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突发性聋患者纯音听阈曲线与临床疗效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突发性聋患者纯音听阈曲线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突发性聋患者144例(151耳),根据纯音听阈曲线分为5组:下降型31耳,上升型28耳,平坦型24耳,凹槽型27耳及全聋型41耳。均住院给予扩血管药物、能量合剂、激素治疗和高压氧等综合治疗。治疗后复查纯音测听,观察患者听力改善程度。结果144例患者各型听阈曲线患者有效率分别为:上升型89.3%,下降型61.3%,平坦型75.0%,凹槽型85.2%,全聋型48.8%。结论不同听阈曲线类型突聋患者中,上升型和凹槽型疗效较好,其次为下降型和平坦型,全聋型疗效最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5例耳硬化致极重度聋患者听力学及颞骨CT特点并观察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效果.方法 对5例重度、极重度聋的耳硬化患者,行纯音测听、声导抗、耳声发射、听性脑干反应及颞骨CT检查.5例患者均按常规入路行人工耳蜗植入术(4例单侧,1例双侧).术后1个月开机调试,术后6个月行声场下的纯音听阈、言语识别率检测.结果①临床特点:5例患者均呈渐进性双耳听力下降,双耳纯音平均听阈>90 dB HL,呈混合性或感音神经性聋,双耳鼓膜正常,声导抗检查呈低峰型鼓室导抗图,声反射引不出;颞骨高分辨CT显示耳蜗周边呈海绵状改变的低密度透亮及双环状影,无正常耳蜗的骨性结构.②手术所见:5例(6耳)开放耳蜗鼓阶均较困难,耳蜗鼓阶内充满疏松的骨性组织,距圆窗口7~9 mm才显示出耳蜗鼓阶的解剖标志,术中电极阻抗检测正常,5例(6耳)均引出标准的神经反应遥测波形.③术后随访8个月~3.1年,平均听阈为20~37 dB HL,开放式汉语单声母、韵母言语识别率为95%~99%.结论 耳硬化致极重度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后能获得较满意的听觉及言语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3.
银杏达莫与巴曲酶联合治疗平坦型突发性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使用银杏达莫与巴曲酶联合治疗平坦型突发性聋(简称突聋)的疗效。方法将66例平坦型突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40耳)用银杏达莫与巴曲酶联合治疗,对照组(30例,32耳)用巴曲酶注射液治疗,其他治疗两组相同,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纯音听阈测试,观察两组患者的听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36例(40耳)中治愈18耳,显效16耳,有效4耳,无效2耳,总有效率95.00%(38/40);对照组治愈9耳,显效10耳,有效7耳,无效6耳,总有效率81.25%(26/32)),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达莫与巴曲酶联合治疗平坦型突聋较单一使用巴曲酶疗效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简称突聋)患者耳蜗电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39例(148耳)突聋患者进行耳蜗电图测试,测得-SP、AP振幅及-SP/AP值,分析引出耳蜗电图耳的不同听阈曲线类型分布,并比较各型听阈曲线耳中-SP/AP≥0.4与-SP/AP<0.4者的疗效。结果148耳中47耳(10耳全聋,37耳平均听阈为88.93±16.72 dB HL )未引出耳蜗电图,101耳引出耳蜗电图(平均听阈为57.90±17.91 dB HL ),其中听阈曲线为低频听力损失型27耳(低频组),高频听力损失型38耳(高频组),平坦型听力损失型36耳(平坦组);低频组中-S P/A P≥0.4者与-SP/AP<0.4者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坦组及高频组中-SP/AP≥0.4者疗效优于-SP/AP<0.4者(P<0.05)。结论突聋患者中全聋及极重度聋者耳蜗电图不能引出,低频听力损失型-SP/AP≥0.4者疗效与-SP/AP<0.4者无统计学差异,平坦型及高频听力损失型-SA/AP≥0.4者疗效优于-SP/AP<0.4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突发性聋患者的听力学特征及疗效,为突发性聋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 023例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发病年龄将患者分为4~岁、15~岁、30~岁、40~岁、50~岁、≥60岁六个组,比较其性别、耳别、听力曲线类型、听力损失程度以及疗效在各年龄段的分布特点。结果 1 023例突聋患者中以15~岁、30~岁和40~岁组年龄段居多(共占68.23%),4~岁组最少(占3.91%);15~岁组男性较40~岁、≥60岁组少(P≤0.001);4~岁组与15~岁、30~岁、50~岁组年龄段患者比较,前者双耳发病居多(P<0.001);≥60岁与40~岁相比,前者左耳发病较少,双耳发病居多(P<0.001)。4~岁组与其他各年龄组相比较,重度与极重度听力损失比例较高(P<0.003);4~岁与30~岁、40~岁组比较,前者上升型、下降型较后者少,而平坦型、全聋型较后者多(P<0.001)。1 023例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51.01%,15~岁组最高(63.90%),4~岁组总有效率最低(28.85%)。结论不同年龄段突发性聋患者听力损失特征及疗效各不相同,儿童患者双耳发病者较多,且听力损失程度重,疗效差,老年患者双耳发病较多;15~30岁患者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24例双侧突发性聋临床资料分析,探讨血脂与双侧突发性聋听力损失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4例(48耳)双侧突聋与同期239例单侧突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突发性聋听力损失程度及预后恢复的关系。结果双侧突聋患者的治愈率为0,总有效率为12.5%。双侧突聋患者的听力下降程度与TG升高水平有正相关性(P=0.021)。血脂水平和突聋的听力曲线无相关性;无效组患者TG平均水平较有效组患者更高(P=0.032),无效组患者LDL-C平均水平较有效组患者更高(P=0.041)。在单侧突聋组,TC平均水平在治愈组最低,在无效组、有效组、显效组明显升高(P=0.018);LDL-C平均水平在治愈组、显效组明显低于有效组及无效组(P=0.035)。结论双侧突聋的预后更差;TG与双侧突聋患者听力下降程度呈正相关性,TG、LDL-C与双侧突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呈负相关性。TC与单侧突聋患者听力下降程度呈正相关性,LDL-C与单侧突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单侧耳聋配戴助听器后健侧耳DPOAE幅值增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通过给单侧聋耳配戴助听器后对健侧耳影响的客观观察,探讨单侧耳聋配戴助听器的必要性。方法:对27例单侧耳聋对侧耳听阈正常的患者进行患耳配戴助听器前后的耳声发射检测。首诊分别行纯音听阈和健耳DPOAE检测,根据患侧听力损失程度分中、重度两组,之后为其配戴及调试助听器,并在一个月、三个月及六个月后再行耳声发射检测。对照组13例单侧耳聋发病时对侧耳听力正常,首诊行双耳纯音听阈测试和对侧耳耳声发射检测,但未配 戴助听器。结果:中度耳聋组19耳健侧DPOAE幅值较低,仅有4耳尚在正常范围的低值内,另外15耳低于正常范围。为其配戴助听器后行耳声发射的动态观察,发现DPOAE幅值较配戴助听器前明显提高,其中三个月后幅值提高最明显。六个月后的平均幅值为8.4dB SPL/500Hz、11.2dB SPL/1kHz、10.4dB SPL/2kHz,t检验与配戴助听器前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DPOAE I/O示非线性机制较好,重度聋组8耳DPOAE幅值低于正常范围,配戴助听器后5耳DPOAE幅值提高较小,t检验与配戴助听器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另外3耳未见明显改善。对照组13例分别在首次就诊及半年后行纯音听力测试及耳声发射检查,原健耳纯音听阈逐渐升高,为33-55dB HL,未引出DPOAE及DPOAE I/O函数曲线。结论:单侧耳聋配戴助听器经过一段时间后出现听力损失的对侧耳听阈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单侧耳聋久之如不及时进行 康复干预,必将导致健侧耳功能失代偿而使该耳听阈升高。  相似文献   

8.
伴有前庭症状的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伴有前庭症状的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方法 对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2002年1月~2007年5月期间住院治疗的47名(48耳)伴有前庭症状的突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回顾分析.结果 47例患者中,女25人(26耳),年龄15~64岁,平均45.7岁;男22人(22耳),年龄14~57岁,平均42.3岁;单耳发病46人(97.9%),双耳同时发病1人(2.1%),其中左耳23耳(47.9%),右耳25耳(52.1%);中重度聋6耳(12.5%),重度聋22耳(45.8%),极度聋20耳(41.7%);听力曲线低频下降型5耳(10.4%),平坦型10耳(占20.8%),高频F降型33耳(68.8%);经过一个疗程治疗后,治愈3耳(6.3%),显效5耳(10.4%),有效11耳(22.9%),无效29耳(60.4%).结论 伴有前庭症状的突聋患者听力损失严重,常规治疗效果不佳,预后差,其治疗方法 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GJB2 235del C纯合突变致聋患者的听力表型,着重分析其双耳听力对称性情况。方法 2007年至2014年间在解放军总医院聋病分子诊断中心筛查出的100例GJB2 235del C纯合突变的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对其听力学表型及双耳听力对称性情况进行统计学描述。结果 100例患者的听力损失程度以极重度(51%)、重度(20%)和中重度(21%)常见。听力曲线图形以下降型(37%)和平坦型(21%)常见。100例患者中,图形或听力损失程度不对称的有61例,不对称性检出率为61%,其中包括:双耳听力曲线图形不对称(A型)36例,其中一耳为残余型听力或全聋者(Aa型)11例;规则性双耳听力损失程度不对称(B型)18例;不规则性双耳听阈不对称(C型)7例。听力不对称患者中,极重度听力损失21例(34.4%),重度听力损失17例(27.9%),中重度听力损失17例(27.9%);听力曲线图图形以下降型(36.1%)和平坦型(23.0%)最常见。听力对称患者中,极重度听力损失为30例(76.9%);听力图形以下降型(38.5%)和残余型(30.8%)最常见。结论 GJB2 235del C纯合突变致聋患者的双耳听力表型呈现多样性,且有较大比例的患者双耳听力不对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鼓室置管灌注甲泼尼龙治疗突发性聋的听力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因常规治疗疗效欠佳行鼓室置管灌注甲泼尼龙的87例(87耳)突发性聋患者的听力疗效,均为单耳发病,其中全聋型67例,平坦型16例,低中频下降型2例,中高频下降型2例。发病至鼓室灌注的时间≤15天(A组)、16~30天(B组)和≥31天(C组)组分别为33、33和21例。结果 87例中总有效率为34.48%(30/87),A、B、C三组有效率分别66.67%(22/33),21.21%(7/33)和4.76%(1/21);三组平均PTA改善分别为18.53±13.54、5.92±15.18和3.69±7.00dB,A组疗效优于B组和C组(P<0.01)。不同听阈曲线类型突聋患者的有效率和PTA改善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效的30例中,1例为低中频下降型,其余29例均为全频听力下降(全聋型或平坦型),灌注前后0.25、0.5、1、2、4和8kHz平均听阈改善分别为35.17±18.15、35.38±15.90、31.28±19.74、21.31±17.34、14.97±16.00和13.80±16.35dB,低中频(0.25、0.5和1kHz)的听阈改善程度优于中高频(2、4和8kHz)(P<0.01)。结论常规治疗疗效不佳的突发性聋患者,尽早鼓室置管灌注甲泼尼龙可能会获得更好的听力恢复,且低中频的听力恢复效果优于中高频。  相似文献   

11.
影响突发性聋预后因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影响突发性聋预后的相关因素,提高突发性聋预后的判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7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收治的突发性聋患者,首先去除初始听阈≤40 dB的低频聋患者,得到882例进行疗效分析.初始听阈>40 dB的患者按不同的初始听阈形态与严重程度分为下坡型组(69例)、上坡型组(24例)、平坦型组(139例)、凹陷型组(44例)、极重度聋(126例)和全聋(86例)6组.结果 病程3 d内疗效最佳,其次是1、2周内,超过2周疗效差,3周内和1个月内、1个月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程2周内患者初始听阈>40 dB组中凹陷型组与其他组相比预后最佳,恢复率达97.7%.极重度聋组和其他组(除全聋组)相比,治愈率(23.8%)及恢复率(57.9%)低,但好于全聋组.全聋组的预后最差,无效率达67.4%.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预后与其他不伴此病的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4.455,P=0.0348).年龄与预后有关,年龄越大,预后也越差,以50岁为界,<50岁的患者的预后要好于≥50岁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7.739,P=0.0054).结论 病程大于2周的患者疗效差,不同的初始听阈形态与听力损失程度是影响突发性聋预后的重要因素.年龄越大预后越差.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其预后比无任何合并症的患者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中青年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5月就诊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耳鼻咽喉科的147例突发性耳聋患者,根据患者年龄划分,将18~55岁患者作为实验组(n=74),将56~80岁患者作为对照组(n=73),回顾性分析两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耳鸣、耳闷、眩晕等临床症状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听力损失分级、分型及临床疗效比较,实验组听力损失较轻,低频下降型相对较多见,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等患者突发性耳聋患病率,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中青年突发性耳聋患者具有基础疾病少、听力损伤较轻、低频下降型相对多见等临床特征,通过临床积极救治,往往疗效显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儿童突发性聋(简称突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6年10月确诊并治疗的23例(25耳)儿童突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耳别、就诊时间、病毒感染史、就诊时言语频率气导纯音听阈及听阈曲线类型、是否伴有耳鸣、眩晕、耳闷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同期住院治疗的202例(219耳)成人突聋患者进行对比.结果 本组儿童突聋患者占同期所有突聋患者的10.2%(23/225);儿童突聋患者就诊时平均听阈(87.7±16.1 dB HL)、全聋型比例(72.0%)、眩晕伴发率(52.2%)及病毒感染率(17.4%)均高于成人(分别为72.5±24.7 dB HL、44.7%、29.2%、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儿童突聋患者与成人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2.0%、46.6%,痊愈率分别为4.0%、14.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组儿童突聋患者就诊时听力损失较重且常伴有耳鸣及眩晕,其听阈曲线以全聋型为主;疗效与成人突聋患者相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预后的相关因素,指导其预后判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2012年7月710例(748耳)突发性聋患者,应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突发性聋预后相关的因素,对于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用非参数检验再次验证,以指导预后分析。结果年龄、病程、伴眩晕症状、治疗前耳聋程度、伴糖尿病与疗效有相关性;性别、耳聋侧别、伴高血压与疗效无相关性,病程长短与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伴眩晕的患者治疗有效率要明显高于伴眩晕的患者(P〈0.05);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的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听阈程度与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突发性聋预后的因素有年龄、病程、伴发症状、伴糖尿病、治疗前耳聋稃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影响突发性聋伴耳鸣患者耳鸣严重程度及远期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5月荆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6例单侧突发性聋伴耳鸣患者随访半年临床资料.观察耳鸣严重程度及耳鸣疗效与性别、年龄、侧别、初始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曲线类型、初诊时间、耳聋疗效的关系.结果 耳鸣严重程度与不同性别、年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药物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将突发性耳聋患者依据年龄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70例)和对照组(年龄〈60岁,70例),7d一疗程,复查纯音测听结果,比较治疗前后听力改善情况。结果:老年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耳言语频率平均听阈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突聋患者发病时间(≤7d)治疗有效率为61.76%,老年组(发病时间〉7d)治疗有效率为3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性突聋患者总有效率为49.9%;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在中度耳聋以下(听阈〈55dB)有效率52%,对照组有效率8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中重度耳聋患者治疗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病程对于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预后有重要的影响,尽早的改善末梢血管微循环障碍,可以明显的改善预后;老年突聋患者的预后比年轻患者差。  相似文献   

17.
突发性聋预后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对影响突发性聋的预后因素进行分析讨论。方法回顾分析249例突发性聋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初诊时间,初诊时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曲线类型,是否伴有眩晕和耳鸣,进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s,DPOAE)检查结果。结果初诊时间为发病后1~23天,患侧耳初诊时250 Hz~4000 Hz平均听力损失40dB以下31例(12.45%),41 dB~70 dB 80例(32.13%);71 dB~90 dB 74例(29.72%),91 dB以上64例(25.70%)。听力曲线上升型72例,下降型81例,平坦型96例。伴有眩晕96例,伴耳鸣174例。治疗药物包括血管扩张剂、皮质类固醇激素、神经营养剂、抗病毒及能量合剂,疗程2~4周。81例进行畸变耳声发射检查,45例在不同频率被引出,经治疗最终被引出DPOAE的频率听力恢复达痊愈水平。结论高龄患者和年龄小的患者预后不良;初诊时间越早听力恢复越好;听力曲线上升型预后好;伴有眩晕者预后不好;能引出DPOAE者听力恢复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儿童突发性聋的临床特征、疗效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10月就诊的67例突发性聋患儿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根据疗效将患者分为总体有效组(36例)及无效组(31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初诊听阈、是否伴发耳鸣、眩晕、病毒感染史、发病季节和听力曲线类型对预后的影响。 结果 儿童突聋患者中64.18%在春冬季发病,其就诊时听阈为(76.62±25.97)dB HL,耳鸣及眩晕伴发率分别为70.15%和61.19%,病毒感染率为19.40%,听力曲线中10.44%为低频下降型、2.99%为高频下降型、34.33%为平坦型及52.24%为全聋型。经治疗后,患者听阈为(60.41±31.52)dB HL,总体有效率为53.73%,其中痊愈率、显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20.90%、16.42%和16.4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诊听阈越高及听力曲线为全聋型,预后越差(P<0.05);伴有病毒感染的非全聋型患者预后较好(P<0.05)。 结论 儿童突发性聋患者病毒感染率较高且大部分在春冬季发病,就诊时听力损失较重并常伴有耳鸣及眩晕,其听力曲线以平坦型及全聋型为主。就诊时听力损伤程度轻、伴有病毒感染的非全聋型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reports an unusual case in which 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 presented acute profound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as the initial manifestation of the disease. The patient is a 55-year-old woman who complained of left hearing loss of sudden onset. Pure tone audiometry revealed profound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of the left ear at mid and low frequencies. The patient was tentatively diagnosed as idiopathic sudden deafness and admitted for the treatment, but her laboratory data indicated that she was at an advanced stage of leukemia. The patient’s hearing loss did not improve subjectively until she deceased 1 year after the admission. The mechanism producing acute hearing loss in leukemic patients is reviewed and discussed, and the importance of differentiating possible underlying diseases before we diagnose idiopathic sudden deafness is stressed.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突发性聋(Sudden deafness,SD)患者外周血血常规、血脂、血液流变学的水平,并与健康正常人相比,同时探讨这些指标与其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148例突发性聋(简称突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的160例健康对照者相比较,分析不同听阈曲线类型(低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高频下降型及全聋型)的突聋患者血常规相关指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lymphocyte ratio,PLR)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NLR),血脂相关指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液流变学(血浆粘度、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中切、全血粘度低切)的水平及其与突发性聋疗效的相关性。结果①突聋组血常规、血脂、血液流变学与对照组的比较:突聋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MPV、NLR、PLR、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全血粘度中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突聋组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MPV、NLR、PLR、总胆固醇、全血粘度中切均较对照组升高,淋巴细胞、甘油三酯较对照组降低。突聋组血浆粘度、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低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不同类型听阈曲线突聋患者血常规、血脂、血液流变学的比较:低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高频下降型及全聋型患者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MPV、NLR、PLR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其淋巴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低频下降型总胆固醇、全血粘度高切、中切、低切较对照组升高;平坦下降型总胆固醇、全血粘度高切、中切较对照组升高;全聋型总胆固醇、全血粘度高切较对照组升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下降型总胆固醇、全血粘度高切、中切、低切较对照组升高,各类型突聋患者与对照组的甘油三酯、血浆粘度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③不同类型听阈曲线突聋患者不同疗效的血常规、血脂、血液流变学的比较:突聋组治疗无效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NLR、血浆粘度、全血粘度高切、低切较治疗有效组升高;低频下降型治疗无效组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NLR、全血粘度低切较治疗有效组升高;高频下降型治疗无效组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全血粘度高切、中切、低切较治疗有效组升高;平坦下降型治疗无效组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浆粘度较治疗有效组升高;全聋型治疗无效组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NLR、PLR较治疗有效组升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突聋组患者血常规指标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NLR与预后呈负相关性,血液流变学指标中的血浆粘度、全血粘度低切与预后呈负相关性。结论突聋患者可能存在炎症感染、脂代谢异常以及血流变学异常,同时发现突聋患者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NLR、血浆粘度、全血粘度低切对其预后能起到一定的预测作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该关注突聋患者的血常规、血液流变学指标,可给予抗感染、降低血粘度等治疗,可能有助于其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