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了解埃可病毒6型(ECH06)所致无菌性脑膜炎暴发流行后长汀县≤15岁健康儿童以及非流行区健康儿童的中和抗体水平。[方法]采集流行区和非流行区健康儿童血清,用微量板法测定血清中和抗体水平。[结果]流行区(长汀县)≤15岁健康儿童中和抗体GMT为1:62.17,显著高于非流行区(漳平市)的GMT(1:10.72);流行区中和抗体阳性率为36.74%,非流行区阳性率为5.60%;ECH06在各年龄组间感染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ECH06所致疾病流行后,人群具有较高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流行期西宁地区儿童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水平的变化趋势和特点。方法:在青海省儿童医院随机选择就诊儿童747例,采集静脉血进行甲型H1N1流感血清抗体水平检测和分析。结果:调查期间儿童总体阳性率为42.97%,GMT水平为1∶23.92。疫苗接种人群的阳性率和GMT水平为93.75%和1∶54.33,明显高于未接种疫苗人群的36.88%和1∶19.83。非疫苗免疫儿童中,9~岁、12~岁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和GMT水平最高,0~岁年龄组最低,并且随年龄增长呈增高趋势(P<0.01)。结论:经过流行期后,西宁地区儿童已经形成一定的保护屏障,但婴幼儿保护性抗体比例仍然较低,提示该人群是今后甲型H1N1流感重点保护的对象。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1~19岁城乡人群风疹免疫水平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福建省 1~ 19岁城乡人群风疹抗体水平 ,为制定风疹疫苗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IgG抗体。[结果 ] 1~ 19岁人群风疹抗体阳性率为 45 9% ,几何平均滴度 (GMT )为 1∶8 3 4,不同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 ,城区人群阳性率 ( 5 1 7% )高于农村 ( 4 0 0 % ) ( 2 =4 75 ,P <0 0 5 )。 [结论 ]先对 19岁以下人群进行普及免疫 ,后对儿童进行常规免疫 ,有条件的城镇对婚前检查的妇女也进行免疫。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004年全国计划免疫审评不同免疫覆盖率县的儿童脊髓灰质炎(脊灰)中和抗体水平。方法根据2004年全国计划免疫审评县四种疫苗[卡介苗、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百白破联合疫苗、麻疹减毒活疫苗]免疫覆盖率不同分为3层,每层随机抽取2个县,每个县随机调查10个村,每个村随机调查1992~2003年出生儿童42名;检测方法用微量组织培养法。结果①被调查儿童建卡率和建证率分别为66.5%和75.3%。②脊灰Ⅰ、Ⅱ、Ⅲ型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6.9%、98.6%、93.7%;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113.2、1∶83.7、1∶40.5。③各型抗体GMT均随年龄增长呈明显下降的趋势。④不同免疫覆盖率儿童与脊灰中和抗体阳性率无相关性。结论本次调查地区儿童脊灰中和抗体阳性率、GMT总体保持在较高水平,但是个别地区的个别年龄组儿童较低。儿童OPV的接种率不能客观反映儿童脊灰的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准确评价A群流脑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2004年11月至2005年2月,对靖江市部分10-22月龄儿童进行A群流脑多糖疫苗基础免疫效果检测。[结果]检测73名幼儿,免疫前抗体阳性率为15.07%,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1.15;免疫后抗体阳性率为89.04%,GMT为1∶4.40。62名免疫前无抗体幼儿全程接种疫苗后抗体阳转率为87.10%,73名幼儿抗体滴度4倍以上增长率为83.87%。[结论]靖江市A群流脑疫苗基础免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延安市健康人群麻疹免疫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麻疹疫苗的预防接种。方法随机抽样确定宝塔区、志丹县健康人群506名,分为1岁、1~2岁、3~4岁、5~6岁、7~14岁、15~19岁、≥20岁7个年龄组,每组随机抽取不少于50人,采集血清;用ELISA法检测人群血清中麻疹IgG抗体水平。结果人群麻疹IgG抗体GMT为1∶611.89,阳性率77.27%,1岁最低,GMT为1∶181.16,阳性率44%,1~2岁较高,GMT为1∶910.10,阳性率81.13%,1~6岁随着年龄的增长GMT和阳性率呈下降趋势,7岁以上GMT和阳性率明显增高。结论延安市健康人群的麻疹IgG抗体水平比较高;6岁以前随着年龄的增长,易感人群有增加趋势,局部仍有麻疹暴发的可能,关注6岁儿童特别是流动儿童的麻疹疫苗接种工作,必要时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观察冻干精制Vero细胞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 )灭活疫苗 (Vero细胞乙脑疫苗 )的接种反应及免疫效果 ,在乙脑流行区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选择 6~ 18月龄未接种过乙脑疫苗的健康婴幼儿为观察对象 ,分别接种Vero细胞乙脑疫苗、原代地鼠肾细胞 (PHK)乙脑灭活疫苗和乙脑减毒活疫苗。结果显示 :接种Vero细胞乙脑疫苗第 1剂后体温中、强反应率为 12 4 % ,未见局部及其它不良反应 ;接种第 2剂后无发热反应。用Vero细胞乙脑疫苗免疫 2针后 1个月 ,血清中和抗体阳转率和几何平均滴度 (GMT)分别为 10 0 0 %和 1∶2 7 7,显著高于PHK乙脑灭活疫苗和乙脑减毒活疫苗的免疫后血清学效果。用Vero细胞乙脑疫苗初免的儿童 ,1年后抗体阳性率与GMT分别为 88 3%和 1∶2 6 4 ,用同一种疫苗加强免疫后抗体阳性率与GMT分别为 10 0 0 %和 1∶2 80 1。此外 ,用Vero细胞乙脑疫苗对该区的 1~ 6岁已接种过乙脑疫苗的儿童进行加强免疫 ,结果显示 :免疫前阳性率与GMT分别为 6 8 2 %和 1∶10 2 ,免疫后阳性率为 10 0 0 % ,GMT达 1∶2 32 4 ,≥ 4倍增长率为 98 5 % ,加强免疫前后差异显著。由此可见 ,用Vero细胞乙脑疫苗对儿童进行初免或加强免疫 ,除初免第 1针有一过性发热外 ,无其它不良反应 ,血清学效果明显优于PHK乙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江苏省2007年正常人群乙脑免疫水平进行监测,为正常人群的乙脑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蚀斑减少中和实验,测定正常人群的乙脑抗体水平。结果:2007年共调查1 065人,乙脑抗体阳性率为69.95%,GMT为1∶14.44。阳性率最高的为20~岁组,为93.42%;低滴度抗体≤1∶10占44.98%,0~岁组最高,占85.81%;高滴度抗体≥1∶80占19%,0~岁组最低,占2.58%。3个监测点无锡江阴阳性率为79.24%,GMT为1∶18.93;宿迁宿豫阳性率为75.34%,GMT为1∶19.27;泰州姜堰阳性率为55.14%,GMT为1∶8.15。结论:乙脑低滴度抗体水平主要集中在小年龄组,应加强儿童免疫。3个监测点以苏中免疫水平较低,应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2010年初江西省南昌市人群人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71,HEV71)抗体水平,为预防控制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在人群中的流行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江西省甲型H1N1流感感染状况快速血清学调查的1144份血清标本,采用中和试验检测血清HEV71中和抗体,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EV71中和抗体阳性率为74.74%(855/1144),2岁~组儿童抗体阳性率最低,随着年龄的增长,抗体阳性率升高,3岁以下儿童中和抗体阳性率仅为52.01%;HEV71中和抗体阳性标本的几何平均滴度为1︰22.34,以0岁~组GMT最低,3岁~组达到高峰,之后呈下降趋势;不同月龄婴儿HEV71中和抗体阳性率0~月龄最高,之后逐月下降,至4~月龄组阳性率最低,之后开始升高,EV71阳性标本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0~月龄组GMT与1~月龄组基本持平,之后逐月下降,5~月龄组最低,6~月龄组急剧升高;在HEV71中和抗体阳性人群中,各年龄组中中和抗体滴度1︰8~1︰32构成比均为显著高于其他滴度组构成比(P﹤0.05),滴度≥1︰256的标本从6~月龄组开始,各年龄组均有出现。结论南昌市人群HEV71中和抗体水平较高,各年龄组人群近期均有感染,3岁以下儿童是HEV71感染引起HFMD流行的最易感人群,学龄前儿童是HFMD流行防控的重点,成人也应预防HEV71的感染;胎儿具有母传抗体,但抗体水平降低较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太原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为有针对性地制定防制措施及为在2012年全市消除麻疹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方法]2007年4~5月,在太原市辖区内抽取部分3~59岁6个年龄组的健康人群进行麻疹血清抗体检测。[结果]检测2 648人,麻疹血清抗体阳性的2 557人,阳性率为96.56%,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2 250。抗体阳性率,男性为96.12%,女性为96.98%(P>0.05);抗体GMT,男性为1∶2 034,女性为1∶2 473(P<0.05)。抗体阳性率,3~4岁为95.74%、5~7岁为96.41%、8~15岁为97.75%、16~24岁为95.75%、25~44岁为96.21%、45~59为97.52%(P<0.05);GMT最高为45~59岁(1∶3 169),最低为3~4岁(1∶1 964)和5~7岁(1∶1 589)。有麻疹疫苗接种史者抗体阳性率为96.52%;接种剂次不详者抗体阳性率为96.59%,GMT为1∶2 654(P<0.05)。[结论]太原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较高,但各县区又有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河北省2012年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病毒分离率高的邯郸地区人群脊灰中和抗体(NA)水平,为阻断可能发生的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方法调查邯郸市已完成基础免疫1~1.5岁儿童158名;调查〈1、1~2、3—4、5—6、7—10、11~14、15—19、≥20岁8个年龄组健康人群168名,采集静脉血标本,测定血清脊灰中和抗体。结果基础免疫儿童脊灰中和抗体Ⅰ、Ⅱ、Ⅲ型阳性率均为100%,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467.88、1:335.46、1:290.02;健康人群Ⅰ、Ⅱ、Ⅲ型阳性率分别为98.2%、99.4%、95.8%,抗体GMT分别为1:224.41、1:177.29、1:111.43。基础免疫儿童和健康人群间抗体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人群抗体GMT随年龄增长和免疫后时间延长有逐渐下降趋势,年龄和免疫后时间对抗体有影响,性别间抗体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邯郸市人群对脊灰病毒形成了良好免疫屏障,对可能发生VDPV及其循环有阻断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泰兴市健康人群麻疹免疫水平。以利提供控制与消除麻疹监测的依据。[方法]2007年4~5月.在泰兴市辖区内抽取部分7个年龄组的健康人群进行麻疹血清抗体检测。[结果]检测367人,麻疹血清抗体阳性的327人,阳性率为89.10%.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30.52。抗体阳性率,男性为84.97%,女性为93.68%(P〈0.01);抗体GMT,男性为1:25.52,女性为1:37.23(P〈0.05)。抗体阳性率,1~19岁各组均为100.00%,20~30岁为98.36%,〈1岁为22.00%;GMT最高为3~4岁(1:109.07),最低为1岁(1:2.20)和15~19岁(1:22.33)。〈1~14岁儿童中,有麻疹疫苗接种史者抗体阳性率为97.26%,GMT为1:59.92;无接种史者阳性率为5.71%,GMT为1:1.04(P〈0.01)。[结论]泰兴市健康人群麻疹血清抗体水平较高,〈1岁组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杨克志  马淑贞 《职业与健康》2009,25(21):2296-2298
目的通过监测深圳市某街道辖区外来人口麻疹抗体水平,及时发现高危人群,为及时调整该辖区麻疹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将某街道外来人口分为8个年龄组,每组随机抽取不少于30人,共245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IgG抗体。检测结果采用Excel数据库分析处理。结果共监测合格标本245份,麻疹抗体阳性率75.51%,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514,有效保护率57.14%。其中,1~10岁麻疹IgG抗体GMT均〉1:800,而10岁-抗体GMT均〈1:800,20岁一抗体有效保护率为37.50%,GMT也降到了1:351。所有年龄组中,0~8月龄抗体阳性率最低,有效保护率为0,GMT是1:115。同时对20名20-40岁育龄妇女的麻疹抗体滴度进行分析,阳性率为75.00%,有效保护率为35.00%,GMT为1:336。结论外来流动人口中青年劳务工及育龄妇女是麻疹减毒活疫苗(MV)强化免疫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4.
徐善松 《职业与健康》2009,25(23):2582-2584
目的了解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实施脊髓灰质炎疫苗(OPM)常规及强化免疫后常住和流动人群中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抗体水平。评价免疫效果,为制定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在3个调查点的常住和流动人群中随机调查〈1岁、1~2岁、3~4岁、5—6岁、7~14岁、15~19岁、1〉20岁7个年龄组各10~15人,共478人。采集血液样品,以细胞中和试验法检测中和抗体。结果常住人群中的脊髓灰质炎Ⅰ、Ⅱ、Ⅲ型病毒中和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97.55%、98.78%、93.87%。抗体几何平均滴度(CMT)分别为1:105.11、1:131.89、1:37.12;流动人群中的中和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96.58%、95.73%、92.04%。GMT分别为1:119.85,1:110.77、1:31.24。结论永州市零陵区通过OPV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后,已形成对脊髓灰质炎病毒有效的免疫屏障。但流动人群免疫水平低于常住人群,因此加强流动儿童的免疫规划管理将有助于提高脊髓灰质炎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玉溪市1~10岁儿童麻疹减毒活疫苗(MV)常规免疫后抗体水平进行评价,为今后消除麻疹制定相关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人口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PPS)法抽取的1686名适龄儿童检测血清麻疹IgG抗体。结果麻疹抗体阳性率91.28%,保护率73.13%,几何平均滴度(GMT)1:551.30;不同居住形式、不同接种剂次、不同年龄组、不同县儿童之间麻疹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和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别间抗体保护率、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玉溪市1~10岁儿童麻疹抗体水平较高,但流动儿童是免疫薄弱环节,在流动儿童中全面落实MV常规免疫对消除麻疹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云南省华宁县健康人群麻疹疫苗接种率和麻疹IgG的抗体水平,探索免疫薄弱环节,为提高该县免疫规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华宁县辖区内随机抽取9个接种点,分8个年龄组(8—17和18—23月龄,2—3、4—5、6—9、10~13、14—17和≥18岁)进行麻疹疫苗接种率调查和麻疹IgG抗体水平检测,每个年龄组40—50人,共检测394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的麻疹IgG抗体水平。结果调查的394人中麻疹疫苗接种率为85.53%,有效保护率为85.02%,抗体阳性率为98.48%,GMT为1:643;不同接种点麻疹疫苗接种有效保护率、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龄组间麻疹疫苗接种率、抗体阳性率、有效保护率、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龄组相对较低。结论华宁县健康人群麻疹疫苗接种已取得理想的免疫效果,但须进一步提高低龄组婴儿及时接种率,关注流动儿童和大龄儿童,特别是非免疫规划人群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陈桂珍  王爱芹  夏振梅 《职业与健康》2009,25(19):2064-2065
目的了解潍坊市坊子区健康人群风疹、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抗体水平和自然感染情况。方法采集潍坊市坊子区1~≥70岁健康人群血清标本843人份,采用血球凝集抑制(HI)试验检测风疹和腮腺炎抗体。结果风疹抗体共检测血清843份,抗体阳性率83.51%,几何平均滴度(GMT)1:93.96。腮腺炎抗体共检测血清834份,抗体阳性率71.46%,GMT1:4.76。结论由于〈5岁儿童风疹感染率为58.64%,腮腺炎感染率为38.58%,建议对≤5岁儿童进行风疹和腮腺炎疫苗查漏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2012-2016年河北省5岁以下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流行病学特点和基因型别。方法 收集河北省病毒性腹泻监测哨点医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0~59月龄腹泻患儿粪便标本1 614份。采用ELISA方法检测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标本采用RT-PCR法进行分型鉴定。采用SPSS 20.0软件对腹泻患儿轮状病毒的感染情况及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 614份标本轮状病毒抗原阳性率为45.23%(730/1 614),男女阳性率分别为42.96%(412/959)、48.55%(318/655),男女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6,P=0.027)。轮状病毒感染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分布,秋冬季(11月-次年3月)检出率最高。轮状病毒感染在0~59月龄均有发生,集中在3~35月龄,占全部的96.44%,且随月龄增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不同年龄组患儿中轮状病毒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94.369,P=0.000)。730例轮状病毒阳性标本在2012-2016年均以G9血清型为主,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P分型以P[8]为主。G/P组合以G9P[8]为主,占70.14%,其次为G2P[4],占7.53%。结论 2012-2016年,轮状病毒是河北地区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秋冬季高发,G9P[8]为该地区的流行株。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潍坊市健康人群风疹、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抗体水平和自然感染情况。方法采集潍坊市高新区1-≥70岁健康人群血清标本843人份,采集血球凝集抑制(Ⅲ)试验检测风疹和腮腺炎抗体。结果检测843份血清中的风疹抗体,抗体阳性率83.51%,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93.96。检测843份血清中的腮腺炎抗体,阳性率为71.46%,GMT为1:4.76。结论由于≤5岁儿童风疹感染率为58.64%,腮腺炎感染率为38.58%,建议对≤5岁儿童进行风疹和腮腺炎疫苗查漏补种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