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抵钉座体外置入法在经肛门外翻切除标本的腹部无辅助切口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近期疗效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河南大学淮河医院肛肠外科接受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行抵钉座体外置入法经肛门外翻切除标本的腹部无辅助切口手术(NOSES组),26例行传统腹壁小切口取标本手术(LAP组)。并对其术中、术后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两组共5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病例,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环周切缘情况、术后随访情况及术后肛门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LAP组相比,NOSES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更短,术后疼痛评分、额外镇痛药物使用率更低,住院费用更少,患者对术后腹壁外观满意程度更高(均P<005)。 结论抵钉座体外置入法经肛门外翻切除标本的腹部无辅助切口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近期疗效满意,且在减轻术后疼痛、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腹壁外观更加美观等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抵钉座体外置入法在经肛门外翻切除标本的腹部无辅助切口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近期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河南大学淮河医院肛肠外科接受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行抵钉座体外置入法经肛门外翻切除标本的腹部无辅助切口手术(NOSES组),26例行传统腹壁小切口取标本手术(LAP组)。并对其术中、术后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共5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病例,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环周切缘情况、术后随访情况及术后肛门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LAP组相比,NOSES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更短,术后疼痛评分、额外镇痛药物使用率更低,住院费用更少,患者对术后腹壁外观满意程度更高(均P0.05)。结论抵钉座体外置入法经肛门外翻切除标本的腹部无辅助切口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近期疗效满意,且在减轻术后疼痛、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腹壁外观更加美观等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肛门自然腔道标本取出的无切口腹腔镜低位前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可行性、适应证和近期疗效.方法 收集应用直肠外翻拖出技术,行无切口的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吻合口瘘发生率等临床特征.结果 27例患者均行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保肛术,中位手术时间为135 min,中位手术出血量为50 ml,中位术后恢复排气时间为48 h,中位术后住院时间为9d.27例患者远端切缘均未发现癌细胞,中位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8枚,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结论 在经选择的适合此术式的患者中,利用直肠外翻技术的无切口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切实可行、安全可靠、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腹腔镜辅助经肛外翻拖出式直肠切除治疗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8年12月至2010年6月接受腹腔镜辅助经肛直肠外翻拖出式直肠癌根治术的3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肿瘤下缘距齿状线3~5 cm,A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数据库中,抽取同期接受腹腔镜辅助直肠前切除直肠癌根治术(Dixon)的中低位直肠癌30例作为对照组(肿瘤下缘距齿状线5~10 cm,B组).观察两组手术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肛门排便功能和短期局部复发率.结果 两组60例均保留了有控制大便功能的肛门,A组术后恢复进食两周内每天大便次数多于B组(P=0.025),术后6个月后.两组每天排便次数无统计学差异(P=0.652).两组均各有1例吻合口漏,B组有1例吻合口出血,无手术死亡,随访6个月至2年,两组均有1例局部复发.结论 腹腔镜辅助经肛直肠外翻拖出式直肠癌根治术操作方便,安全可行、疗效确切,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遵循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etal Exeision, TME)原则的前提下, 探讨应用腹腔镜辅助直肠外翻技术完成低位直肠癌骶前切除及吻合的新方法。  方法  选择性地对2007年6月到2009年7月间收治的27例低位及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 术中将远端直肠经肛门外翻来确定肿瘤远端切缘, 完成低位保肛术。  结果  所有27例患者手术顺利, 切缘病检阴性, 术后恢复顺利, 无吻合口漏, 随访6~31个月, 26例无瘤生存。  结论  将直肠肿物经肛门外翻确定肿瘤远端切割线的方法可以弥补腹腔镜下术者手感不足的缺点, 能够准确地确定直肠远端安全切缘, 同时还可以节省手术费用, 让更多的患者受益于腹腔镜直肠癌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抵钉座经肛置入法腹部无切口手术(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 surgery,NOSES)与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laparoscopic anterior rectectomy,LAR)的临床效果比较。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菏泽市立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NOSES组(n=30)作为观察组行抵钉座经肛置入法肛门外翻切除标本腹部无切口手术,对照组(n=30)行LAR,对比分析两组术中和术后各临床相关指标。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肿瘤复发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病例,两组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肿瘤复发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OSES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NOSES治疗中低位直肠癌安全可行、效果满意。相比传统腹腔镜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下床活动早、肛门排气早、进食时间早、住院时间短、腹部无切口疤痕、快速康复等优点,而术后并发症及肿瘤复发率无明显增加,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部无辅助切口经肛门取标本的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切除术在低位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8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观察组患者采用腹部无辅助切口经肛门取标本的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7天,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高于本组术前1天,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天,两组患者的CRP水平均高于本组术前1天,观察组患者的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71%(2/35),与对照组患者的11.11%(5/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切除术相比,腹部无辅助切口经肛门取标本的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更长,术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辅助切口完全腹腔镜下直肠外翻拖出式直肠癌根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Dukes A期26例患者,行无辅助切口完全腹腔镜下直肠外翻拖出式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直肠癌Dixon术式21例,Miles术式5例。结果:26例直肠癌均在完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上端切缘距肿瘤大于10cm,下端切缘大于3cm;病理均为腺癌,切缘无癌组织残留。术中出血量(15-310)ml,平均87.89ml;手术时间(109-297)min,平均173.45min;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27-88)h,平均49.97h;术后住院(7-12)d,平均8.69d;淋巴结清扫(2-20)枚,平均12.3枚。术后有1例吻合口出血,无吻合口瘘和狭窄等并发症,术后短期随访局部复发l例,其他患者无复发、转移及trocar切口的种植转移。结论:无辅助切口完全腹腔镜下直肠外翻拖出式直肠癌根治手术是安全可行的,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可获最佳美容,术后恢复快,与常规开腹手术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介绍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经肛门标本取出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1年3月至2011年8月,12例直肠癌患者接受腹腔镜根治性全直肠系膜切除,肿瘤标本经肛门取出,行结肠-直肠(肛管)端端吻合.回顾性分析围手术期各项指标.结果 12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45.4±3.6)岁.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23.6±85.3) min,平均失血量(75.6±15.2)ml;R0切除12例,D2清扫1例,D3清扫11例,肿瘤远切缘(3.1±1.8)cm.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6±2.1)d;除1例吻合口瘘外,无明显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标本直肠系膜均完整,环周切缘均阴性,标本切缘均阴性;平均清扫淋巴结(18.9±6.3)枚,平均阳性淋巴结(3.6±1.4)枚.TNM分期:Ⅰ期3例,Ⅱ期6例,Ⅲ期3例.术后随访2~5个月,排便功能良好.结论 直肠癌行腹腔镜根治性全直肠系膜切除,经肛门取出标本,完成结肠直肠(肛管)端端吻合,不违背肿瘤根治原则,技术上安全可行,并可避免腹部切口取除标本.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辅助切口完全腹腔镜下直肠外翻拖出式直肠癌根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Dukes A期26例患者,行无辅助切口完全腹腔镜下直肠外翻拖出式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直肠癌Dixon术式21例,Miles术式5例.结果:26例直肠癌均在完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上端切缘距肿瘤大于10cm,下端切缘大于3cm;病理均为腺癌,切缘无癌组织残留.术中出血量(15-310)ml,平均87.89ml;手术时间(109-297)min,平均173.45min;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27-88)h,平均49.97h;术后住院(7-12)d,平均8.69d;淋巴结清扫(2-20)枚,平均12.3枚.术后有1例吻合口出血,无吻合口瘘和狭窄等并发症,术后短期随访局部复发l例,其他患者无复发、转移及trocar切口的种植转移.结论:无辅助切口完全腹腔镜下直肠外翻拖出式直肠癌根治手术是安全可行的,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可获最佳美容,术后恢复快,与常规开腹手术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中低位直肠癌经肛门局部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至2015年期间我院收治的112例早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分为经肛门局部切除组(n=52)和根治性切除组(n=60)。术后标本行常规免疫组化病理检测,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各种临床病理特征。结果:两组患者肿瘤大小、肿瘤距肛缘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中低位直肠癌经肛门切除与根治性手术比较治疗效果相当,但操作更简便易行,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术后生活质量高,具有一定优势,特别是内镜切割吻合器的联合应用,使得该术式更简便易行,在具有适应征患者中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部无辅助切口经阴道拖出标本的腹腔镜下高位直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可行性与近期临床疗效。方法:于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接受腹部无辅助切口经阴道拖出标本的腹腔镜高位直肠癌根治术(NOSES组)的患者共28例,采用1∶2配对设计,获得同时期接受传统腹腔镜高位直肠癌根治术(传统腹腔镜组)56例。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年龄、体质指数、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评分、腹部手术史、肿瘤大小、肿瘤病理学分期(pTNM)等基本资料,结果提示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NOSES组手术时间(124.3±18.3)min,术中出血量(67.3±58.8)ml;传统腹腔镜组手术时间(133.5±16.4)min,术中出血量(62.5±51.2)ml。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首次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淋巴结清扫数量方面亦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而相比于传统腹腔镜组,NOSES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短(P=0.042)、术后第一日(P<0.001)与第二日(P=0.013)疼痛程度明显较低。结论:腹部无辅助切口经阴道拖出标本的腹腔镜高位直肠癌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速度快等优势,并可取得令人满意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戴丽华 《浙江肿瘤》1997,3(4):211-213
目的:探讨全切除内括约肌和部分外括约肌仍保留肛门控制能力的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方法:自1991年7月至1994年12月对12例拒绝做壁人工肛门的低位直肠癌患者行直肠癌切除结肠管吻合术,9例肿瘤位于极靠近齿线的齿线上方,3例肿瘤达齿线,把直肠段翻转拖出肛门,在肛门外施行肛管及肛周组织的横断切作和结肠肛管的吻合,结果:肠管远端的切缘在齿线上0.2cm至齿线下1cm的范围,标本的远端切缘均为阴性,术后无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T2N0M0期低位直肠癌经肛门局部切除联合放化疗的临床适应证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2例T2N0M0期低位直肠癌患者,分为经肛门局部切除联合放化疗组(10例)和根治性切除组(1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各种临床病理特征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肿瘤大小、肿瘤距肛缘距离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时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分化较好的T2N0M0期低位直肠癌经肛门切除联合放化疗与根治性手术比较治疗效果相当,但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术后生活质量高,具有一定优势,在有适应证患者中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用弧形切割吻合器与弯形管状吻合器行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优缺点。方法 对36例患者行距肛缘5~8 cm的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Dixion)。直视下在骶前间隙锐性分离,保护双侧植物神经及输尿管。游离直肠至盆底水平,于肿瘤下缘2 cm处,以大直角钳夹后,扩肛3~4指,经肛门冲洗肛管直肠至清洁。于直角钳的远端置弧形切割吻合器(Countour),锁定手动组织定位针,完全夹持待闭合的组织肠管,防止外溢及夹带周围组织,推入盆底,击发,切断并双排闭合远、近端肠管,再在乙状结肠适当部位处理血运,切断肠管,移去标本。结果 36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吻合口瘘发生1例,无吻合口狭窄,术后吻合出血3例,经保守治疗,恢复出院,无手术死亡。结论 使用弧形切割吻合器对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超低位双吻合器Dixion根治术,操作方便,安全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实施经双吻合器直肠拖出式切除吻合的疗效。方法选择实施经双吻合器直肠拖出式切除吻合手术治疗的62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经腹直肠前切除吻合术患者5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结果。结果所有患者经双吻合器直肠拖出式切除吻合全部成功,两组患者复发情况、生存情况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术后6个月的肛门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12个月的肛门功能情况相近。结论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实施经双吻合器直肠拖出式切除吻合有一定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直肠癌根治术中双吻合器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东林  罗湛滨 《浙江肿瘤》2000,6(4):232-234
目的:介绍和评价双吻合器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对90例直肠癌根治术中行双吻合器吻合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行传统根治术75例,扩大根治术7例,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者8例,吻合过程顺利。术后切口感染3例(3.33%),吻合口狭窄5例(5.56%),吻合口瘘3例(3.33%)。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吻合口复发2例,腹腔淋巴结转移3例,随访期间肝转移5例。全部病例中83例获得随访,5年生存率58.6%。结论双吻合器应用于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结直肠吻合具有操作简单,节约手术时间和安全等优点,并可适当提高低位直肠癌保肛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前、术后不同时期肛肠压力与肛门功能发生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4通道水灌注式肛门直肠压力检测系统,对46例直肠癌患者进行术前、术后3、6、12个月测定肛管直肠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最大收缩时间、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压力下降值。结果:术后3、6月肛管直肠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最大收缩时间、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压力下降值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12月肛管直肠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最大收缩时间、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压力下降值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患者的肛门直肠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因而肛门控便功能有所下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肛门控便能力逐步上升。  相似文献   

19.
结肠肛管粘膜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42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尤伟  陈道达 《中国肿瘤临床》2005,32(17):998-999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经腹经肛门切除中、下段直肠癌,经肛门行结肠、肛管粘膜吻合术治疗距齿线2~5cm的42例低位直肠癌.结果:全组无死亡、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发生,术后随访1~11年,术后局部复发率7.1%.5年生存率85.7%,半年后肛门排便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结肠肛管粘膜吻合术是低位直肠癌合理、安全的术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腹肛门内括约肌切除保肛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5月至2012年9月间收治的88例T1期和他期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经腹肛门内括约肌切除保肛术,术后随访观察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肛门括约肌功能并进行Kirwan分级,观察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率、肛门括约肌功能和5年生存率。结果88例患者术后随访观察1—8年不等,平均随访时间4.3年,其中随访5年以上者36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3例(3.4%),吻合口狭窄4例(4.5%),发生应激性溃疡1例(1.1%)。随术后评估时间的延长,患者肛门括约肌功能逐渐改善,Kirwan分级水平不断减低;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80个月,5年生存率为75.0%。结论经腹肛门内括约肌切除保肛术是超低位直肠癌较理想、安全的术式,术后根治效果良好,肛门括约肌功能较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