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连云港口岸鼠类监测结果的分析,掌握该口岸鼠类的种群分布,季节消长,携带病原体等情况,为口岸鼠类防制及鼠传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笼捕法,每月连续监测3 d,并对捕获的鼠类和其体表寄生虫进行分类鉴定及病原学检测。结果 2014—2015年共捕获鼠类59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1科2属2种,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占捕获鼠类的69.49%,其次为小家鼠,占30.51%,鼠体表寄生虫检查均为阴性。解剖鼠肺、肝样品59份,检出汉坦病毒Ⅱ型阳性5例,阳性率为8.47%。结论连云港口岸鼠类存在汉坦病毒自然感染情况,应当加强鼠类监测与防治,控制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连云港口岸2014-2015年度鼠类监测结果的分析,掌握该口岸鼠类的种群分布,季节消长,携带病原体等情况,为口岸鼠类防制及鼠传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夹夜法、笼捕法,每月连续监测三天,并对捕获的鼠类和其体表寄生虫进行分类鉴定及病原学检测.结果 全年共捕获鼠类59只,经实验室鉴定隶属1科2属2种,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占捕获鼠类的69.49%,其次为小家鼠,占30.51%,鼠体表寄生虫检查均为阴性.解剖鼠肺、肝样品59份,检出汉坦病毒Ⅱ型阳性5例,阳性率为8.47%.结论 连云港口岸鼠类存在汉坦病毒自然感染情况,应当加强鼠类监测与防制,控制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2014—2015年长白口岸鼠类监测结果,掌握长白口岸地区鼠类的种类构成和携带汉坦病毒的情况,为进一步制定肾综合症出血热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年5月—2015年4月,在吉林省长白口岸地区,以夹夜法捕鼠,取鼠血、肺、肝、肾、脾脏组织。采集样本送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做汉坦病毒抗原检测。结果在吉林长白口岸地区共捕获鼠类96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1目2科4属6种,其中大林姬鼠、黑线姬鼠、褐家鼠为3个不同生境的优势鼠种;检蚤68只,染蚤率34.38%,蚤指数为0.71;检螨219只,鼠体染螨率56.25%,总染螨指数为2.28。获得有效鼠类内脏样本96份,检出汉坦病毒阳性10份,阳性率为10.42%。结论应进一步加强长白口岸地区鼠类防治和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防止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图们口岸鼠类种群分布情况,为口岸鼠媒传染病的预防和监测提供数据基础,为口岸卫生检疫政策决定提供切实依据。方法根据口岸媒介生物调查监测方案要求,在图们口岸周边布置鼠夹,对捕获的鼠类样本进行种属鉴定、测量并记录身长、尾长、耳长、后足长等数据,用统计学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判断不同季节、月份之间捕获的鼠类样本的种属分布、体态数据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月份之间鼠密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7月鼠密度最高;各月份之间种属构成比存在差异,其中黑线姬鼠数量最多,为优势种群。各月份之间黑线姬鼠平均体重存在差异,6、7、8月较高。结论结果显示6、7、8月鼠类生长旺盛、行为活跃,因此应作为鼠媒传染病防控的重点时间区间。另外实验室结果显示全年鼠类样本重要病原检测均为阴性,因此认为图们口岸地区鼠媒传染病暴发的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监测集安车站口岸鼠类种群组成和季节消长情况。方法 2014年5月—2015年4月,在集安车站口岸采用Elton夹日法捕鼠。结果监测期内,在集安车站口岸区域内,捕鼠7种84只,总捕鼠率1.17%,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10月鼠密度最高。结论应在鼠类活动季节高峰期,加强灭鼠工作,有效防控其带来的医学危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赣榆口岸蝇类种群构成、分布、密度和季节消长,为口岸蝇类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年4月—2014年3月,采用蝇笼诱捕法,对赣榆口岸不同生境蝇类进行调查,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捕获蝇类3 356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4科8属9种,优势蝇种为舍蝇和丝光绿蝇;蝇类密度随季节消长,蝇密度高峰期出现在6、10月;平均密度为23.31只/笼。结论赣榆口岸蝇类季节消长明显,不同生境成蝇平均密度区别明显,不同生境蝇种构成比差别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连云港口岸传染病监测情况进行分析,了解连云港口岸出入境人群中传染病感染和流行特点,为口岸传染病监测和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连云港口岸2005—2014年111 464名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不同年份间传染病阳性检出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梅毒、艾滋病病毒(HIV)抗体阳性检出率总体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乙肝表面抗原(HBs Ag)阳性检出率呈现波浪形;活动性肺结核阳性检出率总体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研究对象以劳务人员和交通员工为主(94.72%)。结论口岸传染病监测应重点关注劳务人员和交通员工两类人群,并关注梅毒、HIV等近年来上升趋势明显的疾病。  相似文献   

8.
2014—2015年天津港南疆港区鼠类本底调查设立五洲国际(集装箱)、港埠二公司(杂货、粮食)、南疆石化码头(化工品)、南疆远航矿石码头(散货)、外供场院(物料储存场地)5个调查点,共发现鼠类1科2属2种,分别为小家鼠及褐家鼠,两者构成天津港南疆港区的常见鼠种;褐家鼠普遍分布于不同生境,小家鼠多分布于外供场院,在其他生境与褐家鼠分布呈现此消彼长趋势;鼠类繁殖高峰为7-8月;鼠媒病原体检测未见阳性。  相似文献   

9.
斗门口岸鼠类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98年对斗门口岸鼠类进行了调查,用夹夜法共捕获鼠类58只,经鉴定为2目2科4属5种,鼠种为臭鼩鼱、褐家鼠、小家鼠、板齿鼠、黄胸鼠,优势鼠种依次为臭鼩鼱、褐家鼠和小家鼠。年均鼠密度为1.79%。1、8、12月份鼠密度较高,是灭鼠有利时机。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掌握临江口岸鼠形动物的本底情况,为今后鼠媒传染病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Elton夹夜法,每日一次,每次3天,连续12个月。结果本次监测共计捕获鼠形动物14只,鼠密度为0.13%。经鉴定隶属1目1科2属2种,褐家鼠占总数的78.57%;鼠形动物密度高峰期在8月;病毒学检测均为阴性。结论临江口岸鼠密度为0.13%,低于无鼠害口岸标准(1%),以褐家鼠为优势种;鼠密度高峰期在8月。实验室病原体检测(鼠疫菌核酸检测、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核酸检测、汉坦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发生鼠媒传染病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掌握吉林口岸鼠形动物的本底情况,为口岸鼠媒传染病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Elton夹夜法,每日1次,每次3 d,连续12个月。结果本次监测共计捕获鼠形动物657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2目3科7属13种,黑线姬鼠占总数的56.17%;图们江区域鼠密度高峰期在7月,鸭绿江区域鼠密度高峰期在9、10月,长春机场口岸鼠密度高峰期在8月。三地区均在高峰期后逐渐下降,12月后接近平缓;实验室检测出汉坦病毒抗体阳性11只,其中图们江区域8只,长春机场口岸3只。结论吉林口岸鼠形动物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鼠密度高峰期集中在7、8、9、10月;图们江区域和长春机场口岸鼠媒传染病风险高于鸭绿江区域,应该加强鼠媒传染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富锦口岸鼠类综合调查情况,共捕获鼠四种,其中以黑线姬鼠和小家鼠为主,通过调查为本口岸的疾病监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珠海港口岸鼠类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6年对珠海港口岸鼠类进行了调查,应用鼠夹法共捕获鼠类304只,隶属2目2科4属6种,鼠类种群构成有黄毛鼠、黄胸鼠、小家鼠、褐家鼠、板齿鼠和臭鼩鼱,优势鼠种依次为黄毛鼠和小家鼠及褐家鼠。年均鼠密度为3.14%,2、3、8、12月份鼠密度较高,此期是灭鼠有利时机。  相似文献   

14.
岚山口岸地区鼠类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道了岚山口岸地区鼠类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捕获鼠类动物294只,隶属2目(啮齿目、食虫目)、3科(鼠科、仓鼠科、胸鼱科)、共5种(褐家鼠、小家鼠、黑线姬鼠、大仓鼠、臭鼩鼱)。褐家鼠为优势种群,全年平均鼠密度为2.76%,生活区高于港区及货场。鼠体带蚤指数为0.43。8、9、10月份是鼠密度高峰期,亦是鼠类繁殖高峰期,此期加强鼠类防制是降低鼠密度的有利时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佛山口岸近年鼠类变化情况,为指导口岸灭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笼捕法,对佛山口岸鼠类的种群构成、生境分布、季节消长和携带病媒昆虫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共捕获鼠形动物505只,隶属2目(啮齿目、食虫目),2科(鼠科、嗣鼱等),6种(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板齿鼠、黄毛鼠、臭嗣鼱),以臭嗣鼱为各生境优势种,占鼠类种群构成的61.98%,其次为褐家鼠占19.60%。年平均鼠密度3.88%,全年鼠密度高峰出现在6月和12月,分别为5.45%和6.58%。鼠染革螨率为25.74%,染蚤率为28.31%;革螨指数0.26,蚤指数为0.28。[结论]佛山口岸鼠密度高于1%的无鼠害标准,要降低鼠密度除合理用药灭鼠外,还应加强口岸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2002—2010年二连浩特口岸鼠类监测结果,为进一步制定鼠疫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全国鼠疫监测方案及实施细则》的要求,采用24h弓形夹法和5m夹线法调查啮齿动物种类和数量的分布;对口岸的宿主动物和媒介生物进行病原学和血清学检验,对捕获的宿主动物体的媒介进行鉴定和统计分析。结果 2002—2010年,鼠类监测共布夹18 688次,捕鼠1 449只,鼠密度为7.75%;以长爪沙土鼠和达乌尔黄鼠为优势种群;鼠体外寄生蚤平均染蚤率为40.17%;解剖并培养鼠脏器1449份,从鼠体和体外寄生蚤中共检出鼠疫菌6株;检测鼠血清324份,间接血凝法(IHA)检测阳性8份。结论二连浩特口岸地区动物鼠疫疫情活跃,应做好鼠疫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掌握郑州铁路口岸鼠类种群结构、密度、季节消长等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4月~2015年3月,采用鼠笼、鼠夹法对郑州铁路口岸鼠类开展本底调查。结果共捕获鼠类28只,隶属于2科4属4种,小家鼠为优势鼠种,占53.57%。其他依次排序为黑线姬鼠、褐家鼠和布氏田鼠,分别占28.57%,14.29%和3.57%。鼠密度季节消长明显,4月、10月各出现一个高峰期,年度调查密度为0.81%。结论郑州铁路口岸鼠密度较低,应继续加强鼠害监测与防治工作,防止病媒传染病发生。  相似文献   

18.
对新建设的广东省南海三山港开港半年多来港区不同生境的鼠类种群构成、鼠密度等进行了调查。调查中共捕获鼠类三种:黄胸鼠、小家鼠和臭鼩鼱。其中黄胸鼠为优势种.其次为小家鼠。发展中港区总鼠密度为3.23%。不同的生境鼠种构成和鼠密度均不同。提示要因地制宜。长期不断地开展口岸灭鼠工作。  相似文献   

19.
1996年4、9、12月份对水口口岸鼠类进行了调查,应用笼捕法共捕获鼠类49只,隶属l目l科3属6种,优势鼠种为黄胸鼠和板齿鼠,平均鼠密度为7.95%,4月及12月黄胸鼠密度较高。提示择其繁殖高峰之前进行灭鼠有助于提高灭鼠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掌握哈尔滨空港鼠类本底情况,为媒介生物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从1999年4月-2000年4月对哈尔滨空港鼠类进行了种群、密度、季节消长情况调查。[结果] 共捕鼠321只,经鉴定分为3科4属6种;鼠类种群构成有达乌尔黄鼠、大仓鼠、黑线姬鼠、褐家鼠、小家鼠、黑线仓鼠;优势种依次为大仓鼠、黑线姬鼠、褐家鼠。年均鼠密度为4.97%,6、7、8、9、10月份鼠密度较高。[结论] 哈尔滨空港夏、秋季是灭鼠的有利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