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运用长针透刺肩yu至极泉,肩liao至臂xu,xu俞至肩贞,治疗肩凝症49例。结果显示:痊愈30例,显效13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91%。提示,长针透刺疗法治疗肩凝症有松解肩周软组织结连、疼痛,促使肩关节功能恢复的良性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3.
孔荣 《内蒙古中医药》2011,31(24):36-37
三伏天采用温针灸治疗肩凝症总治愈率86%,三伏天阳热盛于外,伏阴潜于内,此时采用温针灸治疗肩凝症,更能充分的鼓舞人体的阳热之气,祛除体内的寒邪,温通经脉,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在治疗过程中遵循效法自然、顺应四时阴阳变化,是因时施治的医学典范,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热砭石温熨疗法对风寒湿型肩凝症患者关节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11月在青海省人民医院治疗的82例风寒湿型肩凝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布洛芬抗炎镇痛及肩关节康复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电热砭石温熨治疗。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UCLA)、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评估2组患者肩部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取血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物质(SP)、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E_2(PGE_2)、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水平,统计2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VAS评分及血清SP、5-HT、PGE_2、TGF-β_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疼痛、功能、向前侧屈曲活动、前屈曲力量、患者满意度评分及UCLA总分、WHOQOL-BREF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观察组VAS评分及血清SP、5-HT、PGE_2、TGF-β_1水平更低(P均<0.05),疼痛、功能、向前侧屈曲活动、前屈曲力量、病人满意度评分及UCLA总分、WHOQOL-BREF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39/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5%(33/41)(P<0.05)。结论电热砭石温熨疗法可明显改善风寒湿型肩凝症患者的关节功能,减轻疼痛及炎症反应,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及患者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可明显下调血清SP、5-HT、PGE_2、TGF-β_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张立芹 《四川中医》2007,25(4):107-107
目的:探讨肩凝症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8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肩三透针法与一般针刺法治疗。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72.5%,治愈率分别为67.5%、40%,均有显著差异。结论:用肩三透法针刺后配合活动肩关节,能有效松解局部粘连,疗效显著,较普通针刺方法更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余立友 《时珍国医国药》2000,11(10):925-926
肩关节周围发炎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 ,多发病。多发生于5 0岁左右的男女患者 ,俗称为“五十肩”“漏肩风”“肩凝症”。患者因肩部肢体疼痛 ,夜间及遇寒冷疼痛加重 ,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 ,局部肌肉废用性萎缩 ,影响正常工作。自 1981年以来 ,笔者在临床上以手法为主对本病进行观察治疗 ,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中 ,男性 12 0例 ,女性 13 0例 ,男女之比为 1∶ 1.0 8,女性略高于男性。本组年龄最小的 41岁 ,最大的 73岁 ;以 5 0~ 65岁的最多 ,15 0例 ,占总数的 60 % ;其次是 41~ 49岁 ,80例 ,占总数的 3 2 % ;66岁…  相似文献   

7.
刘锦丽 《河北中医》2010,32(1):92-92
2001~01-2008—12,笔者应用滞针法治疗肩凝症68例,并与常规针刺治疗69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任鸿  赵轶群  翁智勇 《河北中医》2012,34(9):1378-1379
按摩是中医临床治疗肩凝症常用的方法之一,我们在传统手法基础上去除被动松解关节类手法,改为定点定向肌肉自主收缩为主的肌肉力量技术,称为改良手法,能有效减轻手法治疗引起的疼痛、炎症等不良反应,提高临床疗效。在临床运用改良手法中,根据肩凝症病理分期,  相似文献   

9.
续前介绍肩凝症的针灸治疗和辨证分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分期采用针灸综合疗法治疗肩凝症与传统针刺疗法治疗本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97例肩凝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治疗组4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加津波治疗;治疗组采用分期针刺加津波、刃针等综合治疗。结果:两组治疗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分期综合治疗肩凝症疗效优于传统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11.
肩凝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2.
腹针治疗肩凝症顽固性疼痛3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永辉  王志红 《新中医》2004,36(12):38-39
目的:观察腹针对肩凝症顽固性疼痛患者的镇痛作用腕至地部,健侧商曲至人部,滑肉门至天部)结果:显效26例,疗肩凝症顽固性疼痛有较好的镇痛效果。方法:对32例肩凝症顽固性疼痛患者以腹针治疗(主穴:中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75%。结论:腹针对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腕踝针合温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肩凝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腕踝针针患侧上肢5、6区,配合肩关节主动和被动运动,而后用温针灸肩关节周围的明显压痛点(即阿是穴);并与对照组采用电针刺肩髑、肩贞、肩髂等穴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治疗组86例,其中治愈57例,占66.28%;显效18例,占20.93%;好转8例,占9.30%;总有效率96.51%;对照组70例,其中治愈34例,占48.57%;显效15例;占21.43%;好转6例,占8.57%;总有效率78.57%,两组对照P〈0.01。结论 腕踝针合温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肩凝症其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电针疗法。  相似文献   

14.
笔者在多年临床工作中,采用温针灸配合刺络走罐治疗肩凝症9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98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36例,女62例;年龄在30~63岁之间;病程最短10天,最长5年;右肩54例,左肩39例,双肩5例.  相似文献   

15.
肩凝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较为顽固性疾病,以肩部疼痛、活动受限甚至僵硬为其表现。祖国医学认为其发病机制为:本病多发于50岁左右,此时已年高气血不足,抗邪力弱,若遇外伤、劳损或感受风寒,可使局部气血不畅,筋脉失养,肌肉拘急不舒,甚至凝滞僵直而发病。本病治法较多,但多疗程长、效果差。笔者采用传统中医推拿按摩手法,结合辨证用药、功能锻炼,共治疗235例患者,显效率达92%。现将方法及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用腕踝针加按摩功能活动,治疗肩凝症72例,治愈率57%,好转率31%,此疗法治疗方便,无痛苦,止痛作用强,其功能具有协同调节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