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补阳还五汤对血瘀证大鼠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对血瘀证大鼠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方法观察补阳还五汤不同剂量对血瘀证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和诱生型-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结果模型组ICAM-1、VCAM-1、PECAM-1、iNOS高表达,补阳还五汤能减少造模动物ICAM-1、VCAM-1、PECAM-1、iNOs的表达,而且随着药物剂量的减少,各分子表达呈递增趋势,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补阳还五汤能显著降低血瘀证大鼠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高表达,且量效关系明显。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6,(7):1510-1512
目的:比较莪术对血瘀证和正常孕大鼠子代海马和皮层神经黏附分子(NCAM)、唾液酸转移酶ST8Sia II、ST8Sia IV、p-Fyn、黏着斑激酶(FAK)蛋白表达影响。方法:采用大鼠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和冰水浴复合方法制备大鼠血瘀证模型。大鼠妊娠第6~19天按照1.4、2.8、5.6 g/kg剂量灌胃莪术水煎液。取仔鼠海马和皮质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和皮质NCAM、ST8Sia II、ST8Sia IV、p-Fyn、p-FAK蛋白表达。结果:正常大鼠和血瘀证大鼠莪术暴露后仔鼠海马和皮层NCAM、ST8Sia II、ST8Sia IV、p-Fyn、p-FAK表达存在差异。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剂量莪术正常组仔鼠海马ST8Sia II、皮层组织p-FAK和海马组织NCAM、海马组织p-Fyn蛋白表达显著下调(均P0.05)。结论:莪术对正常大鼠脑组织ST8Sia II、FAK、NCAM、p-Fyn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神经发育毒性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过氧化氢(H2O2)对人血管内皮细胞表面黏附分子(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人源血管内皮细胞株,用低、中、高浓度H2O2刺激内皮细胞24 h,TRIZOL法提取细胞总RNA,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测定各组细胞中ICAM-1的表达,用紫外线凝胶成像分析系统对电泳图像进行吸光度扫描,以待测终产物与内参照吸光度的比值表示其相对含量。结果不同浓度H2O2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其ICAM-1表达较正常组明显提高,且中浓度诱导在一定范围内可能已经达到了最高值。结论H2O2能引起ICAM-1的表达增强,从而推测H2O2可能通过刺激ICAM-1的表达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4.
补肾活血中药对实验性血瘀证大鼠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中药对实验性血瘀证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补肾活血中药药液灌服实验性血瘀证大鼠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大剂量和小剂量共4组,每组10只。造模成功后,给药组灌服药物40天,然后下腔静脉取血,测定各观察指标和主动脉血管壁组织学变化。结果:补肾活血中药组血脂、血流变、内皮功能、凝血纤溶各项指标及组织形态学均有明显变化,接近正常组,与模型组有显著差异。结论:补肾活血中药有降低血液黏度、调节血脂和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50年代以前,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仅看作是血管内壁的屏障。目前现代医学认识到血管内皮细胞不仅是血液和血管平滑肌的屏障,而且是高度活跃的代谢库,它能合成多种血管活性物质,从小分子气体的一氧化氮(NO)到肽类大分子内皮素(ET1)与缓激肽,对血管的舒缩功能与血液的流...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血瘀证形成的重要原因,活血化瘀治法可保护内皮细胞。血瘀证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相关性研究包括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着重于内皮细胞功能变化与血瘀证的相关性及活血化瘀药物和复方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实验研究着重于内皮细胞形态和功能变化与血瘀证的相关性及活血化瘀药物和复方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下一步研究要坚持"病证结合"的研究思路,采用系统生物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并且要加强对临床常见的血瘀证兼证的个性特征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活血注射液对人单核-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及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活血注射液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 )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 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 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表达及对人单核细胞黏附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加味桃红四物汤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动脉粥样硬化血瘀证大鼠血管内皮细胞(VECs)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制备加味桃红四物汤含药血清及动脉粥样硬化血瘀证模型大鼠,从模型大鼠胸主动脉分离培养VECs,将VECs分为对照组、血瘀血清组、中药血清组分别进行处理,采用改良的Boyden chamber法观察VECs迁移的活性,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培养液中NO含量,ELASA法测定培养液中ET、t-PA/PAI-1、ICAM-1含量,RT-PCR检测eNOSmRNA、ICAMmRNA的表达。结果:血瘀血清组培养液中NO、t-PA含量低于对照组与中药血清组(P〈0.05),ET、PAI-1、ICAM-1含量高于对照组与中药血清组(P〈0.05);VECs经血瘀血清处理后,迁移活性降低,而经中药血清干预后,VECs迁移活性增加,与血瘀血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血清组eNOSmRNA表达低于中药血清组,而ICAMmRNA表达高于中药血清组。结论:加味桃红四物汤药物成分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血瘀证大鼠VECs迁移,并促进VECs保护性因子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血瘀证患者血清对TLR-NF-κB信号转导通路关键因子TLR4的影响,探讨高血压病血瘀证的病理实质。方法:将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VEC-C)分别用10%的健康组、高血压病血瘀证组、高血压病非血瘀证组血清干预24h,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TLR4 mRNA表达。结果:血清作用24h后,高血压病血瘀证组TLR4 mRNA的表达较高血压病非血瘀证组、健康组增高(P<0.01)。结论:TLR-NF-κB信号途径介导的炎症反应和免疫紊乱可能是高血压血瘀证的病理实质。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与血瘀证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40多年来,血瘀证实质的研究在我国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反映血瘀证的一些客观指标如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微循环障碍以及血管活性因子等,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为寻找更加贴近血瘀证实质的指标,更全面地反映血瘀证的病理变化,我们对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和血瘀证的相关性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四妙勇安汤对糖尿病大鼠血管细胞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T2DM)大鼠36只,按血糖结合体质量分层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罗格列酮治疗组、四妙勇安汤治疗组,另取12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给药4周后检测血清血管细胞间黏附因子(sVCAM-1),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细胞素-1(ET-1)、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果]T2DM模型大鼠血清sVCAM-1、血浆TNF-α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血浆ET-1较正常组上调,NO明显下调。四妙勇安汤及罗格列酮均能显著降低血清sVCAM-1、血浆TNF-α及ET-1的含量,显著提高血浆NO含量(P0.01)。[结论]四妙勇安汤具有血管内皮保护作用,能够阻滞或延缓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管并发症风险。 相似文献
12.
配伍对生化汤中阿魏酸溶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化汤各配伍组合中的阿魏酸的含量,研究不同配伍对阿魏酸溶出的影响.方法 采用L_8(2~7) 正交设计法,以HPLC法测定各配伍样品中阿魏酸含量.结果 川芎和甘草对生化汤中阿魏酸的溶出量具极显著的影响作用(P<0.01);川芎和桃仁、川芎和甘草的交互效应对阿魏酸的溶出量则具显著的影响作用(P<0.05);而桃仁、桃仁和甘草的交互效应、炮姜对阿魏酸的含量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 生化汤中川芎明显增加生化汤中阿魏酸的溶出量,甘草及川芎和桃仁、川芎和甘草的两两交互效应可显著降低阿魏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启心饮联合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给予氨氯地平,治疗组30例予氨氯地平及启心饮汤剂;两组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6-K-PGF1α)以及TXB2/PGF1α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FMD、I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F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F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TXB2水平和TXB2/PGF1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TXB2、PGF1α水平和TXB2/PGF1α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PGF1α水平和TXB2/PGF1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启心饮联合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鸢尾苷元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致氧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VEC)的保护作用及对MCP-1和ICAM-1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培养大鼠VEC,加入ox-LDL建立VEC氧化损伤模型,加入不同剂量的鸢尾苷元,通过MTT比色法观察细胞活力,并采用RT-PCR方法检测VECMCP-1和ICAM-1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鸢尾苷元对ox-LDL所致的VEC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并显著抑制ox-LDL诱导VECMCP-1和ICAM-1mRNA的过度表达。结论:鸢尾苷元抗VEC氧化损伤和抑制MCP-1,ICAM-1的过度表达是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5.
油茶皂苷对缺氧-复氧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及中性粒细胞黏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油茶皂苷(SQS)对缺氧-复氧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及中性粒细胞黏附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取培养细胞上清液测定LDH活性,分别测定HU-VEC存活率,中性粒细胞黏附率、线粒体丙二醛(MDA)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同法检测中性粒细胞黏附。结果缺氧-复氧可导致HUVEC损伤及中性粒细胞黏附的增加,表现为LDH活性、MDA水平及中性粒细胞黏附率显著升高,而SOD和GSH-Px活性显著下降;SQS呈浓度依赖性地对抗上述改变。结论SQS对缺氧-复氧诱导的HUVEC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脂质过氧化和抑制白细胞黏附有关。 相似文献
16.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