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血清学感染有密切的关系,输血后丙肝病毒感染相当高。但对医务人员职业性的感染研究不是很深入,说法也不一。意大利的PuroV博士等人,对意大利16医所医院中的医务人员进行了调查,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为2.2%;1年后访复阴性人员,阳转率为0.1%。认普医务人员职业性传丙肝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2.
意大利医务人员职业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血清学感染有密切的关系,输血后丙肝病毒感染相当高。但对医务人员职业性的感染研究不是很深入,说法也不一。意大利的PuroV博士等人,对意大利16所医院中的医务人员进行了调查,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为2.2%(67/3073);1年后随访复查阴性人员,阳转率为0.1%(3/2622)。认为医务人员职业性传染丙肝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3.
输血后肝炎流行现状及预防措施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对202例受血者和65例手术未受血者PTH流行现状及献血员HBsAg和抗-HCV筛检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1例输入未经抗-HCV筛检血液者丙肝罹患率为16.9%,131例输入经筛检血液者为1.5%,前者抗-HCV阳转率为33.8%,后者为9.1%,65例未受血手术者抗一HCV阳转率为1.5%,未发现显性感染者。202例输入经HBsAg筛检血液者HBV感染标志阳转率为25.2%,65例未经受血手术者为4.6%。结果提示,献血员HBsAg和抗-HCV筛检能有效降低输血后乙、丙型肝炎罹患率和病毒感染率。但对病毒含量低的供血者仍不能检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输血对骨科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试验方法,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记录患者的输血量、输入血的性质及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选择2008年1-12月医院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517例,其中未输血组251例,输异体血187例,输自体血79例;对3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未输血组患者医院感染率为2.39%,输异体血组医院感染率为9.63%,输自体血患者医院感染率为3.80%,不同输血方式组患者的医院感染率不全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其进行两两比较后发现,输异体血组医院感染率高于其他两组,未输血组患者医院感染率与输自体血患者医院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输异体血量各组之间与医院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自体血量各组之间与医院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输自体血患者与输异体血患者医院感染发生与输血成分及输血量等有关;在保证患者循环稳定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输血,对确需输血的患者,应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输注自体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惠州市吸毒人群丙肝(HcV)感染现状,探讨吸毒人群传播丙肝的危险性,为控制丙肝的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50例吸毒人员和100例普通人员的血清丙肝病毒抗体(抗一HCV)。结果。吸毒组血清丙肝抗体阳性301例,感染率为66.89%:对照组100例血清丙肝抗体阳性1例,感染率为1%,吸毒人群丙肝感染率是普通人群的66.89倍。结论吸毒是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方式,对其实行抗-HCV筛检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吸毒人员管理,防止丙肝在人群之间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输血性肝炎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因之一,而丙型肝炎又占输血性肝炎的90%以上,管好血站、血源,供给临床高质量的血液及其制品是预防医院感染性丙肝的首要措施。本文对丙肝传播的流行病学规律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单采队员是丙肝传播的首要对象和高发人群,也是输血后丙肝传播的主要传播源,并由此提出了推行无偿献血、成分输血、自身输血、合理用血及加强血站管理的和12条措施。  相似文献   

7.
切断丙肝传播途径——重在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型肝炎在肝炎和肝病中占有很大比重,是导致肝炎慢性化、肝硬变以及肝癌的主要因素之一。最近,中国预防医科院病毒研究所对11个省份的丙肝检测统计显示,人群丙肝感染率为3.2%,其感染率随年龄增大而升高。丙肝的传染源是患有急性和慢性丙肝的人,还有丙肝病毒携带者。 丙肝病毒可通过哪些途径传播给健康人?国内外有关专家认为,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下列几种。 一、输血:是传播丙肝最主要的一种途径。据报道,美国输血后肝炎中80%以上是丙肝,日本为76%。我国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山东省输血后乙,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情况,1994年1月至1995年1月对某省级医院外科,妇科的83名手术受血者及58名对照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输血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受血级琢对照且分别为25.30%和5.17%(X^2=9.79,P〈0.01);输血后两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分别为6.02%和1.72%(X^2=1.54,P〉0.05);输血量与乙,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存在显著性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9.
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进行肝炎病毒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目的 了解输血前和手术前住院患者肝脏的健康状况,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 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进行乙肝5项、抗-HCV和甘胆酸检测。结果 住院患者输血前和手术前乙肝5项中1项或多项阳性者的感染率为52.8%;抗-HCV阳性率为3.51%;乙、丙肝重叠感染率为3.94%;甘胆酸超过肝炎最低限(<6.87μmol/L)者33.5%。结论 输血前和手术前住院患者乙、丙肝的感染是严重的,明显高于人群的感染率并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伤,说明对输出前和手术前患者进行病毒性肝炎血清学标志和肝功能有检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发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常德市1995年供血人员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抗体检测结果分析关学芳,滕新民,黄升忠输血是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病毒(HCV)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开展对供血人员HCV抗体(抗-HCV)的筛检,可以有效地减少输血后丙肝的发生。为此,我们对1995年本市28...  相似文献   

11.
王洋  杜忠吉  王曦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9):2269-2270,2273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慢性传染病的感染状况,干预后效果。方法测定2010年1月~2011年10月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门诊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肝炎的相关抗体,PPD皮肤试验及血清结核杆菌检测。结果乙肝、丙肝、结核的感染率分别为4.17%、30.65%、2.10%,且丙肝的感染率与透析时间、输血情况有关,干预后新发感染率为0。结论患者慢性传染病的感染率升高,适当干预可以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改善石门县血液安全状况,控制艾滋病、丙肝、乙肝、梅毒等疾病经过输血途径传播。方法调查有偿献血员和无偿献血员的HIV、HBsAg、丙肝、梅毒感染状况;分别对卫生管理人员、医院管理人员、临床医生、检验人员、血库工作人员、政府领导和普通居民开展安全用血健康教育;倡导医院用血来自无偿献血。结果有偿献血员丙肝感染率是无偿献血员的14倍;2007年与2002年相比,住院病人输血率由10.86%下降为3.47%;居民输血风险知识知晓率由以前的54.1%上升为94.7%;医院取缔了输血队,所有临床用血均来自无偿献血。结论通过安全用血健康教育干预项目实施,建立了安全用血机制,转变了医务人员用血观念和行为,确保了临床用血安全,有效地控制了艾滋病等输血性疾病传播。  相似文献   

13.
对输血后丙型肝炎(丙肝)和献血员抗-HCV进行随访。结果:1991年7月至1993年6月输血后丙肝的发病率为46.66%,明显高于1989年5月至1990年11月输血后丙肝的发病率(5.81%)。献血员抗-HCV阳性率分别为:1987年1.16%、1990年6.97%、1992~1993年36.80%,这一特点与输血后丙肝发病趋势一致,亦与本地单采血浆量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4.
对输血后丙型肝炎(丙肝)和献血员抗-HCV进行随访。结果:1991年7月至1993年6月输血后丙肝的发病率为46.66%,明显高于1989年5月至1990年11月输血后丙肝的发病率(5.81%)。献血员抗-HCV阳性率分别为:1987年1.16%、1990年6.97%、1992 ̄1993年36.80%,这一特点与输血后丙肝发病趋势一致,亦与本地单采血浆量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5.
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目的 调查血透患者丙肝病毒(HCV)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探讨预防HCV感染的措施。方法 在未采取HCV感染预防措施的1990—1992年间、采取HCV感染预防措施的1997—1999年间及使用一次性透析器后的2001—2002年间,采用日本Kuraray公司提供的抗HCV—14试剂盒,以间接酶免疫测定法检测长期维持性血透患者抗体。结果 HCV的1年阳转率1991—1992年为42.2%,1998—1999年为22.8%,2001年--2002年为9%;输血量越多,透析时间越长,丙肝的感染率越高。结论 多次输血是血透患者高丙肝病毒感染的主要原因,透析过程中的医院感染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减少输血量,加强对血透患者HCV感染者的管理,严格消毒隔离,透析器一次使用等可有效控制血液透析(HD)患者高HCV感染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维持性腹膜透析及血液透析患者丙肝感染情况,并探讨血液透析患者丙肝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016年因终末期肾病在医院规律行透析治疗的患者208例的临床资料,将其中接受维持性腹膜透析的83例患者分为A组,将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25例患者分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感染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A组丙肝感染率2.41%,B组丙肝感染率13.60%,A组丙肝感染率显著低于B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透析时间、合并症、蛋白摄入量、C-反应蛋白水平和白蛋白水平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肝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与维持性腹膜透析相比,血液透析丙肝感染的风险更高;临床应加强透析管理,积极处理患者的合并症,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和微炎症状态,以降低丙肝感染率。  相似文献   

17.
吸毒人群丙肝感染现状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牟怀德  陈霞  刘昕亮  吴薇  李丹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0):1752-1753
目的:了解吸毒人群丙肝(HCV)感染现状,为控制丙肝的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50例吸毒人群血清丙肝病毒抗体(抗-HCV)。结果:吸毒组血清丙肝抗体阳性201例,感染率为80.4%;对照组100例血清丙肝体阳性2例,感染率为2%,吸毒人群丙肝感染率是普通人群的40.2倍。结论:吸毒人群是丙型肝炎的重要传染源,有关部门应加强吸毒人员管理,防止丙肝在人群之间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在职业暴露下,乙肝、丙肝感染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方法抽取各级医院中相关科室医务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问卷调查,采血标本进行“两对半”及抗-HCV检测。结果丙肝感染率为0,乙肝感染率为57.95%。乙肝感染率较高。结论增强医务人员工作中个人防护的意识,完善个人防护设备并落实到位,加强医务人员乙、丙肝感染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医院内输血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临床流行病特点,探讨改进供血筛检的方法。方法:以RT-PCR法对HCV感染的受血及相关供血血清进行HCV RNA定量分析,并检测ALT及抗-HCV。结果:致输血后HCV感染的供血中,HCV RNA平均含量为10^8.65拷贝/L,抗-HCV及ALT的异常检出率及水平随病毒滴度升高而增加,结论:低含量HCV供血即可导致输血后感染,病毒含量与抗-HCV阳性及ALT水平有显著正相关,采用ALT加抗-HCV联合筛检供血可明显降低输血后HCV感染。  相似文献   

20.
丙型肝炎病毒是输血后肝炎(PTH)最常见的病原体,高达90%的PTH与丙肝病毒感染有关,丙肝病毒是世界上几乎所有输血后非甲非乙肝炎和部分散发性非甲非乙肝炎的病因病毒。因此,为了保证珠海市的血液质量,确保输血安全性,尽可能减少病人输血后的肝炎感染,我站除了按照卫生部关于献血员的常规检测要求外,还对珠海市有偿献血员及一般建康人群进行丙肝检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