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玮 《当代护士》2014,(7):159-161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对降低PICC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带管出院患者堵管率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品管圈对PICC患者带管堵管率进行管理,包括分析患者出院堵管的原因,设定目标,制定相应的对策及实施,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堵管率。结果对PICC带管患者进行品管圈干预后,该类出院患者的堵管率由18.3%降至5.0%。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降低PICC带管出院患者的堵管率,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极低体重儿PICC导管堵管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针对活动主题进行要因分析、目标设定、对策实施与检讨,并对改进前后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PICC导管堵管率由5.99%下降至0.99%(χ~2=29.862,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显著降低PICC导管堵管率,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保证导管在有效期内有效的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小组活动对 PICC 堵管率的影响,以寻求有效降低住院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堵管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分析导致住院患者 PICC 堵管的原因,利用柏拉图、80/20法则找出主要原因,针对患者 PICC 导管堵塞的主要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活动前患者 PICC 堵管发生率为8.9%;活动后患者 PICC 堵管发生率为4.6%,进步率为48.31%,无形成果也得到了提高。结论 QCC 护理活动可有效降低患者 PICC 堵管的发生率,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同时护理队伍的凝聚力也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PICC带管出院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10月PICC带管出院患者86例由QCC小组进行管理作为观察组,2014年8月~2015年3月PICC带管出院患者78例由责任护士常规随访护理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期间导管维护依从性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出院期间维护依从性提高(P<0.05),导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提高延伸护理服务质量,降低患者院外带管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预防神经外科PICC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2月~2013年1月(品管圈活动实施前)行PICC置管患者154例设为对照组,2013年2月~2014年1月(品管圈活动实施后)行PICC置管患者157例设为观察组,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主题,拟定活动计划,分析神经外科PICC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结果:观察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神经外科PICC导管留置期间非计划性拔管中效果显著,有效地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具有主动管理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带管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2014年3月成立医护技共同参与的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主题后制定活动目标与计划,进行要因分析和真因验证,针对真因采取改进措施,包括理论和操作培训、制作冲封管操作视频、改进PICC温馨提示牌和PICC患者专用服、建立PICC维护网点、拍摄PICC健康教育微电影等,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肿瘤患者PICC带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圈组成员工作能力。结果此次品管圈活动的目标达成率为104.04%;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肿瘤患者PICC带管并发症发生率由活动前的15.73%降至活动后的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圈组成员在PICC风险防范意识、解决问题能力、健康教育能力、护理革新能力、团队凝聚力、工作责任心、品管圈手法、活动积极性等方面均较活动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降低肿瘤患者PICC带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圈组成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PICC导管堵管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两组患者PICC导管堵管发生率及圈员在品管圈的认识、质量改善手法的应用、面对问题的勇气、推广科室质量改善的信心、团队精神、沟通及协调6个方面改善前后的效果。结果 PICC导管堵管发生率较改善前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圈员在品管圈的认识、质量改善手法的应用、面对问题的勇气、推广科室质量改善的信心、团队精神、沟通及协调6个方面均较改善前提高。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制作双针筒专用封管支撑架、修订考核表,细化输血后冲管手法及冲管流量、使用专用针筒冲管、制作提醒标识、拍摄操作视频及制定本院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并培训,延长了导管的使用时间,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管通道护理门诊在PICC带管出院病人实施延续性护理的作用。[方法]选择取2016年1月—2016年6月51例PICC带管出院病人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7月—2016年12月51例PICC带管出院病人为观察组,对照组病人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病人通过定期在专门的血管通道护理门诊实施出院后延续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病人的导管脱落、导管感染及导管堵管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病人导管脱落、导管感染、导管堵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定期在专门的血管通道护理门诊对PICC带管出院病人实施延续性护理,能显著减少病人的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提高病人的输液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降低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方法 成立品管圈,选取我院2020年9月-2021年2月置管患者为对照组,2021年3月-2021年8月置管患者为观察组。寻找导致PICC静脉炎的主要原因,根据原因分析制定护理措施,防止静脉炎的发生。结果 对照组置管63例,5例导管相关性静脉炎,发生率为7.93%,观察组置管78例,2例导管相关性静脉炎,发生率为2.56%。结论 品管圈活动的运用降低了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PICC带管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1月~2013年8月我科PICC患者6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试验组患者开展品管圈活动,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导管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程度。结果:试验组患者导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的方式可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导管维护依从性以及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输液方式在降低新生儿PICC堵管率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本科行PICC穿刺的103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对照组49例,试验组54例。对照组采用贝朗Compact注射泵经PICC导管给予患儿营养液泵入。试验组使用贝朗P型容积输液泵经PICC导管给予患儿液体泵入。比较2组新生儿发生PI CC堵管的情况。结果对照组发生PICC导管堵管14例,发生率为28.7%;试验组PICC导管堵管3例,发生率为5.6%,对照组与试验组PICC堵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贝朗P型容积输液泵经PICC导管给予患儿营养液泵入,可有效降低新生儿PICC的堵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减少乳腺癌患者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12月本科室的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将2015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患者为实施前组,2016年7~12月收治的80例患者为实施后组。实施前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实施后组给予品管圈护理模式。分析两组患者PICC置管术后的并发症情况,对比品管圈活动对降低乳腺癌PICC并发症的效果、非计划拔管率及留置时间。结果实施前组出现PICC并发症的例数为40例,发生率为50.0%;实施后组出现PICC并发症的例数为10例,发生率为12.5%;实施后组的非计划拔管率7.5%低于实施前组的21.3%,实施前组的留置时间(112.6±24.3)d短于实施后组的(176.7±35.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乳腺癌PICC置管管理中的应用,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人员置管技术水平、护理质量和护理人员的团队协作意识,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13.
带管时间与两种封管液对PICC导管堵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带管时间与两种封管液对肿瘤患者PICC导管堵管的影响.方法 将271例行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成两组,194例行稀肝素封管者为实验组,77例行生理盐水封管者为对照组,将两组在不同带管时间发生PICC导管堵管情况进行比较,并分组进行带管时间的趋势分析.结果 带管7 d内,两种封管液PICC导管堵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带管7~14 d及14 d以上者,两种封管液的PICC导管堵管率有明显差异,稀释肝素组发生堵管的危险性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稀释肝素组发生堵管与持续带管时间长短有关(P<0.05),带管时间越长发生堵管的危险性越大;而生理盐水组发生堵管与持续带管时间的长短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肿瘤化疗的病人,生理盐水可以用于PICC封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品管圈"在降低PICC导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方面的作用。方法:成立由8名护理骨干组成的"护理品管圈",确立"降低PICC导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的活动主题,对护理品管圈成立前行PICC置管的12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对导管留置期间发生非计划拔管的原因进行分析汇总,并提出改进对策,对品管圈成立后行PICC置管的123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结果:PICC导管留置期间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由9.8%下降到2.4%。结论:"护理品管圈"降低PICC导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的效果显著,并提高了护士参与护理管理的意识和工作积极性,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乳腺癌患者术后PICC感染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6月乳腺癌术后PICC置管患者作为对照组;2014年7~12月乳腺癌术后置管患者作为实验组。通过品管圈活动对实验组进行指导维护,对两组PICC置管患者的感染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通过品管圈活动感染率为4.65%,低于对照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6, 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乳腺癌患者术后PICC感染率中效果显著,进一步加强了护理人员的无菌观念,规范了更换PICC贴膜流程,提高了护理人员整体素质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于品管圈活动的预见性护理在降低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后非计划拔管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肺癌PICC置管患者100例,依据随机表分为品见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品见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基于品管圈活动的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PICC置管维护依从性、并发症、非计划拔管情况。结果品见组PICC置管维护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 0.05);品见组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品见组PICC置管非计划拔管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基于品管圈活动的预见性护理可提高肺癌PICC置管患者维护依从性和减少置管并发症,有利于减少非计划拔管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品管圈的应用对降低早产儿PICC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苏州市立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015年1~5月行PICC置管患儿60例作为对照组,2015年6~10月行PICC置管患儿62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开展以"降低早产儿PICC并发症发生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结果品管圈应用后早产儿PICC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堵管、导管异位发生率均较应用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应用后,圈成员的责任心、自信心、积极性、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凝聚力、协调沟通能力、幸福感、品管方法的运用能力均较应用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应用品管圈能降低早产儿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堵管、导管异位发生率,提高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提高护士整体素质和临床工作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PICC带管患者自护知识水平的作用。方法:开展品管圈活动,选定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设计调查表,分析PICC带管患者自护知识缺乏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结果:实施活动后患者自护知识平均得分93分,明显高于实施前的82分,改善幅度为13%;活动实施后并发症发生11例(4%),少于活动实施前的32例(12%),改善幅度为8%。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PICC带管患者自护知识水平,同时减少并发症发生,增加了患者依从性,提高生存质量,和谐护患关系,提升了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实践在高龄卧床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规范维护率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行PICC置管的高龄卧床患者50例,为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前的对照组。另选取2015年5月至2015年10月行PICC置管的高龄卧床患者50例,为QCC活动后的观察组。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实践,观察比较实施前后PICC规范维护率的变化。结果:有形成果:QCC活动实践后,PICC不规范维护率降为5.3%(16/300),明显低于QCC活动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217,P0.05)。即PICC规范维护率为94.7%,超过目标值92%。无形成果:本次QCC活动对各位圈员的综合能力也有一定的提升,主要包括QCC手法运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护理品质意识、自信心、责任心等方面的提升,与活动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实践可显著提高高龄卧床患者的PICC规范维护率,并能有效提升圈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寻一种适合县级医院的PICC延续护理方案,切实解决县级医院患者带管出院后维护难的问题。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携带PICC导管出院的肿瘤患者20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19例和对照组86例。对照组患者按原来模式每周一次到原置管病区进行导管维护;实验组采取出院前一天、出院后每周主动干预并安排患者到相关维护网络进行维护。比较两组患者PICC导管按时维护依从性、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和出院后维护满意度。结果患者PICC导管按时维护依从性提高(P0.05);导管相关性并发症中穿刺点感染、堵管发生率下降(P0.05);患者对维护方便性、信息获取及时性比较满意(P0.01)。结论在县级医院对PICC带管出院患者实施延续护理方案,可有效解决患者出院后导管维护难的问题,保障了导管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