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血压测量是高血压诊断、评估、治疗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规范化操作是准确测量血压的关键。目前血压测量的方法为:诊室血压测量(OBPM)、动态血压测量(ABPM)、家庭血压测量(HBPM)。文章比较了3种测量方法的应用要点和注意事项,要根据临床情况选用适合的血压测量方法。推荐使用经国际标准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进行家庭血压测量,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血压控制率。有条件的地区可推广应用动态血压测量,有助于了解24 h血压及其节律。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观察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非洛地平缓释片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及血压晨峰(MBPS)的影响。方法入选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美托洛尔缓释片和非洛地平缓释片8周后,采用ABPM评价BPV及MBPS,观察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8周后24h血压、日间血压及夜间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BPV和MBPS显著降低(P<0.05)。结论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非洛地平缓释片降压作用疗效确切,可降低高血压患者的BPV和MBPS。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牙周强化治疗对正常高值血压合并重度牙周炎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 2013年3-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纳入正常高值血压合并重度牙周炎患者28例。通过随机单盲平行对照试验,将患者分为强化治疗组(14例)进行洁治术和牙周强化治疗,对照组(14例)仅进行洁治术。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6个月评价血压、牙周状况和炎性标志物的变化。结果干预后6个月,与对照组比较,强化治疗组血压较低[收缩压(125.6±5.4)比(135.7±5.6)mm Hg;舒张压(77.5±3.7)比(83.7±7.3)mm Hg],同时牙周指标(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和探诊出血)和炎症指标(高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亦降低(均P0.05)。结论牙周强化治疗能降低正常高值血压合并重度牙周炎患者的血压和炎症反应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治疗达标后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连续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老年内科住院治疗并治疗达标的高血压病患者,对其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分为3组:杓型血压组(n=48)、非杓型血压组(n=91)和反杓型血压组(n=73)。比较各组间基础资料、血压监测数值、生化指标及靶器官损害情况。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依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杓型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杓型血压组比较,非杓型血压组和反杓型血压组患者的年龄[(78.96±6.86)vs(82.59±5.85)vs(75.75±7.43)岁]更高、体质量指数(BMI)[(25.23±3.57)vs(25.01±3.76)vs(22.43±2.62)kg/m~2]更大、有脑血管病史(17.6%vs 35.6%vs 14.6%)的患者更多、夜间平均收缩压[(123.04±15.67)vs(137.19±19.11)vs(111.31±12.30)mm Hg(1 mm Hg=0.133 k Pa)]和夜间平均舒张压[(64.88±8.02)vs(69.18±9.76)vs(61.38±7.48)mm Hg]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杓型血压组比较,反杓型血压组患者的肌酐清除率[(57.59±12.89)vs(48.59±13.86)ml/min]显著降低(P0.05)。非杓型血压组和反杓型血压组患者中有颈动脉斑块的人数比例显著高于杓型血压组(90.1%vs 97.3%vs 72.9%,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95%CI:1.35~5.95,P=0.006)、BMI(95%CI:1.43~5.91,P=0.003)、颈动脉斑块(95%CI:1.25~5.12,P=0.010)为影响杓型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压治疗达标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仍存在血压昼夜节律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晨峰血压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11月至2015年1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高血压病房住院,既往未治疗或已停止降压药物治疗4周以上,且同时完善了24 h动态血压监测和动态心电图监测的160例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析其24 h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根据晨峰血压水平是否超过28.67 mmHg(所有患者晨峰血压水平的最高四分位水平)分为晨峰血压增高组(44例)和非晨峰血压增高组(116例)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与非晨峰血压增高组相比,晨峰血压增高组患者24 h收缩压变异性、24 h舒张压变异性、夜间收缩压变异性、夜间舒张压变异性均增大,这4个血压变异性指标与晨峰血压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25、0.315、0.316和0.286(均为P0.001);应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校正了24 h收缩压水平、日间收缩压水平和血压节律等影响晨峰血压的因素后,除夜间舒张压变异性与晨峰血压的相关性消失外,24 h收缩压变异性、24 h舒张压变异性、夜间收缩压变异性与晨峰血压的相关性仍显著存在,OR值分别为2.43(1.06~5.59)、2.23(1.16~4.30)、1.32(1.06~1.64)。结论对于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下降程度、24 h血压变异性和夜间血压变异性均与晨峰血压明显相关。与舒张压变异性相比,收缩压变异性与晨峰血压的相关性更强。24 h收缩压水平、日间收缩压水平和晨峰心率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晨峰血压。  相似文献   

6.
药物治疗后血压平滑指数变化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应用动态血压监测血压 ,探讨药物治疗后血压平滑指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5 5例高血压患者 (分别给予缬沙坦或氨氯地平治疗 )和 3 1例非高血压者进行 2 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分别计算血压平滑指数及血压变异性等指标 ,并进行t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 高血压组经治疗后平均血压可达到正常范围 ,但其收缩压的平滑指数仍明显低于非高血压组 ,而血压变异性高于非高血压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收缩压的平滑指数与其变异性呈显著负相关 (r=-0 .3 95 ,P <0 .0 1)。血压变异性大的高血压人群在药物治疗后平滑指数仍较非高血压人群小 ,且与血压变异性呈负相关。结论 平滑指数可以反映血压变异性的差异 ,可将非高血压人群的平滑指数作为参考以衡量高血压病药物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翟玫  李一石 《山东医药》2012,52(4):112-113,118
近年来,系列临床试验及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证实,高血压病对心脑血管系统的危害不仅是平均血压增加的结果,血压变异性(BPV)与平均血压水平一样影响高血压患者靶器官的损害及总体预后。随着动态血压监测技术(ABPM)的成熟及广泛应用,用其评估BPV的研究日益增多。但我国目前对高血压病的诊治,侧重于治疗后血压绝对值变化的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联合降压治疗后诊室血压达标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节律变化。方法选取215例正在联合服药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且诊室血压达到降压标准,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BMP)。根据患者服用药物情况分为A组77例[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治疗]、B组85例[CCB+β受体阻滞剂治疗]、C组53例[CCB+ARB+β受体阻滞剂治疗],计算各组患者血压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组患者24 h收缩压(24hSBP)、白天收缩压(dSBP)、夜间收缩压(nSBP)均显著低于A组及B组,A组、C组患者24 h舒张压(24hDBP)、白天舒张压(dDBP)、夜间舒张压(nDBP)均显著低于B组,C组夜间平均心率(nHR)低于A组,以上指标相应组间比较,P均<0.05。全部患者24 h血压节律中杓型23例(10.7%),非杓型101例(47.0%),反杓型85例(39.5%),超杓型6例(2.8%)。A、B组清晨血压升高的发生率较C组升高(35.1%、27.1%vs 11.3%,P均<0.05)。结论使用联合降压后诊室血压达标的患者血压存在不同的节律变化和峰值波动变化。  相似文献   

9.
动态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2 4hABPM)广泛应用于临床 ,为高血压病及其合并症的诊断和治疗开辟新的途径。高血压左心室肥厚 (LVH)不仅与血压水平有关 ,而且还可能与血压变异性相关。血压变异性表示血压波动程度。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LVH之间的关系目前还不十分清楚 ,研究结  相似文献   

10.
家庭(自我)血压监测在高血压患者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血压的诊断治疗在传统习惯上 ,患者常到医院或门诊所休息 5~ 1 0分钟后由医生或护士采用水银柱式血压计测量右上臂血压 ,这称为诊所或办公室血压 (OBP) ,又称偶测血压(CBP) ,用这种方法获得的血压值仍然是目前高血压诊断与治疗的重要依据。但 OBP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血压是一个波动性较大的生理指标 ,就大多数人来说 ,凌晨 (6 AM~ 8AM)血压急骤上升 ,白昼血压处于相对较高水平 ,4PM~ 6 PM血压又上升 ,而后呈缓慢下降趋势 ,夜间 0~ 3点处于最低谷 ,以后又呈上升倾向 ,显示 2 4小时血压为双峰 -谷型 (长勺型 ) [1] 。高血压患者的…  相似文献   

11.
<正>清晨血压与心脑血管事件相关,清晨血压控制已经成为一个全新的治疗目标。2014年《清晨血压临床管理中国专家指导建议》规范了清晨血压评估方法和管理模式[1]。本文旨在讨论清晨血压社区管理的方法、模式和前景。清晨血压指清晨起床后1h内、服药前、早餐前的家庭血压测量(hom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HBPM)结果,或24h动态血压监测(ambula-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以偶测血压为诊断标准血压正常高值人群的24 h动态血压特点。方法:采用动态血压测定仪分别对理想血压组82例、血压正常高值组183例及高血压组127例受试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检测(ABPM)。结果: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hSSD)理想血压组、血压正常高值组、高血压组分别为(14.0±2.1)%、(17.2±3.2)%和(20.5±4.6)%;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24hDSD)3组分别为(10.4±1.9)%、(13.1±1.9)%和(16.3±2.1)%;非杓型血压所占比例分别为7%、25%、39%;收缩压负荷率(SBP-L)为(12±10)%、(35±20)%和(67±25)%;舒张压负荷率(DBP-L)为(12±9)%、(33±20)%和(62±25)%;血压正常高值组较理想血压组高、较高血压组低(分别P0.05,P0.01);收缩压夜间下降率(SBPF)分别为(17.4±4.3)%、(12.5±3.3)%和(9.2±3.6)%;舒张压夜间下降率为(DBPF)(16.1±3.7)%、(11.4±2.9)%和(9.1±3.3)%,较理想血压组低、较高血压组高(P0.01)。结论:正常高值人群较理想血压组血压平均水平升高,血压变异、血压负荷、非杓型血压比例增加,夜间血压下降率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运动血压的相关性。方法检测28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和运动血压,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分为昼夜节律正常(杓型)组(n=182)和非正常(非杓型)组(n=105)。根据运动试验中最大运动量时血压过高反应及恢复期血压恢复缓慢分运动血压正常组(n=85)和非正常组(n=202)。各组间数据进行比对分析。结果非杓型组最大运动量时血压值均高于杓型组,运动血压异常组24h、白昼及夜间血压均值高于运动血压正常组。结论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容易发生运动血压异常,运动血压异常者动态血压值参数增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缬沙坦对老年糖尿病肾病(DN)血液透析患者血压和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老年DN血液透析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5例,低剂量组给予80 mg缬沙坦进行治疗,高剂量组给予160 mg缬沙坦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白昼收缩压、白昼舒张压、白昼收缩压标准差、夜间收缩压标准差、白昼舒张压标准差、夜间舒张压标准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左心室室壁厚度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白昼收缩压、白昼舒张压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高剂量组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显著优于低剂量组(P<0.05);两组治疗后白昼收缩压标准差、夜间收缩压标准差、白昼舒张压标准差、夜间舒张压标准差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高剂量组夜间收缩压标准差、夜间舒张压标准差显著优于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治疗后LVEF、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左心室室壁厚度显著优于低剂量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副作用,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60 mg缬沙坦治疗老年DN血压透析患者能较好控制血压和血压变异性,尤其是夜间血压,并且保护肾脏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动态血压特点。方法老年CHF患者82例,依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A组(心功能Ⅰ、Ⅱ级),B组(心功能Ⅲ级)和C组(心功能Ⅳ级),分析并比较各组的动态血压参数。结果三组的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逐渐下降(A组>B组>C组),血压变异性逐渐升高(A组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于动态血压指导的高血压变异性治疗方案及其近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0例,其中A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方案。B组120例,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为B1组(杓型)、B2组(非杓型)、B3组(超杓型)、B4组(反杓型)、B5组(晨峰高血压组),给予个体化分时段给药方案。治疗6个月后,比较各组各时段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标准差(SD)和变异系数(CV),以及肾动脉阻力指数(RI)。结果 B1组~B5组与A组比较,24hSBPSD、24hDPBSD、24hSBPCV、24hDPB CV、n SBPCV、n DBPCV以及主肾动脉RI、叶段动脉RI、叶间动脉RI均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上述指标在B1组~B5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基于动态血压指导的高血压变异性治疗方案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显著调节了24h血压和夜间血压水平,发挥了对肾脏的保护作用,个体化分时段给药方案优于常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负荷值(BPL)及血压昼夜节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对21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是否有靶器官损害分为单纯高血压组(A组)和靶器官损害组(B组),并对两组的BPL及血压昼夜节律进行分析。结果 B组的BPL,尤其是夜间BPL以及血压昼夜节律较A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在老年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应重视降低血压负荷值,尤其是夜间血压负荷值,纠正紊乱的血压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3种血压测量方法 进行比较,为家庭自测血压用于临床和科研积累经验和科学数据.方法 利用"代用盐对高血压患者及其家庭成员降压效果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研究"中收集的同一研究对象(n=220)不同方法 获得血压(门诊血压、家庭自测血压和动态血压)测量数据,以动态血压数据作为参照,比较家庭血压及门诊血压与动态血压的一致性.干预前,217人3种血压测量方法 数据均合格;干预结束时,189人3种血压测量方法 数据均合格;将干预前和干预结束时测量合格的数据合并分析(n=406).利用Bland-Altman对3种测量方法 测得的血压水平进行组内一致性检验,并进行Person相关性分析;利用McNemar卡方检验比较3种方法 的个体内一致率.结果 门诊血压、动态血压和家庭自测血压3种方法 测得的血压水平(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49.5±16.4)/(87.2±9.5)、(137.8±17.1)/(83.2±10.3)和(138.0±14.2)/(82.4±9.3)mm Hg.家庭血压与动态血压的相关性优于门诊血压与动态血压的相关性,相关系数(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0.55/0.62)和(0.36/0.46).以动态血压为参照,家庭自测血压水平与动态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2/-0.7 mm Hg,P>0.05),而门诊血压水平显著高于动态血压水平(11.7/4.0 mm Hg,P<0.05);家庭自测血压的收缩压个体内差异显著优于门诊血压(≤|5| mm Hg为28.3% vs 16.5%,P<0.05;≤|10| mm Hg为49.7% vs 33.5%,P<0.05),舒张压个体差异略高于门诊血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动态血压测量值相比,家庭自测血压比门诊血压更准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诊室血压与动态血压负荷关系。方法选取不同血压水平受试者90mmHg组,≥90mmHg组(≥95mmHg(轻、中度高血压))组,比较其诊室血压水平与对应的动态血压负荷值(血压负荷界值定义白天140/90mmHg、夜间120/80mmHg)及其相关性。结果入选53例成年(18岁)正常血压及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其中男37例,女16例,平均年龄53.7±8.7岁。坐位舒张压(DBP)90mmHg者(组1)31例,≥90mmHg者(组2)22例,其中≥95mmHg者16例。血压负荷:舒张压:组1的血压负荷为17%-29%(组间P0.01)。组2的为75%-84%。组3的为86%-91%。组2与组3比较P0.05。②收缩压:组1的血压负荷为33%-53%(组间P0.01)。组2的为75%-88%。组3的为76%-90%,与≥90mmHg比P0.05。诊室血压与其血压负荷的相关性(CC:相关系数):.舒张压:组1的CC为0.70-0.76,组2的为0.50-0.70。组3的为0.08-0.57。②收缩压:组1的为0.78-0.86,组2的为0.54-0.68,组3的为0.35-0.57。结论血压水平与血压负荷成正相关;轻中度血压与血压负荷相关性对临床更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奥美沙坦治疗高血压晨峰血压(MBPS)的疗效。方法:103例原发性高血压MBPS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奥美沙坦(53例,20 mg/d)和苯磺酸氨氯地平(50例,5 mg/d)治疗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8周做24 h动态血压监测,调整药物剂量和观测服药前后清晨血压变化。结果:2组药物治疗8周,24 h、白天、夜间及最后2~4 h平均血压均降至正常范围。奥美沙坦组最后2~4 h舒张压(DBP)的降低幅度大于氨氯地平组(19.3±11.8 vs 9.0±6.6 mmHg,P=0.031)。2组降晨峰血压(MBPS)的幅度相近,△收缩压(15.8±6.7 vs 17.0±6.8 mmHg,P0.05);△舒张压(12.8±5.9 vs 9.3±2.1 mmHg,P0.05)。2组治疗后脉率均稍有上升(3.4±1.8 vs 4.2±1.3次/min,P0.05)。2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平滑指数(SI)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奥美沙坦酯能有效平稳的控制原发性高血压MBPS,奥美沙坦能强效抑制清晨舒张压的波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