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ICU发生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方法:选取该院ICU收治的重症颅脑外伤并肺部感染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其临床症状、诊断、治疗方法,并对其脑功能进行评分;另取35例重症颅脑外伤不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比较其脑功能评分与预后结果的差异.结果:合并肺部感染和不合并肺部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入院时的脑功能评分分别为(34.7±1.7)分和(26.5±1.9)分,治疗后的死亡率分别为19.44% (7/36)和2.86% (1/35),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均显著高于不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合并肺部感染组致病菌进行分析,可见革兰氏阴性菌是其主要致病菌,占69.44%(25/36),其中尤以鲍曼不动杆菌所占比例最高,为27.78%.结论:重症颅脑外伤并肺部感染患者脑功能受损严重,预后也较差,要做好肺部感染的预防干预,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文主要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出现ICU肺部感染状况进行分析,探究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相关治疗措施.方法:纳入研究对象为本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50例,按照患者是否合并感染状况纳入分组研究,感染组25例在治疗期间出现肺部感染症状,非感染组25例患者治疗期间并未出现肺部感染症状,对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者治疗效果展开分析.结果:(1)非感染组脑功能评分、死亡率、ICU治疗时间低于感染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2)对感染组25例患者肺部感染状况进行分析,其中以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以及真菌感染为主;(3)患者年龄、气管切开、应用呼吸机时间、住院时长和基础疾病是肺部感染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肺部感染状况分析中,以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以及真菌感染为主.肺部感染会降低其脑部功能恢复能力,进而会延长患者的治疗时间,因此需要加强致病菌的预防以及对症治疗,以降低患者死亡.  相似文献   

3.
张跃群  郑岚 《中国医药导刊》2017,19(11):1202-1205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干预在重症医学科(ICU)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我院ICU进行治疗的102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按照乱数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记录并分析两组的包括机械通气、ICU治疗和住院时间在内的3项临床护理时间指标,接受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NIHSS)评分和运动功能(FMA)评分的改善情况,以及院内感染发生率。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分析处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3项临床护理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缩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前比较,两组患者经过相应护理措施干预后,NIHSS评分与FMA评分均显著改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组间差异,观察组的NIHSS评分与FM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褥疮、感染发生率(切口感染、胃肠道感染、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ICU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干预,对于临床治疗时间的缩短,患者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的改善有显著效果,并能有效预防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4.
黎艳晖 《中外医疗》2014,(14):158-159
目的分析ICU重型颅脑外伤出现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和致病菌。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出现肺部感染的患者92例,分析其出现感染的危险因素和常见致病菌。结果引起ICU重型颅脑外伤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与患者的年龄、是否气管切开和长时间应用呼吸机等因素有关;总共有67(72.8%)例患者分离出细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有46(68.7%)例,其中包括铜绿假单胞菌14(20.9%)例,肺炎克雷伯菌12(17.9%)例,大肠埃希菌9(13.4%)例,鲍曼不动杆菌7(10.4%)例,洋葱假单孢菌4(6.0%)例,格兰阳性菌21(31.3%)例,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1(16.4%)例,溶血葡萄球菌7(10.4%)例,屎肠球菌3(4.5%)例。结论 ICU重型颅脑外伤出现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是否气管切开和长时间应用呼吸机等,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应在临床上加以注意,使用敏感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床旁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在重型颅脑疾患并肺部感染中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4月—2011年3月入住我院ICU明确诊断为颅脑疾患并肺部感染的14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采用纤支镜治疗分为纤支镜组(75例)和对照组(70例),比较2组的病原菌类型及检出率、治疗7d和14d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ICU病死率等。结果纤支镜组病原菌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2.67%vs47.14%,P〈0.01);治疗7d和14d,纤支镜组的CPIS较对照组明显下降(3.4±0.6vs5.1±1.3,1.8±0.5vs3.0±1.0,P均〈0.01)。纤支镜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和ICU病死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9.4±1.9vs14.4±2.3,6.4±2.2vs9.5±2.6,6.67vs21.42,P均〈0.01)。纤支镜组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床旁纤支镜治疗重型颅脑疾患并肺部感染安全有效,能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ICU重症患者肺部真菌感染药物治疗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ICU重症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分析药物治疗对ICU重症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有效率,分析不同药物的治疗效果。结果27例ICU重症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中15例给予氟康唑治疗,5例给予两性霉素B治疗,4例给予氟康唑和两性霉素B联合治疗,2例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1例用伏立康唑治疗。感染控制21例,治疗总有效率77.77%。在相关症状未出现前预防使用抗生素的治疗有效率(92.85%)明显高于对照组(61.53%)。结论ICU重症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病情较重,死亡率高,预防性药物治疗可提高其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获得性肺部感染的病原学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87例SICU出院患者中的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487例SICU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内获得性肺部感染96例,感染率为19.71%,颈椎外伤伴高位截瘫、重度胸外伤、多发伤和颅脑损伤重症患者是肺部感染的高危人群,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78.67%),且多为多重耐药株;G+球菌以MR-SA为主,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敏感。结论 SICU患者医院内获得性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致病菌仍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应建立SICU获得性感染监测制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并分析综合ICU重症胸外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ICU病房收治的重症胸外伤患者50例为观察组,施行危险因素防治措施,并选取2016年6月30日前收治的重症胸外伤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引发患者肺部感染的原因,并比较应用防治措施前后两组患者的感染率。结果:观察组发生肺部感染7例(14.0%),对照组发生肺部感染16例(32.0%),两组感染率差异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12.211)。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过长、长时间住院及气管切开等因素均为导致重症胸外伤患者肺部感染的主要因素。结论:找出引发重症胸外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及时进行相关的防治措施,可有效降低ICU重症胸外伤患者肺部感染的感染几率,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冰盐水联合冰帽与冰毯的亚低温疗法对重症脑卒中和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的恢复作用,为规范化实施亚低温疗法提供可靠的临床资料。方法收集重症脑卒中和颅脑损伤(GCS≤8分)患者84例,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2组均给予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感染、脱水、降低颅内压以及胞二磷胆碱、脑复康、神经节苷脂钠等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联合冰帽和冰毯的亚低温疗法,观察组采用冰盐水联合冰帽和冰毯的亚低温疗法。对患者入院时和6个月时的神经系统分别进行GCS评分与GOS评分,并对治疗12个月后的生活质量采用KPS评分进行评估。结果发病至开始亚低温治疗的时间及开始实施亚低温至目标低温的时间,观察组为(8±4)h和(3±1)h,对照组为(16±5)h和(6±2)h,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6个月时的GOS评分分别是7.01±1.12和4.02±1.06,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个月后评估生活质量(KPS评分),观察组的远期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脑卒中和颅脑外伤患者采用冰盐水联合冰帽和冰毯的亚低温疗法,较采用单纯冰帽与冰毯的亚低温疗法,具有更好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急性脑膨出产生原因和处理对策。方法选取颅脑外伤急性脑膨出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颅脑外伤未出现急性脑膨出患者作为对照组,各51例。对比2组术前ICP、PO2、PCO2和血肿并周围水肿情况,分析急性脑膨出产生原因,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前ICP为(89.1±10.3)mmH2O、PCO2为(38.1±4.7)mmHg,低于对照组的(202.3±14.4)mmH2O、PCO2的(54.5±6.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前PO2为(99.6±3.3)mmHg,高于对照组的(84.3±4.5)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血肿并周围水肿发生率为39.22%,高于对照组9.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1例颅脑外伤急性脑膨出患者中恢复良好20例、中度残疾22例、重度残疾5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结论颅脑外伤患者术前需积极分析急性脑膨出原因,及时采取适当措施治疗,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曾亮 《当代医学》2016,(23):106-107
目的:探析重症胸外伤患者在ICU病房中的呼吸道护理效果。方法选取84例重症胸外伤患者为研究资料,按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呼吸道护理,对比分析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愈率为97.6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3.33%(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6.66%(P<0.05);观察组的护理质量包括工作质量、护理水平、健康教育和应急护理评分分别为(95.05±3.45)分、(92.24±3.42)分、(91.31±3.26)分、(90.13±4.23)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84.15±3.16)分、(71.15±4.32)分、(81.32±3.22)分和(77.35±4.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ICU重症胸外伤患者实施呼吸道护理,可降低患者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治愈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姚彩媚 《中外医疗》2014,(23):171-172
目的 探讨分析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运动功能和ADL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取颅脑外伤患者152例,随机分为2组,各7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手段,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护理措施。结果 观察组康复治疗后的FAM评分为(68.4±2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FAM评分(44.3±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FAM=6.986,P=0.000);观察组康复治疗后的MBI评分为(77.4±1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MBI评分(51.5±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MBI=7.857,P=0.000)。结论 康复护理是治疗和改善颅脑外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有效治疗手段,治疗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并分析应用气道监测对ICU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本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接收的60例ICU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研究组患者气道监测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预后肺部感染情况、呼吸机使用时间、ICU治疗时间及治疗费用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在预后肺部感染控制总有效率方面,研究组达93.3%,对照组为86.6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呼吸机使用时间、ICU治疗时间及治疗费用情况方面,研究组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气道监测的护理干预应用于ICU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可使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得到明显降低,使治疗时间得到缩短,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我院ICU重度颅脑外伤患者肺部感染的菌群分部、发生率及原因,探讨防治措施. 方法 对我院123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出现肺部感染91例,感染率73.99%,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占74.72 %,革兰氏阳性球菌占19.78%,真菌占5.49%.结论 肺部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且有多重耐药,故应从多方面入手、控制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级护理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3年期间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80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为例,按照实施分级护理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2013年2月至2015年7月)实施分级护理前收治的90例患者行我院ICU常规护理,观察组(2015年8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90例患者行分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在ICU住院期间发生感染、病死情况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并由患者对两组护理情况进行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无患者发生感染,但有4例患者病死,对照组发生1例院内感染,10例患者病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满意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级护理在ICU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护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但能显著减少住院时间、院内感染和病死率,更能提高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刘永明 《中外医疗》2014,(29):18-19
目的针对颅脑外伤重症监护患者合并非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该院重症监护科室收治的颅脑外伤重症监护患者80例,其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40例,无肺部感染患者40例,作为该次研究的对象,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为观察组,无肺部感染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影响颅脑外伤重症监护患者合并非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中的年龄、昏迷、脱水剂使用、休克、意识障碍、激素应用、机械通气、开放性脑外伤、饮酒、吸烟、营养不良、肺部疾病、气管切开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外伤重症监护患者合并肺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很多,有患者自身的因素、有药物因素、有诊疗因素等,重症监护室是感染发生的高危场所,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降低颅脑外伤重症监护患者的合并肺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重症颅脑外伤在ICU发生肺部感染的情况和治疗。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5例入住ICU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5例患者分离出9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68株,占68.68%,革兰阳性28株占28.28%,真菌3株,占3.03%。所有患者用药8天后,体温基本恢复正常,经胸片检查后,所有患者肺部炎性病变消失,没有死亡病例,只有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如果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时,可以给以抗菌药物治疗,本研究中使用亚胺培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医学上推广。  相似文献   

18.
卢昌政 《当代医学》2011,17(27):86-86
目的探讨术前早期呼吸机使用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作用。方法选择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30)在入院的24h内行呼吸机辅助呼吸,对照组(n=30)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对比治疗前后呼吸监测指标变化,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并发肺部感染12例,其中8例得到控制,死亡3例;观察组并发肺部感染19例,其中5例得到控制,死亡3例。治疗组肺部感染发生率、肺部感染控制率优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使用呼吸机辅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提高肺部感染控制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应用床边纤维支气管镜技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将71例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5例。在针对原发病的专科处理外,治疗组早期应用床边纤维支气管镜技术(包括纤支镜下吸痰、支气管肺泡灌,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或经口气管插管术等)处理气道情况,对照组予以常规吸痰术处理气道情况。对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肺部感染控制时间、需行机械通气率及死亡率进行分析。结果:肺部感染发生率,治疗组为16.7%(6/36)、对照组为42.9%(15/35);肺部感染控制时间,治疗组(6.3±3.1)d、对照组(9.8±3.5)d;需行机械通气率,治疗组为8.3%(3/36)、对照组为34.3%(12/35);死亡率,治疗组为5.6%(2/36)、对照组为25.7%(9/35),两组在肺部感染发生率、肺部感染控制时间、需机械通气率及患者的死亡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应用床边纤支镜技术能有效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缩短肺部感染控制时间、降低患者的机械通气率及死亡率,是重症脑卒中患者气道处理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功能保护的临床作用。方法将入住该院ICU内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经典的颅脑损伤治疗方案,治疗组在经典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沐舒坦针)30 mg+100 mL生理盐水静脉注射,每日3次。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GCS评分评价患者治疗后的神志情况;肺部情况连续观察7 d,记录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肺不张发生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及肺损伤评分(LIS);并记录患者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及28 d死亡率。结果连续观察7 d,治疗组肺部感染、肺不张及ARD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第7天的肺损伤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28 d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能一定程度上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肺部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