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王琦、盛增秀同志所著《中医体质学说》一书,就体质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反映了中医体质学说的重要性及其在临床上的指导意义,足资理论研究和临床诊治之师法。学习之余,仅就有关内容,作以评介。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医学模式正发生巨大的变化,从以疾病为中心的群体医学向以人为中心的个体医学转变。因此,中医体质学越来越受到世人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中医体质学说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武昆 《河北中医》2005,27(6):464-466
医学是研究探讨人类发病的根源、病理机制、治疗及其预防等内容的专业科学,它的对象是具有不同体质的人,因此研究人的体质是医学工作者不能忽视的问题。而重视和研究人的体质及其差异性,进而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帮助,更是中医学的一大特色。中医学有关体质的论述不仅实践性强,而且蕴涵着丰富的理论知识,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仅就体质的分类、体质与发病及治疗的关系做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疾病随着体质走,中医体质学说对于临床的重要性不待而言,但是现行的体质理论难以完全适应于临床的需要,因此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出发,提出对体质概念重新界定并对其类型重新划分,并据此指导临床辨证论治的实际运用。  相似文献   

5.
中医体质学说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武昆 《河北中医》2005,27(12):948-950
医学是研究探讨人类发病的病因、病理机制、治疗及预防等内容的专业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具有不同体质的人。因此,研究人的体质是医学工作者不能忽视的问题。而重视和研究人的体质及其差异性,进而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帮助,更是中医学的一大特色。中医学有关体质的论述不仅实践性强,而且蕴涵着丰富的理论知识,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仅就体质的分类、体质与发病及治疗的关系做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医体质学说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质现象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生命现象,与人体的健康、疾病密切相关.作者对近10年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成果从理论研究、临床研究、流调学研究、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评述.  相似文献   

7.
中医体质学说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一直以"人"为研究对象,自然非常重视体质现象的研究。综观中医体质学说近10 a的研究状况,传统与现代相辅相成,宏观与微观紧密结合,各种研究成果已广泛地应用于医学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研究中尚存在一些问题:1中医体质分型标准百家争鸣,虽有中医体质量表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但量化的指标不明确,可能会造成主观上的偏差;2研究手段相对单一,未有更深入的认识,应当在研究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拓宽;3实验研究大多滞留在理论验证阶段,实用性较小,如何与临床辨体诊治良好的交接还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8.
上海中医药大学匡调元教授所著《中医体质病理学》,由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作者既精娴西医病理,又肆力于轩岐之学,以现代科学的头脑,深研《周易》哲学思想,探究“唯变所适”的中医基本理论,认识到“当一个人被拆成多种‘零件’以后,这个活人的个性不见了”,“...  相似文献   

9.
中医体质学说及其异化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体质学说是浩瀚的中医学宝库里一支瑰丽的花朵。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古代医家对体质便有了深刻的认识。在中医学术现存最早的典籍《黄帝内经》中,仅《灵枢》部分就以“五变”、“本脏”、“天年”、“阴阳二十五  相似文献   

10.
任辉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3):111-113
体质不仅关系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而且直接影响着临床治疗,中医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主导,研究人类各种体质特征与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以此分析疾病的反应状况、病变性质及发展趋向,从而指导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说。目前中医体质学说研究内容日趋深入,研究水平日趋提高,研究思路日趋拓宽,本文是对近年来中医体质学说在临床疾病发病、治疗、预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提出增加疾病病种与体质关系的研究、临床经验的总结及突出“治未病”在体质养生保健中的作用是未来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中医体质学说有着丰富的内容。先秦两汉时期的《黄帝内经》及《伤寒论》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晋隋唐时期、宋金元时期、明清民国时期的医著都对体质学说有了进一步发挥,并充实其学说。建国后是体质学说的大发展时期,尤其是王琦教授编著的《中医体质学》一书,集历代之大成,又结合现代医学的一些观点,使中医体质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医体质学,是在历代体质学说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2.
试论中医小儿体质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航宇 《陕西中医》2010,31(9):1191-1193
通过研究《内经》及各医家对小儿体质的论述,阐明小儿体质有"五脏有余不足"、"稚阴稚阳"、"纯阳"的特点,影响小儿体质的因素有先天禀赋、地域环境、喂养起居、疾病与治疗等,总结出小儿体质有平和质、阴虚质、阳虚质、湿热质、特异质五种类型,以及各型的临床特征。因此,在中医临床工作中,通过对小儿体质的认识,更好地做到辨病、辨体、辨证相结合,提高辨证施治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中医体质学说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体质学说是中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辨证论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以来一直方兴未艾,并且由于生化、遗传、免疫、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的介入,取得了较大的研究进展。本文就近年来的实验研究方面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再论中医体质学说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马壮 《吉林中医药》2008,28(3):157-158
人的后天身体健康状态与先天禀赋有关,我们的祖先们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多角度地记载了此类内容,在今天我们将其称为体质学说.认识体质学说的理论并以之指导临床,在防病、治疗及病后康复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医体质学说有丰富的内容,以下就历代医著关于体质方面的主要论述作一探讨。1.先秦及两汉时期。此期为体质学说创立的初期。《灵枢》提出人的体质生来就有刚柔、强弱、短长、阴阳之分。《素问》提出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中央地域及长期的饮食习惯不同可造成人的体质差异。治疗方面,《内经》提出因人的体质不同治疗应有不同。2.晋隋唐时期。此期是中医体质理论的积累与发展时期。《脉经》提到人的体质不同而脉象也有所不同,《诸病源候论》认识到不同体质的人受同种邪气的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的体质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质,是言人体的素质,在常态下机体的自我调节控制能力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自本世纪30年代坎农稳态学说、塞里应激学说,40年代维纳控制论创立后,对体质的研究是人们越来越重视的课题。对此祖国医学早有认识。在《伤寒论》中明言体质者虽不多,但从中仍可反映体质对疾病的发生、性质、演变和治疗的影响,本文就此有关问题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重点阐述了朝医学的四象体质学说既来源于中医学的体质理论,同时又具有其独特的内容,从而进一步分析研究了其与中医体质学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周素娥  彭俊峰 《广西中医药》1994,17(4):38-38,31
《内经》体质学说探源周素娥广西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530022南宁市七星路89号彭俊峰广西中医学院530001南宁市明秀东路21号体质学说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带证论治的重要理论依据,因此掌握各种体质特征,对深刻认识辨证论治的原理和提高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9.
所谓体质,即指机体的属性偏颇及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在祖国医学文献中,“体质”一词虽在清代叶天士所著《临证指南医案》中方有明确记载,但由于体质学说对于推原病理、诊断病情和判断病势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古代医家对其实质内容早有认识,如在《灵枢·寿夭刚柔》篇中就曾有论述,迨至汉代,医圣张仲景在诊治疾病的实践中更清楚地认识到体质与发病、诊断、治疗、预后密切相关。为此,本文拟以《金匮要略方论》为蓝本,就张仲景体质学说在诊治杂病中的运用试做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所确立的辨证论治体系,是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精髓,故后世历代医家多奉《伤寒论》为临床医学的圭臬。据不完全统计,自唐宋以来,从事研究者不下四百余家,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伤寒论》进行了校正、注释、探讨和发挥。然而,有关《伤寒论》的体质学说,迄今尚未见到专论和报导。笔者不揣浅陋,试从这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