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术后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淋巴结阳性比率(Lymph node ratio,LNR)对早期宫颈癌预后的影响长期生存的影响。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贵州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10例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证实有LNM患者。根据LNM数目分为LNM≤2枚组(72例)和LNM>2枚组(38例),同时根据LNR分为LNR≤0.1组(89例)和LNR>0.1组(21例),比较不同LNM组和不同LNR组患者的生存差异。并对可能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 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病理参数进行比较。结果①全组的5年PFS、OS是82.0%、84.1%。②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示:LNM为5年PFS、OS的独立预后因素。③LNM≤2枚组5年OS、PFS较LNM>2枚组差,差异有显著性(P<0.05);④LNR≤0.1组和LNR>0.1组5年OS及PFS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LNM是可作为判断早期宫颈癌长期生存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LNM>2枚对宫颈癌患者长期生存有不利影响;LNR对宫颈癌预后的预测意义需予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数目对行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7年12月符合筛选标准的148例行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按照淋巴结转移数目进行分组:N0组(0枚)91例、N1组(1~3枚)41例、N2组(≥4枚)16例,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用Log-rank比较3组术后3年生存率,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用χ2检验进行两两比较术后3年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死亡率情况。结果 N0、N1、N2 3组的术后3年生存率分别为88.1%、71.4%、61.1%,3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N0、N1、N2 3组的总体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死亡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0.001,0.005)。结论淋巴结转移数目是结肠癌患者术后3年生存情况的危险因素,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后3年生存情况明显比有淋巴结转移者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淋巴结微转移与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临床分期为Ⅰ期的、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肺鳞癌(SCC)患者淋巴结中细胞角蛋白表达水平判定淋巴结微转移,分析淋巴结微转移与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淋巴结有微转移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无微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2,P=0.0000)。结论肺鳞癌有淋巴结微转移患者较无微转移患者生存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组织病理证实的316例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81例患者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25.63%;年龄<40岁,临床分期Ⅱ期、腺癌、肌层浸润深度≥1/2、有脉管侵犯、分化程度3级者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于年龄≥40岁,临床分期Ⅰ期、鳞癌、肌层浸润深度<1/2、无脉管侵犯、分化程度1,2级者;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OR=2.057)、肌层浸润深度(OR=2.289)及分化程度(OR=4.334,OR=13.500)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宫颈癌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与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及细胞分化程度有相关性,对制订治疗方案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浸润性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Ⅰ期和Ⅱ期患者88例。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早期浸润性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高危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肌层浸润、组织分级、临床分期、脉管浸润等5个因素有统计学意义,进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仅临床分期、肌层漫润、组织分级、脉管浸润与淋巴转移相关,P值分别为O.0002,0.0125,0.0001,0.0165。结论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主要有临床分期、肌层浸润.组织分级、脉管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7.
钱秀珍 《中国综合临床》2013,(12):1332-1334
目的评价腋窝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手术淋巴结清扫数目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年1至2012年6月进行手术治疗的腋窝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177例,按照清扫淋巴结数目进行分组,应用x。检验,比较不同阴性淋巴结数目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研究177例腋窝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为91.5%(162/177),其中腋窝淋巴结切除≤12个组的5年无病生存率为83.9%(52/62),腋窝淋巴结切除〉12个组为95.6%(110/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1,P=0.01)。结论在腋窝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患者中,清扫淋巴结数目〉12个的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明显提高,提示腋窝淋巴结清扫数目是影响该类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王慧  郑艾 《华西医学》2014,(7):1372-1375
宫颈癌为女性常见妇科肿瘤之一,具有年轻化趋势。由于淋巴结转移与否与患者预后相关,探讨无创术前检查对宫颈癌淋巴结累及情况的有效性,以淋巴结转移信息来指导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现对彩色多普勒超声、C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磁共振间接淋巴结造影等非手术分期法应用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判定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作出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CT诊断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12月期间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3例早期宫颈癌患者,均进行CT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淋巴结转移检出情况以及CT检查的诊断结果。结果:CT检查的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率为46.68%,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T检查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89%、88.89%、90.41%、89.47%、91.43%。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患者与未转移患者的CT表现(除强化密度差值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中CT检查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癌周淋巴管癌栓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均行免疫组化测定 ,比较癌周淋巴管癌栓和淋巴结转移对乳腺癌预后的影响。结果病理组织学类型影响淋巴管癌栓的发生 ;只有在无淋巴结转移的条件下 ,淋巴管癌栓才会影响乳腺癌患者的预后。结论淋巴结转移对预后影响明显高于癌周淋巴管癌栓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及同步放化疗治疗ⅡB期宫颈癌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选择2001年1月至2008年4月收治的ⅡB期宫颈鳞癌患者147例,分为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组(72例,术前予紫杉醇为主的化疗,根治性手术后或需补充放疗)和同步放化疗组(75例,予顺铂为主的化疗,同步给予放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手术组化疗有效率为73.6%,同步放化疗组有效率为70.6%,其5年生存率分别为81.9%和78.6%,手术组的并发症主要为血液毒性术后尿潴留和淋巴囊肿的发生,经对症处理短时间内痊愈。同步放化疗组的并发症主要为骨髓抑制和放射性直肠炎、膀胱炎、阴道挛缩,前者可痊愈,后者严重者甚至穿孔。结论: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ⅡB期宫颈癌可明显提高患者有效率、5年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后ⅠB2期子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79例新辅助化疗的ⅠB2期宫颈鳞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病理结果记录计算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析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有淋巴结转移40例(22.3%)。新辅助化疗后的ⅠB2期子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与患者年龄(40岁)(P<0.005)、分化程度高低(P<0.010)、深肌层浸润(P<0.005)、是否脉管浸润(P<0.005)有关。结论新辅助化疗可降低宫颈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新辅助化疗后的ⅠB2期子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与患者年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脉管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Ⅰb~Ⅱb宫颈癌术前使用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治疗的52例Ⅰb~Ⅱb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前给予新辅助化疗治疗,评价患者的近期疗效以及手术根治率。结果 52例患者中37例进行1个化疗疗程,15例进行2个化疗疗程。完全缓解率为19.2%(10/52),部分缓解率为69.2%(36/52),总有效率为88.5%(46/52)。鳞癌的有效率显著高于腺癌(P〈0.05)。46例行宫颈癌根治术治疗,根治率为88.5%。术后病理分级:Ⅰ级6例(13.0%),Ⅱ级36例(78.3%),Ⅲ级4例(8.7%)。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至2015年9月,手术根治治疗的46例患者均存活。结论术前新辅助化疗治疗Ⅰb~Ⅱb宫颈癌具有较高的根治率,尤其是鳞癌患者,能改善患者预后,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索基于多参数MRI的放射组学特征和神经网络模型在区分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效能.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78例宫颈癌并提取9个临床及病理特征,经过方差分析进而提取3个特征进入模型.两位观察者分别用软件勾勒得到感兴趣容积,提取到428个放射组学特征.放射组学特征结合临床及病理特征建模:分别组成428维、437维、431维模型.通过Python库的torch和sklearn构建并评价神经网络模型和支持向量机模型.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来评估观察者之间的信度,使用分类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和受试者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curve,AUC)用来衡量检测模型性能.使用sklearn中的metrics.roc_curve函数绘制ROC曲线,通过最大约登指数(Youden index)确定最佳界值,并进行诊断效能评估.结果 两位观察者ICC为0.819、观察者内ICC为0.796.431维神经网络模型AUC为0.882,在测试集中该模型的分类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10、0.840和0.741,优于其他模型.结论 基于多参数MRI的神经网络模型可有效地预测宫颈癌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N1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局部转移的高危因素,寻找术后辅助放疗的潜在获益者。 方法入组2009年11月至2016年12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二科接受肺癌根治手术的pN1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收集患者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分析的方法,探究淋巴结被膜外侵犯、淋巴结转移度、多站转移、转移淋巴结位置分布等淋巴结转移特征对于局部区域复发的影响,主要研究终点为无局部复发生存。 结果共纳入257例患者,其中男性159例,女性98例,年龄(58.5±8.5)岁(35~80岁)。中位随访时间58个月(5~131个月)。全部患者中,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7.7%、77.1%、70.1%;1、3、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9.3%、55.6%、45.3%;1、3、5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8.2%、76.0%、69.7%;1、3、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84.4%、58.9%、48.7%。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被膜外侵犯(HR=1.96,95%CI:1.09~3.51,P=0.024)与淋巴结转移度>0.1(HR 2.28,95%CI:1.03~5.07,P=0.043)是术后局部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淋巴结被膜外侵犯与淋巴结转移度>0.1的pN1期非小细胞肺癌是术后局部区域复发的高危人群,其有可能成为术后辅助放疗的潜在获益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淋巴结清扫范围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早期胃癌患者共129例,分为淋巴结转移阴性组(102例)和阳性组(27例),淋巴结清扫的方式包括D1和D2清扫术,收集所有纳入对象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除TNM分期外,淋巴结转移阴性组和阳性组在性别构成比、年龄、肿瘤直径、肿瘤部位、Borrmann分型、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D2清扫术的早期胃癌患者生存率显著高于D1清扫术(P0.05)。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患者中,采用D2清扫术的患者生存时间显著高于D1清扫术(P均0.05)。在淋巴结转移阴性的患者中,D1清扫术和D2清扫术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胃癌在无法准确评估淋巴结转移情况时,应首选D2清扫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颈临床病理特征与盆腔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接收的100例宫颈癌患者,时间选自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对所有患者盆腔淋巴转移状况、肿瘤病理分型、肿瘤组织学类型和生长类型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0例患者中,盆腔淋巴结转移30例,转移率是30.00%;未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70例,未转移率是70.00%。HPV感染、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生长类型方面,转移患者与未转移患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绝经期和病理分型方面,转移患者与未转移患者之间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发生与临床分期、高危HPV感染、肿瘤大小、生长类型等存在紧密联系,所以应加强对各项指标的关注,以便及早诊治患者,确保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联合同步化疗对宫颈癌患者术后的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及毒副作用.方法 将8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常规组35例采用常规放疗(6MV-X线,总剂量45~50 GY);调强组45例采用调强放疗(6MV-X线,总剂量45~50 GY).2组同期采用TP方案化疗4次.观察2组患者1、3、5年的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和毒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结果 调强组1、3、5年局部控制率为100.0%、95.5%、90.7%,均高于常规组的97.1%、91.4%、68.8%,1年和3年局部控制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年局部控制率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强组1、3、5年生存率为100.0%、97.8%、93.1%;均高于常规组的97.1%、96.9%、72.7%,1年和3年生存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年生存率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骨髓抑制、放射性膀胱损伤、放射性直肠损伤较调强组发生率明显升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调强放射治疗联合TP方案同步化疗能提高宫颈癌术后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