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胆囊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9年9月—2020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作为本研究观察组(n=60);同时选取同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本研究对照组(n=60),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空腹胆囊厚度与前后径,以及观察组不同类型胆囊壁增厚患者的各项检测情况。结果:观察组空腹胆囊壁厚度与空腹胆囊壁前后径显著高于对照组,且C级患者明显大于A级、B级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边增厚型患者的门静脉内径、血流量,均明显大于单纯增厚型患者,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测,能显示出患者的胆囊增厚情况,了解患者门静脉内径与血流速度,有助于临床判断疾病程度,利于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B超检查诊断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准确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消化内科收治的12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B超检查和病理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轻、中度肝脏病变的检查结果及B超检查对于大三阳和小三阳结果的对比分析。结果病理检查轻度慢性肝炎(48.41%)、中度慢性肝炎(28.57%)及肝硬化(23.02%)比例与B超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三阳患者光点增强(52.28%)、弥漫性肝病(32.95%)、肝硬化(14.77%)、肝内占位(0.00%)与小三阳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的肝脏病理结构改变具有特异性,且疾病发展至一定程度,肝脏、脾、胆囊会出现声像图异常,B超检查对于轻、中度慢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的诊断有较好的诊断效果,与病理学检查的准确率水平相当。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免疫球蛋白检测在乙型肝炎患者病情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01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根据病情再分为四组:急性乙型肝炎24例(A组)、慢性乙型肝炎25例(B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25例(C组)和肝硬化27例(D组);同期纳入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免疫球蛋白检测,比较两组的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组内四组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A组B组D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临床疗效将观察组分为改善组和恶化组,改善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恶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检测对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评估、分型以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清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与GGT/ALT、AST/ALT的比值联合分析对"甲胎蛋白(AFP)阳性"的乙型肝炎与肝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感染科住院治疗的"AFP阳性"原发性肝癌271例作为研究组(A组),同期住院的"AFP阳性"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54例、慢性乙型肝炎128例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并对各组患者GGT水平及GGT/ALT、AST/ALT比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FP阳性"原发性肝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GGT水平分别为(163.20±182.98)U/L、(81.67±63.85)U/L、(134.75±91.48)U/L,原发性肝癌组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ST/ALT比值分别为:1.67±1.24、1.02±0.45、0.55±0.26,原发性肝癌组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GT/ALT比值分别为:3.52±4.21、0.71±0.29、0.52±0.47,原发性肝癌组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AFP阳性"患者,如肝功能检查表现为:GGT升高,且AST/ALT>1,同时GGT/ALT>1,应首先考虑原发性肝癌的存在。而肝功能检查虽然有GGT升高,但AST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脂联素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 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肝纤维化程度分为轻度肝纤维化组(n=28),重度肝纤维化组(n=17)和肝硬化组(n=15),另选取20例健康体检人员设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脂联素水平。结果 各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肝纤维化分级存在显著正相关(r=0.967,P<0.05);肝硬化组肝组织脂联素表达率为93.33%,明显高于轻度(14.29%)及重度纤维化组(41.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联素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进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钱卫  顾宇峰 《系统医学》2023,(16):83-86
目的 分析艾米替诺福韦片联合护肝胶囊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乙肝肝硬化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3年3月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慢性乙型肝炎和乙肝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差异进行组别划分,对照组64例艾米替诺福韦片治疗,观察组6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护肝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谷丙转氨酶、乙肝病毒基因、肝脏硬度及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96.88%高于对照组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5,P<0.05);治疗后12、24、36、48周时间点,观察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 ALT)、乙肝病毒基因(hepatitis B virus deoxyribonucleic acid, HBVDNA)、肝脏硬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患者的HBsAg、ALT、HBV DNA、肝脏硬度在治疗后12、24、3...  相似文献   

7.
选取我院2008年5月至2011年5收治的肩周软组织损伤患者40例作为研究、分析和判断对象,将所有选取的肩周软组织患者随机的分为应用B超诊断肩周软组织的损伤组(B超诊断组)和未应用B超诊断肩周软组织的损伤组(非B超诊断组),两组的患者均采用药物治疗、手法治疗,B超诊断组以B超结果来做为诊断依据。最后,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5周后的总治疗效果,综合以上指标判断应用B超诊断肩周软组织的正确性和对治疗肩周软组织损伤的价值。结果应两组患者治疗1~3周后、3周后、3~5周后,压痛均有改善,但B超诊断组在1~3周后的压痛明显减轻,压痛的平均停止时间明显少于非B超诊断组,(P均<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3~5周后的总有效率比较,B超诊断组明显高于非B超诊断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B超诊断肩周软组织的损伤能为治疗提供更正确的数据,使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补体C3、C4及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在肝病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各25例为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25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研究对象的血清补体C3、C4及AFP水平,并分析3种指标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对照组血清补体C3水平显著低于肝炎组、肝癌组,但高于肝硬化组(P<0.05);对照组补体C4水平与肝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于肝硬化组,低于肝癌组(P<0.05);对照组AFP水平则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3种指标单独检测诊断肝癌时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3、0.815、0.895,联合检测时为0.985,与单独检测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补体C3、C4及AFP在不同肝病患者中表达水平不同,与肝病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且3种指标联合检测对肝癌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磁共振成像(MRI)和多层螺旋CT(MSCT)在乙型肝炎肝硬化继发肝癌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9月我院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7例,均不知有无继发肝癌,均行MRI、MSCT检查、手术病理诊断,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MRI、MSCT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继发肝癌灵敏度、特异度。结果:对比MRI、MSCT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继发肝癌灵敏度、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与MSCT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继发肝癌价值相似,均可用于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术前诊断继发性肝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病情的慢性HBV感染患者外周血乙肝病毒标志物、HBV-DNA水平。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02例不同病情进展的慢性HB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分为肝癌组(A组),肝硬化组(B组),慢性乙型肝炎组(C组),慢性HBV携带者组(D组)。比较四组患者外周血乙肝病毒标志物水平、HBV-DNA水平、ALT、AST水平。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血清标志物与HBV-DNA的相关性。结果四组HBsAg、HBeAg、HBeAb、HBcAb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HBsAg含量高于B、C、D组。C组HBeAg含量高于A、B、D组。A组HBeAb含量高于B、C、D组。C组HBcAb含量高于A、B、D组(P<0.05)。四组HBV-DNA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HBV-DNA含量高于B、C、D组(P<0.05)。B、C、D组HBV-DN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ALT、AS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ALT、AST水平显著高于B、C、D组(P<0.05)。C组ALT、AST水平显著高于B、D组(P<0.05)。B组ALT、AST水平显著高于D组(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水平与HBsAg、HBeAg水平呈正相关(r=0.458,r=0.473,P<0.05)。HBV-DNA水平与HBeAb水平呈负相关(r=-0.328,P<0.05)。HBV-DNA水平与HBcAb水平无相关性(r=-0.068,P<0.05)。结论不同病情进展的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乙肝病毒标志物水平与HBV-DNA水平存在相关性,两者结合检测可作为病情监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容积(PCT),探讨常见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在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肝衰竭患者中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于该院治疗的肝病患者共120例,分为慢性病毒性肝炎组(46例)、肝硬化组(Child-Pugh A、B、C级)(44例)、肝衰竭组(30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的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以及血小板参数(PLT、MPV、PDW、PCT)。结果除TT、Fg和D-D在健康对照组与慢性病毒性肝炎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病毒性肝炎组、肝硬化组(Child-Pugh A、B、C级)和肝衰竭组的PT、APTT和TT逐渐延长,PTA和Fg下降,D-D值增加,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病毒性肝炎组、肝硬化组(Child-Pugh A、B、C级)和肝衰竭组的PLT值逐渐下降,而MPV、PDW值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和肝衰竭组的PCT值低于慢性病毒性肝炎组(P0.05)。结论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在慢性肝病进展的不同时期发生规律性改变,为临床诊治及预后判断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缺铁性贫血(IDA)患者的血液进行检测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5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10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IDA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非缺铁性贫血(NIDA)患者,根据是否并发IDA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两组患者进行肝功能、血常规、肝硬化患者止凝血试验和血小板参数测定,并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清蛋白、胆红素、胆汁酸、碱性磷酸酶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SF)、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均低于对照组,叶酸(F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计数(RBC)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数(PLT)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IDA的患者进行血液检测,对评估肝脏的损坏程度及疾病的诊断具有重大意义,值得在今后的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四项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比值、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指标联合检测对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后肝硬化诊断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在该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30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同时选择80例单纯慢性乙肝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蛋白(PⅢNP)、Ⅳ型胶原蛋白(Ⅳ-Col)、层黏连蛋白(LN)、AST/ALT比值及乙肝DNA(HBV-DNA)指标水平。结果 (1)乙肝后肝硬化血清中HA、Ⅳ-Col、PⅢNP、LN明显高于单纯慢性乙肝组(P<0.01)。(2)肝纤维化四项指标在乙肝后肝硬化血清中HBV DNA>106copy/mL组中除LN外,其他指标水平明显高于乙肝后肝硬化血清中HBV DNA在103~105copy/mL组和HBV DNA<103copy/mL组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HBV DNA 103~105copy/mL和HBV DNA<103copy/mL两组间肝纤维化四项指标升高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肝纤维化四项指标水平在AST/ALT>2、12时为(785.2±216.4)μg/L,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Col升高水平在AST/ALT>2[(598.2±158.6)μg/L]和AST/ALT<1[(438.7±146.1)μg/L]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PⅢNP和LN升高的水平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肝纤维化四项与AST/ALT比值、HBV DNA有利于临床对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病程的监测,同时为临床对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和抗纤维化治疗及疗效的判定提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彩超半定量评分(CDUSQS)诊断老年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肝硬化(HBC)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确诊为CHB 且通过纳入标准的84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肝穿刺病理组织学检结果分为HBC组49例,非HBC组35例。对两组患者行彩超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肝表面被膜、肝脏实质回声、脾脏面积、肝脏边缘形态、肝静脉清晰度、肝内韧带及胆囊壁的CDUSQS,比较两组患者门静脉血流量、血流速度及门静脉内径 ,并分析CDUSQS对老年HBC的诊断价值,绘制ROC曲线。结果 HBC组患者的肝表面被膜、肝脏实质回声、脾脏面积、肝脏边缘形态、肝静脉清晰度、肝内韧带及胆囊壁的CDUSQS均明显高于非HBC组(P<0.05);HBC组患者门静脉血流量、血流速度及门静脉内径均大于非HBC组(P<0.05);CDUSQS诊断老年HBC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91%。结论 CDUSQS应用于老年HBC诊断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与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L3(AFP-L3)、高尔基蛋白73(GP73)的差异及HBV DNA与AFP-L3、GP73相关性。方法回顾该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设为对照组,68例肝癌患者设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采用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AFP-L3、GP73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血清HBV DNA、AFP-L3、GP73表达水平及阳性率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对HBV DNA、AFP-L3、GP73相关性进行分析,并采用ROC曲线分析HBV DNA与AFP-L3、GP73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HBV DNA、GP73表达阳性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AFP-L3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01,P<0.001)。观察组患者血清HBV DNA、AFP-L3、GP7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将患者HBV DNA水平与AFP-L3、GP73水平作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BV DNA与AFP-L3无相关性(r=0.214,P=0.079);HBV DNA与GP73表达无相关性(r=0.155,P=0.208)。采用ROC曲线对两组患者3种指标的鉴别诊断价值进行分析,3种指标均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AUC>0.5),且AFP-L3在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最高(AUC=0.971,95%CI:0.943~0.999)。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与肝癌患者HBV DNA、AFP-L3、GP73的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且肝癌患者血清HBV DNA与AFP-L3、GP73水平无明显相关性,AFP-L3在乙型肝炎肝硬化与肝癌的鉴别诊断中价值最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在慢性乙肝、乙肝肝硬化和乙肝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中的感染率及与HBV-DNA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确诊的慢性乙肝患者16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乙肝组98例、肝硬化组46例、肝癌组24例,均行14C-尿素呼吸试验检测和HBV-DNA检测,分析HP感染率及与HBV-DNA的关系。结果168例患者中Hp感染率为68.45%;肝硬化组的Hp感染率高于乙肝组,肝癌组的Hp感染率高于肝硬化组(P<0.05)。Hp感染与HBV-DNA水平呈正相关(r=0.536,P=0.039)。结论Hp感染可能是乙肝并发肝硬化、肝癌的危险因素之一,乙肝患者接受根除Hp治疗可能会延缓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对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6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成对照组(先入院的30例患者)和试验组(后入院的30例患者),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综合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中医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及治疗不同时间段病死率。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高于对照组的4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病死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病死率,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半定量评分诊断老年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肝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4例老年CHB患者,根据其肝穿刺病理组织学结果分为肝硬化组49例和非肝硬化组35例,两组患者均行超声检查,比较两组肝表面被膜、肝脏实质回声、脾脏面积、肝脏边缘形态、肝静脉清晰度、肝内韧带及胆囊壁的超声半定量评分,以及门静脉内径、血流量、血流速度,分析超声半定量评分对老年CHB肝硬化的诊断价值。结果肝硬化组患者的肝表面被膜、肝脏实质回声、脾脏面积、肝脏边缘形态、肝静脉清晰度、肝内韧带及胆囊壁的超声半定量评分均明显高于非肝硬化组(均P<0.05);肝硬化组患者门静脉内径、血流量及血流速度均大于非肝硬化组(均P<0.05)。超声半定量评分诊断老年CHB肝硬化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92%和91.43%,准确率为94.04%。结论超声半定量评分诊断老年CHB肝硬化具有较高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阴道超声联合腹部B超对宫外孕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宫外孕患者68例,收治时间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阴道超声检查,观察组患者实施阴道超声联合腹部B超检查。对比两组患者宫外孕检查率;对比两组患者诊断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宫外孕确诊率为97.06%,对照组患者宫外孕确诊率为82.35%,观察组患者宫外孕确诊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疾病检出率及包块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误诊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阴道超声联合腹部B超对宫外孕的诊断价值更为显著,利于提高宫外孕确诊率,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20.
龚丽霞  李霞 《华西医学》2012,(9):1358-1360
目的探讨经阴道B型超声(B超)在诊断早期宫外孕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5月-2012年3月应用阴道B超与腹部B超对78例宫外孕患者进行对比检查的临床资料并回顾性分析,评价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 78例宫外孕患者,应用经阴道B超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7.44%,应用腹部B超准确率为61.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72,P<0.05);经阴道B超检查诊断附件包块、宫内假孕囊、心血管搏动、胚芽、盆腔积液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经腹部B超检查的检出率(P<0.05)。结论阴道B超具有操作简单、快速、无副作用、无需充盈膀胱等优点,在宫外孕的早期诊断中具有绝对的优越性,为临床提供了更方便、更快捷的诊断手段,减轻了患者痛苦,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