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CU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VC-RI)的相关因素以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2月至2009年7月ICUCVC-RI确诊病例56例,分析CVC-RI与穿刺部位、无菌操作、感染病原体类型、静脉导管留置类型、留置时间等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56例患者中锁骨下静脉感染7例、锁骨上静脉感染11例、股静脉感染38例 单腔导管感染22例,双腔导管感染34例 感染革兰阳性菌29株,革兰阴性菌21株,真菌6株。置管后第10~15天发生率最高。结论尽量选择锁骨下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规范穿刺技术、严格置管护理、缩短留置时间、选择单腔导管和改善患者全身情况可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  相似文献   

2.
李贝 《中国医药指南》2013,(15):739-740
目的探讨ICU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72例次中心静脉导管患者中10例导管相关感染病例,探讨其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与护理的关系。结果股静脉置管感染率最高,颈静脉次之,锁骨下静脉穿刺最低;随着置管时间的延长、肠外营养的输入,感染发生率增加;应用单腔静脉导管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结论重视无菌操作规范,加强穿刺局部皮肤护理,尽可能选用单腔导管,避免不必要的装置,缩短导管置管时间,加强护理操作人员的培训,可以有效减少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张艳丽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428-429
目的对老年内科ICU中心静脉内导管相关感染进行探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老年内科ICU监护病房患者共86例,对其进行中心静脉内置管的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起血管的导管相关感染因素为置管的位置、置管腔道数、留置导管数、年龄因素、置管的时间、置管次数,≥60岁患者,导管感染率为30.24%,<60岁患者者导管感染率仅为15.5%。结论在进行导管留置时,应尽量缩短导管置入的时间及次数,降低导管留置的腔道数量,严格遵守导管操作接触时的无菌操作原则。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导管相关性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方法以480例符合条件的ICU患者为研究对象,前瞻性地观察导管留置情况、导管相关性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并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80例留置导管的ICU患者中,121例出现导管相关性医院感染,感染率为25.2%。最常见的感染是导尿管相关性医院感染(51.7%)。193例气管插管患者发生44例次感染,例次感染率为22.8%;410例导尿患者发生79例次感染,例次感染率为19.2%;370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发生30例次感染,例次感染率为8.1%。气管插管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最高,为10.4‰。留置不同数量导管患者相比,例次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540,P<0.01)。结论 ICU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医院感染的概率较高,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导尿管相关性医院感染。且使用导管数量越多,其感染发生率越高。严格控制导管留置指证、加强导管尤其是导尿管及气管插管的护理是减少ICU导管相关性医院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策略在预防P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2月至2014年7月收住我院PICU的126例中心静脉置管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常规对导管进行维护,实验组采用集束化护理策略对导管进行维护。比较两组患儿导管留置时间及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导管留置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实验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1例,占1.6%;对照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3例,占4.8%,两组患儿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07,P<0.01)。结论集束化护理策略能有效预防P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干预策略,从而进一步降低血流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中心静脉置管的肿瘤患者,总结归纳经中心静脉导管给药和置管后的护理引起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原因,制定标准护理操作流程,减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结果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有8例发生了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致拔管。结论加强穿刺技术的规范性、无菌隔离技术,减少侵入性操作。护理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最大限度的达到无菌性屏障,降低减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置管感染的危险因素,寻找预防和控制股静脉置管感染的有效方法。方法对血液透析股静脉置管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股静脉置管患者感染危险因素,并采取干预措施,前瞻性观察感染控制效果。结果采取控制措施后,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置管感染率从2010年的8.8%下降至2011年的2.9%。结论股静脉置管时间超过3周,局部护理不当、置管处被污染,患者常去公共场所,合并糖尿病,换药时间间隔过长,无菌技术不严格(患者自行换药)是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置管感染的危险因素。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重视留置导管的观察、正确进行导管的护理、尽量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加强对患者的宣教是控制股静脉置管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骨感染患者外周导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医院收治的145例行PICC置管的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PICC置管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统计分析其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结果 145例骨感染患者中发生PICC置管后相关并发症27例,发生率为18.62%,并发症以导管相关性感染为主。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PICC置管操作护士年资、导管管腔数、是否有其他自身疾病、导管留置时间是患者PICC置管后发生相关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患者年龄大于65岁、患有免疫抑制类疾病、PICC置管操作护士年资小于10年、使用双腔PICC导管及导管留置时间大于20天是引起PICC置管后发生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应及时给予相应临床预防与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深静脉置管导管感染现象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180例深静脉置管患者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选取其中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余160例未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导致深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插管部位、操作次数、导管留置时间等比较均有较大差异(P<0.05)。结论本组180例患者中共20例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其感染率为11.1%,深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较高,而患者年龄、插管部位、操作次数、导管留置时间等则是导致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几种常见危险因素,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10.
莫焱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9):108-109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大出血行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53例上消化道大出血应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进行穿刺,针对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过程及患者心理进行护理和观察。结果:53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未出现腹腔置管的感染及意外脱管、堵管等并发症。结论:对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进行正确的护理可以有效防止置管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药科学》2016,(7):141-144
目的探讨患者通过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置管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情况以及相关因素,通过分析制定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2年7月~2014年12月之间我院行PICC置管的1067例患者,根据是否实施PDCA循环管理进行分组,2012年7月~2013年12月为活动前(组),2014年1~12月为活动后(组),运用PDCA循环通过对本院PICC置管患者数量的统计以及导管感染数量的监测,分析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进行持续性的改进,提升护理质量。结果通过应用PDCA循环管理1年后,感染率从5.90%降至1.43%,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通过应用PDCA循环对PICC置管的监测,控制,反馈,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提升了护理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术后相关感染因素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感染相关因素,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患者插管感染的发病情况及其高危因素。结果24例插管感染中,股静脉感染率高于颈内静脉;留置时间>14d插管感染率为2.37%,<7d插管感染率为0.13%,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3.64,P<0.001);置管感染的病原菌中,主要为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分别为46.67%和33.33%。结论患者机体抵抗力低下、插管留置时间过长、插管部位和护理不当等是其高危因素,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护理对策,为重症患者感染防止提供参考。方法将116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重症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58例, A组实施常规护理, B组实施优化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A、B两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分别为13.8%及3.45%,留置导管时间分别为(12.5±3.4)d及(16.5±4.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重症患者进行优化护理后可减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延长置管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相关危险因素监测的临床指导价值及护理干预结果。方法通过对肿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和维护过程中的手卫生、无菌技术及CRBSI感染率进行监测,分析感染率变化的危险因素,制定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CRBSI感染率从2013年7月9.31‰下降至2013年9-10月为0。结论监测有利于及时发现有关CRBSI感染危险因素,而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并降低CRBSI感染率。  相似文献   

15.
ICU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的政策依据。方法:对观察组67例CRBSI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取干预措施;同期选择ICU静脉导管置管未发生CRBSI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置管部位与CRBSI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BSI的预防重点要尽可能避免置管或早期拔管,严格无菌操作,精通置管技术,加强日常监测和护理,避免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后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情况及原因,并探讨相应护理对策。方法 PICC置管致相关性感染患者182例按置管部位分为观察者92例和对照组90例,观察者经上腔静脉穿刺,对照组经锁骨下静脉。观察2组相关性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第3周时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局部感染及隧道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微小棒状菌。观察组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导管留置部位、导管留置时间与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有一定关系,因此合理选择留置导管的部位及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可明显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率。  相似文献   

17.
郑勇 《中国实用医药》2014,(22):236-237
目的:探讨心胸外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患者的感染因素,提出预防策略。方法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75例,根据感染情况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为无感染组,45例,对照组为感染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置管部位、留置时间等,分析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股静脉置入比例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冠心病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股静脉置管,留置时间过长,冠心病,是心胸外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危险因素,应给予重视和预防。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后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情况及原因,并探讨相应护理对策.方法 PICC置管致相关性感染患者182例按置管部位分为观察者92例和对照组90例,观察者经上腔静脉穿刺,对照组经锁骨下静脉.观察2组相关性感染情况.结果 观察组第3周时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局部感染及隧道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微小棒状菌.观察组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导管留置部位、导管留置时间与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有一定关系,因此合理选择留置导管的部位及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可明显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率.  相似文献   

19.
姜涛  常红星  刘蕾 《安徽医药》2017,21(1):176-178
目的 探讨骨感染病人外周导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145例行PICC置管的骨感染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PICC置管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统计分析其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结果 145例骨感染病人中发生PICC置管后相关并发症27例,发生率为18.62%,并发症以导管相关性感染为主.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人年龄、PICC置管操作护士年资、导管管腔数、导管留置时间、是否有其他自身疾病是病人PICC置管后发生相关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是否有其他自身疾病经哑变量处理后,患糖尿病与免疫抑制类疾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人年龄大于65岁、患糖尿病或免疫抑制类疾病、PICC置管操作护士年资小于10年、使用双腔PICC导管及导管留置时间大于20 d是引起PICC置管后发生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应及时给予相应临床预防与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0.
赵李晋 《海峡药学》2013,25(5):258-259
目的探讨洁霉素封管联合护理预防ICU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疗效。方法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治疗结束后给予2mL洁霉素注射液和2mL肝素钠注射液封管;对照组予2mL生理盐水和2mL肝素钠注射液封管。两组均给予预防感染的护理。比较置管后1周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感染3例,占3.49%,对照组感染12例,占13.95%,试验组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16,P=0.015)。结论洁霉素封管联合护理可降低ICU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