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扶正抑瘤方干预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和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扶正抑瘸方对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肝癌细胞株HepG2,分别用扶正抑瘤方含药血清高中低剂量组和空白血清组干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 结果 扶正抑瘤方含药血清组与空白血清组比较,OD值明显降低(P<0.05),S期细胞含量明显减少(P<0.01),Annexin V+/PI-区域和Annexin V+/PI+区域细胞含量不同程度增多(P<0.05或P<0.01),以高剂量含药血清组作用最为明显. 结论 扶正押瘤方含药血清通过干扰肝癌细胞株HepG2 S期的含成有效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同时诱导肝癌细胞株HepG2的早期和晚期凋亡,清除增殖过度的肝癌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乌梅黄连复方对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乌梅黄连复方对体外培养结肠癌细胞株HT29进行干预,MTT法检测复方对结肠癌细胞株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划痕试验观察复方对结肠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Real-time PCR测定药物干预后细胞cox-2mRNA表达。结果乌梅黄连复方对HT29细胞具有明显的抗增殖作用,IC50为(4.55±0.25)mg/mL;抑制TPA诱导的HT29细胞的迁移(P0.01);该复方能显著诱导HT29细胞凋亡,引起HT29细胞G2/M期阻滞,显著下调HT29细胞中cox-2mRNA的表达(P0.05)。结论乌梅黄连方可能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引起肿瘤细胞G2/M期阻滞,抑制肿瘤细胞cox-2通路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和迁移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ERβ在结肠癌细胞株Lovo、HT-29的表达和他莫昔(tamoxifen,TAM)对结肠癌细胞株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结肠癌细胞株Lovo、HT-29,用细胞爬片免疫组化、RT-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R α、ERβ表达,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17β-E2、TAM、5-Fu、TAM+5-Fu、TAM对结肠癌细胞株的生长影响作用.流式细胞仪(FCM)测定细胞凋亡率.结果:①在结肠癌细胞株Lovo、HT29中稳定表达ERβ而不表达ER α ②TAM、5-Fu能抑制Lovo、HT29细胞株的增殖 ③TAM协同5-FU对Lovo、HT29细胞株有促使细胞凋亡的作用.结论:①结肠癌细胞株Lovo表达ERβ而不表达ER α ②TAM以ERβ为靶点抑制Lovo细胞株的增殖 ③TAM协同5-FU抑制Lovo细胞株的增殖,TAM协同5-FU对Lovo、HT29细胞株促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9):44-48+封三
目的 探讨重组人腺病毒P53(rHAd-P53)和碘125 粒子调节Bax 和Bcl2 对胆管癌裸鼠移植瘤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选用人胆管癌细胞构建人裸鼠胆管癌移植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48 只裸鼠分为空白对照组、rHAd-P53 组、碘125 粒子组和rHAd-P53+碘125 粒子组。测量治疗前后移植瘤大小、重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增殖相关蛋白(Ki-67),TUNEL 法检测凋亡指数,Realtime-PCR 法检测Bcl2 和Bax mRNA 表达,Western blot 检测Bcl2 和Bax 蛋白表达。结果 治疗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rHAd-P53 组、碘125 粒子组、rHAd-P53+碘125 粒子组移植瘤体积差值、瘤重、增殖指数、Bcl2 和Bcl2/Bax mRNA、Bcl2 蛋白均显著性降低,Bax mRNA 和蛋白均显著性升高。与rHAd-P53 组比较,碘125 粒子组或rHAd-P53+碘125 粒子组移植瘤体积差值、瘤重、增殖指数、Bcl2 和Bcl2/Bax mRNA、Bcl2 蛋白均显著性降低,抑瘤率、Bax mRNA 和蛋白均显著性升高。与碘125 粒子组比较,rHAd-P53+碘125 粒子组移植瘤体积差值、瘤重、增殖指数、Bcl2 和Bcl2/Bax mRNA、Bcl2 蛋白均显著性降低,抑瘤率、Bax mRNA 和蛋白均显著性升高。结论 rHAd-P53 和碘125 粒子能通过抑制Bcl2 的表达、促进Bax 的表达而抑制裸鼠胆管癌移植瘤增殖、促进其凋亡,rHAd-P53 能增强碘125 粒子放疗的敏感性,二者联用较单独使用效果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 DHA )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A549细胞分成对照组(control)和双氢青蒿素组(DHA)。对照组细胞常规培养,双氢青蒿素组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双氢青蒿素(500 nmol/L)。各组细胞培养72 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p85、 Akt、 Bax、 Bcl-2基因表达,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p85、 Akt、 p-p85, p-Akt、 Bax、 Bcl-2蛋白的变化, Caspase3活性试剂盒检测Caspase3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DHA组A549细胞增殖率显著下降(P<0.01), p85、 Akt mRNA表达无显著差异, Bax mRNA表达水平增高(P<0.001), Bcl-2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 p85、 Akt总蛋白表达无显著变化(P>0.05), p-p85、 p-Akt、 Bcl-2蛋白表达显著减少, Bax蛋白表达显著增多(均P<0.01), Caspase3活性显著增加(P<0.001)。结论双氢青蒿素能抑制A549细胞增殖,促进A549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而促进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扶正消积汤含药血清通过下调miR-184促进人肺腺癌SPC-A1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分为对照组、扶正消积汤含药0.05%、0.1%和0.2%组,分别处理24 h和48 h后对其进行检测,使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的变化,使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并计算细胞凋亡率,实时定量PCR检测PIEN和PDCD4 mRNA表达水平,最后使用Graphpad Prism 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PS-A1细胞的活力随着扶正消积汤含药浓度和时间的上升而下降,并且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上升,当扶正消积汤含药为0.2%时,细胞增殖抑制率在48 h可达到80%;随着扶正消积汤含药浓度的上升,细胞形态可见明显变化,细胞在0.2%的浓度时,开始出现细胞膜边缘出现小气泡和整体萎缩等凋亡形态;SPC-A1细胞早期凋亡率随着扶正消积汤含药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并且可见48 h的细胞早期凋亡率显著高于24 h;miR-184在0.1%浓度扶正消积汤含药血清处理SPC-A1细胞12 h后明显下降,PTEN和PDCD4表达则显著上升。结论扶正消积汤含药血清可显著抑制人肺腺癌细胞SPC-A1的细胞增殖,并可改变细胞的形态,抑癌基因PTEN和PDCD4的表达随着miR-184表达的下降而上升,从而达到促进肺癌细胞凋亡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7.
奥沙利铂抗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增殖及其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观察抗肿瘤药物奥沙利铂对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体外增殖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作为研究对象,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奥沙利铂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的改变;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的分布及凋亡的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及凋亡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 奥沙利铂对HT29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而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奥沙利铂作用72 h后,电镜可见凋亡细胞及凋亡小体;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细胞阻滞于G2/M期,G0/G1、S期细胞减少及出现凋亡峰;免疫细胞化学显示Bax和Fas表达增强,CyclinB1、Bcl-2、PCNA表达减弱.结论 奥沙利铂对HT29结肠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与细胞周期阻滞及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加味小柴胡汤含药血清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①含药血清的制备: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对照组,各10只。各组分别给予蒸馏水或相应剂量的加味小柴胡汤灌胃,1次/d,共5 d。于末次给药2 h后经腹主动脉采血,制备相应剂量的含药血清。②含药血清对rHSC-99细胞增殖和CTGF表达的影响:用0.1%胰蛋白酶消化生长接近汇合的rHSC-99细胞,接种于培养板中,分为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和对照组。培养24 h和48 h后,采用MTT法检测含药血清对rHSC-99细胞系增殖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细胞因子CTGF的表达、RT-PCR检测CTGF mRNA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的加味小柴胡汤含药血清对HSC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可显著抑制CTGF蛋白和CTGF mRNA的表达。结论:加味小柴胡汤通过抑制HSC的增殖、抑制CTGF的表达而发挥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氧化槐果碱对人结肠腺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氧化槐果碱(OSC)对人结肠腺癌细胞株 SW480的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 SW480细胞,使用 OSC(作用浓度分别为0.5~2 mg/mL)和阳性对照药5-氟尿嘧啶(作用浓度10μg/mL)作用于细胞12~48 h;采用 MTT 法测定 SW480细胞增殖情况,荧光双染观察细胞形态变化,计数凋亡细胞所占比例,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变化及细胞凋亡率,Real -time PCR 检测凋亡基因 Caspase -3和 Bcl -2的表达。结果MTT 结果显示,各浓度 OSC 对体外培养的 SW480细胞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该作用呈一定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OSC 作用后细胞的体积变小变圆,核变形、皱缩,凋亡细胞所占比例显著增加;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表明,随着 OSC 作用时间的延长,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同时 S 期细胞比例也相应增加;凋亡基因 Caspase -3 mRNA 表达上调,Bcl -2 mRNA 表达下调。结论OSC 可抑制体外培养的 SW480细胞生长增殖,其作用机制与阻滞细胞周期进程、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四虫片含药血清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以及对肝癌细胞突变型p53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四虫片和氟尿嘧啶(5-Fu)分别加入肝癌细胞株中一起培养。用单四唑(MTT)法检测其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用PV-9000二步法对突变型p53表达进行测定。结果MTT检测显示四虫片高浓度(25%)含药血清72h对肝癌细胞的抑制率为53%,5-FU(10μg/ml)对照组抑制率为22%,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经药物处理后,两组所测变异型p53表达差异明显(P〈0.05),HOECHST染色试剂盒所测细胞凋亡率亦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四虫片能有效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且能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其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与下调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细胞凋亡的线粒体通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细胞死亡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一个多世纪以前.但是直到最近一二十年,人们才认识到:细胞死亡是一个主动过程,是细胞外界环境因素与细胞自身综合作用的结果;正如细胞有丝分裂一样,该过程的启动和进行受到基因的精确调控;细胞死亡源于这些基因产物的相互作用. 根据起源、性质和生物学意义可将细胞死亡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即凋亡(apoptosis)或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和坏死(necrosis).前者是一种受基因调节的自主控制过程,在生物个体发育和生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坏死则是细胞处于剧烈损伤条件下发生的细胞死亡.在体内,两者最大的区别是前者不能引起机体炎症反应,而后者则可引起炎症反应.因此在生理和绝大多数病理条件下的细胞死亡都呈现凋亡或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2.
探讨缺氧预处理(PC)对于人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在体外分离的人心房和心室肌细胞的H/R模型上观察缺氧PC的作用,及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与蛋白磷酸酶激动剂和抑制剂对PC现象的影响。结果:缺氧PC明显减轻H/R造成的心肌细胞损伤,PKC抑制剂H_7和蛋白磷酸酶激动剂BDM分别完全消除PC的细胞保护,而蛋白磷酸酶抑制剂OA则能模拟PC的上述保护效应。结论:人类心肌细胞存在缺氧PC现象,其保护机制可能涉及PKC激活和蛋白磷酸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脂多糖(LPS)诱导的IEC-6细胞凋亡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以LPS诱导IEC-6细胞建立细胞损伤模型,采用四甲基偶唑盐(MTT)法和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试剂盒分别检测LPS对IEC-6增殖及分泌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应用Hoechst 33258染色和流式细胞术观察和分析黄芩苷低、中、高剂量组(剂量分别为2.5、5.0、10.0μg/mL)对LPS诱导的IEC-6细胞核凋亡形态学改变及凋亡率的影响;应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黄芩苷对LPS诱导的IEC-6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0μg/mL LPS组IEC-6细胞生存率显著降低, TNF-α、 IL-6分泌量及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细胞迁移能力显著下降(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芩苷低、中、高剂量组凋亡细胞均不同程度减少,高剂量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细胞迁移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黄芩苷可抑制LPS诱导的肠道上皮细胞的凋亡,并能提高其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碎补柚皮苷对人牙周韧带细胞的增殖能力以及成骨分化潜能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在含有不同浓度骨碎补柚皮苷的细胞培养液中人牙周韧带细胞的增殖特性;检测不同浓度骨碎补柚皮苷作用后人牙周韧带细胞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改变.结果:骨碎补柚皮苷≥0.01 μmol/L时能增进人牙周韧带细胞增殖(P<0.05),并能增加其ALP活性(P<0.05).结论:骨碎补柚皮苷可提高人牙周韧带细胞的增殖能力及成骨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细胞粘附分子(celularadhesionmolecules,CAMs)在炎症角膜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角膜炎症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了18只炎症角膜、3只正常角膜和2只圆锥角膜组织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ularadhesionmolecule1,ICAM1)、人类白细胞抗原DR(humanleukocyteantigenDR,HLADR)、CD11a、CD11b、CD18、CD2和CD20的表达及变化。结果:正常角膜中,ICAM1主要表达于角膜缘血管内皮细胞,基质细胞、角膜内皮细胞中仅有微弱表达或不表达。炎症角膜中,基质细胞、内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ICAM1表达增强,尤其在炎症细胞浸润处最为显著;原不表达ICAM1的上皮细胞亦出现异常表达;ICAM1和HLADR常共同表达于同一部位,炎症明显组角膜ICAM1和HLADR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炎症轻微组;炎症浸润细胞中表达LFA1(CD11a/CD18)的细胞较表达Mac1(CD11b/CD18)的细胞多;浸润淋巴细胞以T(CD2)淋巴细胞为主;属非炎症性病变的圆锥角膜中I  相似文献   

16.
食管癌中p27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食管癌组织中 p2 7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 SP)法 ,对 1 1 0例食管癌及 30例癌旁组织 p2 7进行检测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 1 0例食管癌组织中 ,5 1例 p2 7表达呈阳性 ,阳性率达 46.4% ,癌旁组织中 2 2例呈阳性 ,阳性率 73.3% ,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p2 7表达与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和预后显著相关 ( P<0 .0 5 )。结论 :p2 7表达可作为食管癌诊断指标之一 ,与其生存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的低氧浓度下离体培养胎鼠脑皮质神经干细胞(NSCs)的增殖分化及HIF-1α的表达情况,以此分析HIF-1α对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作用。方法:体外低氧条件下(3%O2和10%O2)培养扩增胚鼠皮质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实验组分为3%O2低氧1、3、5d组;10%O2低氧1、3、5d组,常氧为对照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鉴定神经干细胞及其子代细胞。RT-PCR检测实验组细胞HIF-1αmRNA的表达。结果:各低氧组NSCs内HIF-1αmRNA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10%O2组与3%O2组相比,低氧5dHIF-1αmRNA的表达量显著增加;实验组NSE阳性神经元的比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0%O2组与3%O2组相比,低氧5d10%O2组中NSE阳性神经元的比率明显增高。结论:低氧可促进NSCs增殖分化及HIF-1αmRNA的表达,且HIF-1αmRNA的表达量与低氧浓度及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8.
酸浆苦素B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苦蘵中提取的酸浆苦素B (physalin B, PhB)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和细胞形态观察法研究PhB对2种肿瘤细胞株HepG2和SGC7901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形态的影响,并与抗癌药物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e, HCTP)作对照比较;采用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染色法观察PhB诱导HepG2和SGC7901细胞凋亡。【结果】 MTT实验结果显示PhB对HepG2和SGC7901的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具有一定的时间剂量依赖关系,且高浓度时作用优于阳性对照药HCTP,倒置相差显微镜结果也显示其显著改变了细胞形态,并能够证实MTT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DAPI染色结果表明PhB可促进HepG2和SGC7901细胞凋亡。【结论】苦蘵提取物PhB对肿瘤细胞HepG2和SGC7901具有一定的增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取原卟啉钠并体外观察其抗乙肝病毒的作用及其细胞毒性作用。方法:从抗凝猪血中提取血红素,经氯化血红素、原卟啉二甲酯等中间制备过程,最后制成原卟啉二钠。将NAPP水溶液160μg/m l,80μg/m l,40μg/m l,20μg/m l,10μg/m l分别加入H epG 2.2.15细胞株培养悬液中,8d后检测上清液中HBeA g的含量,并计算HBeA g抑制率、细胞存活率、HBeA g抑制率为50%时的药物浓度、实验组存活细胞为对照组的50%时的药物浓度和治疗指数。结果:所制得的NAPP为紫褐色晶体,可溶于水和甲醇,不溶于氯仿、乙醚、丙酮,难溶于稀酸,纯度为91.4%。当加人的NAPP浓度为160μg/m l和80μg/m l时,HBeA g抑制率分别为73.45%和37.25%,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6.30%和97.35%。NAPP对分泌HBeA g的治疗指数为7.23。结论:这是一种较理想的制备NAPP方法,且NAPP可有效抑制HBV-DNA的表达和复制,对靶细胞(肝细胞)无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成纤维细胞在疤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可渗性胶原膜(Celgen○R)作为底物,改进成纤维细胞的三维培养,6周培养后的培养物用醋酸铀和硝酸铅双重染色后用电镜进行观察。结果:发现培养物不仅有多层化结构、细胞外间质和肌成纤维细胞,而且培养物底层有肌成纤维细胞和大量胶原。结论:本文所揭示的成纤维细胞培养模型有利于创伤愈合,尤其是增生性疤痕和疤痕疙瘩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