镜下鼓膜置管和随访。结果随访6个月~2年,治愈7耳(21.9%),好转19耳(59.4%),总有效率81.3%;脱管后鼓膜穿孔不愈12耳(38%)。结论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并发SOM有效方法,但术后鼓膜穿孔率高,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根据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分析放射治疗对鼻咽癌患者乳突炎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4例(408耳)鼻咽癌患者在放疗前、放疗后3、12、24个月时的MRI影像资料,根据MRI影像特征分析放疗后乳突炎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规律。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放疗后乳突炎发生的...  相似文献   

4.
王平 《航空航天医药》2013,24(9):1040-1041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5月采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90例,对其基本临床资料以及通过复诊、回访等确定的治疗效果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结果:痊愈患者67例(74.44%),有效患者20例(22.22%),无效患者3例(3.34%).结论: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可靠,这一术式具有视野清晰,操作简便等优势,便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螺旋CT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02~2010-10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残疾儿童46例78耳分泌性中耳炎的螺旋CT表现。结果 28例37耳有不同程度的乳突密度增高,气房减少,听小骨完整,周围骨质无破坏;21例41耳仅表现为乳突气房模糊。2例支气管扩张;6例唇腭裂;8例腺样体肥大;1例鼻中隔偏曲;38例伴不同程度的筛窦、上颌窦积液。结论螺旋CT可清晰显示中耳、乳突、鼻旁窦结构及腺样体肥大程度,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诊断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激光治疗伴有腺体样肥大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和疗效。方法32例(49耳)伴有腺体样肥大分泌性中耳炎的患儿,手术切除部分腺样体后,全部在内镜下用Nd∶YAG激光对残存腺样体进行照射;对9例17耳进行激光鼓膜切开术,其他23例32行耳鼓膜穿刺冲洗。随访3个月。结果术后1个月腺样体无明显残留;分泌性中耳炎49耳的治愈率、好转率及无效率分别为57.2%(28耳)、28.6%(14耳)和14.2%(7耳),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Nd∶YAG激光治疗伴有腺体样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耳科常见病,其病因比较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最常见原因是咽鼓管功能不良。临床多采用抗菌素、糖皮质激素药及减充血剂等治疗,但效果不太理想。本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盐酸氨溴索和α-糜蛋白酶联合耳内镜下鼓室注射治疗43例(49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鼓室穿刺治疗腭裂渗出性中耳炎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腭裂修复同期 ,鼓室穿刺对腭裂伴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耳功能及听力损失的影响。方法 将 80例 ( 14 6耳 )患有分泌性中耳炎的腭裂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 ( 78耳 ) :常规腭裂修复术 ,术毕作鼓室穿刺。对照组 ( 68耳 ) :单纯腭裂修复术。术后 6个月两组均进行鼓室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 ,并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术后无论与术前比较 ,还是与对照组术后比较 ,鼓室图、V波反应阈值及轻、中度听力损失 ,均有显著进步 (P <0 0 1) ;术后半年内实验组听力恢复早 ,而且治愈率高 ( 96 2 % ,75 /78) ,明显优于对照组 ( 3 8 2 % ,2 6/68)。结论 腭裂修复同期鼓室穿刺 ,不仅有助于改善伴有分泌性中耳炎腭裂患者的中耳功能 ,提高听力 ;而且可避免或减少粘连性中耳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随着变态反应性鼻炎的发病率增高,分泌性中耳炎也呈逐年增多的趋势。目前,分泌性中耳炎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常采用鼓膜切开置管治疗。2011年10月-2013年1月,我们采用自制改良管置入鼓膜治疗分泌性中耳炎21例(23耳),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声导抗测试结果,探讨声导抗测试在临床诊断分泌性中耳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于2017年8月至2018年2月期间于笔者就职医院门诊就诊诊断考虑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191人,行声导抗检查214耳数,分析其声导抗检查图像及鼓膜穿刺结果的相关性,研究声导抗检查对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意义.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临床疑似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91人,共对214耳进行了声导抗检测,其中B型图像143例(130人),C型图像67例(57人),As图像4例(4人),对所有B型图像患者均进行了鼓膜穿刺,阳性数138耳(92.31%),C型图像患者中鼓膜穿刺阳性数为57耳(85.07%),As型患者阳性率为25%,各组得液率及数据使用t检验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并将进行鼓膜穿刺的患者分为得液组和未得液组,对比两组声导抗各项指标例如鼓室压、声顺值、耳道容积、及Gard、TW,两组各项数据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声导抗检查对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阳性率较高,且无创操作简便,有助于临床早期发现及诊断分泌性中耳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腺样体肥大与变态反应之间的相关性。方法2006年9月-2007年9月我科收治的腺样体肥大、无唇裂病史入院手术患儿共53例,并比较腺样体肥大患儿和正常同龄儿童的中耳功能的差异。结果①未合并分泌性中耳炎的单纯腺样体肥大与末梢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19,P〉O.05),合并分泌性中耳炎的腺样体肥大与末梢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呈负相关(r=-0.34,P〈O.05);②腺样体大小与中耳压力有明显的负相关性(r=-0.41,P〈0.05)。结论腺样体肥大与变态反应之间无直接关系,而当变态反应引起中耳病变时肥大的腺样体致咽鼓管功能障碍加重中耳的渗出是中耳疾病的发病基础。  相似文献   

12.
儿童腺样体肥大与相关疾病的临床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儿童腺样体肥大与分泌性中耳炎、鼻窦炎的CT表现及其相关性.方法:对81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为腺样体肥大且术前进行鼻咽部CT扫描(同时具有鼻窦炎或/和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腺样体肥大程度分为两组:中度肥大(33例)和重度肥大(48例),分析两组间分泌性中耳炎和鼻窦炎发病率的差异性和影像学特征.结果:中度肥大组伴发病变的CT表现为:上颌窦炎26例(24.7%),筛窦炎17例(16.2%),额窦炎3例(2.8%),蝶窦炎7例(6.6%),鼻甲肥大30例(28.6%),外耳道炎3例(2.8%),鼓室炎23例(21.9%),乳突窦炎23例(21.9%);重度肥大组伴发病变的CT表现为:上颌窦炎45例(42.8%),筛窦炎43例(40.9%),额窦炎11例(10.5%),蝶窦炎14例(13.3%),鼻甲肥大44例(41.9%),外耳道炎5例(4.7%),鼓室炎40例(46.7%).乳突窦炎40例(46.7%).81例中56例(71%)同时合并有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结论:腺样体肥大与分泌性中耳炎和鼻窦炎发病率呈正相关,重度肥大组分泌性中耳炎和鼻窦炎发病率明显高于中度肥大组,双侧发病率高于单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100例分泌性中耳炎伴腺样体肥大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手术及保守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例数多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病例术后听阈改善明显。结论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应以腺样体切除术治疗为主,其疗效肯定、安全性高,能显著改善患儿听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中耳炎颅内并发症高分辨率CT(HRCT)和MRI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33侧)中耳炎颅内并发症的HRCT和MRI表现.结果 33侧中耳炎中仅伴有1种颅内并发症11侧,2种及2种以上并发症22侧.HRCT显示骨质破坏32侧,MRI显示脑膜炎33侧,乙状窦感染21侧,脑炎3侧,脑脓肿2侧,内耳道炎3侧,硬膜外脓肿3侧.结论 HRCT和MRI结合使用能明确颅内并发症的类型、部位和范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SCT的MPR矢状位重建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手术应用价值。方法对61例76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行MSCT检查,在轴位HRCT及矢状位MPR图像上观察中耳结构及病变显示情况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矢状面MPR图像可良好显示颞骨结构及其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对面神经鼓室段及垂直段、乙状窦板及颈静脉球等结构显示尤佳。在MPR矢状位重建图像上38耳中耳炎可见中耳骨壁及听骨链的“人”字形结构有不同程度的破坏。16耳(肉芽肿型5耳,胆脂瘤型11耳)面神经管破坏鼓室段12耳,乳突段4耳,其中3耳胆脂瘤型的面神经管鼓室段和乳突段均有骨质破坏;骨性半规管受累伴骨质破坏12耳;解剖变异有乙状窦前置8耳,乙状窦的前壁至外耳道后壁的最短距离约0.4~0.8cm,平均0.6cm;2例高位颈静脉球;均得到手术证实。结论矢状位MPR图像对慢性中耳炎累及面神经骨管损伤程度、位置及与周围位置的毗邻关系的显示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飞行人员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诊治和健康鉴定经验。方法分析飞行人员因变应性鼻炎而住院诊治的病历资料53份,对其进行分类、分型和分度,并总结与继发性气压伤之间的关系。结果飞行人员变应性鼻炎分为Ⅰ类(飞行中无继发性气压伤表现)30例,Ⅱ类(飞行中出现继发性气压伤表现,包括Ⅱa继发性鼻窦气压伤4例;Ⅱb继发性耳气压伤16例,Ⅱc继发性鼻窦气压伤+耳气压伤3例)共23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继发性胆脂瘤的多排螺旋CT的表现,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58例患耳CT诊断或高度怀疑继发性胆脂瘤,所有病例采用轴位颞骨螺旋扫描,进行轴位、冠状位重建,必要时加脑窗重建。结果鼓室、乳突内软组织影(58患耳,100%),骨质破坏(58患耳,100%),自然根治腔(4患耳,7%),骨质硬化(48患耳,83%),Prussak间隙增宽(13患耳,22%)。结论多排螺旋CT扫描可以清晰显示耳部内部结构,在继发性胆脂瘤方面能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指导治疗方案及术后复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鼓膜置管对成人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成人100例(162耳)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置管术的疗效。结果治愈103耳(63.5%),好转31耳(19.1%),无效28耳(17.2%),总有效率为82.6%。结论鼓膜置管术是治疗成人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鼓室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患儿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采用鼓室置管术及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结果儿童分泌性中耳炎50例(89耳)1年左右中耳功能恢复正常,听力保持在25 dB以内达95%。结论鼓室置管及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