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采用放免法测定28例恶性实体肿瘤患儿的血清T_3、T_4和TSH。结果:恶性肿瘤组T_3和T_4较良性肿瘤和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其中,以T_3为甚,P<0.005,TSH明显升高,P<0.05;恶性肿瘤组的低T_3血症率为78.57%,低T_4为42.86%,低T_3、T_4为35.71%;半年内死亡较存活超过半年患儿的异常甲状腺素血症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提示测定血清甲状腺素对恶性实体肿瘤患儿的诊断及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focusedultrasound,HIFU)对恶性实体肿瘤患儿体液免疫的影响。方法:采用HIFU治疗系统治疗儿童恶性实体肿瘤20例。分别在治疗前和后1周、1月抽取患儿外周血,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IgG、IgA、IgM、C3及C4表达量的变化。结果:IgG与C3的表达量在HIFU治疗前和后1周、1月分别依次为(9.08±1.49、9.02±1.54、10.38±1.72)g/L与(1.15±0.27、1.12±0.22、1.33±0.23)g/L。与治疗前比较,HIFU后1月恶性实体肿瘤患儿外周血IgG和C3表达量显著增加(P=0.015和P=0.027);HIFU后1周、1月患儿IgA、IgM和C4表达量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FU治疗可能对儿童恶性实体肿瘤患儿体液免疫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提高儿童高危恶性实体肿瘤的疗效, 对27例晚期实体肿瘤患儿进行自身造血干细胞移植.方法13例次采集骨髓,另15例经CS 3000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干细胞(其中1例疑有肿瘤污染的Ⅳ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经CliniMACS行CD34+细胞分选的净化处理).2例霍奇金氏淋巴瘤患儿经CTX+ BCNU+VP16(CBV)方案治疗,其余患儿均采用VP16+卡铂+马法兰的预处理方案.结果采集骨髓及外周血得到的单个核细胞分别为(5.4±2.1)×108/ kg 和(4.1±1.9)×108/ kg.所有患儿移植后都获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恢复至0.5×109/L和20×109/L的时间分别为(11.8±5.7)d和(21.0±9.3)d.本组无1例因移植相关并发症而死亡;本组病例平均随访13月,4例患儿移植后5月内因复发而死亡,1例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患儿移植后3月中枢神经系统复发,但目前已带瘤生存17月,其余22例患儿均处于无病生存状态.结论自身干细胞移植是一种比较安全且有效的救治儿童晚期恶性实体肿瘤的措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提高儿童高危恶性实体肿瘤的疗效,对27例晚期实体肿瘤患儿进行自身造血干细胞移植。方法 13例次采集骨髓,另15例经CS-3000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干细胞(其叶1例疑有肿瘤污染的Ⅳ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经CliniMACS行CD34+细胞分选的净化处理)。2例霍奇金氏淋巴瘤患儿经CTX+BCNU+VP16(CBV)方案治疗,其余患儿均采用VP16+卡铂+马法兰的预处理方案。结果 采集骨髓及外周血得到的单个核细胞分别为(5.4±2.1)×108/kg和(4.1±1.9)×108/kg。所有患儿移植后都获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恢复至0.5×109/L和20×109/L的时间分别为(11.8±5.7)d和(21.0±9.3)d。本组无1例因移植相关并发症而死亡;本组病例平均随访13月,4例患儿移植后5月内因复发而死亡,1例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患儿移植后3月中枢神经系统复发,但目前已带瘤生存17月,其余22例患儿均处于无病生存状态。结论 自身干细胞移植是一种比较安全且有效的救治儿童晚期恶性实体肿瘤的措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研究儿童实体肿瘤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以期保证手术的安全实施及术后顺利康复。方法:我院2008年4月~2010年1月安全实施20例0.3~7岁儿童实体肿瘤经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n,TACE),执行严格、规范化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管理,尤其是术中的严密监护、术后的密切动态观察及相应护理措施包括术中心电监护、患儿制动,术后腹痛、发热、穿刺处的观察与护理等。结果:20例患儿手术安全实施,未发生与护理相关的并发症及意外;术后除出现发热等栓塞术后综合征外,无术后穿刺部位出血、严重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全部病例于术后7~10d康复出院。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严格、规范化的术中、术后监测及护理可确保介入手术安全进行,利于患儿术后康复,可有效地避免与护理有关的并发症及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张恩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85,(2)
快速"AFP"RIA测定法:是用56℃水浴,温浴10分钟,代替原法(在室温18小时或37℃4小时),缩短温浴时间。并采用以正常人血清稀释标准液,又强调双管对照,加上各次同时测定阳性控制血清。上述措施,大大的缩短了实验周期,达到快速,简易,保证了结果的稳定和可靠性、本法正常值为20.4±14ng/ml。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比较恒速调节器和普通轮夹式输液调节器用于小儿实体肿瘤化疗中控制静脉输液流速的恒定性和精确性,以提高肿瘤患儿静脉输入化疗药物的安全性。方法:我科自2009年4月2010年1月收治198例恶性实体肿瘤患儿。每例患儿静脉化疗时单日使用恒速调节器控制流速,双日使用轮夹式普通输液调节器控制流速。穿刺部位均在患儿手背静脉网向心穿刺,根据医嘱所用药物的性能、剂量、时间调节每小时输入速度,观察输液时间和局部并发症。结果:两种输液方式输入的药物浓度、血管状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恒速调节器控制流速无需考虑患儿体位及药袋/瓶内药液的高度,不会随药袋/药瓶中的液面下降而减小流速,也不会随病人的活动而流速变化过大。结论:恒速调节器流量刻度精确,流速稳定,流量恒定,提高了肿瘤患儿静脉输入化疗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血清甲胎球蛋白水平测定在亚急性重型病毒肝炎药物疗效、预后判断中的意义,为临床疗效、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76例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在人院次日及每隔一周对其进行血清甲胎球蛋白的测定共三次,按照血清甲胎球蛋白的浓度曲线下面积auAFPc对76例患者进行分组,而后观察治疗35d时的患者疗效及预后.结果 血清甲胎球蛋白浓度曲线下面积水平≥146.4组28例、23.2~46.4组28例及≤23.2组20例,三组的疗效及短期预后呈下降的趋势.经X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血清甲胎球蛋白二周高浓度水平的维持即血清甲胎球蛋白浓度曲线下面积水平对亚急性重犁肝炎临床治疗疗效及预后的评估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作为临床重型肝炎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小儿肝母细胞瘤和卵黄囊瘤血清AFP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监测血清AFP对小儿肝母细胞瘤和卵黄囊瘤诊断和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肿瘤组(139例小儿实体肿瘤,包括肝母细胞瘤13例,卵黄囊瘤28例,良性畸胎瘤26例,神经母细胞瘤11例,肾母细胞瘤31例,血管瘤、淋巴管瘤30例)肿瘤切除前后、新生儿黄疸组(包括25例新生儿肝炎和9例胆道闭锁)和对照组(40名非肿瘤住院患儿)血清AFP进行测定。肿瘤患者术后进行了3个月~5a随访。结果:肝母细胞瘤和卵黄囊瘤术前血清AFP阳性率分别为85%,93%。良性畸胎瘤、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血管瘤和淋巴管瘤等实体肿瘤术前血清AFP阳性率小于23%。手术切除肿瘤后AFP多在手术后2~6周恢复正常。正常对照组血清AFP均阴性。新生儿黄疸组阳性率高达88%。结论:测定AFP可作为诊断小儿肝母细胞瘤和卵黄囊瘤及判断肿瘤是否被完整切除和手术后有无复发的重要依据之一。判断AFP结果时应注意排除新生儿肝胆非肿瘤疾病引起的假阳性结果。 相似文献
12.
肿瘤标志物TSGF、AFP和CEA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TSGF、AFP和CEA联合检测对肿瘤早期诊断及肿瘤防治的意义。[方法]对310例病例人(60例肝癌、60例直肠癌、50例肝癌直肠癌术后、100例疑似肿瘤者及40例肝肺良病变者),空腹采静脉血测定血清TSGF、AFP和CEA,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310例血清标本同时分别检测TSGF、AFP和CEA时,总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2.6%、25.2%、26:5%,TSGF阳性检出率远高于AFP和CEA;②肝癌阳性检出率TSGF最高(81%),AFP次之(为68%),CEA最低(为13%);③直肠癌阳性检出率CEA(为65%)稍高于TSGF(为61%),二者较接近,而AFP(为13%)远远低于CEA和TSGF;④肝肺良性病变时CEA、TSGF及AFP亦有增高者(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0%、12.5%和5%)。[结论]肿瘤标志物TSGF、AFP和CEA联合检测有利于提高肿瘤的阳性检出率,对肿瘤的早诊早治、术后监察及预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肝病患者血清中AF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对50例正常组和198例肝病组进行血清AFP水平的检测。结果急性肝炎、肝硬化伴腹水、原发性肝癌的患者治疗前血清AFP水平非常地高于正常组(P〈0.01),后经治疗后AFP比治疗前有非常显著下降(P〈0.01)。而慢性肝炎、肝硬化无腹水的患者血清AF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肝血管瘤组的患者血清AFP水平与正常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对血清中AFP的检测不仅能作为原发性肝癌的一个肿瘤标志物,而且是监测肝病活动的一个较好指标,对预后观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HepPar1?甲胎蛋白(AFP)?CD34?CD10?癌胚抗原(CEA)等免疫标记在血清AFP阴性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对100例血清AFP阴性的HCC分别进行HepPar1?AFP?CD34?CD10?CEA免疫组化标记?结果:HepPar1在血清AFP阴性HCC中表达率为86%,其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结构类型?细胞学亚型及癌周淋巴细胞的多少有关;AFP及CD34在血清AFP阴性HCC中表达率分别为18%和87%,这2个标记均与核分裂的多少?细胞学亚型有关;CD10在血清AFP阴性HCC中表达率为41%,其表达与细胞学亚型及性别有关;CEA在血清AFP阴性HCC中表达率为71%,其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参数无关?结论:血清AFP阴性HCC有其独特的免疫组化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前后血清磷酯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甲胎蛋白(AFP)的变化及其对疗效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32例接受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纳入研究.分别在术前、术后1个、2个月及半年采用酶联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GPC3、AFP水平.3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同法检测血清GPC3、AFP水平.检测结果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统计处理.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治疗前的血清GPC3及AF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经1~3次TACE治疗后,有效组患者血清GPC3及AF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无效组变化不明显;GPC3+AFP更能反映疗效.结论 GPC3与AFP均是较好的判断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疗效的生化指标.GPC3+AFP联合使用,对判断疗效和预后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6.
Effect of Chinese drugs combining with chemotherapy on quality of life in 146 children with solid tumor 下载免费PDF全文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hinese drugs for supporting essence and strengthening Pi(脾, SESP) combining with chemotherapy on the quality of life(QOL) in the children with solid tumor.Methods:Using a digital table,146 children with solid tumor were randomized into two groups,77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69 in the treated group.They received conventional chemotherapy,but to the patients in the treated group,SESP were administered additionally.The patients' scores of QOL and adverse reaction occurred...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症肝炎甲胎蛋白(AFP)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112例重症肝炎病人AFP水平及其变化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112例重症肝炎中,急性重症肝炎18例,亚急性重症肝炎19例,慢性重症肝炎75例。其中47例AFP<20μg/L(A组),死亡40例,治愈好转7例;24例20μg/L≤AFP<100μg/L(B组),死亡16例,治愈好转8例;22例100μg/L≤AFP<400μg/L(C组),死亡6例,治愈好转16例。19例AFP≥400μg/L(D组),死亡4例,治愈好转15例。A组与B组、C组与D组总死亡率元显著差异(P>0.05),A组与C组、A组与D组、B组与C组、B组与D组间总死亡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5--P<0.01)。结论:AFP水平与重症肝炎的预后有关,可作为判断重症肝炎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动态测定病毒性肝炎血清AFP及肝功能指标,探讨AFP定量变化与肝功能改变的关系。方法:对入院时AFP>25ng/ml的病毒性肝炎患者,每1-2月复查AFP含量及肝功能指标,必要时做B超、CT等检查。重型肝炎每1-2周复查1次。结果:急性肝炎、重型肝炎AFP的增高为一过性增高;慢性肝炎和肝硬化若AFP随ALT的下降呈同步下降,并于3月内恢复正常,亦为良性增高;若AFP持续3月>350ng/ml,GGT>350U/L,且ALT无明显增高,应高度怀疑癌性AFP。结论:AFP动态测定与肝功能改变的关系可以反映病毒性肝炎,尤其是重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