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MRI(rs-f MRI)功能连接方法(FC)研究无灶性癫痫(NLE)的脑功能改变,探论FC对NLE的应用价值。加深对NLE病理生理机制的理解,为其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对43例NLE患者和46例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及利手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3.0 T超导MR扫描仪进行静息态功能序列扫描,然后将病例组与对照组分别进行FC分析,再对ALFF分析结果进行两样本t检验分析,并分析FC统计脑图与病程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病例组右侧海马FC增加的脑区位于右颞上回、左颞下回、双颞中回、双前额内侧回,右额中回;左侧海马FC增加的脑区位于双颞上回、左海马旁回、左额叶、右前额内侧回、左顶下小叶、右中央后回。右侧海马FC降低的脑区位于左内囊膝、左顶下小叶、右扣带回、左额上回、左额叶;左侧海马降低的脑区位于右小脑后叶、左小脑前叶、右颞上回、右丘脑。病例组右侧海马FC病程正相关的脑区位于:左额下回、左颞下回、左颞上回、右额叶、右楔前叶、右顶叶、右顶下小叶、右额中回;左侧海马FC与病程正相关的脑区位于左舌回、双额中回、左顶下小叶、右中央后回。病例组右侧海马FC与病程呈负相关的脑区位于左小脑前叶、左内囊膝;病例组左侧海马FC与病程负相关的脑区位于左小脑扁桃体、左额上回、右颞上回、左楔前叶。结论 ALFF和FC方法可作为一种无创的脑功能研究方法,能检测出NLE静息态脑功能变化,了解与临床变量(病程)的相关性,为癫痫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颞叶癫痫患者静息态磁共振(rest-f MRI)功能连接及其与记忆功能之间的关系,探讨其脑功能连接的异常及其对记忆障碍诊治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颞叶癫痫患者(癫痫组)和与之相匹配的16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静息态脑功能成像和记忆功能测评,比较2组间的脑区差异,分析与记忆功能相关的脑区。结果:癫痫组与对照组比较,海马与全脑功能连接增高的脑区有:左侧旁中央小叶、左侧中央前回、左侧中央后回、左侧前运动皮质和辅助运动区、左侧内侧额叶等;减低的脑区有:右侧小脑、左侧颞上回等。癫痫组海马与全脑功能连接与记忆商呈正相关的脑区有:双侧前扣带回、双侧楔前叶/后扣带回等;呈负相关的脑区有:左侧额下回、左侧中央后回等。结论:左侧旁中央小叶、左侧中央前回、左侧中央后回、左侧前运动皮质和辅助运动区、左侧内侧额叶等脑区可能构成颞叶癫痫患者的癫痫网络,在癫痫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右侧小脑、左侧颞上回等脑区的功能异常可能与颞叶癫痫患者认知功能损伤有关。双侧前扣带回、双侧楔前叶/后扣带回、左侧额下回、左侧中央后回等脑区与海马之间的功能连接与记忆相关,其对记忆功能具有潜在临床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功能连接MR成像技术观察帕金森病(PD)患者静息态脑默认状态网络的改变.方法 选择14例PD患者和14名健康志愿者,以双侧后扣带回作为种子点,分别进行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扫描,分析PD患者与健康志愿者的脑功能连接情况和差异. 结果与健康志愿组相比,PD患者的一些脑区存在异常功能连接,具体表现为:左顶下小叶、右侧楔前叶、前额叶中内侧、左侧颞上回等脑区与后扣带回功能连接减低;左侧小脑半球、左侧中央后回、左侧顶上小叶、左侧楔前叶、右侧颞下回、右侧楔叶、右侧舌回、左侧颞中回等脑区与后扣带回功能连接增强. 结论 静息态下帕金森病患者默认状态网络内脑区间的连接功能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fMRI技术观察肝性脑病(HE)患者大脑基线活动改变。方法 对24例HE患者行静息态fMRI扫描,获取低频振幅(ALFF),其中临床症状明显的肝性脑病(OHE组)及临床症状隐匿的轻微型肝性脑病(MHE组)各12例。另选12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ALF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的脑区主要集中于额叶、顶叶及颞叶。与对照组比较,OHE组ALFF升高的脑区包括右侧小脑后叶、左侧小脑前叶、左侧海马旁回及左侧额下回/岛叶皮质,MHE组ALFF升高的脑区包括右侧缘上回/颞上回;OHE组ALFF减低的脑区包括双侧内侧前额叶皮质、双侧后扣带回/左侧楔叶、右侧中央后回/中央前回、左侧中央旁小叶及左侧辅助运动区,MHE组ALFF减低的脑区包括左侧距状裂皮质、双侧后扣带回/右侧楔前叶、左侧中央后回、双侧中央旁小叶及双侧辅助运动区(P均<0.05)。与MHE组比较,OHE组ALFF减低的脑区包括左侧前扣带回、双侧内侧前额叶皮质、双侧后扣带回、右侧角回/枕上回及右侧额中回(P均<0.05)。OHE组及MHE组双侧后扣带回ALFF均与血氨水平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 OHE及MHE患者均存在静息态下脑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低频振幅(ALFF)方法观察烧伤后应激障碍(PTSD)及无应激障碍(Non-PTSD)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的改变。方法 对性别、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PTSD组、Non-PTSD组各16例和正常对照组16名行静息态fMRI(rs-fMRI),应用ALFF方法分析各组大脑自发活动的差异,并对PTSD组存在差异脑区的ALFF值与临床用PTSD诊断量表(CAPS)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TSD组左侧额下回/额中回、右侧额下回/岛叶、双侧海马旁回/前扣带回/额内侧回ALFF增高,左侧舌回、双侧后扣带回/楔前叶ALFF减低,而Non-PTSD组ALFF显著增高的脑区分布于右侧小脑后叶、颞中回、眶额叶、岛叶及左侧海马旁回,Non-PTSD组中未发现ALFF减低脑区;与Non-PTSD组相比,PTSD组右侧丘脑ALFF显著减低,未发现ALFF增高脑区。PTSD患者右侧丘脑平均ALFF值与CAPS分数呈显著负相关(r=-0.637,P=0.008)。结论 烧伤患者静息态下脑活动存在异常,可能与严重烧伤后复杂的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全面强直阵挛癫痫发作间期的静息态fMRI低频振幅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采用静息态fMRI(rs-fMRI)低频振幅(ALFF)方法观察全面强直阵挛癫痫(GTCS)发作间期脑活动水平的改变。 方法 对36例GTCS患者(GTCS组)与36名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正常对照组),采用3.0T超导MR仪采集rs-fMRI数据,计算并对比GTCS组相比正常对照组ALFF改变的脑区,观察ALFF改变的脑区与患者发作频率的相关性。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GTCS患者发作间期ALFF增加区域呈对称性分布,以双侧丘脑、基底核区、岛叶、小脑及前扣带回为主(P<0.05);ALFF减低的区域主要包括双侧楔前叶、内侧前额叶及后扣带回。GTCS患者的发病频率与双侧丘脑、小脑的ALFF呈正相关(r=0.510,P=0.001),与内侧前额叶、左侧楔前叶、后扣带回及双侧部分枕叶皮层的ALFF呈负相关(r=-0.351,P=0.036)。 结论 GTCS患者发作间期丘脑皮层脑区神经自发活动异常,与GTCS患者的癫痫发作相关。ALFF有助于进一步揭示GTCS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间期痫样发放对内侧颞叶癫痫患者脑静息态网络的影响,揭示间期癫痫活动发放对全脑功能的损害机制。材料与方法从45例行同步脑电f MRI数据采集单侧颞叶癫痫患者中,挑选35例(左侧颞叶癫痫患者18例、右侧颞叶癫痫患者17例),以同步脑电图监测,每一患者均采集间期痫样发放及无痫样发放状态静息态f MRI数据。采用独立成分分析方法,分别提取患者两种状态的核心网络、背侧注意网络、执行控制网络、默认网络及感觉运动网络等7套内在连接网络。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痫样发放及无痫样发放状态m TLE患者脑内在连接网络的差异。结果相比未发放状态,发放状态下颞叶癫痫患者核心网络的前扣带回功能连接增强,听觉网络的脑岛及颞上回功能连接减低。此外,背侧注意网络的顶上小叶在左侧颞叶癫痫患者表现为功能连接增强,而在右侧表现为连接减弱。前默认网络的额中回在右侧表现为功能连接减弱,而后默认网络颞中回及后扣带回在右侧表现为功能连接增强。执行控制网络的中扣带回和视觉网络枕叶皮层在左侧表现为功能连接增强。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左侧组视觉网络及右侧组听觉网络内连接强度的变化与发放状态下IEDs发放次数呈正相关。结论内侧颞叶癫痫发作间期痫样发放对脑高级认知网络及感知觉网络均产生了广泛影响,尤其是对参与脑高级认知功能网络的损害,这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海马硬化这一特异性内侧颞叶癫痫在发作间期脑功能受损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全面强直阵挛癫痫(GTCS)发作间期静息态下全脑功能活动特点。方法:选取原发性GTCS患者21例(GTCS组),以及21名与GTCS组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利手等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采用3.0T MR扫描仪进行梯度回波-平面回波成像(GRE-EPI),获取被试者全脑静息态数据,利用DPARSF软件进行静息态数据预处理,计算并对比GTCS组与正常对照组全脑比率低频振幅(fALFF)改变的脑区,观察fALFF改变的脑区与患者国立医院癫痫发作严重程度量表(NHS3)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GTCS组较正常对照组fALFF减低的脑区为扣带回、额内侧回、右侧岛盖、左侧缘上回(t值为-4.63~-3.88,P值均<0.01),GTCS组较正常对照组fALFF升高的脑区为小脑后叶/小脑扁桃体、右侧梭状回、颞下回(t值为5.21~6.04,P值均<0.01)。GTCS患者的NHS3评分与左侧顶叶、顶下小叶、右侧枕颞内侧回、颞下回的fAIFF呈正相关(P<0.01),与额内侧回、额上回、左侧岛叶、颞上回的fALFF呈负相关(P<0.01)。结论:GTCS发作间期扣带回、额内侧回、颞下回、小脑后叶、小脑扁桃体等脑区功能活动异常,这些功能区的异常可能与GTCS患者的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有关,提示借助fALFF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解释GTCS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静息状态下额叶癫痫(FLE)患者局域一致性(ReHo)的变化特点.方法 对46例常规结构MRI阴性FLE患者及性别年龄无差异的正常对照组行静息态fMRI,比较 ReHo改变脑区,观察ReHo改变脑区与FLE病程长短的相关性.结果 相比正常对照组,FLE患者ReHo值升高的脑区包括前、中扣带回,双侧岛叶、丘脑及右侧基底核区,ReHo降低脑区包括左侧额上回,左侧颞中、下回及小脑.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FLE患者前、中扣带回,额上回ReHo值与病程长短呈正相关,双侧辅助运动区、右侧枕叶ReHo值与病程呈负相关.结论 FLE患者静息态下脑功能异常,扣带回、岛叶、丘脑及基底核区等区域存在ReHo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颞叶内侧癫痫(mTLE)伴海马硬化患者脑内在活动(IBA)改变。方法 纳入38例单侧mTLE伴海马硬化患者(mTLE组)和53名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HC)组],比较组间IBA静态指标,包括低频振幅(ALFF)、比率ALFF(fALFF)、局部一致性(ReHo)、度中心性(DC)、全局信号相关性(GSCorr)和体素镜像同伦连接(VMHC)]及其对应动态指标dALFF、dfALFF、dReHo、dDC、dGSCorr及dVMHC,分析其与癫痫持续时间和认知评估量表的相关性。结果 相比HC组,mTLE组双侧丘脑、内侧颞叶、基底核、脑桥及小脑ALFF、dALFF和fALFF值,右侧扣带回及补充运动区fALFF值,右侧内侧颞叶、梭状回及基底核dfALFF值,脑桥、双侧丘脑、双侧尾状核及左侧内侧颞叶ReHo值均升高;左侧颞叶新皮质和额叶fALFF值和dfALFF值,双侧颞叶新皮质ReHo值和DC值,左侧颞叶新皮质dReHo和GSCorr值,双侧颞叶新皮质、小脑及内侧颞叶VMHC值,双侧枕叶、楔叶及补充运动区dVMHC值均降低。mTLE组形状连线测试A耗时与左侧丘脑ALFF值、左侧海马...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任务相关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观察左侧颞叶癫痫(TLE)患者与健康人完成计算任务时脑区激活差异。 方法选取右利手、左侧TLE患者16例作为TLE组,另选取相匹配健康受试者16例作为对照组。2组受试者均进行简单加法、简单减法及退位减法计算任务,同时进行脑部fMRI检查。采用神经影像学统计参数图(SPM-5)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并比较2组间脑区激活差异。 结果计算任务中,TLE组的计算正确率为76.3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6.80%(P<0.05);而TLE患者组的计算反应时间为(2589±213.20)ms,与对照组的(1765±134.90)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激活强度高于左侧颞叶癫痫组的脑区有左侧中央旁小叶、左侧中央后回、双侧顶下小叶、左侧角回、双侧缘上回、左侧额中回、左额上回、双侧后扣带回、双侧岛叶、双侧颞上下回、右侧海马、海马旁回、双侧丘脑和小脑。左侧颞叶癫痫组激活强度高于对照组的脑区有双侧顶上小叶、双侧前扣带回和右侧额中下回。 结论左侧TLE患者计算相关的脑功能区具有半球内及半球间重组,额顶叶可在计算功能的代偿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任务相关fMRI技术可为无创评价TLE患者计算认知功能提供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特发性癫痫(IE)患儿的静息态自发神经活动低频振荡振幅(ALFF)改变。方法 收集17例IE患儿(IE组)和14名性别、年龄等相匹配的健康儿童(对照组),采集其全脑结构和静息态fMRI数据,以DPARSF软件计算大脑静息态ALFF。采用多变量回归模型,比较2组间ALFF差异,分析ALFF与病程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IE组ALFF增高脑区包括右侧脑干、左侧小脑和左侧海马旁回;ALFF减低脑区包括双侧前扣带回、双侧眶回、左侧三角部额下回、左侧额中回、双侧顶下小叶、双侧角回(P均<0.05,3dClustSim校正)。多变量回归分析发现,右侧脑干ALFF值与病程呈正相关(最强显著相关体素点r=0.82,P<0.05,3dClustSim校正)。结论 IE患儿静息态自发神经活动存在明显改变,且右侧脑干ALFF值与病程相关,为理解儿童IE的潜在神经机制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 MRI)技术及不同维度静息态f MRI指标,探讨青少年孤独谱系障碍(ASD)患者的脑功能特点。方法依据严格的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26例ASD患者及24例健康对照,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静息状态大脑磁共振扫描,计算每名受试者的局部一致性(Re Ho)及低频波动振幅(ALFF),通过双样本t检验对上述指标进行组间比较。以Alpha Sim程序进行多重比较校正,以校正前P<0.05、体素范围k≥85(对应团块体积≥2 295 mm3)、校正后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上述标准对应双样本t检验结果统计量t的绝对值|t|≥2.024。结果相对于对照组,ASD患者在左侧前额叶下部[眶额回(t=-5.034)、额下回(t=-4.234)]、左侧顶下小叶(t=-3.426)、左侧颞下回/梭状回(t=-3.868)、左侧小脑后叶(t=-4.555)Re Ho值降低,在右侧辅助运动区/额叶内侧回(t=4.113)、右侧颞上回/角回(t=3.241)Re Ho值升高;在左侧舌回(t=-3.988)、左侧顶下小叶(t=-3.320)ALFF值降低,在左侧岛叶(t=4.604)、右侧扣带回/额叶内侧回(t=4.636)ALFF值升高。结论 ASD患者存在静息状态额-顶叶皮层为主的区域功能低下,默认网络脑区及岛叶功能异常升高;默认网络脑区及下顶叶表现为功能整合、功能分离两种脑功能维度指标的异常,提示其在ASD发病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及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方法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的脑功能变化。材料与方法搜集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的OSAHS患者31例,并招募健康志愿者32名。对以上OSAHS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均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并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 MRI)检查,获取血氧水平依赖(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BOLD)信号,运用ReHo和ALFF方法将OSAHS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OSAHS组与正常组相比较,ReHo及ALFF均有显著差异。ReHo值增高(P0.05)的脑区有:右侧内侧和旁扣带回、右侧背外侧额上回、左侧背外侧额上回、右侧额中回、右侧内侧额上回、左侧内侧额上回、右侧海马;ReHo值减低(P0.05)的脑区有:右侧舌回、左侧颞中回、左侧中央后回、右侧颞下回、左侧楔前叶、右侧颞中回、右侧楔前叶、右侧枕上回;ALFF值增高(P0.05)的脑区有:右侧背外侧额上回、右侧海马、右侧脑岛、右侧海马旁回、左侧海马、右侧内侧和旁扣带回、右侧额中回;ALFF值减低(P0.05)脑区有:右侧枕中回、右侧枕下回、左侧枕中回、右侧舌回、左侧舌回、左侧枕下回、左侧颞中回、右侧枕上回。结论 OSAHS患者多个脑区的ReHo和ALFF值有变化,说明了OSAHS对患者的多个脑区的脑功能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静息态fMRI (rs-fMRI)比率低频振幅 (fALFF)检测电刺激诱发肢体持续麻木感脑功能变化情况,探讨持续性麻木脑机制。方法 对21名健康成年志愿者有无电刺激分别行静息态fMRI扫描,并要求被试对同一脉冲电刺激行麻木感强度评分。通过fALFF算法对有无电刺激脑fALFF值进行分析,并获得两者显著差异脑区,进一步将给予电刺激脑fALFF与个体麻木感强度评分作相关分析。结果 与无电刺激比较,给予电刺激fALFF值显著增强脑区:额叶内侧皮质、前扣带回、两侧颞中回、两侧颞下回和右侧颞极;显著减弱的脑区:楔前叶/后扣带回、右侧小脑。给予电刺激脑fALFF与个体麻木感评分显著正相关的脑区有楔前叶/后扣带回和左侧颞中回;显著负相关脑区有右侧额极和左侧颞下回。结论 电刺诱发肢体持续麻木感涉及感觉运动、情绪和认知功能相关脑区,且与默认网络脑区密切相关,楔前叶 /后扣带回、颞叶及额叶部分脑区与个体麻木感差异性相关,本研究为探讨麻木感相关脑机制提供新的范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度中心度(degree centrality,DC)方法研究不同病程颞叶癫痫(temporal lobe epilepsy,TLE)患者全脑水平功能连接的改变,及其与执行功能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利用注意网络测试(attention network test,ANT)对21例病程≤5年、19例病程5年的TLE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组的执行功能进行研究;计算所有被试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 MRI)下的DC值图,提取差异脑区的DC值与执行控制反应效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患者组执行控制网络效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病程≤5年患者组DC降低的脑区位于右侧海马旁回,病程5年患者组DC降低的脑区位于右侧尾状核、左侧额叶,DC升高的脑区位于左侧中央前回、中央后回;病程5年患者组较病程≤5年患者组DC升高的脑区位于左侧岛叶(P0.01,Alphasim校正)。其中,病程5年患者组右侧尾状核DC值与执行控制网络效率成负相关(P0.05)。结论 TLE患者执行功能受损;不同病程患者脑区连接强度(点)有差异,不同病程患者执行功能与不同脑区连接有关,仅仅发现在病程较长患者部分脑区存在代偿作用,且尾状核的功能连接强度与执行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RI,rs-fMRI)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方法探究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患者认知相关的自发脑活动改变。材料与方法对29例认知功能正常的MSA患者(MSA-normal cognition,MSA-NC)、33例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MSA患者(MSA-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SA-MCI)与33名健康对照者(healthy control,HC)进行rs-fMRI扫描。应用ALFF方法比较各组间自发脑活动改变,并对患者组间存在差异脑区的ALFF值与认知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HC相比,MSA-NC在左侧角回及右侧颞中回出现ALFF增强;与HC相比,MSA-MCI在双侧背外侧前额叶、内侧前额叶、前扣带回、中扣带回出现ALFF减低,而在双侧颞下回、角回、左侧枕中回、右侧颞中回、楔前叶及右侧小脑、小脑蚓出现ALFF增强。与MSA-NC相比,MSA-MCI在右侧额叶皮层出现ALFF减低,并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评分呈正相关(r=0.531,P<0.05);在右侧小脑出现ALFF增强,并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r=-0.499,P<0.05)。结论MSA特异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是由小脑与额叶皮层损伤共同介导,其中小脑起到代偿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左侧基底核区梗死患者在特定频段(slow-4:0.027~0.073 Hz,slow-5:0.010~0.027 Hz)下低频振幅(ALFF)改变,追踪其大脑自发活动纵向变化。方法 对25例左侧基底核区脑梗死患者(梗死组)和26名正常志愿者(对照组)采集静息态fMRI数据;采用混合效应分析,针对梗死组慢性期与梗死组急性期、梗死组慢性期与对照组,分别计算其ALFF值频率间、组间主效应脑区差异;于2个频段下进行事后检验,获得组间有差异脑区。结果 ALFF结果显示,两个频段间存在差异性脑区,slow-4频段激活脑区位于皮层下脑区,slow-5频段激活脑区多位于默认网络。在slow-4频段上,梗死组慢性期与急性期对比,慢性期患者双侧顶上小叶、楔前叶、枕叶及健侧颞叶ALFF值升高,扣带回和辅助运动区ALFF值降低;梗死组慢性期与对照组对比,慢性期患者健侧后扣带回和患侧中央前回ALFF值降低,健侧侧部额叶脑回和额极ALFF值升高。在slow-5频段未见差异脑区。结论 slow-4频段显示左侧基底核区脑梗死患者脑自发活动更为敏感;患者恢复过程中存在脑皮质功能重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血氧水平依赖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静息状态下功能连接的改变。材料与方法对35例符合PD诊断标准的患者及20名健康者行静息态脑功能性磁共振成像,选双侧纹状体(striaum,STR)为感兴趣区,采用双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左侧STR(L-STR)、右侧STR(R-STR)在两组间的脑功能连接的差异。结果 (1)以L-STR为种子点时,PD组右侧前额叶背外侧部、双侧后扣带回皮质、左侧中央前后回、顶下小叶、左侧楔前叶、左侧缘上回等脑区的正连接较正常组减弱(P0.05,Alpha Sim校正),额下回、海马旁回、左侧海马、左侧岛叶正连接增强(P0.05,Alpha Sim校正)。(2)以R-STR为种子点时,PD组右侧前额叶背外侧部、双侧后扣带回皮质等脑区正连接较正常组减弱(P0.05,Alpha Sim校正),右侧舌回、岛叶、海马旁回、双侧海马、左侧丘脑等脑区正连接增强(P0.05,Alpha Sim校正)。结论静息状态下PD患者的脑功能连接网络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20.
背景:平衡针治疗疾病疗效显著,但缺乏相关现代科学理论机制。目的:利用静息态脑功能成像技术探讨平衡针疗法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纳入10例腰椎间盘突出腰腿痛患者及10例正常受试者,于平衡针针刺前后进行功能磁共振扫描,通过AFNI软件对与双侧杏仁核表现为显著联系的脑区进行功能连接分析,并对平衡针刺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及正常受试者的脑功能连接的差异进行探讨。结果与结论:经平衡针治疗后1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疼痛均有好转。脑功能连接分析显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丘脑、脑干、腹前核、腹外侧核、额内侧回、额上回、额叶眶上回、额下回、颞上回、颞中回、海马回、扣带回、岛叶等脑区功能连接增强。正常受试者双侧颞中回、双侧眶上回、双侧尾状核头、双侧岛叶、左侧腹背侧核、双侧额上回、左侧额中回、前扣带回、右侧顶下小叶与杏仁核连接增强;双侧小脑齿状核、小脑蚓、左侧小脑坡、双侧舌回、左侧枕中回、右侧额上回、右侧中央前回、双侧顶下小叶、右侧顶上小叶、右侧中央后回与杏仁核连接下降。提示通过静息脑功能成像技术对杏仁核的研究有助于更深入理解平衡针灸治疗腰腿痛的中枢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