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分娩出现疼痛的168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3例给予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8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产妇分娩疼痛程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分娩重度疼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产妇分娩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产妇分娩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对减轻产妇分娩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160例顺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整体护理.结果 实验组总产程,VSA评分和产后并发症率等指标均显着优于于对照组(t=4.329,P<0.05;t=3.643,P<0.05;x2=5.625,P<0.05).结论 整体护理应用于分娩产妇,能显着改善疼痛,并为产妇分娩后尽快康复奠定了良好基础,值得临床考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分娩期产妇的心理状态及心理护理.方法 对临床100例产妇在分娩期,加强产妇的心理护理,使她们在最佳的状态下分娩,结果 正常产率上升,使产痛减轻,缩短分娩期产程,使产妇顺利分娩.结论 给产妇精神鼓励,使其完全消除思想顾虑和恐惧,使产妇在最佳心理状态下分娩.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疼痛护理干预应用于眼创伤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10月收治的眼创伤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疼痛护理干预,治疗结束后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重度疼痛4例占9.5%,对照组重度疼痛14例占33.3%,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护理满意度95.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疼痛护理干预的方法对眼创伤患者进行护理,可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患者总体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行疼痛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13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个人意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则行疼痛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疼痛(NRS)评分以及控制疼痛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护理前的NR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NRS评分(1.08±1.3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29±1.33)分,实验组对于控制疼痛的满意度61例(93.85%)显著高于对照组[50例(76.92%,P<0.05].结论: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行也疼痛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受,提高患者对于控制疼痛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肿瘤晚期患者疼痛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之间接受护理的100例肿瘤晚期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为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取疼痛护理干预的方法进行护理.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的总满意度为72.00%,观察组的总满意度为86.00%,观察组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疼痛护理干预的方法,在肿瘤晚期患者的护理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可以广泛的应用于肿瘤晚期患者的临床护理之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10年11月~2011年11月实施分娩的产妇共200例,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产科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记录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情况及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剖宫产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小于7分新生儿所占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阴道分娩率,减少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妇产科手术中,当新生儿出生后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一些疼痛性的操作是无法避免的,不管是足月儿还是早产儿对于疼痛都有感知,对于新生儿来说,疼痛会产生较为长远的影响,如果严重的话,甚至会对新生儿的大脑发育产生严重的影响.所以这就需要在护理过程中加强护理干预手段,这对于缓解新生儿疼痛,帮助新生儿早日恢复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就对这一问题展开简要的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减轻产妇分娩前恐惧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月住院200例分娩前恐惧的产妇实施护理干预,通过人文关怀、分娩知识宣讲、产前泡温水澡、家属陪伴分娩等举措缓解其恐惧心理.结果:通过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后,200例产妇分娩前恐惧心理减轻或缓解达98%.结论:以产妇为中心的人文关怀和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明显减轻产妇分娩前恐惧,促进产妇分娩顺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效果.方法:行手术治疗患者257例随机分观察组129例(护理干预)和对照组128例(常规护理),对两组的术后疼痛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后24小时、72小时的VAS评分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的减轻普外科患者术后的疼痛,从而提高普外科整体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然分娩护理干预在顺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在宾川县人民医院行自然分娩的1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自然分娩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各产程时间、各项分娩及胎儿指标、产后疼痛程度及出血量。结果:护理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观察组第一、二、三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分娩镇痛率、会阴侧切率、胎儿宫内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24、48 h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产后2、24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自然分娩护理干预可保障顺产产妇顺利分娩,减轻产妇焦虑状态,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减轻产后疼痛,减少产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观察分析疼痛护理干预在乳腺肿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于该院就诊的乳腺肿瘤患者共90例,按进入医院的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进行普通护理,观察组在普通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围术期疼痛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5.56%,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进行乳腺肿瘤患者接受手术后护理时,运用围术期疼痛护理干预能够明显增强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6.
17.
18.
尹晓娟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4,(3):60-62
目的:分析老年肿瘤患者疼痛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老年肿瘤患者124例,根据WHO推荐的三阶梯止痛原则给药,在此基础上配合生活护理、物理治疗以及心理护理等措施。结果:124例患者在接受干预前,轻度疼痛31例,中度疼痛40例,重度疼痛53例;经过干预后,轻度疼痛98例,中度疼痛15例,重度疼痛11例。干预前后疼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老年肿瘤患者根据 WHO 推荐止痛原则进行护理,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对乳腺肿瘤患者术后疼痛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行乳腺肿瘤手术患者124例,按照护理方法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2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疼痛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心理状况、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服务质量做观察比较.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QOL评分与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肿瘤术后患者护理中,疼痛护理干预方法的应用,对帮助患者缓解疼痛症状,改善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可发挥重要作用,且有助于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应在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