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类风湿性关节炎肝肾两虚证与sIL-2R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对3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肝肾两虚证患者及32例正常人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Ⅱ受体(sIL-2R)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所测RA患者sIL-2R水平升高,治疗后又明显下降,症状也明显改善,说明sIL-2R是监控RA活动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2.
徐丽梅  时振声 《中医杂志》2000,41(8):474-475
为了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气阴两虚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及中药治疗的影响,对30例CRF气阴两虚证患者进行了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NK)细胞,可溶性IL-2受体(sIL-2R)检测,结果显示,CRF气阴两虚证患者CDs、CD4、CD4/CDs比值、(NK)细胞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CDs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sIL-2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3.
用ELISA法测定了12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四种证型的患者和32例正常人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Ⅱ受体(sIL2R)以及其它有关指标。结果四种证型(寒湿阻络证、湿热阻络证、气阴两虚证、肝肾两虚证)患者sIL2R的水平均显著升高,治疗后又明显地下降。肝肾两虚证sIL2R的水平高于其它三种证型;四证共同主要症状与sIL2R之间未见特异性。sIL2R水平升高,ESR的水平也明显升高,经治疗后又同步下降。四证治疗后sIL2R水平的下降可能是药物抑制TH细胞的结果,也可能是直接抑制sIL2R基因表达的结果。结果提示,RA患者血清sIL2R的水平是体内免疫功能状态的反映,以上四种证型可能存在着四种不同的免疫功能状态。单一的sIL2R不能反映证型的特点,不能作为辨别各证型的依据,但却是用来监控RA活动的重要指标,也是用于评价药物疗效很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研究采用单盲法对2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使用慢白灵胶囊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CML患者血清sIL-2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2)使用慢白灵胶囊治疗后,升高的sIL-2R水平有明显回落(P〈0.01),且疗效优于靛玉红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新鲜血浆加黄芪疗法对胃癌术后患者体内循环免疫复合物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我们观察了实验组32例胃癌根治术后以静脉滴注新鲜血浆加口服黄芪水煎剂治疗患者、对照组18例单纯胃癌根治术治疗患者及正常对照组20例健康人血清CIC.sIL—2R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实验组血清CIC.sIL—2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P<0.01)。提示该治疗方法可以降低患者血清中封闭因子──抗原抗体复合物水平,提高胃癌术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应用补肾泻肝方治疗前中后的血清sIL-2R水平,分析其与疗效的关系,结果:有效病例治疗前中后的血清sIL-2R值有明显差异(P〈0.01~0.05)且明显高于无效组(P〈0.01~0.05),显示有效组临床疗效与血清sIL-2R值变化明显相关,结论:动态检测血清sIL-2R水平可望成为监测再性障碍性贫血临床疗效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慢性肾病与尿SIL-2R及T淋巴细胞亚群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中医虚证微观辨证指标,测定了气虚型及气阴两虚型“慢肾病”84例的尿SIL-2R及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示:2型与对照组比均有尿SIL-2R增高、OKT3、OKT4降低(P<0.01),但气阴两虚型OKT4/OKT8比例降低(P<0.01)。结论为尿SIL-2R及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可作为这2型慢肾病的微观辨证指标。  相似文献   

8.
倪江  耿军 《中医药学报》1999,27(4):49-51
消抗安胎液(XKAT)为新研制的治疗不孕症的纯中药制剂,本文初步探讨了男性血清抗精子抗体(AsAb)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的关系,发现血清AsAb的产生和sIL-2R水平变化呈一定关系,对于AsAb阳性的男性不育患者经服用XKAT治疗观察发现,AsAb转阴率达84.6%,并且血清中sIL-2R水平也下降(P〈0.01),提示XKAT可能通过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化,从而影响机体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痹证中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两种证型(寒湿阻络证和湿热阻络证)与3种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即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6受体,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之间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测定两证型患者血清中3种sCKR。结果:RA患者中3种sCKR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经治疗后均显著下降;寒湿阻络证sIL-2R显著高于湿热阻络证,而sTNFR1显著你芋湿热阻络证,sIL-6R则两证型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相似文献   

10.
雷公藤多甙对复发性口疮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的影响李海如,俞未一,郑健目前认为复发性口疮(RAU)与患者的免疫功能异常有关。为此本研究采用雷公藤多甙(TⅡ)对RAU患者进行治疗,并进行血清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检测,现总结如下。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类风湿方加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类风湿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12例,每日1剂,15d为1疗程,治疗期间停用激素及其他药物。结果:有效率95.94%。结论:类风湿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安全可靠,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在ABO定型试验中,当预期的红细胞定型法或血清定型法不能产生ABO抗原与抗体互补结果时,在排除技术上的错误和疾病所致的改变后,可能系一种遗传上的变异,即亚型。而在ABO血型的亚型中,又多为A抗原中的A1和A2亚型,其他A亚型不多见,而B亚型比A亚型更少。笔者在血型检测过程中遇到了两例均为B亚型变异,且体内又同时产生了IgM性质的抗B的献血者。  相似文献   

13.
柔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流 《陕西中医》2003,24(3):207-208
目的 :观察祛风祛湿 ,化瘀蠲痹类中药配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柔痹汤 (莶草、当归、全蝎、白芷、威灵仙等 )治疗本病 56例 ,并设雷公藤多甙片对照组对照。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1 % ,对照组为 84.6 % ,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明显 ( P<0 .0 1 )。提示 :本方法对本病有缓解、控制症状 ,改善其病理损害并阻止发展的功效  相似文献   

14.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外周关节的非特异性炎症.患病关节及其周围组织呈现进行性破坏,并致使受损关节发生功能障碍,可使患者丧失劳动能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患者在接受规范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探讨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方法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慢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主要病变以滑膜为主,手足小关节受累多见。属中医"痹证"范畴。根据症候特点,将类风湿性关节炎进行辨证分型护理,确立施护原则,从对症、情感、饮食等方面实施个性化辨证护理。  相似文献   

16.
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根本在于人体正气不足,阴阳不调,而致风、寒、湿邪闭阻络脉,治疗上以局部痛处为着眼点,并以之为治疗重点。以总督全身阳经经气的督脉和主人体一身之表的膀胱经为主,用以固本培元,调和阴阳,局部活血化瘀止痛为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蜂针疗法与类风湿关节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蜂针疗法治疗RA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对近年蜂针疗法治疗RA的临床、实验研究进行了综述,以对蜂针疗法治疗RA的机理、临床疗效及副反应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美洛昔康、甲氨蝶呤、甲泼尼龙片口服。治疗组40例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西药同对照组。3个月(90d)为1疗程,治疗1疗程(90d)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缓解10例,显效21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0%。对照组临床缓解5例,显效14例,有效11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5.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19.
类风湿关节炎属于中医“痹病”“痹症”“历节”等范畴,其病机复杂,缠绵难愈,其发病多因素体虚弱、风寒湿热等外邪乘虚而入,客于经络骨节留而不去,而生痰湿瘀毒痹阻经脉气血而成。痰、湿、瘀、毒诸邪常相互胶结,凝聚经隧,胶着难解。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据邪气所在的部位及邪气的性质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或麻,或重,或不仁,或胀,或痛,或肿。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单用祛风除湿之品则往往收效甚微,若从痰湿瘀毒论治参入化痰通络解毒之品则可提高疗效。本文拟从痰湿瘀毒角度论述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以期为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治疗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20.
治疗目的 1.减轻或消除患者因关节炎引起的关节肿痛、压痛、晨僵或关节外的症状。2.控制疾病发展、防止和减少关节骨的破坏,达到较长时间的临床缓解,尽可能地保持受累关节的功能。3.促进已破坏的关节骨的修复,并改善其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