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彩超对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86例脑梗死患者及67例有颈总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而无脑梗死的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其颈总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情况进行比较,探讨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 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与斑块类型的比较,脑梗死组较对照组斑块发生率高(P<0.05).梗死组软斑及溃疡斑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主要与颈总动脉斑块类型及狭窄程度相关.本方法能够为临床提供判断颈总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对不稳定斑块进行早期治疗及有效预防脑梗死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么刚  刘影  任秀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0):7478-7479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联合造影(CTA)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脑梗死的住院患者67例行64排螺旋CT头颈动脉成像检查,采用VR、MIP、SSD和VE技术重建三维头颈动脉图像。结果 65例头颈动脉CTA图像达到诊断要求,头颈动脉狭窄者58例,正常9例。单纯颈动脉狭窄24例,单纯脑动脉狭窄18例,头颈动脉狭窄并存16例。结论 64排螺旋CT的CTA检查是一种显示头颈部血管狭窄病变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128层CT血管成像(CTA)对脑梗死与颈脑动脉狭窄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对危险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颈脑血管疾病患者606例的临床资料。采用128层cTA发现颈脑动脉狭窄患者,按有无脑梗死分脑梗死组及无脑梗死组;用多种后处理技术进行血管后处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颈内动脉狭窄所占比例最高(24.00%),其次为颈外动脉起始部狭窄(12.79%),椎基底动脉狭窄最少(5.57%)。左侧颈脑动脉狭窄明显高于右侧。颈动脉狭窄最好发部位为颈内外动脉起始部。双侧大脑中、后动脉狭窄发生率高于大脑前动脉。脑梗死组颈脑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脑梗死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非钙化斑块检出率高于无脑梗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颈脑动脉狭窄密切相关,颈脑动脉狭窄处斑块部位、范围、数量、性质、狭窄程度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头颈部CTA检查在脑梗死血管狭窄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9月我院接诊治疗的脑梗死血管狭窄病患60例,将所选患者平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患者在利用头颈部CTA进行诊断,对照组病患则采用普通头颈部CT检查。结果:研究组患者检查脑梗死血管狭窄病变程度的准确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病患检查出患者血管狭窄出处的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用头颈部CTA对脑梗死血管狭窄患者检查,可以提高患者诊断结果的准确率,为患者提供最及时的治疗,应当在临床上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探究彩超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脑梗死患者110例,设为实验组;另随机抽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非脑梗死患者110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观察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斑块的性质。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狭窄的情况。结果经临床超声检测对比,实验组脑梗死患者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90例,检出率为81.6%,明显高于对照组检出率22.1%,(P<0.05);实验组检出动脉粥样斑块软斑38例、混合斑45例,所占比例(92.2%)远大于硬斑(7.8%);对照组检出硬斑19例(79.2%),远高于软斑及混合斑例数。两组斑块性质、大小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彩超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高,对斑块形成的早期诊断、及时预防和治疗具有极高的价值,应进一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颅内及颈部动脉狭窄患者行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I)诊断的效果。方法:数据取自本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85例颅内动脉或颈部动脉狭窄患者,均行头颈血管CTA检查、HR-MRI检查,分析诊断结果。结果:CTA检查确诊率为96.47%(82/85);HR-MRI检查确诊率94.12%(80/85);CTA、HR-MRI确诊率比较无差异;CTA、HR-MRI的重度狭窄、闭塞检出率一致;较CTA检查,HR-MRI检查对轻度狭窄、中度狭窄血管检出率略低,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HR-MRI检查的非稳定性斑块比例(94.74%)高于CTA检查(63.16%),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CTA检查的稳定性斑块检出率略高于HR-MRI检查,但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头颈动脉狭窄患者行CTA、HR-MRI诊断均能获得理想结果、明确动脉狭窄程度,但HR-MRI在斑块形态诊断方面的优势明显,为疾病诊疗提供数据支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头颈部CTA在评估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及斑块性质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45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脑梗死发生部位将所有患者血管分为梗死侧组和非梗死侧组;观察颈动脉斑块发生部位、颈动脉狭窄及颈动脉斑块性质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MRI显示单侧梗死灶39例,双侧梗死灶6例。非梗死侧156段血管,梗死侧204段血管;非梗死侧斑块检出率23.72%显著低于梗死侧42.16%(P0.05)。梗死侧重度狭窄及闭塞的血管段数显著低于非梗死侧(P0.05)。非梗死侧稳定型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梗死侧,而不稳定型斑块发生率显著低于梗死侧(P0.05)。结论:颈动脉的斑块性质和狭窄程度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头颈部CTA在评估斑块性质及颈动脉狭窄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前循环复发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复发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182例脑梗死患者依据临床、CT、MRI检查确诊,设计分组为复发组102例,首发组80例;另设对照组50例。3组均行双侧颈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比较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结果:复发性、首发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性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首发组(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复发性脑梗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头颈联合CTA与颅脑MRA对脑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80例经DSA确诊的脑动脉狭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命名为CTA组和MRA组,分别接受头颈联合CTA检查和颅脑MRA检查。根据所得图像对比分析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对比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CTA组诊断脑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均要比MRA组高。结论:头颈联合CTA、颅脑MRA对于临床脑动脉狭窄的诊断,均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但是相对而言,头颈联合CTA的敏感性、特异性高于MRA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脑梗死患者颈部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我院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12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再选取同一时期来我院体检的124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两组的诊断结果(内-中膜厚度、斑块大小及形态、颈动脉狭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斑块发生率以及IMT增厚例数均多于对照组;两组斑块表面形态存在较大差异;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发生率为54.0%,与对照组存在差异性;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中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较大的诊断价值,能够通过图像准确反映患者血管情况,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头颈部动脉狭窄使用CTA与MRA诊断的效果。方法:对2019年1月-2019年12月一年时间内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63例我院收治的手术病理确诊为头颈部动脉狭窄的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CTA与MRA诊断,分析CTA诊断、MRA诊断以及CTA联合MRA诊断的准确率,动脉狭窄程度检出率,以及图像的质量。结果:CTA联合MRA诊断头颈部动脉狭窄的准确率比CTA诊断、MRA诊断均较高(P<0.05),且CTA与MRA诊断没有差异(P>0.05),CTA联合MRA诊断头颈部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率比CTA诊断、MRA诊断均较高(P<0.05),且CTA与MRA诊断没有差异(P>0.05),CTA与MRA诊断的图像质量没有差异(P>0.05)。结论:对头颈部动脉狭窄使用CTA与MRA诊断,可明确判断狭窄程度,诊断准确率高,图像清晰,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头颈部CTA对比超声及MR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8月~2019年2月以来本院经头颈部CTA检查的疑似脑血管疾病的患者96例。结果:CTA对于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超声诊断(P0.05),但CTA诊断和超声诊断对比动脉狭窄的诊断无显著性差异(P0.05)。CTA诊断分别对于动脉狭窄、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的诊断与MRA诊断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头颈部CTA检查在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班块在脑梗死中的作用。方法:对72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48例非脑梗死患者(对照组)的颈动脉用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测,比较2组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情况。结果:脑梗死组出现颈动脉粥样斑块56例(77.8%),明显多于对照组10例(20.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脑梗死组斑块类型多为软斑和溃疡斑,其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密切相关,颈动脉粥样斑块可作为预测及评价脑梗死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多普勒超声研究颈静动脉狭窄与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和无脑梗死病史的患者各56例,无脑梗死病史患者为对照组,脑梗死患者为实验组。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两组患者颈静动脉血管形态,比较两组颈静动脉形态上的差异。对颈静动脉狭窄程度做出评价。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分别检出动脉硬化斑块10个和51个,分别占17.9%和91.1%。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升高(P〈0.01)。两组在颈动脉无狭窄、中、重度狭窄发生率方面和颈动脉粥样斑块改变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但两组在颈内动脉轻度狭窄发生率上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静脉狭窄与脑梗死呈正性相关,及早发现和诊断颈静脉狭窄,对于预防脑梗死的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颈动脉狭窄患者粥样斑块的影像学特征,并评价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脑血管造影明确为中度以上狭窄的患者215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组112例,非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组103例),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进行颈动脉粥样斑块回声分级和形态学评价,分析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相关因素。结果症状组软斑、溃疡型斑块及重度狭窄比例明显多于无症状组(P﹤0.05),症状组颈动脉狭窄率明显高于无症状组(P﹤0.05),单因素分析提示颈动脉狭窄率、重度狭窄、软斑及溃疡型斑块均与颈动脉狭窄脑梗死发生相关,多因素分析提示重度颈动脉狭窄(OR2.644,95%CI1.432~4.882)和溃疡型斑块(OR2.725,95%CI1.017~7.299)与颈动脉狭窄脑梗死发生独立相关。结论重度颈动脉狭窄和溃疡型斑块是中度以上颈动脉狭窄患者发生缺血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可以作为颈动脉狭窄患者分层治疗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彩超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5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来我院体检非脑梗死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颈动脉斑块类型和斑块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混合斑、软斑、扁平斑、硬斑检出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研究对象斑块检出率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彩超能准确的检出颈动脉斑块分布及状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及其程度与脑梗死临床类型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和狭窄程度与脑梗死临床类型的关系,为脑梗死发病机制、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应用HDI-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266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进行检测,观察血管解剖形态,内膜情况,有无斑块形成及斑块大小,管腔是否狭窄和狭窄程度。所有患者经头颅CT或头颅MRI证实,排除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源性脑梗死。按头颅CT或MRI结果分为单发和多发脑梗死组,按临床发病情况分为首发和复发脑梗死组,按病情程度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脑梗死组。结果:①多发脑梗死组颈动脉出现颅外段狭窄的比例(140/153)高于单发脑梗死组(92/11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5.93,P<0.05),多发脑梗死组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的程度严重于单发脑梗死组(χ2=4.80,P<0.05)。②复发脑梗死组颈动脉出现颅外段狭窄的比例高于首发脑梗死组(χ2=4.02,P<0.05),复发脑梗死组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的程度严重于首发脑梗死组(χ2=5.04,P<0.05)。③中、重型脑梗死组颈动脉出现颅外段狭窄的比例略高于轻型脑梗死组,中、重型脑梗死组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的程度略严重于轻型脑梗死组。结论:①多发脑梗死和复发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发生率高,狭窄程度重。②颈动脉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的特点。方法 应用HDI 5 0 0 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 2 0 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了检测。按头颅CT或MRI结果分为单发组和多发组 ,按临床发病情况分为首发梗死组和复发梗死组 ,按病情程度分为轻型和中、重型组。分别对以上各组观察有无斑块形成、斑块积分、管腔狭窄程度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结果 ①多发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 (88.5 % )高于单发组 (72 .9% ,χ2 =8.2 88,P <0 .0 1) ,颈动脉狭窄的程度高于单发组 (χ2 =3.974 ,P <0 .0 5 ) ,多发组较单发组梗死侧颈总动脉内径增宽、内膜增厚、斑块积分值均高于单发组 ,收缩期峰值流速减小 ,血管阻力增加 (P <0 .0 5 ,P <0 .0 1)。②复发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发生率 (91.7% )高于首发组 (78.2 % ,χ2 =5 .2 39,P <0 .0 5 ) ,颈动脉狭窄程度与首发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 ;复发组较首发组颈总动脉内径增宽、内膜增厚 ,血管阻力增加 (P <0 .0 1)。③轻型与中、重型脑梗死组比较 ,斑块发生率、斑块积分、梗死侧颈总动脉内径、内膜狭窄程度及血流动力学情况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发性脑梗死、复发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高 ,程度重 ,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更加密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58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8名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斑块检出率、斑块发生部位、斑块类型、血流参数及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斑块检出率、IMT、软斑及混合斑发生率均较高,硬斑发生率、阻力指数、舒末流速、峰值流速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斑块发生部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诊断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有效判断斑块类型及血管内膜厚度,显示血流参数,对早期疾病诊断、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型疾病经超声诊断的作用和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之间收治的1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型疾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另外100例为我院同期接受的健康体检人员,设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斑块大小、MI M T和回声强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超声与CTA对颈动脉狭窄程度的检出情况相比较,在轻度狭窄、中度狭窄和重度狭窄方面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超声和CTA检查对动脉粥样硬化型疾病患者的硬斑、软斑、溃疡板块和扁平斑块的检出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型疾病患者易损斑块的检出率为4%(4/100),CTA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型疾病患者易损板块的检出率为19%(19/1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型疾病,采用超声进行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对易损斑块的检出率较低,但超声诊断因费用较低,操作便捷,因此可作为临床初步筛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