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分析评估福建省PET/CT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受照剂量。方法 根据福建省2014-2016年5家PET/CT工作场所周围剂量当量率和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的监测结果,分析PET/CT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受照剂量,并与国家标准剂量限值进行比较。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50 mSv,所有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均低于5 mSv。从事放射性药物分装、注射和PET/CT同室摆位作业的放射工作人员,在未采取个人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手部、头颈部和胸部位置最大年受照剂量估算值分别为549.0、137.4、134.0 mSv。结论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受照剂量处于较低水平,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未采用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时,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受照剂量可超过国家标准职业照射限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仪(PET-CT)中心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放射危险来源、放射防护问题及其对策,以保证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方法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检测回旋加速器室、PET-CT室及配套设施周围辐射水平,估算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受照剂量。结果正常运行条件下,药物生产合成人员年有效剂量为1.08 mSv,分装、注射、摆位扫描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分别为0.50、0.12、0.57 mSv,均低于国家标准;但设备维修人员计划照射的年有效剂量达71.0 mSv/a,超过国家年剂量限值。结论 PET-CT中心正常运行状态下,各种防护措施基本可以保证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满足国家标准要求;但设备维修人员紧急维修药物合成箱时的受照剂量估算结果超过年有效剂量限值,可采取缩短操作时间、延长操作距离等方法降低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目前上海市从事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PET/CT)工作的人员受照情况。[方法]普查上海市PET/CT工作人员基本情况,监测PET/CT工作场所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和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累积剂量。[结果]截至2011年,上海市共有PET/CT13台,工作人员153名。采用不同放射性药物分装形式和注射方式,工作人员身体同一部位所受剂量有较大差别:非通风橱分装情况下(不考虑手部),眼部丫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最高,其最大值达到613.6gSv/h,是通风橱内操作的62倍;注射操作时,移动式防护车方式所受剂量最高,胸部最大值为391.8μSv/h;全身各部位均以手部受照剂量最大,分别达到4407.0μSv/h和2211.3μSv/h。不同工作岗位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累积剂量也存在较大差别,依次为护士〉技师〉医师,护士的双月最大剂量达到3946.6μSv。[结论]上海市PET/CT整体防护达到国家标准要求,但在受照剂量尽可能低的原则下,工作人员防护仍需要改进完善。  相似文献   

4.
PET/CT工作场所放射性水平监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PET/CT工作场所放射性水平,并估算出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方法通过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和表面沾污的监测。结果PET/CT工作场所局部放射性水平较高,对PET/CT工作人员产生最大年有效剂量为3.2mSv。结论PET/CT工作人员受照年有效剂量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的限值规定要求。但PET/CT工作人员应加强防护意识,增加防护设备,避免附加照射对工作人员的身体伤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某PET/CT中心机房的防护效果进行了监测,针对防护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意见,保障工作人员健康。方法通过查看设计图纸、现场监测,根据监测结果估算年附加受照剂量,与剂量约束值比较进行评价。结果该PET/CT中心机房的设计完全按照CT机房进行防护设计,存在缺陷;医生工作位置受病人影响较大,污染区走廊只有1名病人时,医生工作位置的1剂量率为1.87μSv/h,年附加有效剂量达6.59mSv,超过剂量约束值的要求,整改后医生工作位置的γ剂量率降低到本底2倍以内;药物分装和注射过程中护士手部受照的风险较大。结论PET/CT工作区的防护设计应重点考虑0.511MeVγ射线的防护要求,还应注意注射护士手部受照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测量PET/CT中心分装和注射人员职业受照剂量,为PET/CT中心防护设计和国家防护标准制定提供基本资料。方法 应用普通TLD测量PET/CT中心分装和注射人员胸部、颈部受照剂量,用指环剂量计测量他们手部剂量,每月测量一次,共测量6个月;同时在铅衣内、外相对位置粘贴剂量计,比较两者剂量大小。结果 PET/CT中心分装和注射人员全身剂量较高,他们分担了各自中心集体剂量的64%~94%;甲状腺受照剂量为1.20~1.70mSv/a,个别人员手部剂量超过了500mSv/a;穿铅衣可以将受照剂量减少8%。结论 分装和注射人员是PET/CT中心主要的受照人群,需要采取更多的措施降低他们的受照剂量,尤其是手部剂量。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核医学科医护人员的受照射剂量的估算,为核医学科的放射防护管理提供依据。根据医院核医学科不同岗位的工作流程、临床路径与治疗计划安排,以及工作场所中辐射检测的结果,对医护人员的受照剂量进行估算。结果显示,核医学科放射工作人员平均年有效剂量估算值为0.73mSv,其中,护师岗位工作人员剂量最高为2.13mSv。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平均值为1.94mSv,最大值为2.85mSv,两者有较好的符合性。估算结果与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基本一致,可用于核医学科放射防护管理的设计。  相似文献   

8.
[目的]根据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和我国国家标准中关于飞行人员宇宙辐射防护的要求,估算某航空公司飞行人员2007年飞行中受到的宇宙辐射受照水平。[方法]根据2007年航空公司各航班的飞行数据,用中国民航总局组织开发的民航飞行宇宙辐射有效剂量计算系统(CARD)计算各航班的年均宇宙辐射有效剂量及年均剂量率,估算飞行人员的辐射受照水平;用美国联邦航空局(FAA)的CARI-6软件计算部分航线飞行人员宇宙辐射受照水平,并对上述两种计算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007年460个航班中,单程飞行1次受到宇宙辐射有效剂量最大为17.10μSv,最小为0.36μSv,平均为3.78μSv。全公司飞行员年均受照有效剂量最大为1.81mSv/a,最小为0.72mSv/a,平均为1.45mSv/a;乘务员最大为2.54mSv/a,最小为1.45mSv/a,平均为1.81mSv/a。[结论]飞行人员受到的宇宙辐射有效剂量均在ICRP和我国国家标准建议的限值以下。  相似文献   

9.
刘伟  何星 《中国辐射卫生》2019,28(3):278-281
目的 了解PET-CT诊断项目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及相关场所的辐射水平,为降低工作人员受照剂量、完善PET-CT诊断项目放射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对PET-CT工作场所的周围剂量当量率、表面污染水平和人员受照剂量进行测量;根据相关检测结果与最大工作负荷对手部和眼部剂量进行估算。结果 三家医院PET-CT工作场所辐射水平(0.12~6.05 μSv/h)、β表面污染水平(本底~27.3 Bq/cm2)以及工作人员附加最大年有效剂量(1.58 mSv/a),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限值要求,其中一家医院的分装、注射护士手部最大年当量剂量(154 mSv/a)超出管理目标值(125 mSv/a)。结论 医院应建立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提高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意识,降低工作人员所受附加剂量。  相似文献   

10.
陈掌凡  谢萍  张会敏  黄玉龙 《职业与健康》2011,27(23):2669-2672
目的评价某医院Precedence 16 SPECT/CT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的控制效果。方法依据国家相关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和方法,考虑建设项目涉及的2种辐射源:放射性药物(99mTc)产生的γ射线和CT中的X射线,对建成后项目工作场所的周围辐射水平进行检测评价和防护效果进行综合评估。结果不同岗位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不同,注射室护士手部(4 mSv/a),扫描室操作技师(0.1 mSv/a),给病人摆位技师(2.5 mSv/a)。结论该项目放射防护屏蔽效果良好,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采用体模评价DynaCT成像质量和辐射剂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C型臂CT(DynaCT)头部扫描成像质量和辐射剂量进行综合分析,并比较多排螺旋CT(MSCT)和DynaCT成像质量和所致患者辐射剂量差异。方法:采用模拟人体体模测量2种成像所致患者的有效剂量,采用CT图像质量控制体模测量2种成像的高对比分辨率和低对比分辨率。DynaCT成像采用自动曝光控制扫描体模,多排螺旋CT采用临床常规扫描条件进行图像采集。结果:DynaCT头部检查有效剂量为1.10mSv,多排螺旋CT头部扫描有效剂量为2.07mSv。2种成像模式头部扫描所致器官剂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DynaCT和MSCT成像目测高对比分辨率均为12lp/cm;对于DynaCT,当对比度为0.3%时最小可识别物体直径为6mm,而对于MSCT为4mm。结论:对于头部检查DynaCT成像所致患者有效剂量低于MSCT。采用DynaCT成像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某钢铁企业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完善放射防护措施,保障放射工作人员身体健康,促进企业安全发展。[方法]选取该钢铁企业各涉源单位控制区和监督区放射工作人员(5个单位87人)为监测对象,使用热释光测量仪对其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进行监测分析。[结果]放射个人剂量平均值为0.444mS,,年剂量范围为0.568~6.130mSv,87.5%的人员年均剂量〈2mSv,集体剂量为151.41人·msv。[结论]该企业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低于国家剂量限值标准,防护措施较好,但个人剂量管理上仍存在问题,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3.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provides an insight into the levels of radiation exposure of six nuclear medicine (NM) staff (four technologists and two nurses) performing routine diagnostic 18F-fluorodeoxyglucose (18F-FDG)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PET/CT) at the University Clinical Centre of the Republic of Srpska, Department of Nuclear Medicine and Thyroid Disorders, Banja Luka, Bosnia and Herzegovina. Data analysis included monthly staff exposure measured with personal thermoluminescent dosimeters (TLD) between June and December 2018, quantified in terms of normalised dose for the whole body [Hp(10)] and dominant hand [Hp(0.07)] and their comparison between each staff member an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echnologists and nurses). The study goal was to establish how our Department compared with reports from other PET/CT centres worldwide in terms of annual number of procedures and exposure limits and whether there could be room for further improvements in radiation protection. The number of procedures rose considerably from 208 in 2016 to 876 in 2019 and was 423 in the observed seven-month period. Mean individual whole-body exposure dose per GBq of injected 18F-FDG activity, [Hp(10)/A] was 18.55 μSv/GBq for the four technologists and 15.61 μSv/GBq for the two nurses. Mean dominant-hand exposure dose per GBq of injected 18F-FDG activity [Hp(0.07)/A] was 16.99 μSv/GBq and 25.44 μSv/GBq for the two groups,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annual cumulative dose for all staff was (1.06±0.29) mSv for Hp(10) and (1.15±0.32) mSv for Hp(0.07). These results are comparable with those of similar studies. Staff doses were well below the annual limits. Nurses received slightly higher extremity doses than technologists. In view of the increasing trends in the number of PET/CT procedures, dose monitoring should be continued to identify exposure hotspots and maintain doses as low as possible.Key words: 18F-fluorodeoxyglucose, ALARA principle, automated dispensing systems, occupational d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thermoluminescent dosimeters, TLD  相似文献   

14.
王建国 《职业与健康》2012,28(14):1698-1699,1702
目的通过实际测量调查,了解新疆某医院PET/CT工作场所中辐射性水平;提出相应的辐射安全管理对策。方法使用Identifinder-N型X-γ剂量计和能谱仪、FH40G+FHT752型中子剂量当量仪、BH3206型表面沾污仪进行工作场所监测。结果部分工作场所γ外照射明显高于环境本底水平,其中加速器防护门γ辐射剂量率最高达到7.92μGy/h,机房外环境的中子剂量率为辐射环境本底水平,β放射性表面污染属于正常水平;估算出职业工作人员年均有效剂量为3.99mSv,符合5 mSv/a的管理限值。结论应加强对PET/CT工作场所辐射安全管理,降低工作场所环境放射性水平,并提出相应的辐射安全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不同放射诊疗专业长期暴露于低剂量辐射环境中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为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2006年1月—2010年12月无锡市53家医疗机构的389名放射诊疗专业工作人员。根据工作内容的不同,将其分为介入治疗组、放射技术组、放射诊断组以及放射治疗组,共4组。按照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体检规范要求,回顾性分析不同组别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结果。对比分析不同组别的工作人员在职业性外照射年个人剂量、异常症状和体征检出率以及血常规异常检出率的差异;并将不同组别的异常症状和体征检出率、血常规异常检出率分别与年个人剂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2006—2010年5年间,无锡市放射诊疗专业外照射年个人剂量均小于年剂量当量限值(20mSv),但不同工种之间的个人剂量有所不同,由高到低依次为:介入治疗组、放射技术组、放射诊断组、放射治疗组。不同组别间异常症状及体征的检出率是不同的,介入治疗组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不同组别的异常症状及体征的检出率均与年个人剂量呈低度相关。不同组别间血常规异常的检出率是不同的,介入治疗组血常规异常检出率总体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不同组别间血常规异常的检出率均与年个人剂量呈低度相关。[结论]不同放射诊疗专业的工作人员所受辐射剂量存在差异,异常症状及体征的检出率不但与累积剂量的增加有关,还与个体差异、生理等诸多因素有关,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从事介入治疗的放射工作人员异常症状及体征、外周血象的异常率明显高于其他专业者。辐射防护应当根据工作环境的不同,有针对性的加强,以保证长期暴露于低剂量电离辐射人员的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各类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受照剂量水平,为改善其辐射防护措施,更准确地为职业病诊断提供剂量依据。[方法]对2002~2008年太原市145家医疗卫生机构的放射诊疗工作人员个人外照射剂量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2~2008年累计监测2799人次,人均年剂量当量为1.37±2.14mSv,各年分别为1.71±1.40、1.36±1.62、1.59±3.47、1.28±2.22、1.35±1.90、1.20±2.15、1.22±1.63mSv,人均受到职业照射的年剂量当量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2002~2008年累计人均年剂量当量,介入放射学人员为4.39±7.55mSv,核医学工作人员为1.36±0.92mSv,诊断放射学工作人员为1.28±1.73mSv(P〈0.05)。同一年份中,不同放射工种人员的剂量(除2002年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监测的2799人次中,剂量当量〈2mSv的占86.75%,2~4mSv的占11.90%,5~19mSv的占1.68%,≥20mSv的占0.29%。[结论]太原市绝大多数放射诊疗人员外照射剂量水平较低,是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今后放射防护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心血管介入诊疗中患者的医疗照射水平,探讨相应的辐射防护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62例共4组患者(组1:单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组2:冠状动脉造影+球囊预扩张和支架置入术;组3:心脏起搏器置入、更换术;组4:电生理检查+射频消融术),测算不同类别心血管介入诊疗的剂量与面积之积(dose-area product,DAP,mGycm2)和空气比释动能(air kerma,AK,mGy),用Monte-Carlo转换系数从剂量与面积之积估算有效剂量。[结果]DAP值、AK值、有效剂量均以组2最高,分别为(131941.91±112242.64)mGycm2、(1131.07±635.75)mGy、(18.47±15.71)mSv;均以组3最低,分别为(32045.50±57475.17)mGycm2、(158.98±379.50)mGy、(4.49±8.05)mSv;各组中个体的辐射暴露差异均较大。透视时间以组4最长,为(17.03±3.35)min。摄影帧数以组2最多,为(787.12±316.53)帧;组4最少,仅为(3.55±6.27)帧。[结论]不同类别心血管介入诊疗,患者的医疗照射水平差异较大。患者所受辐射剂量较高,应采取适当防护措施,有效防范患者可能受到的潜在电离辐射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