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下肢肌间静脉增宽与膝关节镜术后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从而肯定超声诊断下肢肌间静脉增宽在关节镜术中的积极作用。方法:选取体育医院2015年6月-2017年8月超声科接诊的388例创伤科入院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术前下肢肌间静脉内径大于5mm者为静脉增宽组共72人,术前下肢肌间静脉内径小于5mm为对照组共316人,观察术后有无血栓及凝血指标异常(血小板计数(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结果:术后1周内静脉增宽组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20.8%(15/72),均位于小腿,对照组无血栓形成,两组对象的血栓形成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随着静脉增宽程度增加,术后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形成的概率明显增加(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血栓组患者DD及FIB水平明显升高,PLT水平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血栓组比较,术后血栓组的FIB含量明显增高,而APTT水平明显减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肌间静脉增宽与术后肌间静脉血栓形成有一定关系,随着肌间静脉宽度的增加,血栓形成率增加。住院患者的血凝指标也可以反映血栓形成情况,可以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下肢静脉烟雾样改变与血栓形成及凝血指标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将63例下肢静脉呈烟雾样回声改变的患者根据有无血栓形成分为血栓形成组25例和血栓未形成组38例,并记录其凝血指标,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3例下肢静脉烟雾样改变患者,声像图表现为静脉管腔内显示细密的烟雾样弱回声,在管腔内缓慢漂移。25例血栓形成患者声像图表现为管腔内强弱不等的实性回声。46例患者凝血指标异常,各项凝血指标在血栓形成组和血栓未形成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下肢静脉烟雾样回声改变可提示患者存在凝血指标异常,呈高凝状态或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监测结合早期护理在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3例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点式抽剥术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组,对照组41例(2017年12月1日~2018年11月30日)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52例(2018年12月1日~2019年11月30日)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TEG监测结合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5 d静脉血流速度、下肢DVT发生率、下肢肿胀疼痛发生率、出血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术后5 d,研究组腘静脉、股静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下肢DVT发生率、下肢肿胀疼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EG监测结合早期护理干预应用于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可改善其下肢血流速度,减少DVT发生,维持抗栓和出血平衡,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彭雅竹  杨绍平 《妇幼护理》2023,3(11):2540-2542
目的 分析人性化护理对子宫肌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栓塞预防效果。方法 我院 2021 年 12 月至 2022 年 12 月行治疗的 86 例子宫肌瘤患者,根据随机抽样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43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 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的术后疼痛评分、护理满意度、下肢水肿、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下肢静脉血流速度。结果 两组患者手 术结束后的 6h 疼痛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 1 天研究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 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下肢水肿及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下肢静脉血动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子宫肌瘤术后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能够缓解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下肢水肿、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压力抗栓泵辅助预防老年骨科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100例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术后用常规抗凝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压力抗栓泵辅助治疗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两组术后7 d在凝血指标变化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髋关节功能恢复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压力泵能够有效减少老年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配合良好的护理,能明显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赵静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0):30-31
目的:探讨电脑中频电刺激在预防宫颈癌术后尿潴留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79例宫颈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导尿管专项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电脑中频电刺激,观察两组术后尿潴留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脑中频电刺激可预防宫颈癌术后患者发生尿潴留,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量化踝泵运动预防产科术后住院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8月1日~2021年8月31日产科收治的90例宫颈环扎术后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踝泵运动,观察组给予量化踝泵运动。比较两组干预后第1、15、30天下肢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及最大血流速度,干预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干预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疼痛、肿胀发生率,干预前后肌力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第15、30天下肢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及最大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疼痛、肿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肌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量化踝泵运动可提高产科术后住院患者下肢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及最大血流速度,改善凝血功能指标,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疼痛及肿胀发生率,增加肌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学科合作护理模式促进宫颈癌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88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多学科合作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的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导尿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P<0.05),膀胱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泌尿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学科合作护理模式能够缩短宫颈癌患者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促进膀胱功能恢复,降低泌尿系统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叶彤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7):57-58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中不同输液部位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240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上肢组和下肢组各120例,上肢组术中选择上肢桡静脉输液,下肢组选择下肢内踝静脉输液。分别于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1个月观察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下肢组术后第3天、术后1个月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高于上肢组(P<0.05)。结论:骨科大手术中不同输液部位对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大影响,上肢静脉输液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较低,选择上肢静脉进行术中输液可减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
张宏  童茜 《中国康复》2015,30(4):274-276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联合气压治疗对宫颈癌根治术后下肢水肿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均给予常规宫颈癌术后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康复训练联合气压治疗。结果:术后第7及14天,研究组大腿中段周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第7天,在下肢肿胀感和下肢疼痛方面,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行走障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7天,2组纤溶指标D-二聚体均较术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2组凝血酶原时间组间及组内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7、 14天及出院后14天,2组SPB评分均较术后第1天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且研究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4天,下肢深静脉血管彩超显示,研究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对照组有5例,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67%、8.33%,P<0.05)。结论:康复训练联合气压治疗可有效降低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下肢水肿发生率和患者的主观不适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伴交通静脉功能不全的诊断准确率,探讨在实施微波腔内交通静脉闭合术中彩色多普勒超声的监测作用.方法 针对112例(122条下肢)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伴交通静脉功能不全患者,术前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与下肢静脉造影,经手术证实诊断后,比较2种检测方法 的诊断准确率;术中,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实施微波腔内交通静脉闭合术;观察术后患者病变静脉闭合情况.结果 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的功能不全交通静脉,均经手术证实,诊断准确率100%.静脉造影检出的功能不全交通静脉诊断准确率为81.15%;术前彩色多普勒检测、静脉造影具体检出病变交通静脉数与微创手术证实数一致.术后,全组病变大隐静脉、浅表曲张静脉、交通静脉凝固闭合完全,无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能够准确地诊断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伴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借助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实施微波腔内交通静脉闭合术,定位准确,手术安全、简捷、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应用于预防老年腹部手术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外科行腹部手术治疗患者1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根据医嘱实施相应的治疗与护理,研究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比较两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22%,对照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31.11%(P<0.01).结论 循证护理在有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方面具有良好效果,应根据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分别进行术前、术后的对症护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根治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 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6年3月在陕西省肿瘤医院妇瘤科行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病历资料及护理记录,按一定的纳入排除标准将2014年1月~2015年2月236例设为对照组;2015年3月~2016年3月的229例设为实验组,对照组实施传统宫颈癌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其凝血功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对照组出现下肢肿痛、活动受限等血栓样症状者 23 例,发生率9.75%;实验组出现下肢血栓样症状者 8 例,发生率 3.49%,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02,P=0.007);②实验组术后一周的凝血指标均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综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宫颈癌根治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同时亦可改善其凝血系统指标。  相似文献   

14.
背景:目前各种方法诱导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动物模型缺乏统一的标准。目的:建立髋部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兔模型。方法:采用专用击打装置,用位于28cm高度的击打物击打家兔后下肢左侧大腿根部;建立兔髋部骨折模型,另一侧兔后下肢不击打设为对照侧。4周后选取下肢髂静脉行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及凝血功能的检查血栓形成情况。结果与结论:家兔经打击后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血栓长度(124±37)mm。对照侧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形成率81.8%,死亡率为9.1%。结果证实,实验成功建立的兔髋部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模型,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规范化护理干预行手术治疗的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的应用价值,评估其对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产生的影响。方法 对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94例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不同的护理措施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48例)与观察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应用规范化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心理弹性水平、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和生活质量。结果 2组患者在出院前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心理弹性水平和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所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均比对照组更优(P均<0.05)。对比分析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规范化护理有助于改善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的凝血功能及心理状态,提高其整体生活质量,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静脉泵在预防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0例骨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按传统方法指导患者早期功能活动及经常按摩双下肢;观察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加用静脉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肿胀程度和DVT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77例,有效3例,无效0例;对照组显效35例,有效43例,无效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患者术后应用静脉泵可有效预防下肢DVT。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止血药与腰椎融合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2008年3月至2009年12月间由同一组术者施行后路腰椎融合手术的患者共58例,根据术后止血药的应用与否分为研究组(术后不使用止血药组)和对照组(术后常规应用止血药组),观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及切口引流量和伤口血肿情况、有无神经损伤症状.结果:研究组26例患者中3例术后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32例患者中7例术后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卡方值0.472,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切口引流量平均为(768±46)mL和(694±72)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腰椎融合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是由于患者自身因素引起,与术后是否应用止血药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宫颈癌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入住我院在全麻下行宫颈癌根治术(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12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护理方法不同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 d,术后第7,14天恢复质量评分,记录两组患者尿潴留、下肢深静脉血栓、肠道功能减弱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1 d时A卷、B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第7,14天时A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第7,14天时B卷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尿潴留、下肢静脉血栓、肠道功能减弱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恢复质量有明显提高,同时降低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病率,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早期宫颈癌与癌前病变诊断时使用阴道镜联合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19年9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早期宫颈癌患者22例和癌前病变患者22例,将早期宫颈癌患者设为研究组,癌前病变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使用单独阴道镜、单独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及阴道镜联合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两组诊断准确率,单独诊断以及联合诊断的准确率,以及对研究组不同类型宫颈癌,癌症分级,和对照组不同病变级别等检出率进行比较,并分析两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果。结果:两组的诊断准确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与手术病理结果相比,联合诊断的准确率比单独检测高(P0.05),联合诊断对不同类型宫颈癌,癌症分级,不同病变级别等检出率均较高,研究组RI值比对照组低,PSV值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阴道镜联合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宫颈癌与癌前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均较高,可以有效的区分两种疾病,并且对不同类型宫颈癌,癌症分级,不同病变级别可以准确的检出,可清楚的判断出宫颈癌属于低阻血流类型,因此对临床诊断早期宫颈癌与癌前病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运动干预对预防宫颈癌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效果。方法选取无锡市某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研究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给予运动干预。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测量两组患者的小腿周径和大腿周径,并于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肢体肿胀、肢体疼痛、皮肤凹陷、乏力、活动受限等症状的发生情况,同时,采用妇科癌症淋巴水肿问卷评估两组患者的下肢淋巴水肿情况。结果对照组术前、术后小腿周径和大腿周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小腿周径和大腿周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小腿周径和大腿周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6个月肢体肿胀、皮肤凹陷、乏力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6个月小腿淋巴水肿、大腿淋巴水肿及总淋巴水肿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运动干预可有效预防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生,减轻下肢水肿症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