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目的 探讨球囊扩张支架多梯次压力释放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symptomatic middle cerebral artery stenosis,s MCAS)的疗效及1年随访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92例s MCAS患者,均接受Apollo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根据术中压力释放梯次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03例(多梯次压力释放)和对照组89例(单梯次压力释放)。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累积脑卒中发生率、支架内再狭窄率。结果 两组手术操作时间、即刻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观察组的术后残余狭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共失败9例,原因均是支架难以到位。观察组1年内累积脑卒中发生率为3.88%(脑出血1例,脑梗死2例);对照组为11.24%(脑梗死10例),差异有显著性(χ2=5.240,P=0.022)。结论 球囊扩张支架多梯次压力释放与单梯次压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外科处理效果。 方法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2001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369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发生胆管损伤11例(0.3%)。胆管部分损伤5例,行缝合修复,其中4例放置T管引流;胆管横断伤6例,行胆管端端吻合T管引流3例,行预置盲襻式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3例。 结果7例T管引流于术后6~12个月拔除。11例随访时间18~60个月,平均44.8个月。胆肠吻合口狭窄2例,行胆道镜球囊扩张;余9例未出现胆管狭窄。 结论胆管缝合修复、胆管端端吻合、预置盲襻式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均是胆管损伤后外科处理的有效手段;胆管损伤修复后出现胆管狭窄,可以选择胆道镜球囊扩张,必要时行再手术矫正。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球囊导管结合等离子治疗男性后尿道狭窄的临床经验。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9年11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男性尿道狭窄患者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内镜组和开放组各21例,内镜组进行球囊导管结合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开放组进行尿道狭窄段切除端端吻合成形术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检测术前和术后拔除尿管1个月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residual urine volume,RUV)、国际前列腺症状(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评分、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QOL)评分;记录拔管后6个月国际勃起功能(international index of erectile function,IIEF-5)评分;对比两组术后1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内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天数低于开放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内镜组的住院费用高于开放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年,内镜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与开放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RUV均低于术前,术后Qmax均高于术前(P<0.05);两组手术前后内镜组RUV、Qmax与开放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IPSS评分、QOL评分、IIEF-5评分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前的IPSS评分、QOL评分、IIEF-5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的IPSS评分、QOL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内镜组术后的IIEF-5评分高于开放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球囊扩张后继续等离子切除术治疗后尿道狭窄能改善患者排尿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带血管蒂胆囊瓣修复患者胆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将胆管狭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手术过程中行胆道取石,并对狭窄的胆管进行整形,行胆肠吻合术;观察组在手术过程中行胆道取石,并对狭窄的胆管用带血管蒂胆囊瓣进行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结石取净率、结石复发率、狭窄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胆管狭窄再发率、结石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结石取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胆管狭窄的患者采用带血管蒂胆囊瓣进行修复,可以明显提高结石的取净率,减少结石的残留与复发,降低胆管的再狭窄,减少手术相关的并发症,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途经下管腔内超声及细胞刷对胆管恶性狭窄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月72例临床可疑恶性胆管狭窄患者先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接着行术中管腔内超声(IDUS),再行胆道细胞刷刷检送病理检查,对单一检测以及联合检测对胆管恶性狭窄早期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作对比分析。结果与ERCP相比,IDUS在敏感性,阳、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上均有明显优势(P<0.05),而细胞刷在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准确性上优势明显(P<0.05);IDUS与细胞刷相比,各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ERCP+IDUS与ERCP+细胞刷相比,各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ERCP联合IDUS及细胞刷在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上优势明显(P<0.05),在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ERCP过程中联合IDUS及细胞刷有助于胆管恶性狭窄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球囊扩张联合支架置入治疗Cockett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6例Cockett综合征患者分为2组,每组28例。联合治疗组采用球囊扩张联合支架置入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球囊扩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浅静脉曲张局部复发和髂总静脉再狭窄情况。结果 联合治疗组治疗有效率82.1%,对照组为60.7%,联合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浅静脉曲张局部复发率为3.6%,对照组为21.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联合治疗组髂总静脉再狭窄率为0;对照组髂总静脉再狭窄率为14.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4%,对照组为39.3%,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球囊扩张联合支架置入治疗Cockett综合征安全、可行,可有效降低髂总静脉再狭窄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狭窄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56例肝内胆管狭窄患者,应用快速胆管球囊扩张导管和压力泵装置,在胆管镜直视或X线监视下,于狭窄胆管置入胆管球囊,并以6~8kPa压力持续扩张5min,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56例79处胆管狭窄,经1次扩张治疗成功72处(91.1%),7处术后经1~4次再扩张治疗成功,无胆管出血发生;48例术后随访1a,3例发生胆管再狭窄,复发率6.3%。结论 应用快速胆管球囊扩张导管和压力泵装置治疗肝内胆管狭窄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管胃吻合口良性狭窄的两种内镜治疗的效果与经验.[方法]将48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的患者分别进行内镜下治疗,其中有22例单纯予以球囊扩张术,8例经球囊扩张术后放置食管镍钛记忆金属支架,18例经球囊扩张术后放置全覆膜可取出金属支架(Sigma支架),评价近期厦远期疗效.[结果]单纯球囊扩张术治疗的22例中,吞咽困难改善总有效率为90.9%,其中9例发生再狭窄;8例经球囊扩张术后放置食管镍钛记忆金属支架,其中2例再次出现狭窄;18例经球囊扩张术后放置Sigma支架,无1例出现再狭窄.[结论]全覆膜可取出金属支架是治疗食管胃吻合口术后良性狭窄的较佳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损伤性胆管狭窄手术时机是影响胆道修复重建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但目前临床上对于胆管狭窄手术时机的选择和术后胆管再狭窄之间的关系还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动物模型的实验观察,了解手术时机单一因素与肝胆病理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荣昌大白猪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胆管梗阻15d组、胆管梗阻一月组、胆管梗阻三月组。建立胆管损伤模型,胆管修复方式为狭窄段胆管切除后的胆管对端吻合术,观察各组肝脏及胆管吻合口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1)胆管梗阻对肝脏损害明显肝细胞肿胀、呈灶性溶解性坏死,枯否氏细胞增生,毛细胆管扩张,门管区结缔组织增生伴炎细胞浸润。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肝脏损害加重,有假小叶形成倾向。胆管梗阻解除后,肝脏功能可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恢复程度与胆管梗阻时程呈负相关。(2)胆管梗阻后,胆管粘膜上皮坏死脱落、慢性炎细胞浸润、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管壁增厚。胆管修复术后胆管局部纤维组织增生程度、与胆管梗阻时程呈正相关。结论 胆管修复术距损伤时程越长,肝胆病理改变程度越重,术后发生胆管吻合口再狭窄的机会越大。对于损伤性胆管狭窄的病人.在全身情况许可的条件下.以早期行胆道修复重建术为好。  相似文献   

10.
胆管狭窄是肝移植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肝移植受体病残和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根据狭窄发生的部位和不同的临床表现,胆管狭窄可分为吻合口狭窄和非吻合口狭窄。目前内镜治疗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的策略包括反复球囊扩张和多根并排塑料支架置入。吻合口狭窄常局限于胆管吻合区域呈短节段,内镜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可成功治疗大多数肝移植术后胆管吻合口狭窄患者。非吻合口狭窄常由于缺血和免疫损伤所致,发生较早,通常多发且呈长节段。非吻合口狭窄对内镜治疗反应不佳,复发率高,常出现供肝失效需要再次肝移植。内镜治疗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的未来方向包括更先进的内镜,全新的操作技术以及改良的支架应用于临床,从而减少内镜介入治疗的次数,延长胆管通畅时间,减少对经皮经肝途径和外科手术的依赖。  相似文献   

11.
靳东 《系统医学》2023,(14):116-119
目的 分析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ngioplasty,PTA)治疗血液透析(haemo‐dialysis,HD)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徐州市矿山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间肾内科收治的70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资料,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采取内瘘重建术治疗的35例划分为对照组,采取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的35例划分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再狭窄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动静脉内瘘狭窄改善情况。结果 术后观察组内瘘狭窄处内径、肱动脉血流量、泵控血流量均高于对照组,峰值流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狭窄发生率为2.86%,较对照组的22.86%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较对照组22.86%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0,P<0.05)。两组术后内瘘通畅率均为100.00%,观察组内瘘血管狭窄改善个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中运用药物涂层球囊(DCB)处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60例经冠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内支架再狭窄患者,36例予以药物涂层球囊治疗,24例予以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随访6个月并复查冠脉造影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即刻药物洗脱支架组残余狭窄优于药物涂层球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6个月随访复测冠脉造影显示两组患者靶病变血管再狭窄率、靶病变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和主要不良事件(MAC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出血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涂层球囊法应用于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与旋磨及常规球囊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治疗的效果。方法将461例单支冠状动脉病变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分别用准分子激光、旋磨术与常规球囊进行扩张治疗,并在治疗后即刻及6个月时再次行冠状动脉造影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介入治疗前各组间支架内再狭窄情况无明显区别;准分子激光和旋磨后加PTCA即刻所获得的冠状动脉支架内最小血管直径(MLD)显著高于常规球囊治疗组(P<0.05),且旋磨与准分子激光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6个月后准分子激光及旋磨组治疗组冠状动脉支架内血管直径明显低于常规球囊治疗组(P<0.05),且旋磨及准分子激光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旋磨与准分子激光及常规球囊治疗组支架内血管直径狭窄率分别为57.17%、54.78%及38.31%;准分子激光及旋磨组后期血管丢失量高于常规球囊治疗组(P<0.05)。结论准分子激光及旋磨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即刻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球囊治疗组,但6个月后支架内再狭窄率高于常规球囊治疗组,因而不宜首选用作支架内再狭窄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胆管损伤修复术后吻合口狭窄的胆道镜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在医源性胆管损伤修复术后吻合口狭窄预防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医源性胆道损伤进行胆道修复术后带有T管,应用纤维胆道镜直视下扩张胆管狭窄的12例病人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纤维胆道镜检查是对有无胆管狭窄及狭窄的部位、程度和范围进行明确诊断的最有效手段,12例病人进行纤维胆道镜直视下胆管狭窄气囊扩张均获成功,气囊扩张次数1~3次,时间20~30min,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纤维胆道镜气囊扩张术治疗医源性胆管损伤修复术后吻合口狭窄安全易行,效果肯定。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两者联合应用是治疗医源性胆管狭窄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5.
内镜下扩张联合异烟肼治疗食管胃吻合口狭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高度狭窄的治疗策略及疗效。方法对高度吞咽困难的78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行扩张治疗,单纯扩张组37例,联合治疗组(扩张+吻合口注射异烟肼+异烟肼口服)41例。两组治疗前基本状况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两组治疗后,近期进食状况均显著改善。治疗后6个月进食降级Ⅰ级以上需再次治疗者,单纯扩张组56.76%(21/37),联合治疗组26.83%(11/41),吻合口狭窄复发率单纯扩张组明显高于联合治疗组(P<0.01)。结论扩张联合局部注射和口服异烟肼,可有效抑制狭窄口瘢痕形成,防治扩张后吻合口再狭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药物洗脱球囊(DEB)用于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40例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研究组给予药物洗脱球囊(DEB)治疗。比较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管腔狭窄率及最小管腔长径等临床指标。结果术后12个月,研究组与对照组最小管腔长径分别为(2.60±0.43)mm与(2.57±0.42)mm,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管腔狭窄率及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B用于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治疗中的效果理想,安全性高,与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相比疗效并无显著差异,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筋膜扩张器联合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对前尿道狭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6例前尿道狭窄患者以双色球随机模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球囊扩张筋膜扩张器联合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平均尿流率、残余尿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两组的各项GQOL-74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球囊扩张筋膜扩张器联合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前尿道狭窄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背景:适用于评价颈动脉狭窄治疗的动物模型尚不普遍.目的:建立犬颈动脉狭窄模型,观察支架置入和单纯球囊扩张治疗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5-01/2006-12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动物房动物实验室完成.材料:成年犬12只,雌雄不限,平均16.5 kg,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动物房提供.支架使用Cordis公司的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支架2.5 mm × 13 mm,球囊使用Cordis公司的2.5 mm冠状动脉球囊.方法:采用损伤后可吸收线捆扎法建立颈动脉狭窄模型,2周后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认20条颈动脉狭窄,其余2条颈动脉闭塞,2条狭窄不明显.其中10条行球囊扩张,10条行支架置入,4周后复查.主要观察指标: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前后颈总动脉狭窄率.结果:经球囊扩张后狭窄率为(34.5±5.5)%,经支架置入后狭窄率为(26.5±5.5)%,差异有显著性(P < 0.05).4周后复查经球囊扩张组狭窄率为(38.5±5.5)%,支架置入组狭窄率为(30.5±5.5)%,差异有显著性(P < 0.05).经球囊扩张组2条出现明显再狭窄,支架置入组1条出现明显再狭窄.结论:机械损伤加可吸收线捆扎法可以建立影像学稳定并适合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治疗犬颈动脉狭窄模型,支架置入治疗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X线监视联合内镜直视法置入支架治疗食管癌性狭窄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月该院收治的60例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内镜直视法置入食管支架,观察组采用X线监视联合内镜直视法置入食管支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和随访结果。结果两组均一次性成功置入支架。观察组临床疗效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70.0%),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5.248,P≤0.01);两组术后胸骨后疼痛、反流食管炎、大出血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2.112、2.353、3.712,P>0.05),观察组支架脱落和移位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χ2=4.353、6.712,P<0.05);观察组3和6个月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χ2=7.052,6.334,P<0.05),观察组再狭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χ2=11.821,P<0.01)。结论 X线监视联合内镜直视法置入支架治疗食管癌性狭窄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后扩张对冠心病弥漫性长病变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术(PCI)后支架再狭窄的效果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96例冠心病弥漫性长病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8例。研究组在完成PCI术后予以支架后扩张,对照组未予以后扩张,比较两组PCI术式置入支架的参数与病变特征以及术后再狭窄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PCI术式置入支架的参数与病变特征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再狭窄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CI术后予以患者后扩张可降低术后再狭窄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