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EDs)与儿童性早熟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80例性早熟女童作为病例组,50例健康女童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3种血清EEDs代表物——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HP)、辛基酚(OP)、双酚A(BPA)的浓度及子宫体积、卵巢体积,骨密度以及血清雌二醇水平。其中DEHP、OP和BPA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子宫体积、卵巢体积采用二维超声诊断仪测量,骨密度采用骨矿物质密度测定仪测定,血清雌二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分析EEDs代表物与儿童性早熟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DEHP、OP和BPA检测率和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子宫体积、卵巢体积、骨密度和雌二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DEHP与子宫体积、卵巢体积和骨密度呈显著正相关,OP与子宫体积呈显著正相关,BPA与子宫体积、卵巢体积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性早熟儿童EEDs暴露程度显著高于健康儿童,EEDs与性早熟密切相关,可能是性早熟发病的重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性早熟女童雌激素受体α(ERα)基因多态性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效应的关系,阐明机体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易感性差异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11年5月至2012年9月在江西省儿童医院内分泌专科门诊就诊的初诊性早熟女童123例,正常女童102例,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患儿和正常女童血清4种(4-NP、P,P'-DDE、DBP、DEHP)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EDs)的含量,同时测定子宫、卵巢体积、骨密度及血清雌二醇(E2)含量,将血清中4种EEDs的含量与靶器官的临床指标做相关分析;进一步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对性早熟女童血清中分别能检出4-NP、DEHP、DBP和P,P '-DDE的患儿和正常对照分别不能检出以上4种内环境干扰物的女童雌激素受体α(ERα)基因多态性分析,观察他们之间的效应关系.结果:正常儿童38.4%血清中检测到P,P'-DDE,58.0%的血清中检测到4-NP,37.0%的血清中检测到DEHP,31.0%的血清中检测到DBP;性早熟患儿每例血清中均检测到P,P'-DDE,89.7%的血清中检测到4-NP,63.3%的血清中检测到DEHP,64.8%的血清中检测到DBP,且含量都高于正常儿童;性早熟女童血清中4-NP与子宫体积、卵巢容积、骨密度均呈正相关;P,P'-DDE与子宫体积也成正相关;ERα基因Xba Ⅰ基因型Xx在各组的危险度(OR)最高,Xx与xx相比较,分别对4-NP、DEHP、DBP和P,P '-DDE的易感性是2.52、7.01、6.21和2.63倍.结论:性早熟女童所受4-NP、DEHP、DBP和P,P'-DDE污染的程度比正常对照组女童要严重得多,而且不同种类的EEDs对靶器官的致病作用不同;暴露于EEDs的儿童并非都发生性早熟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由ERα基因多态性引起,其中Xx是EEDs的易感基因型. 相似文献
3.
性早熟患儿血清中四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性早熟患儿血清中4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DEHP、MEHP、p,p′-DDE、4-NP)含量的方法。方法正己烷提取血清样品,采用C18色谱柱分离。以甲醇∶水∶三氟乙酸(1000∶50∶1)为流动相,应用紫外检测器在波长228nm处检测DEHP和MEHP,在波长238nm处检测p′-DDE;应用荧光检测器在激发波长275nm、发射波长312nm处检测4-NP。结果血清中待测组份的浓度和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的线性范围是0·002~1·0μg/ml。检测限均为1ng/ml。回收率DEHP为96·84%~103·44%,MEHP为87·69%~104·92%,p,p′-DDE为87·6%~109·89%,4-NP为98·57%~105·1%。结论该方法样品处理简单、操作简便,能够节省生物样品,缩短检测时间,提高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性早熟女童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 α, ERα)及雌激素受体β(estrogen receptor β, ERβ)基因多态性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效应的关系, 阐明机体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易感性差异的分子机制。方法 收集2011年5月-2012年9月在江西省儿童医院内分泌专科门诊就诊的初诊性早熟女童123例, 正常女童102例,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患儿和正常女童血清四种[4-壬基酚(4-NP)、1, 1-二氯-2, 2-双对氯苯乙烯(P, P-DDE)、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2-乙基乙酯(DEHP)]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EDs)的含量, 同时测定子宫、卵巢体积、骨密度及血清中雌二醇含量, 将血清中四种EEDs的含量与靶器官的临床指标做相关分析;进一步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 对性早熟女童血清中分别能检出4-NP、DEHP、DBP 和P, P'-DDE 的患儿和正常对照分别不能检出以上4种内环境干扰物的女童ERα和ERβ基因多态性分析, 观察它们之间的效应关系。结果 正常儿童, 38.4%血清中检测到P, P'-DDE, 58%的血清中检测到4-NP, 37%的血清中检测到DEHP, 31%的血清中检测到DBP;性早熟患儿100%血清中均检测到P, P'-DDE, 89.7%的血清中检测到4-NP, 63.3%的血清中检测到DEHP, 64.8%的血清中检测到DBP, 且含量均高于正常儿童;性早熟女童血清中4-NP与子宫体积、卵巢容积、骨密度均呈正相关;P, P'-DDE与子宫体积也成正相关;ERα基因XbaⅠ基因型Xx以及ERβ基因RsaⅠ基因型RR在各组的危险度(OR)最高, Xx 与xx相比较, 分别对4-NP、DEHP、DBP和P, P'-DDE的易感性是2.52、7.01、6.21和2.63倍, RR与rr相比较, 分别对4-NP、DEHP、DBP 和P, P′-DDE的易感性是7.36、9.61、8.67和6.77倍。结论 性早熟女童所受4-NP、DEHP、DBP 和P, P'-DDE污染的程度比正常对照组女童严重, 而且不同种类的EEDs对靶器官的致病作用不同;暴露于EEDs的儿童并非都发生性早熟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由ERα和ERβ基因多态性引起, 其中Xx和RR是EEDs的易感基因型。 相似文献
5.
林雪霞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3,(2):43-43
目的探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儿童性早熟的影响。方法将阳江市妇幼保健院2011-2012年收治的113例早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与探讨。结果 113例早熟患儿真性性早熟有23例,假性性早熟有51例,部分性早熟有39例,并且大部分发病的病因都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有着一定程度的关系。结论对于儿童性早熟而言,大部分发病的原因皆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有联系,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儿童性早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分析研究儿童性早熟和环境当中内分泌干扰物之间的关系。环境当中内分泌干扰物能够造成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的形态以及功能的改变,使雌性激素的代谢以及转运都有非常大的影响,使其体内雌性激素水平明显提高:使其敏感性得以增强,进而造成孩子青春期发育提前。EEDs是导致儿童性早熟的关键原因,但也不是所有暴露在EEDs的儿童都有性早熟现象出现,还有因环境污染因素等造成儿童性早熟发生。 相似文献
7.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s,EEDs)因其可导致哺乳动物性早熟而引起广泛关注,但其机制复杂。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可通过影响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GnRH)的释放从而发挥对性发育的调控作用。笔者拟从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对性发育的调节、EEDs对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和EEDs影响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作用机制三个方面对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在EEDs致性早熟中的作用加以综述,以期为后续EEDs对人类生殖健康影响提供研究方向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湖州地区儿童性早熟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湖州市妇幼保健院内分泌门诊就诊的湖州地区性早熟女童70例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本地区学校健康儿童30例为对照组,采集清洁中段晨尿,利用质谱技术检测15种环境内分泌干扰因子,分析比较两组儿童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EDs)暴露情况,探索该地区儿童性早熟发病及不同阶段与EEDs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儿童血清中辛基酚(OP)[(8.23±0.14)μg/L]、双酚A(BPA)[(6.48±3.54)μg/L]及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已酯(DEHP)[(1.21±1.21)μg/L]水平与对照组[(8.20±0.51)μg/L、(5.61±0.02)μg/L及(0.92±0.03)μg/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563、1.3421及1.3087,均P>0.05);观察组儿童血清中邻苯二甲酸单丁基酯(DBP)[(14.89±1.04)μg/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0.84±0.01)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778,P<0.05);两组儿童血清中OP(7.14%、4.28%)和BPA(5.71%、3.33%)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154、1.705,均P>0.05);观察组儿童雌二醇[(43.61±3.65)pg/ml]、睾酮[(40.25±3.25)ng/ml]、泌乳素[(0.87±0.03)ng/ml]、绒毛膜促性腺激素[(5.46±1.36)mIU/ml]、黄体生成素[(3.21±0.14)mIU/ml]及卵泡刺激素[(3.22±0.03)nIU/m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52±0.26)pg/ml、(22.65±1.36)ng/ml、(0.57±0.01)ng/ml、(1.21±0.21)mIU/ml、(1.59±0.25)mIU/ml及(1.67±0.04)nI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932、28.543、53.381、16.9817、41.310及213.471,均P<0.05);EEDS指标中DBP与6项性激素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425、0.874、0.746、0.682、0.741及0.952,均P<0.05);EEDS指标中OP、BPA及DEHP水平与6项性激素水平均无正相关关系(均P>0.05)。结论就湖州地区而言,EEDs中的DBP与儿童性早熟有一定关系,应尽量减少儿童接触EEDs的概率,降低其对儿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性早熟患儿血清中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测定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和探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ED)与儿童性早熟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2004年5月至2005年9月在性早熟专科门诊就诊的初诊患儿79例及正常儿童42名。运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性早熟患儿及正常儿童血清中4-壬苯酚(4-NP)、二氯二苯二氯乙烯(P,P’-DDE)和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酯(DEHP)的含量。同时测定患儿子宫和卵巢体积、骨密度及血清雌二醇(E2)含最。将血清EED含量与靶器官的临床指标做相关性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证常儿童血清中均检测到一定含量的P,p'-DDE(14.93~40.39ng/ml),部分正常儿童血清中检测到一定含量的4-NP及DEHP(末检出-6.77ng/ml,未检出-17.61ng/ml)。性早熟患儿血清中-4-NP(未检出-16.68ng/ml)、P,P'-DDE(40.03—91.68ng/ml)及DEHP(未检出-64.71ng/ml)含量高于正常儿童。性早熟患儿血清中4-NP与子宫体积、卵巢体积和骨密度均呈显著正相关;P,P'-DDE与子宫体积呈显著正相关。4-NP对子宫体积的影响强度是P,P'-DDE的1.3倍。结论儿童较为普遍地受到环境内分泌于扰物的污染,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污染与儿童性早熟的发病有密切关系,是其重要致病因素之一;不同种类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靶器官的致病作用强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11.
前列腺疾病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的常见病,包括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等,多发生于中老年男性。前列腺是性激素依赖器官,其生长、分化等过程均需要性激素的调控。目前,环境中存在多种内分泌干扰物,可干扰体内正常内分泌激素的合成、释放、结合、代谢等,从而影响机体内环境稳态、生殖、发育及行为。研究表明,某些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可影响前列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对影响前列腺疾病的常见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进行分类阐述,认为今后应加强相关人群资料的积累和人群流行病学的研究,探讨其发病机制,明确各类内分泌干扰物与前列腺疾病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2.
血清IGF-I和IGFBP3在检测女童性早熟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血清IGF-I和IGFBP3浓度对诊断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以及与单纯乳房早发育女童鉴别的实用价值. [方法] 对本院就诊的49例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进行血清IGF-I和IGFBP3的检测,并与同期30例正常青春发育女童,55例单纯乳房早发育及20例未发育女童进行比较. [结果] 分析表明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血清IGF-I和IGFBP3浓度均明显高于单纯性乳房早发育女童及未发育的女童(P<0.001),而与正常青春发育的女孩无差别. [结论] IGF-I和IGFBP3的测定对判断中枢性性早熟以及与单纯乳房早发育女童的鉴别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简介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本文简要介绍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的概念,可能产生内分泌干扰作用的化学物质的种类,作用机制及对生物已造成的不利影响,提示存在于人类生活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物质种类繁多,目前已报道的对动物(可能包括人类)的生殖影响包括:生育力下降,孵化能力降低,后代生存能力减弱,影响激素分泌和激素活性以及生殖解剖学结构的改变。应进一步研究并采取相应措施施以防制。 相似文献
14.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健康效应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家畜、野生动物的健康和繁衍的不良影响愈来愈受到重视,但其毒理学机制尚未阐明.该文对近年来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毒理学研究进行综述,包括致癌、损伤生殖功能、导致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异常等毒性作用,并对其与受体直接结合、与天然激素竞争血浆激素结合蛋白、影响激素的受体后效应、直接调节细胞信号途径产生应答、抑制微管聚合等生物学机制进行了初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ED)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是一类可以干扰激素行为的外源性化学物。EED可以结合人体内不同的受体,通过多种机制增强或抑制体内正常的内分泌功能,从而引发多种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病因复杂,已有研究结果表明PCOS的发生与环境因素有关。相关流行病学和基础实验研究表明,EED参与PCOS的发生、发展,但具体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现就EED与PCOS的关系及可能的相关作用机制进行阐述,总结EED与PCOS的关系,为干预PCOS患者的生活方式并阻断疾病发生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6.
Anastasia Konstantina Sakali Alexandra Bargiota Ioannis G. Fatouros Athanasios Jamurtas Djuro Macut George Mastorakos Maria Papagianni 《Nutrients》2021,13(11)
Pesticide residues are largely found in daily consumed food because of their extensive use in farming and their long half-life, which prolongs their presence in the environment. Many of these pesticides act as endocrine-disrupting chemicals after pre- or postnatal exposure, significantly affecting, among other things, the time of puberty onset, progression, and completion. In humans, precocious or delayed puberty, and early or delayed sexual maturation, may entail several negative long-term health implications. In this review, we summarize the current evidence on the impact of endocrine-disrupting pesticides upon the timing of the landmarks of female and male puberty in both animals (vaginal opening, first estrus, and balanopreputial separation) and humans (thelarche, menarche, gonadarche). Moreover, we explore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of action of the reviewed endocrine-disrupting pesticides on the human reproductive system. Access to safe, healthy, and nutritious food is fundamental for the maintenance of health and wellbeing. Eliminating the presence of hazardous chemicals in largely consumed food products may increase their nutritional value and be proven beneficial for overall health. Consequently, understanding the effects of human exposure to hazardous endocrine-disrupting pesticides, and legislating against their circulation, are of major importance for the protection of health in vulnerable populations, such as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相似文献
17.
幼女性传播疾病3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幼女性传播疾病(SexuallyTransmitted DiseasaSTD)的防治及监测,对31例STD感染幼女进行监床分析。结果发现幼女感染呈上升趋势,其传染源主要来自家庭,其中幼女与父母或监护人的间接传染占首位,高达51.6%,衣原体占32.3%,病毒占9.7%,梅毒6.5%。临床医生与检验人员的密切配合使得以确诊,从而获得正规疗程的治疗。呼吁0社会普及性病知识,减少幼儿性病感染率。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新生儿胎粪中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s)的含量,并探讨其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间的关联。[方法]上海市某区2006-2007年间出生的新生儿,病例组为88例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对照组为113例正常新生儿。在新生儿娩出后24h内,收集所有胎粪,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其5种目标EDs,即双酚A(BPA)、邻苯二甲酸单丁酯(MBP)、邻苯二甲酸单乙基己酯(MEHP)、辛基酚(OP)和壬基酚(4-NP)的含量水平,并分析新生儿胎粪中EDs含量与低出生体重间的相关性,校正混杂因素后评估其健康风险。[结果]超过60%的新生儿胎粪样本均检测到上述5种目标EDs,其中邻苯二甲酸单酯类(MBP和MEHP)的含量高于BPA和表面活性剂类(OP和4-NP);对照组胎粪中的EDs平均含量明显低于病例组。胎粪中MBP和MEHP的含量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降低呈正相关,校正OR值分别达到4.68和3.23。[结论]作为两种常见的EDs,增塑剂(双酚A和邻苯二甲酸酯类)和表面活性剂类在新生儿胎粪中被普遍检出;且宫内期暴露于这些EDs,可能会增加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环境内分泌干扰素对人类健康和生殖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分泌是调节机体生长、发育、生殖及行为的系统,不仅与人类行为有直接关系,而且还直接影响生殖细胞的生长成熟.环境内分泌干扰素与激素结构类似,只需很小剂量即可产生危害性后果,并有蓄积作用,对人类健康产生持久影响.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动物研究、人类细胞和组织研究证据显示,环境内分泌干扰素可能引起基因突变、细胞破坏,尤其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黄体生成素受体(LIAR)基因Asp^578Gly突变与女童特发性性早熟的关系。方法 选择5名特发性性早熟女童,口腔拭子提取DNA,用5’-CAC TGC TGG CTT TTT CAC TGT ATT-3’和5’-TGA AGG CAG CTG AGA TGG CAA AAA-3’作引物,经常规PCR扩增后,用限制性内切酶MspI消化,以检测LIAR基因是否存在A1733G的单碱基突变。结果 5名性早熟女童的黄体生成素受体基因均未检测到Asp^578Gly突变。结论 Asp^578Gly突变不是女童特发性性早熟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