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颅超声造影(CE-TCCS)在大脑中动脉(MCA)狭窄闭塞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6例临床疑似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的患者分别行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及经颅超声造影检查,比较造影前后大脑中动脉狭窄显示率、定位狭窄部位、评价狭窄程度,并与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和(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经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和(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86例中98支大脑中动脉狭窄,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狭窄79支(79/98,80.6%),经颅超声造影诊断狭窄98支(98/98,100%),其中M1段狭窄68支,M2段狭窄30支;经颅超声造影对大脑中动脉狭窄定位诊断准确率为94.9%(93/98),不同程度的大脑中动脉狭窄表现不同。结论经颅超声造影能够准确诊断大脑中动脉狭窄,狭窄部位定位准确,对狭窄程度的评价有一定作用,有望成为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病变首选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经颅超声造影在颅内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颅超声造影在颅内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59例患者超声造影前、后分别经颅超声探查颅内动脉及颈内动脉颅内段,比较造影前、后颅内动脉的显示率,总结经颅超声造影在颅内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血流特点,并与MRA或DSA结果对比。结果造影增强经颅彩色多普勒(CE-TCCS)对于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显示率较常规经颅彩色多普勒(TCCS)明显提高,其中对于MCA(M2段)、ACA(A1、A2段)、PCA(P1、P2段)的显示率与TCC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1例椎-基底动脉造影前显示率为71.3%(15/21),造影后显示率为100%;CE-TCCS检出3例MCA闭塞,15例MCA狭窄,3例ACA狭窄,2例PCA狭窄;4例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7例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3例和狭窄8例,患者同侧颅内动脉血流灌注减少,血流速度减低。2例MCA狭窄支架置入术后,CE-TCCS显示血流通畅,速度在正常范围,所有结果均经MRA、DSA证实。结论经颅超声造影可以提高颅内动脉的显示率;有助于判断颅内动脉狭窄,也可用于颅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实时经颅超声血管造影诊断脑动脉闭塞的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神经内科2010年6月至201 2年6月收治的60例怀疑脑动脉闭塞的患者,男38例,女22例,年龄40~76岁,平均(59±13)岁.受检者均在1周内分别进行经颅超声血管造影和DSA检查.观察经颅超声血管造影后两侧脑动脉的显示情况以及脑动脉有无闭塞,并将结果与DSA结果进行对照,计算经颅超声血管造影诊断脑动脉闭塞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60例临床怀疑脑动脉闭塞的患者进行了双侧的经颅超声血管造影,所有患者的脑动脉和大脑动脉环均能显示.观察部位包括每位患者双侧的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发现脑动脉闭塞28例,其中大脑中动脉闭塞22例,大脑前动脉闭塞6例.DSA检查发现脑动脉闭塞26例,其中大脑中动脉闭塞22例,大脑前动脉闭塞4例.结论 经颅超声血管造影诊断脑动脉闭塞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联合经颅超声造影诊断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闭塞的特征及准确性。方法对35例疑有椎-基底动脉狭窄闭塞的患者应用TCCS联合经颅超声造影经枕窗检查椎-基底动脉,同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比较。结果35例患者DSA检出椎-基底动脉狭窄29支,TCCS联合经颅超声造影检出椎-基底动脉狭窄24支。与DSA检查对照,TCCS联合经颅超声造影诊断椎-基底动脉狭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诊断敏感性为79131%,特异性为98.68%,阳性预测值为95.83%,阴性预测值为92.59%。结论TCSS联合经颅超声造影能有效评估颅内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变化,可以作为大部分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闭塞病变的首选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经颅超声造影技术诊断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闭塞部位的价值。方法 112例脑血管病患者,利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经颅超声造影技术,采用冠状面和轴断面相结合的方法,依次检查颈内动脉颅内各段,记录血流动力学测值。超声检查与磁共振脑血管造影比较,总结超声和磁共振脑血管造影诊断颈内动脉狭窄闭塞性部位的价值。结果经过筛选共40例患者符合条件,所有颈内动脉根据解剖分为5段,即颈段、C1~2段、C3~4段、C5~6段和大脑中动脉(MCA1)段,共分析了400段。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经颅超声造影技术诊断的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闭塞者有48段,狭窄分布部位如下:大脑中动脉(MCA1)26段、C1~2段10段、C3~4段10段、C5~6段2段;合并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闭塞者有18段,大脑后动脉狭窄2例。MRA诊断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闭塞者有54段,其中大脑中动脉(MCA1)28段、C1~2段6段、C3~4段20段、C5~6段0段;合并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闭塞者有18段,大脑后动脉狭窄2例,岩骨段小动脉瘤2例。结论超声与磁共振脑血管造影两种无创检查方法均能有效判断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闭塞部位,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经颅超声造影技术能提供颅内血流动力学状况,超声与磁共振脑血管造影结合使用对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闭塞部位的诊断能提供更全面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秦正良  刘高飞  陈心岭 《临床荟萃》2008,23(22):1612-1614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方法收集我院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56例,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彩色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狭窄程度按北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试验法(NASCET)测量标准分为5个等级。结果①颅内动脉狭窄61例,颅外动脉狭窄40例,颅内外动脉均见狭窄25例;②126例动脉狭窄患者中,单支狭窄76例(60.3%),多支狭窄50例(39.7%);③动脉狭窄的常见部位依次为: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大脑前动脉>椎动脉起始段>颈内动脉虹吸段>大脑后动脉>椎动脉远端及基底动脉;④DSA示狭窄程度:126例患者189条狭窄血管中,重度狭窄或闭塞52条(27.5%);⑤82/91例(90.1%)脑卒中病灶与血管狭窄的部位相对应。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以颅内血管狭窄为多见,大脑中动脉主干狭窄的发生率最高,其次是颈内动脉颅外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结果,评价两种方法在颅内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78例患者722条血管进行TCD和DSA检查,并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TCD诊断血管狭窄的敏感性是89.2%,特异性达98.2%,假阳性是10.0%,假阴性是2.0%。TCD和DSA显示重度狭窄、闭塞基本一致,对于轻、中度狭窄DSA阳性率会更高些。结论:TCD和DSA具有互补性,是检测动脉狭窄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背景血管造影虽为诊断脑血管病的"金标准",因其有创性不能广泛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和头部磁共振血管成像均为无创检查,可用于颅内大动脉血管腔及血流动力学的评估.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评估缺血性脑血管病时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可靠性及与磁共振血管成像的相关性.设计以患者为观察对象,病例分析.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对象以2001-04/2002-02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45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经CT证实为缺血性脑血管病,且对实验知情同意.方法应用TC-2021经颅多普勒超声仪及VISART1.5T超导MR装置,对45例患者行经颅多普勒超声与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两次检查相隔时间为1~15 d.观察所检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末端、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及管腔形态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经颅多普勒超声和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患者颅内血管腔和血流动力学结果的相关性.②以磁共振血管成像为标准,比较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特异性,敏感性,假阳性,假阴性及符合率.结果45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经颅多普勒超声和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测结果相关性理论值Tmin=9.91;χ2=107.92,P<0.005,可认为两者检出率结果有关;经颅多普勒超声检出率为19.06%,磁共振血管成像检出率为15.25%,两者检出阳性率有差别(χ2=3.93,P<0.05).②以磁共振血管成像为标准,比较经颅多普勒超声发现相应血管病变数,得出诊断异常血管的特异性为94.22%、敏感性为78.10%、假阳性为7.46%,假阴性为23.31%及符合率为89.36%.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管异与磁共振血管成像相符性较高,它能准确判定所探及血管功能状态,能较早而敏感反映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而磁共振血管成像则可直接显示血管形态的改变,两者结合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与经颅多普勒超声成像联合检查在颈部血管狭窄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疑似颈内动脉狭窄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99例,所有患者均做颈脑血管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成像检查,以血管造影的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患者颈内血管病变情况;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成像的检查结果及二者联合检查结果与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相比较的准确率和敏感性、特异性、阴性及阳性预测值。结果 99例患者经血管造影检查共检测198支血管,正常68支(34.3%);病变血管130支[包括闭塞32支(16.2%)、重度狭窄98支(49.5%)];双侧狭窄34例(34.3%),单侧闭塞32例(32. 3%),单侧狭窄33例(33. 3%)。对比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准确率为88. 9%,经颅多普勒超声成像检查结果的准确率为84. 8%,彩色多普勒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成像联合检测的准确率为98. 99%。经颅多普勒超声成像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成像对比血管造影的准确率差异有显著性(x^2=27. 3,P<0. 05);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成像对比血管造影的准确率差异有显著性(x^2=26.7,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成像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98.2%,特异性为100.0%,阴性预测值为96. 9%,阳性预测值为100.0%,显著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成像单独检测结果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阴性、阳性预测值(P<0. 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成像联合检查,可显著提高临床中对颈动脉闭塞或狭窄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研究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利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经常规超声证实存在颈动脉斑块的5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资料。 结果其中7例患者常规超声显示存在低回声斑块而经超声造影证实斑块分级仅为Ⅰ级;5例患者常规超声显示存在高回声斑块而经超声造影证实斑块分级为Ⅲ~Ⅳ级;3例患者经超声造影显示出常规超声未能清晰发现的颈内动脉外侧壁斑块;2例患者经过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综合分析证实存在动脉斑块致颈动脉狭窄,狭窄率估测为50%~69%。结论超声造影在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尤其是在发现颈动脉外侧壁斑块、观察斑块内新生血管及评估斑块稳定性方面优于常规超声;在评估血管狭窄程度方面,常规超声结合超声造影综合应用要优于单纯应用常规超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应用在诊断颈内动脉(ICA)狭窄(狭窄>50%)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7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CDFI和TCD常规检查,其中32例经脑血管造影(DSA)确定为ICA单、双侧狭窄或闭塞.以DSA为标准,计算CDFI、TCD 及二者联合检查结果的符合率.结果 CDFI诊断符合率为83%(53/64),TCD为78%(50/64),二者联合应用符合率为94%(60/64).结论 CDFI与TCD的联合应用能明显提高对I CA狭窄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结合颈动脉超声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东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疑似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疾病组;另选取同期1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均予以TCD检查、颈动脉超声检查,以头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为检验金标准。对比TCD、颈动脉超声检查单独、联合诊断价值。结果:头颅DSA检查100例疑似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阴性、阳性患者分别为20例、80例。颈动脉超声、TCD与联合诊断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CD联合颈动脉超声诊断准确度与敏感度显著高于单一TCD、颈动脉超声诊断(P <0.05);80例患者均存在血管狭窄病变,TCD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血管狭窄病变检出率与DSA检出情况相比差异显著(χ2=5.161,P <0.05),与颈动脉超声、TCD单一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健康组基底动脉平均流速、椎动脉平均流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ClarifyTM血管增强(VE)技术联合CDFI对肾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3例患者(186支肾动脉)分别行常规二维超声联合CDFI、VE技术联合CDFI检测,与肾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相比较。结果 186支肾动脉中,常规二维超声联合CDFI检出10支肾动脉狭窄,21支肾动脉显示不清,肾动脉显示率为88.71%(165/186);VE技术联合CDFI检出16支肾动脉狭窄,7支肾动脉显示不清,肾动脉显示率96.24%(179/186)。肾动脉造影检查发现22支肾动脉狭窄,2支闭塞。常规二维超声联合CDFI的敏感度39.13%(9/24),特异度99.38%(161/162);VE技术联合CD-FI的敏感度58.33%(14/24),特异度98.78%(160/162)。结论 VE技术联合CDFI对肾动脉的显示率及动脉狭窄的检出率比常规二维超声联合CDFI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颅超声造影(CE-TCCS)在大脑中动脉(MCA)狭窄闭塞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6例临床疑似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患者分别行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及CE-TCCS检查,比较造影前、后对MCA 狭窄的显示率,定位狭窄部位,评价狭窄程度,并将诊断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MRA或DSA显示,86例患者中共98支MCA 狭窄,TCCS对MCA 狭窄的显示率为80.6%(79/98),CE-TCCS为100%(98/98)。98支狭窄的MCA中M1段狭窄68支,M2段狭窄30支,CE-TCCS对于MCA 狭窄定位诊断的准确率为94.8%。86例中19例患者年龄较大,TCCS大脑中动脉不能全程显示,呈断续显示,未探及明显高速血流,其中M1段狭窄漏诊8例,M2段狭窄漏诊11例;注射造影剂后,MCA全程显示清楚,狭窄段表现为彩色血流色彩明亮,呈五彩镶嵌样,频谱多普勒显示局部血流速度明显加快,部分血管远段血流速度减低;严重狭窄者近闭塞动脉处血流信号呈断续的点条状充盈,血流速度减低。闭塞动脉未见血流信号。结论 经颅超声造影能够准确诊断MCA 狭窄并准确定位狭窄部位,且对评估狭窄程度具有一定作用,有望成为MCA狭窄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来我院进行诊治的90例疑似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脑血管造影与颈动脉超声检查,记录颈动脉超声与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以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颈动脉超声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超声诊断颈动脉轻度狭窄符合率最低(63.16%),诊断颈动脉闭塞符合率最高(93.75%),总符合率为88.03%;7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超声检出73例,其中诊断正确68例(91.89%),误诊5例(6.76%),漏诊6例(8.11%);颈动脉超声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灵敏度为91.89%、特异度为68.75%、准确率为87.78%、阳性预测值为93.15%、阴性预测值为64.71%。结论:颈动脉超声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方便快捷、准确性高,可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诊断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颅彩色双功超声(TCCS)及超声造影(CEUS)对颅内动脉狭窄诊断的价值,并与DSA结果对照评价其可靠性。方法对58例临床疑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一周内行TCCS和DSA检查颅内动脉。结果DSA共检出31条大脑中动脉(MCA)狭窄,TCCS及CEUS检出28条,DSA未证实有狭窄的MCA血管中,TCCS检出1条有狭窄,TCCS诊断MCA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和假阴性分别为90.3%、96.5%、3.5%和10.3%。结论TCCS和CEUS诊断颅内动脉狭窄有较好的准确性,是其检查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脑血管造影以及颈动脉超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间在我院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00例)当作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都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和颈动脉超声检查,甲组是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乙组是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两组检查结果进行评价。结果:甲组颈动脉闭塞的检出率(6.00%)大于乙组(5.50%),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X2=0.046,P=0.830)。甲组颈动脉狭窄70.0%的检出率(31.50%)大于乙组(27.50%),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X2=0.769,P=0.380)。甲组颈动脉狭窄70.0%-99.0%的检出率(62.50%)大于乙组(52.00%),具有统计学意义(X2=4.505,P=0.034)。乙组颅外颈动脉斑块检出率(75.50%)大于甲组(51.50%),具有统计学意义(X2=24.582,P=0.000)。结论: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脑血管造影、颈动脉超声对于颈动脉闭塞和颈动脉狭窄70.0%检出率上差异不显著,在颈动脉狭窄70.0%-99.0%上的检出率上两种检查方式均较高,而在颅外颈动脉斑块上颈动脉超声的检出率要高于脑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18.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致死率和致残率都非常高的疾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8%~10%[1].大脑中动脉(MCA)是颅内动脉狭窄最易受累的血管,其狭窄或闭塞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提高MCA狭窄的检出率及狭窄程度的准确判定也备受关注.虽然经颅彩色双功能超声(TCCS)是评价MCA狭窄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常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MCA狭窄后管腔的显示欠清晰,而血管增强成像(Clarify VE)技术恰恰可以提高残余管腔显示的清晰程度,本研究应用该技术联合TCCS检查,旨在探讨这一技术在MCA狭窄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超声造影对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评估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评估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 用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CEUS)检查108例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判断狭窄的部位及程度,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相对比.结果 108例患者经DSA确诊存在颅外段颈动脉轻中度狭窄62例,共81条血管(颈总动脉33条,颈内动脉43条,颈外动脉5条);重度狭窄39例,共51条血管(颈内动脉46条,颈总动脉5条);完全闭塞7例,共7条血管(均为颈内动脉).CEUS明显改善了对血管内膜面和中膜一外膜界面的显像.以DSA结果为金标准,常规超声和CEUS对轻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完全闭塞的判断符合率分别为76.5%和91.4%(P<0.05)、60.8%和94.1%(P<0.001)、28.6%和100%(P<0.05).CEUS和DSA对狭窄率计算值呈显著线性正相关(r=0.975,P<0.001).结论 CEUS能够较为准确、无创地评估颅外段颈动脉狭窄,优于常规超声,且与DSA相关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血管超声检测的结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到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患者,共500例,均对其予以颈部血管超声检测与CT血管造影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经颈部血管超声检测显示,86例患者存在血管内膜增厚现象,115例患者存在低回声斑块,126例患者存在强回声斑块,173例患者存在混合回声斑块;相比于CT血管造影检测,颈部血管超声检测对于动脉管腔的狭窄程度的诊断准确率明显较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颈部血管超声检测能够明确患者的血管内膜增厚情况及斑块回声情况,为临床医生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供较为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