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应用全脑3D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pcASL)磁共振成像技术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脑血流灌注特点进行初步研究。方法:16例AD患者(AD组)和16例年龄匹配的认知功能正常老年人(对照组)进行核磁共振形态学和ASL灌注成像检查。利用SPM8软件对获得的脑血流图像进行预处理并统计分析,比较2组的脑血流灌注差异,并探讨AD患者的脑血流特点。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D组内侧颞叶萎缩明显,双侧额颞顶枕血流灌注普遍减低(P<0.001),主要累及左侧额叶、右侧眶额下部、右侧海马旁回、双侧顶叶下部、右侧顶叶上部、右侧缘上回、右侧楔前叶、右侧中扣带回、左侧中央后回、右侧颞叶中部(P=0.000)。经部分容积校正后,AD组双侧颞叶及顶枕交界区脑血流灌注明显减低(P<0.001)。结论:3D pcASL通过测定脑血流可以监测AD患者脑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脑CT灌注成像(CTP)评估脑血流灌注情况,探讨脑血流灌注与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且进行脑CTP检查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3例,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价和画钟测试(CDT),按认知功能受损的程度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对照组,n=43)、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组(n=48)和血管性痴呆(VD)组(n=12)。分析各组CTP不同大脑部位感兴趣区的脑血流灌注特点。结果三组糖尿病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χ~2=7.556,P=0.023),VCIND组和VD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年龄和糖尿病病史是V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三组间相比,额叶、颞叶、顶叶的局部脑血容量(CBV)有显著性差异(F3.216,P0.05);VD组额叶、颞叶、顶叶的CBV低于对照组(P0.05),且VD组额叶、颞叶CBV低于VCIND组(P0.05)。三组左侧的颞叶、顶叶和半卵圆中心的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以及左侧枕叶的TTP有显著性差异(F3.116,P0.05);VD组高于对照组和VCIND组(P0.05)。三组在局部脑血流量(CBF)及右侧脑叶的MTT和TTP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额叶、顶叶及右侧颞叶的CBV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r0.203,P0.05)。顶叶和左侧额叶的CBV与CDT评分呈正相关(r0.214,P0.05)。结论不同程度VCI均存在脑血流灌注降低,以额叶、颞叶、顶叶降低明显,且血流灌注随着认知障碍程度的进展而进一步降低,左侧半球受损早于右侧。脑CTP可为VCI的早期识别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和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脑血流灌注改变、认知功能损害,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 30例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记忆障碍门诊诊断的AD患者(AD组)、30例MCI患者(MCI组)、30例与之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正常老年人作为对照组(NC组)。采用2D连续性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技术半定量测量局部脑血流和神经心理学量表联合评估AD患者脑灌注和认知状况,分析AD组、MCI组及NC组的认知状态、脑灌注特点,以及认知功能与脑灌注的相关性。结果 (1)3组被试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 CA)评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AD组和MCI组在双颞叶、双顶叶、双放射冠脑白质等信号强度不同程度降低,而且3组被试中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对AD组、MCI组患者脑灌注多部位信号强度与MMSE及MOCA评分进行双因素相关分析发现,双颞叶、双顶叶信号强度与MMSE和Mo CA评分成正相关。结论 (1)应用ASL技术可以清晰显示AD患者和MCI的脑灌注减低区,与N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能有助于AD及MCI的早期评价。(2)MMSE和Mo CA评分与MRI的ASL脑灌注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二者结合可提高判定AD和MCI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轻度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的脑血流(Cerebral blood flow,CBF)灌注和脑灰质体积的变化特点。方法:临床招募轻度AD患者和健康对照老年人进行包含3D-T1WI和3D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Three-dimensional pseudo-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pcASL)序列的磁共振扫描,运用统计参数图(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SPM)8软件对两组受试者全脑CBF图进行基于体素的全脑灌注差异的分析;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方法(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比较两组受试者全脑灰质体积的差异;对灌注有差异的脑区的CBF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共纳入轻度AD患者26例(年龄(73.0±6.8)岁,男16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53例(年龄(73.7±8.2)岁,男23例)。与对照组相比,轻度AD组患者CBF灌注减低区主要位于双侧顶叶(以楔前叶、角回为主)、枕叶以及左侧颞叶和额叶;CBF灌注增高区主要位于右海马和海马旁回、右扣带回、基底节核团以及双侧额叶(以眶面和内侧面为主)(P<0.01,FDR校正,团块阈值>100像素)。轻度AD患者的脑灰质萎缩主要位于双侧颞叶内侧结构(海马、海马旁回、杏仁核),也累及双侧岛叶和基底节核团(P<0.01,FDR校正,团块阈值>100像素)。轻度AD组患者左颞顶叶脑回、双侧额上回的CBF值与MMSE评分呈现正相关;双侧内侧和旁扣带回、右前扣带回的CBF值与MMSE评分呈现负相关(P<0.05)。结论:轻度AD患者存在以顶叶为主的低灌注和以海马、基底节区、额叶为主的高灌注改变,而其灰质萎缩主要集中在双侧颞叶内侧结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梗死部位对脑梗死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脑梗死患者134例,按脑梗死影像学分型分为中梗死组52例,小梗死组43例,腔隙性脑梗死组39例,3组均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临床记忆量表(clinical memory scale,CMS)、词语流畅性测验(verbal fluency test,VFT)、画钟测验(clock drawing test,CDT)评定,并进行比较。结果中梗死组MMSE评分[(22.78±3.22)分]、CMS评分[(67.98±10.17)分]、VFT评分[(12.30±3.75)分]、CDT评分[(2.67±0.81)分]低于腔隙性脑梗死组[(26.02±2.88)、(72.16±11.17)、(16.30±4.47)、(3.25±0.65)分](P0.05),小梗死组MMSE、CMS、VFT、CDT评分[(24.48±3.81)、(68.85±10.01)、(14.15±2.70)、(2.99±0.75)分]与中梗死组和腔隙性脑梗死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梗死组和小梗死组额叶、颞叶梗死灶MMSE、CMS评分低于基底节区、顶叶和枕叶(P0.05),基底节区梗死灶MMSE、CMS评分低于顶叶和枕叶(P0.05),额叶梗死灶VFT、CDT评分低于颞叶、顶叶、枕叶和基底节区(P0.05);腔隙性脑梗死组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和基底节区梗死区MMSE、CMS、VFT、CDT评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灶大小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中、小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受损程度与梗死部位有关,额、颞叶梗死者认知功能受损明显,其次为基底节区梗死和顶、枕叶梗死;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受损程度与梗死部位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与脑白质完整性、脑血流灌注的关系。方法:选取52例CSVD伴MCI患者为MCI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价认知功能,采用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SL)灌注成像测定脑血流量(CBF)和磁共振弥散张量技术(DTI)测定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弥散系数(ADC)等。结果:MCI组MoCA量表总分、视空间/执行、命名、注意/计算力、语言、抽象思维及延迟记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MCI组双侧半卵圆中心、额叶、顶叶FA值、CBF均降低(P<0.05),双侧额叶、顶叶的ADC值高于对照组(P<0.05);右侧半卵圆中心、双侧额叶、顶叶的FA值与CBF呈正相关(P<0.05),双侧额叶和顶叶的ADC值与CBF呈负相关(P<0.05);右侧半卵圆中心、双侧额叶的FA值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P<0.05),双侧额叶的ADC值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P<0.05);双侧额叶、顶叶的CBF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脑白质完整性损伤尤其是颞叶损伤是CSVD患者伴发MCI的重要标志,且与脑血流灌注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脑卒中认知障碍的影响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9月-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70例,均行颅脑CT检查确定病灶位置,并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评估患者的认知障碍程度,结合CT图像分析脑卒中认知障碍影像特点。结果:额叶、颞叶、顶叶、枕叶、丘脑的认知障碍发生率最高,不同病灶部位认知障碍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部位为额叶、颞叶、丘脑者MOCA评分明显低于病灶部位为基底节、顶叶、枕叶、小脑、脑干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障碍的发生率与脑卒中病灶部位有关,其中额叶、颞叶、枕叶、丘脑的认知障碍发生率最高,额叶、颞叶、丘脑认知功能缺损程度最重,而基底节、脑干等部位的认知障碍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8.
首次脑梗死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多因素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首次脑梗死后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CT或MRI确定首次脑梗塞患者282例,所有患者均为右利手。病灶部位:额叶53例,顶叶45例,颞叶50例,枕叶43例,丘脑33例,基底节174例,小脑30例,脑干51例;测定病灶体积;采用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①额叶、顶叶、颞叶、枕叶、丘脑、基底节梗死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小脑、脑干梗死与认知功能障碍无相关性。②病灶体积大小与认知功能障碍呈显著相关性(P<0.05)。③MOCA总分与HAMD分值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认知功能正常组与异常组的HAMD得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④首次卒中后有认知功能损害者呈低文化水平特征,有长期大量饮酒史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有显著性异常(P<0.05)。结论认知功能障碍是首次脑梗死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认知功能障碍与卒中部位及体积有关,病灶体积大者认知功能障碍严重,教育水平低、长期大量饮酒及抑郁患者更易发生认知障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三维(3D)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成像技术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患者的脑血流灌注特征。方法:选择24例AD患者和21名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老年人,采用ASL序列进行灌注成像。将获取的脑血流图像(cerebral blood flow,CBF)采用基于体素分析方法经后处理配准进行全脑分析,比较2组的脑血流灌注情况,并探讨AD患者的脑血流灌注特征。结果:与正常老年人相比,AD患者的双侧颞枕顶叶皮层、左侧边缘叶及左侧胼胝体压部的脑血流量CBF明显降低,同时双侧丘脑、右侧壳核、右尾状核头部及右侧颞叶白质区的CBF明显增高。结论:基于体素的ASL全脑分析揭示了AD认知损害过程中相关脑区的血流灌注异常,作为一种无创的血流动力学检查新技术,ASL可能对进一步研究AD的神经病理生理机制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技术检测脑血流灌注评估早期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早期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30例,将这些患者作为MCI组,另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3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的各脑区脑血流量(CBF)数值、MMSE评分和MoCA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MCI组患者右额叶、左额叶、右颞叶、左颞叶、右颞顶交界、左颞顶交界、右顶叶、左顶叶、右海马、左海马的CBF数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语言、延迟记忆、执行能力、注意力与计算力、命名、抽象思维、定向力评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磁共振3D-ASL技术检测脑血流灌注能够将有效的影像学依据提供给临床以评估早期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3)N-ammonia PET/CT脑血流灌注显像结合醋甲唑胺负荷试验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管储备评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2月,10名正常人和53例单侧大脑中动脉或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在基态和醋甲唑胺负荷后分别行~(13)N-ammonia PET/CT脑血流灌注显像成像。在双侧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基底节和丘脑勾画相应的感兴趣区,计算两侧的平均放射性计数和血流变化率。结果正常人基态和负荷后,双侧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基底节和丘脑放射性分布均大致对称。基底节、丘脑放射性分布高于皮质,白质放射性分布最低。负荷后双侧放射性计数均较基态时增高,双侧增高幅度基本一致(t=1.552,P=0.132)。基态显像时,39例患者呈现126个血流灌注减低区。负荷后,49例患者呈现183个血流灌注减低区。基态时已有血流灌注减低区的39例患者中,16例负荷后出现新的血流灌注减低区,13例29个病灶血流灌注较基态时改善。血流灌注减低区的负荷血流变化率与基态血流变化率有显著性差异(t=2.466,P0.05)。结论~(13)N-ammonia PET/CT脑血流灌注显像结合醋甲唑胺负荷试验能够很好评估单侧大脑中动脉或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脑血管储备的变化,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情评估和早期干预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扩散峰度成像(DKI)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白质微观结构的改变。方法 对23例AD患者(AD组)和24名健康对照者(HC组)进行常规MR序列及DKI扫描,手动测量额叶、顶叶、枕叶及颞叶皮层下白质、内囊(前、后肢)、外囊、胼胝体(膝、干、压部)的DKI参数,包括扩散峰度(MK)、横向峰度(Ka)、径向峰度(Kr)、平均扩散率(MD)、横向扩散率(Da)、径向扩散率(Dr)及FA值。采用ROC曲线下面积评价各参数值诊断AD的效能。结果 与HC组相比,AD组的顶叶及颞叶皮层下白质、外囊的MK、Ka、Kr值均降低;枕叶皮层下白质的MK、Kr值均降低;内囊前肢、胼胝体膝的MK、Ka值均降低;胼胝体干的MK、Kr值均降低;胼胝体压、内囊后肢的Ka值降低(P均<0.05)。额叶皮层 下白质、内囊前肢、胼胝体干的MD、Da、Dr值均升高;顶叶及颞叶皮层下白质、外囊的MD、 Dr值均升高;胼胝体压部的MD、Da值均升高;内囊后肢、胼胝体膝的MD值均升高;枕叶皮层下白质的Dr值升高(P均<0.05)。额叶、顶叶、枕叶及颞叶皮层下白质、胼胝体干、胼胝体膝、内囊前肢、外囊的FA值减小(P均<0.05)。颞叶皮层下白质Dr值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5。所有部位的MK、Ka、Kr及FA值与MMSE评分均呈正相关;MD、Da及Dr值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DKI参数可反映AD患者脑白质微观结构的改变,颞叶皮层下白质的Dr值是鉴别AD患者与正常人的最佳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photonemissioncomputertomography,SPECT)方法,了解老年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合并发生的比率,分析心脑血流灌注相关性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8例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犤男3例,女5例,平均年龄(73.95±6.31)岁犦进行了心、脑血流灌注SPECT检查,同时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中国成人智力量表(CISA)和临床记忆量表评价认知功能。结果:老年心脑血流灌注降低同时发生的比例较高,冠心病组84%,脑血管疾病组58%。相对定量分析发现心脑血流灌注水平之间未见明显相关。左室射血分数与脑血流灌注最低值正相关(r=0.335,P<0.01),而同时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组的患者中相关系数则更高(r=0.482,P<0.05)。认知功能尤其是记忆功能与部分脑感兴趣区如扣带回、左丘脑、右顶叶灌注呈正相关关系(r=0.396~0.789,P<0.05)。扣带回血流灌注与多项认知功能成绩呈明显正相关(r=0.400~0.807,P<0.05),在脑血管疾病组中更为明显(r=0.402~0.589,P<0.05)。心肌血流灌注与认知功能并无明显相关,而左室射血分数与认知功能尤其是记忆能力呈正相关(r=0.411~0.759,P<0.05),冠心病组较脑血管疾病更为密切。结论:老年心、脑缺血性疾病同时存在比率大。心功能的下降、脑血流灌注的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脑灌注显像技术,观察多动症同时伴有学习困难患儿的局部脑血流灌注量的改变情况,探讨多动症同时伴有学习困难儿童局部脑功能状态和易损部位及特点。方法对60例符合美国DSM-Ⅳ诊断标准的多动症患儿同时伴有学习困难者进行SPECT 99mTc-ECD脑灌注显像检查,并对此类患儿局部脑功能状态和易损部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0例多动症患儿SPECT检查中发现大脑皮质不同的功能区均有不同程度的血流灌注异常,以额叶和基底神经节功能受损最常见。其中双侧基底节血流灌注和功能不匹配者49例(81.7%);单侧或双侧额叶血流灌注降低为53例(88.3%),其中左额前血流灌注降低为45例、右额前为39例;颞叶血流灌注降低为21例(35%),枕叶为14例(23.3%),顶叶为3例(5%)。结论多动症伴有学习困难的儿童多有脑实质功能和血流灌注的损害,而不只是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异常。脑灌注显像中脑部血流灌注和功能的异常;最易出现在额叶和基底节上、其次为颞叶、枕叶及顶叶。应用SPECT脑灌注显像技术可以直观、准确地了解多动症同时伴有学习困难患儿大脑实质是否受损及受损功能区所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电针激发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评估早期神经精神性系统性红斑狼疮(NPSLE)患者脑细胞功能储备的价值。方法 对25例NPSLE患者于电针激发前(基础状态)与电针激发状态下行SPECT脑血流灌注成像,经视觉分析和定量分析判定脑血流灌注和功能异常区,比较不同状态下全脑及各脑区血流灌注值的差异。结果 基础状态下,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于25例共见138处局灶性脑血流灌注异常和功能低下区,其中15例(15/25,60.00%)存在全脑皮质弥漫性血流灌注及功能低下;电针激发状态下病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完全及明显改善率为72.46%(100/138),且全脑及双侧额叶、顶叶、颞叶、枕叶血流灌注值均明显高于基础状态(P均<0.05)。结论 电针激发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能可视化评估早期NPSLE患者功能低下脑细胞及其功能储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并分析梗死灶部位与急性脑梗死(ACI)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选取134例ACI患者(ACI组)和100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临床记忆量表(CMS)、词语流畅性测验(VFT)、画钟测验(CDT)等评定,并行F300检查,将神经心理学量表评定结果及P300检查结果按照脑梗死的影像学分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1.中梗死与腔隙性梗死MMSE、CMS、VFT、CDT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中梗死与小梗死、小梗死与腔隙性梗死之间MMSE、CMS、VFT、CDT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梗死及小梗死亚组示:额、颞叶梗死MMSE、CMS评分低于基底核区和顶、枕叶梗死,基底核区梗死MMSE、CMS评分低于顶、枕叶梗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额叶梗死VFT、CDT评分明显低于颞、顶、枕叶和基底核区梗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腔隙性梗死亚组示:额、颞、顶、枕、基底核区梗死之间比较MMSE、CMS、VFT、CDT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与梗死灶部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并分析梗死灶部位与急性脑梗死(ACI)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选取134例ACI患者(ACI组)和100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临床记忆量表(CMS)、词语流畅性测验(VFT)、画钟测验(CDT)等评定,并行F300检查,将神经心理学量表评定结果及P300检查结果按照脑梗死的影像学分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1.中梗死与腔隙性梗死MMSE、CMS、VFT、CDT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中梗死与小梗死、小梗死与腔隙性梗死之间MMSE、CMS、VFT、CDT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梗死及小梗死亚组示:额、颞叶梗死MMSE、CMS评分低于基底核区和顶、枕叶梗死,基底核区梗死MMSE、CMS评分低于顶、枕叶梗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额叶梗死VFT、CDT评分明显低于颞、顶、枕叶和基底核区梗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腔隙性梗死亚组示:额、颞、顶、枕、基底核区梗死之间比较MMSE、CMS、VFT、CDT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与梗死灶部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多模态MRI技术探讨随着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加重,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材料与方法 39例单侧颈动脉不同程度狭窄患者纳入试验分析。通过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检查明确管腔狭窄程度,利用磁共振动态磁敏感对比灌注成像(dynamic susceptibility contrast perfusion-weighted imaging,DSC-PWI)评价脑组织血流动力学改变。依照狭窄程度分为4组,测量各组患者颞顶叶、额叶灌注值。统计分析各参数患侧与健侧的统计学差异,分析狭窄程度与各灌注值的相关性,同时比较分析各组患者患侧颞顶叶与额叶的相对灌注值的差异。结果 39例中额叶灌注异常者9例,颞顶叶灌注异常者19例,且多出现在重度及闭塞组,颞顶叶相比额叶更易出现脑血流动力学的异常且灌注参数变化更显著(P0.05);以颞顶叶为例,颈动脉狭窄程度与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elative mean through time,rMTT)、相对达峰时间(relative time-to-peak,rTTP)、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呈正相关(P0.01)。结论颈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会导致远端血供不足,额、颞顶叶脑组织灌注不同程度减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与两日法静息腺苷负荷脑血流灌注显像比较,探讨同日法显像的可行性。方法:64例行静息与腺苷负荷脑SPECT血流灌注显像的非器质性精神疾病患者,同日法组和两日法组各32例,在重建的横断面图像上选择3个参考层面,分别勾画其双侧镜像部位小脑、额叶、颞叶、顶叶、枕叶相同大小的感兴趣区(ROI),测定各ROI放射性计数。选取正常部位的大脑ROI,以双侧小脑ROI平均放射性计数为参照,分别计算双侧大脑额叶、颞叶、顶叶、枕叶ROI放射性计数与其比值,对每组患者腺苷负荷后显像的比值与静息显像的比值进行配对t检验,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同日法组:共获得194组大脑ROI,负荷显像的比值与静息显像的比值配对t检验示额叶(静息组0.922±0.101,腺苷负荷组0.905±0.093;P〉0.05)、顶叶(静息组0.876±0.082,腺苷负荷组0.884±0.097;P〉0.05)、枕叶(静息组1.029±0.136,腺苷负荷组1.020±0.12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颞叶(静息组0.940±0.096,腺苷负荷组0.905±0.08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日法组:共获得视为正常的174组大脑ROI,负荷显像的比值与静息显像的比值配对t检验示额叶(静息组0.901±0.100,腺苷负荷组0.956±0.149;P〈0.05)、颞叶(静息组0.923±0.070,腺苷负荷组0.981±0.090;P〈0.05)、顶叶(静息组0.840±0.126,腺苷负荷组0.887±0.09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枕叶(静息组1.102±0.146,腺苷负荷组1.010±0.12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同日法静息与腺苷负荷脑血流灌注显像可信度欠佳,建议采用两日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r tomography,SPECT)方法,了解老年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合并发生的比率,分析心脑血流灌注相关性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8例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男3例,女5例,平均年龄(73.95&;#177;6.31)岁]进行了心、脑血流灌注SPECT检查,同时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中国成人智力量表(CISA)和临床记忆量表评价认知功能。结果:老年心脑血流灌注降低同时发生的比例较高,冠心病组84%,脑血管疾病组58%。相对定量分析发现心脑血流灌注水平之间未见明显相关。左室射血分数与脑血流灌注最低值正相关(r=0.335,P&;lt;0.01),而同时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组的患者中相关系数则更高(r=0.482,P&;lt;0.05)。认知功能尤其是记忆功能与部分脑感兴趣区如扣带回、左丘脑、右顶叶灌注呈正相关关系(r=0.396~0.789,P&;lt;0.05)。扣带回血流灌注与多项认知功能成绩呈明显正相关(r=0.400~0.807,P&;lt;0.05),在脑血管疾病组中更为明显(r=0.402~0.589,P&;lt;0.05)。心肌血流灌注与认知功能并无明显相关,而左室射血分数与认知功能尤其是记忆能力呈正相关(r=0.411~0.759,P&;lt;0.05),冠心病组较脑血管疾病更为密切。结论:老年心、脑缺血性疾病同时存在比率大。心功能的下降、脑血流灌注的降低对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影响甚大;SPECT技术可用于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认知功能评估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