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循证公共卫生在国境口岸卫生检疫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通过对循证公共卫生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国境口岸卫生检疫中的需求分析,从循证保健医学、循证检验医学、循证免疫规划、循证公共卫生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四领域进行实践和措施的分析研究。结果循证公共卫生将为我国国境口岸卫生检疫决策、技术方法与科学研究提供良好的理论与实践保障,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境口岸卫生检疫循证公共卫生研究势在必行。结论国境口岸卫生检疫应积极采用循证公共卫生理念及方法应对新形势下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2.
3.
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检疫应急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提出口岸检验检疫部门有效应对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基本框架并探讨了应对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剖析了目前应对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现行机制的薄弱环节,通过应急响应实例分析并提出了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问题与对策,认为口岸突发公共卫生检疫应急体系应包括应急指挥、公共卫生信息、实验室快速诊断、应急处理队伍、应急支撑、前瞻性的科研等几个子系统的合力建设.目前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7,(6)
本文根据全球检疫传染病、监测传染病以及新发传染病等公共卫生风险持续不断暴发实际,研析检疫警示对口岸非传统领域国家安全防控措施落地落细有重要指引作用。通过列举检疫警示实例,概述检疫传染病逢疫常警常新、新发传染病列入重点焦点、其他传染病依据特征特点、公共卫生要素严谨严肃以及预警期限合情合理等5个方面警示要义,实证检疫警示有利于涉外运营以及公众与警示因素关联时主动面对、科学防范,为早发现、早管控奠定基础。因此,检疫警示是质检与关联体系以及公众心理与物质准备的重要载体,对守住、守稳、守好国门安全底线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卫生检疫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网络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研究新的传染病疫情报告方法,解决传染病疫情上报存在的问题,以适应卫生检疫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的要求.[方法]利用计算机网络和CA(数字证书)加密技术,开展卫生检疫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网络系统研究.[结果]该系统运行以来,处理各类疫情信息共6 627条,有效地解决了卫生检疫疫情时限性和保密性对疫情信息管理的困扰,达到了卫生检疫管理快速安全、交流顺畅、反应及时、管理便捷的预警反应机制的要求.[结论]该系统的建立,解决了传统疫情上报工作中的问题,加强了信息交流与共享,提高疫情信息管理的自动化水平,达到了课题设计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国际卫生条例(2005)》不再把重点放在边界、机场和海港被动的屏障,而转向积极主动的风险管理战略"的背景下,通过对我国公共卫生基础现状以及口岸卫生检疫在重大疫情防控中发挥作用的研究,明确了口岸卫生检疫在中国公共卫生体系中的定位,提出口岸卫生检疫仍然是中国公共卫生体系中最为重要、最为有效的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并从科学依据、专家指导、风险管理3个方面提出中国特色的口岸卫生检疫工作模式转变,提出了建立监测预警系统、培养专家人才、合理实验室布局3条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建立卫生检疫人员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能力评价模型,为检验检疫部门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挑选人才、评价人才提供借鉴.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实地调研、层次分析、专家咨询等方法,筛选卫生检疫人员应对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评价指标,通过专家评分及综合统计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结果 建立了卫检疫人员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由3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构成;最终,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检疫人员应急能力评价的初步线性模型.结论 所构建的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检疫人员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能够涵盖卫生检疫人员应急能力的各方面,所建立的初步线性评价模型,适用性、操作性较强,评价指标可量化、评价结果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探讨检验检疫部门在国境口岸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识别内容。方法从对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风险识别的迫切性入手,通过对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数据搜集与处理、识别、确定风险源、风险后果识别、主体脆弱性识别与分析等风险识别内容的研究,探讨检验检疫部门对国境口岸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识别的主要方面。结论检验检疫部门对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识别的内容不仅包括对风险事件、风险源、风险原因及潜在后果的识别,也包括对主体脆弱性的识别,还要考虑级联效应和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有效地控制SARS传染病在国内外传播.方法对SARS传染病的症状表现、流行病学、传统理解、防制机制和以往我们对公共卫生的经费投入等情况进行了探讨,结合检验检疫系统的工作性质,阐明了面对SARS疫情,如果我们的防制措施不到位,会发生疾病从我们监管的眼皮底下传出和传入的可能.结果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人员交往频密化,给SARS疫情的爆发和迅速传播创造了适宜的条件.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有些病毒也产生了变异,新的病毒可以借助适宜的条件在世界各地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给人们突如其来的袭击,也给全世界经济带来负面影响.结论检验检疫系统只有重视公共卫生,建立一支拥有处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能力的疾病防制队伍,才能进一步建立完善的卫生检疫机制,才能最终控制传染病通过口岸进行蔓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应对可能出现的人间传播禽流感,对人禽流感实施风险预警与卫生检疫应急响应。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可能出现的人间传播禽流感进行预测并实施风险评估、分级预警。结果 通过目前对禽流感病毒的认识,预测其可能发生抗原性变异或与人流感病毒发生基因重配,形成重配株,造成对人的致病性和在人间传播的能力而引起人间流感大流行,威胁人类健康。并根据人间传播禽流感的风险评估实施四级预警,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的卫生检疫预案,实施卫生检疫应急响应。结论 人间传播禽流感可能会随时出现并造成流行,对其传播风险进行评估是实施风险预警和卫生检疫应急响应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疟疾卫生检疫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应用风险分析的原理,建立口岸疟疾传人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根据疟疾传人风险等级开展疟疾卫生检疫防制工作。[方法]研究建立疟疾传人风险评估指标的基本原则,并根据疟疾的传播机制和流行特点确定口岸疟疾传人风险各评估指标。[结果]对疟疾传人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中各指标进行定性风险分析。将各指标对疟疾传人风险的影响分为“可忽略风险”、“较小风险”、“中等程度风险”、“很大风险”4个风险等级,制定出各指标在疟疾传人风险等级上的评判参考标准。[结论]通过疟疾传人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加强口岸卫生检疫机关对疟疾传入风险各项主要指标资料的收集,整理,并通过对指标体系进行风险评估确定疟疾传人风险为Ⅰ、Ⅱ、Ⅲ、Ⅳ4个风险等级,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实施不同的卫生检疫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目的〕在人们对健康、疾病的认识发生了巨大变化的今天,探讨我国口岸卫生检疫监管机制、模式的转变,探索建立和完善适应WHO《国际卫生条例(2005年)》要求的口岸卫生检疫监管体系。〔方法〕通过对《国际卫生条例(2005年)》对口岸卫生控制核心能力的要求、对出入境人员、交通工具、物品等卫生控制的规定,以及我国口岸卫生检疫监管工作现状的研究、分析,提出完善口岸卫生检疫监管新机制、新模式的建议。〔结果〕①口岸卫生检疫工作由口岸卫生安全维持系统和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系统2部分组成,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系统有赖于口岸卫生检疫监测预警应对机制的建立;②口岸卫生检疫监测预警应对机制包括科学决策的组织指挥体系、快速获悉疫情的监测网络与预警系统、根据事件性质和严重程度做出不同应对的响应系统、强有力的后勤保障系统。〔结论〕适应《国际卫生条例(2005)》的要求,承担国际条约的义务,提高口岸应对国际关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核心能力,防止传染病传入传出,促进和保障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增长,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