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周梅芳 《吉林医学》2011,(30):6443-6444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方法:选取采集血液作生化、免疫、血液细胞学检查的1 890份血液标本作为统计分析研究对象。所有标本均由临床护士采集。所有检验标本均由护理人员采集、送检。采取严格监管措施,通过临床检验判断标本是否合格,对于不合格标本进行详细登记,探讨原因,总结对策。结果:本次研究,共收集血液标本945份,其中血清645份(68.25%),血浆226份(23.92%),全血74份(7.83%)。其中不合格标本62份,占总标本的6.56%(62/945)。依据不合格标本的不同原因分为5类:即溶血、凝固、错用抗凝、量不准及其他,各自的所占的比例为25.81%,11.29%,9.68%,40.32%以及12.90%。结论:加强对血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等分析前质量控制力度对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并采取针对性措施,以保证标本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临床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以及有效的改进措施,以确保血液检验的质量。方法:收集该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检验科出现的88份不合格标本,并进行详细记录且归类记录整理,找出不合格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结果:88份血液检验标本主要包括标本溶血、脂浊、抗凝血有细小凝块或抗凝血凝固、采血量不准、标本容器选择不当。结论:在血液检验过程中,会影响到血液检验标本质量的原因比较多,因此必须要规范血液标本采集的操作流程和操作规程,加大血液采集标本的质量控制,以确保血液检验标本的质量,提高临床检验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分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该院检验科血液检验不合格标本150例观察对象。整理归纳这150例血液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基本资料,对其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汇总这150例不合格标本的导致原因,结合本院临床情况,参考相关研究文献,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结果:从本次临床研究的结果上看,造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复杂多样,可以简单的概括为送检原因、采集原因、操作不当以及患者自身的原因。结论:如果人员应该提高采血、送检、操作等一系列检验操作的规范性,减少因医源因素而造成的血液标本失效;做好受检者的动员工作,让受检者能够严守医嘱,科学检验。  相似文献   

4.
马光   《中国医学工程》2015,(1):158+162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在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及优化的对策。方法采集血液标本800份进行统计分析并分析导致其不合格的原因。结果不合格的标本有78份(9.8%),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样本量不足(7份)、容器不当(5份)、溶血(25份)、凝血(33份)、其他原因(8份)。结论从事检验血液的工作人员必须认真负责,做好检验中的每一个细节,提升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规范制度化管理体系,从而提高血液检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不合格血液标本在临床检验中的探讨.方法:从该中心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的血液标本中抽取出2 000份,其中有100份不合格血液标本,其不合格发生率是5.0%,对2 000份血液标本的临床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其发生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因素和处理的对策.结果:100份不合格血液标本中,25份血液标本样本量少、13份血液标本发生溶血、10份血液标本送检不及时、6份血液标本容器不当、11份血液标本抗凝不全、16份血液标本发生凝血、5份血液标本发生污染、7份血液标本准备不足、6份血液标本的标签不合理.结论:引起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因素比较多,在进行临床检验工作时,医务人员应该准备好预防措施,提高临床检验的质量,降低血液标本不合格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的64例临床血液生化检验,对其中存在的不合格问题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过分析64例检验标本中,出现7例不合格检验标本,不合格率为10.9%。不合格原因主要包括:标本采集方法不当、血液标本保存不当、抗凝剂和血量比例不合理等。结论:在血液生化标本检验分析过程中,存在一系列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因此必须要对其相关操作进一步进行规范,以能够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和相应优化对策。方法对重庆市永州区中医院2012年1~6月收集的4658份血液标本质量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4658份血液标本中,不合格标本有256份,占5.5%;血液标本不合格常见原因有样本量少(27.7%)、抗凝不全(20.3%)、溶血(12.9%)、凝血(11.3%),还有容器不当(6.6%)、输液同侧采集(6.3%)、送检不及时(6.3%)、受检者准备不足(5.1%)、标签不当(3.1%)、标本污染(0.4%)。标本血液比例不当,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r)测定值显著增加,凝血酶时间(’丌)、纤维蛋白原(Fib)测定值偏低;标本溶血后生化检测指标总胆红素(TBIL)显著降低,间接胆红素(DBIL)、血糖(GLU)测定值偏低,谷草转氨酶(AST)、钾浓度(1(+)测定值偏高;标本有凝块致血小板(PLT)测定值显著降低,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测定值偏低,白细胞(WBC)测定值偏高(P〈0.05)。结论为保证临床检验标本准确性,科室需建立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同时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感、职业道德、专业技能等,最大限度降低样本不合格风险性,提高临床检验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宋改萍 《大家健康》2016,(12):44-45
目的:对医院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为今后的临床研究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方法:择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该院对5000份血液标本进行临床检验,对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所有血液标本中1495份不合格,占据百分比为29.90%,分析造成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占据比率最高的为发生溶血现象。结论:对血液标本进行实验室检验时,应规范血液检验操作流程,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减少血液标本不合格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为达到减少不合格血液标本的目的。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就诊于该院进行体检的856例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分析,包括溶血、脂血、凝血等实验。结果:本次共检测血液标本856例,其中血浆标本210份,血清标本555份,全血标本91份。不合格标本56例,其中不合格的血浆标本12份,不合格的血清标本36例,不合格的全血标本8份。原因分析结果显示,溶血12例、抗凝剂的错用15例、凝固15例以及其他14例。结论:研究显示临床上导致血液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抗凝剂的错用,该结果为日后临床检验错误率的减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海林  刘国忠 《当代医学》2014,(32):149-150
目的探讨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6月在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接受检验的60例送检血液不合格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采集量不足或过多(38.3%)、采集时间不当(233%)、抗凝标本出现凝块(167%)、标本溶血(8.3%)、其他(133%)。结论在血液标本的采集操作中,需谨慎对待和控制每个操作环节,才可有效保证送检标本的质量,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定期健康体检的必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报告进行分析,探讨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的重要性及预防措施。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在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报告1430人,采用SPSS进行数据录入并统计分析。结果:男性20-70岁检查为阳性的前四位分别是脂代谢异常、脂肪肝、前列腺增生(钙化)、肺CT异常。女性20-70岁检查为阳性的前四位分别是乳腺增生、宫颈炎、子宫肌瘤、脂代谢异常。男女检查为阳性的分别是脂代谢异常、脂肪肝、肺CT检查异常、视网膜动脉硬化。结论:脂肪肝、脂代谢异常、肺CT异常及妇科常见病乳腺增生、宫颈炎、子宫肌瘤,男性前列腺增生(钙化)等已成为现代人的健康体检中的常见病种,需摒弃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好定期健康体检及疾病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品管圈手法在提高血标本合格率项目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成立品管圈,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运用质量管理常用工具对检验标本分析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并将改进前、后状况进行比较. 结果 通过QCC品管圈活动,培训前后的检验标本合格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01 ). 结论 正确的标本采集是取得及时准确报告的前提,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最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血液检验标本误差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瑞娇 《河北医学》2007,13(5):615-616
目的:探讨引起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方法:日立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自2006年10月至11月对我院三个住院部50名无特殊疾病的病人常规检验项目中的空腹血糖、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r-谷氨酰转肽酶(r-GT)以正常规范取血送检与不规范取血(溶血、血液标本放置时间过长)作对比分析检测.结果:以正常规范取血送检与不规范取血送检差异非常大(P<0.05).结论:为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应严格按规范取血,拒绝不合规范和要求的标本.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全自动血培养系统(BacT/Alert240)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用BacT/Alert240全自动血培养系统检测6950份血标本,对检出阳性的时间、细菌种类和阳性率进行了评估分析。结果:6950份血标本中分离出28属,56种,共1098株病原微生物,阳性率为15.8%,其中革兰阳性细菌占65.8%,革兰阴性细菌占27.7%,真菌占6.5%。最快阳性检出时间为2h,24h内检出的阳性数占63.2%,48h检出的阳性数占84.7%,72h检出的阳性数占95.8%。假阳性率为1.1%,假阴性率为0.2%。结论:应用BacT/Alert240全自动血培养系统提高了血培养的阳性率,缩短了阳性检出时间,检出细菌种类多,尤其是营养条件高的苛养菌阳性率增加,而且操作简便,结果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5.
庞伟君  黄伟英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4):1863-1864
目的研究CoulterJT-IR细胞分析仪能否用于稀释血的测定。方法12份抗凝全血作10倍稀释前后上机测试,其中稀释后的测试结果乘上10作最后结果。结果比较稀释前后结果,发现白细胞系统和血小板系统参数无显著变化,而红细胞系统的大部分参数均有显著变化。结论本文认为CoulterJT-IR细胞分析仪测定稀释血只可提供白细胞系统及血小板系统的可靠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中血常规检测中常见的误差来源,从而开展相应措施确保准确率。方法选取该院自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住院并接受治疗80例血常规检验患者开展回顾性研究,运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对不同温度、不同采血部位和方法以及存放时间差异的样品进行比较。结果血常规的测定往往会受到存放时间、温度以及方法学的综合影响,标本在采集后4 h与及时测量相比较发现,在立刻测量WBC、RBC、PLT、HGB四指标数值分别为5.21×109/L、4.43×109/L、168.32×109/L以及118.47g/L与4 h后测量数值3.12×109/L、5.21×109/L、303.12×109/L、129.51g/L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与2 h数值间变化不大,2 h内进行相应测定最为准确;标本室温保存以及在冰箱冷藏48 h内WBC总数变化不明显;自动稀释器和微量加样器采样结果基本一致,而一次性血红蛋白吸管的结果明显偏低,准确性差。结论医院需要加大对检验人员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熟悉掌握血液样品的各种影响因素,严格把控样本检测前后及过程中的质量关,降低人为因素误差。  相似文献   

17.
王裕红 《中外医疗》2012,31(4):26-27
目的探讨分析影响血液样本检验质量结果的因素,为加强血液样本检验全程中质量控制管理的方法和措施并提高血液样本检验质量。方法对血液样本检验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的3个阶段影响质量的因素进行了总结并就这些因素如何加强与质量控制进行了探讨。结果通过对血液样本检验各环节关键点的质量管理控制,可以有效地提高检验质量,保证检验结果的精确性与准确性。结论对血液样本的收集、送检及测定等过程中影响准确性因素进行综合系统分析,多方协作并严格遵守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确保血样检验过程遵照工作标准化、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避免各个环节的负面影响,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性进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可靠、及时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受血者在输血或输血液制品之前是否已经感染过4种血源传播性疾病。方法:对受血者在输血或输血液制品之前进行常规抗-TP、抗-HCV、抗-HIV和HBV标志物检测,及时报告阳性结果并对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HBsAg阳性率为27.44%,明显高于自然人群;抗-HCV阳性率1.12%,与自然人群基本相同,与抗-TP及HBV阳性患者之间存在相互交叉感染情况;抗-TP阳性率为1.80%;抗-HIV未检出。结论:在输血或输血液制品之前常规对受血者进行4种血源传播性疾病检测,有助于发现并及时治疗潜在的传染性疾病,提示有关人员增强自我防护措施,同时可避免发生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9.
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为检验人员和临床医生对溶血标本的生化检验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提供依据。方法取未溶血标本的血清进行相关的生化项目检验,然后通过搅拌使标本发生轻度溶血、重度溶血,并分离出溶血标本的血清进行相同的生化项目检验,对未溶血、轻度溶血及重度溶血标本的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轻度溶血标本对ALT、AST、TP、AMY、ALP、LDH、CK、CK-MB、HBDH、UREA、GLU、CRE、UA、LDHC、IP、Fe、Mg、Zn、K、Na、Cl的检验结果产生显著性的影响;标本重度溶血时,除对轻度溶血产生显著性影响的项目外,还对ALB、HDLC、APOA1、Ca、IgG的检验结果也产生显著性影响。结论标本溶血对大部分生化检验项目的检验结果可产生显著性的影响,但在分析溶血标本的生化检验结果时,无论是检验人员还是临床医生均应将该项目的统计学结果、实验允许误差、医学决定水平结合起来分析,同时以本单位实验室公布的受影响的实验项目为参考背景,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溶血标本的检测结果,为临床医生的诊疗提供正确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袁萍  唐亚丽 《河北医学》2012,18(1):40-43
目的:通过对江门市痰控体检中心体检人员健康体检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慢性病,对其进行管理,降低其发病率.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期间在江门市疾控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12480名人员.检查内容包括询问既往病史、内科常规、外科常规、眼科常规、五官科、胸片、心电图、B超等.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尿、便三大常规、肝功能、甲胎蛋白、乙肝三项、血脂、血糖.对已婚妇女妇科检查包括:乳房触诊,盆腔、白带、宫颈涂片、阴道脱落细胞学检查,子宫、卵巢、阴道B超等.结果:12480名健康体检者中,发现异常者为7291人,检出率为58.42%,居前五位的疾病分别为: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血压、心电图异常、糖尿病.妇科疾病由高到低依次为乳腺增生、阴道炎、子宫肌瘤、宫颈糜烂.结论:慢性病已成为严重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开展有针对性的慢性病管理和疾病健康教育宣传,并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是预防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