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肝素盐水冲洗液对持续中心静脉压监测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行持续中心静脉压监测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冲洗液浓度为25 U/ml,B组冲洗液浓度为12.5 U/ml,C组冲洗液浓度为2.5 U/ml;分别于患者持续监测中心静脉压24 h、48 h、72 h后对监测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进行比较.结果 A组患者在持续CVP监测后24 h、48 h、72 h的PT、APTT、TT均较基础值显著延长(P<0.01),且时间越长和基础值偏离越大.B组患者24 h、48 h的PT、APTT、TT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而72 h后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C组患者24 h、48 h、72 h的PT、APTT、TT与基础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对于持续CVP监测的患者,应采用2.5 U/ml的肝素盐水作为冲洗液,并在持续CVP监测过程中,动态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两种冲洗液对持续行中心静脉压监测患者凝血功能及导管堵塞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持续行中心静脉压监测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的冲洗液选择0.9%的氯化钠溶液250 ml,对照组选用浓度为2.5 U/ml的肝素盐水作为冲洗液。两组分别于持续行中心静脉压(CVP)监测后,比较1 d、3 d、5 d、7 d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凝血酶时间(TT),同时观察两组中心静脉导管堵塞情况。结果对照组持续行中心静脉压监测后3 d、5 d、7 d的APTT、PT、TT均高于实验组,对照组持续行中心静脉压监测后1 d、3 d、5 d、7 d的APTT、PT、TT与治疗前相比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两种冲洗液后导管阻塞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持续行中心静脉监测的患者,宜采用未加肝素的生理盐水作为冲洗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肝素封管液对常规凝血功能和血栓弹力图(TEG)的影响。方法行局部枸橼酸抗凝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患者50例,根据肝素封管浓度不同随机分为两组:A组6250U/ml,B组3125U/ml。于CRRT前、CRRT后(封管前)及封管后30min检测血常规、凝血功能和TEG,封管30min后加作TEG肝素酶检测,记录24h内有无出血及血栓形成。结果 1血小板及常规凝血功能变化2组CRRT前后,血小板(PLT)及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均无明显变化(P0.05);封管后30min,2组PT、APTT及TT较封管前均延长(P0.05),A组APTT及TT较B组明显延长(P0.05)。3TEG R值变化2组CRRT前后TEG R值无明显变化(P0.05),封管后30min R值均明显延长(P0.05),A组延长较B组更明显(P0.05)。A组有9例不凝血,B组有5例不凝血。经肝素酶中和后,2组R值均恢复正常。3不良事件发生情况2组均无血栓形成,A组出血事件多于B组(P0.05)。其中7例出血明显者经监测TEG给予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出血停止,R值恢复正常。结论 CRRT患者应用6250U/ml及3125U/ml肝素封管后处于高危出血状态。TEG检查可以用来指导判断CRRT患者出血原因,以及确定鱼精蛋白中和剂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两种浓度肝素封管液应用于留置动脉微导管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拟选取行股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留置微导管的100名患者,简单随机分为A组、B组,A组使用12.5 U/ml的肝素钠封管液、B组使用6.25 U/ml的肝素钠封管液进行封管处理。观察两组患者动脉微导管堵管、渗血情况;统计动脉微导管堵管发生率、动脉微导管局部渗血发生率以及术前、拔除微导管后的凝血指标,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5 U/ml组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拔管后时间较术前延长且有统计学意义,6.25 U/ml组APTT、PT术前、拔管后无统计学意义;12.5 U/ml组APTT、PT拔管后时间较6.25 U/ml组延长且有统计学意义。12.5 U/ml发生堵管1例,6.25 U/ml组无堵管情况发生;高浓度组患者渗血发生率为18%,高于低浓度组的16%,两组渗血情况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6.25 U/ml浓度的肝素液进行封管,能减少对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的同时,不会增加堵管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马骏  张仲华 《全科护理》2020,18(14):1710-1712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肝素封管剂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术后携管病人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3月—2018年11月97例行动静脉内瘘术且维持性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病人随机分为A组47例、B组50例,在内瘘术后7 d内行血液透析治疗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后分别予以6250 U/mL浓度的肝素封管液和1250 U/ml浓度的肝素封管液封管,严格按照导管的标称容量推注肝素封管液。比较两组病人在封管前及封管后30 min从外周采集静脉血检测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计数、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变化,观察导管封管后出血并发症、内瘘侧支手术部位出血情况。[结果]A组在封管30 min后APTT显著延长,PT、TT延长,INR显著升高。B组在封管30 min后APTT延长,但未见TT、PT、INR的明显变化。A组PT、APTT、TT较B组延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堵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病人在行动静脉内瘘术后7 d内采用低浓度1250 U/mL肝素封管液封管,可以减缓APTT值的延长,使出血的发生率降低,并且满足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对于动静脉内瘘术的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肝素血液透析的护理策略。方法对28例伴有高危出血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均给予无肝素血液透析。A组护理方法为:使用14G穿刺针,血流量200~230ml/min,透析前用含肝素3000U/ml的生理盐水预冲后再用生理盐水冲洗透析器和管路,透析中每间隔60min使用生理盐水200ml冲洗透析器。B组方法为:使用16G穿刺针,血流量250~300ml/min,透析前用含肝素3000U/ml的生理盐水预冲并保留15min后再用生理盐水冲洗透析器和管路,透析中每间隔30min使用生理盐水100ml冲洗透析器,比较两组每次透析后透析器的凝血状况和透析器容量。结果B组透析器透析后凝血程度少于A组,透析后平均容量大于A组。结论使用较大号穿刺针、提高血流量、透析前使用肝素盐水浸泡透析器以及增加透析中生理盐水的冲洗次数可以改善透析器的凝血状况,提高透析器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7.
凝血功能异常与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老年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按照脓毒症的诊断标准将人住急诊ICU的老年患者分为脓毒症组(A组)146例和感染组(B组)48例,脓毒症组又按照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别测定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lT)、纤维蛋白原(FBG)6项与凝血功能有关的实验室指标.结果 A组中APTT、PT较B组延长(P<0.01).PTA较B组降低(P<0.01).A组中的PLT、FBG均高于B组(P<0.01).A组中的死亡组APTT、PT和TT较生存组明显延长(P<0.01或P<0.05),PTA降低(P<0.01).结论 老年脓毒症患者存在凝血功能紊乱;凝血功能的异常可预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液病病人静脉留置针不同浓度肝素液封管的效果。[方法]120例血液病病人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40例,在每次治疗结束后均用2mL肝素盐水封管,浓度分别为50U/mL、100U/mL、150U/mL。观察并比较3组病人堵管及局部渗漏发生情况、凝血酶原时间(PT)及凝血酶时间(TT)。[结果]A组肝素封管液堵塞的发生率与其他两组相比明显增加(P<0.05);C组局部渗漏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与B组(P<0.05);A组与B组间PT及T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低于C组(P<0.05)。[结论]血液病病人静脉留置针使用2mL肝素盐水(100U/mL)封管较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两种封管液方案在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A组和B组。A组根据患者情况采用个体化封管液封管;B组采用生理盐水2 ml+肝素钠2ml配成肝素盐水封管液进行封管。观察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及满意度,凝血功能变化及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长于B组,B组患者导管留置满意度评分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封管前后凝血功能无明显变化(P0.05),封管前后两组PT,TT,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少于B组(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患者护理中,应用个体化封管液,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性肾衰患者血液透析短期中心静脉导管封管的最佳方法。方法将20例肿瘤相关性肾衰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分为两组,每例患者操作10次,对照组5次,用稀肝素封管,肝素浓度为250U/ml。实验组5次,采用浓肝素封管,肝素浓度为3125U/ml。比较两组封管液封管对患者凝血4项(PT、APTT、TT、FIB)的影响,以及血流量、导管堵塞、置管处渗血发生率等。结果两组凝血4项和置管处渗血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血流量、导管堵塞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浓肝素封管法安全、有效,是肿瘤相关性肾衰患者血液透析短期中心静脉导管理想的封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股静脉置管肝素稀释封管的效果。方法 将 75例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3组 ,每组 2 5例 ,实验Ⅰ组用 4ml肝素盐水 (5 0 0U/ml)封管 ,实验Ⅱ组用 4ml肝素盐水 (15 0 0U/ml)封管 ,对照组用 4ml肝素盐水 (2 5 0 0U/ml)封管 ,比较 3组的堵管、局部渗漏发生率 ,凝血酶原时间 (PT)及凝血酶时间 (TT)。结果 实验Ⅰ组肝素封管液堵塞的发生率与其他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实验组间PT及TT值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对照组局部渗漏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 (P <0 .0 1)。结论 糖尿病肾病血透股静脉置管使用4ml肝素盐水 (15 0 0U/ml)封管较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高浓度肝素盐水封管对急性重度中毒患者血液灌流期间导管堵塞和出血风险的影响。方法纳入90例急性重度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分为三组,各30例。A组行常规生理盐水封管,B组行低浓度(625U/mL)肝素盐水封管,C组行高浓度(1250U/mL)肝素盐水封管。比较三组凝血功能、导管堵塞及出血发生情况。结果 A组抢救无效死亡3例,B组死亡1例,C组死亡2例,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TT、PT及Fib治疗前、治疗24h及治疗48h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TT、PT及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APTT显著高于A组(P0.05)。A组导管堵塞9例,B组3例,C组2例,三组导管堵塞发生率比计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导管堵塞严重程度显著轻于A组(P0.05)。A组出血5例,B组8例,C组7例,三组出血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浓度肝素盐水封管用于急重症中毒患者能显著降低导管阻塞发生率,且并不增加出血风险,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高菊林  辛霞  杜娟  雷丽静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2):2050-2051
目的 观察血液净化时法安明持续低剂量泵入抗凝有效性.方法 将100例次血液净化患者分为A组45例次和B组55例次,A组采用无肝素血液净化,B组采用法安明持续低剂量泵入,观察血液净化开始前和结束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的变化;观察透析器和血路管凝血情况.结果 A、B两组相比血液净化开始前和结束后APTT和TT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抗凝效果相比B组优于A组,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有出血倾向患者血液净化时采用法安明持续低剂量泵人优于采用无肝素血液净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三种肝素盐水封管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功能的影响,寻找最佳封管方法.方法 将180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60例,A组:肝素浓度6 250 U/ml,每次血透后一次性封管;B组:肝素浓度1 250 U/ml,每次血透后一次性封管;C组:肝素浓度1 250 U/ml,1次/d封管,观察堵管率、感染率、出血、导管留置时间.结果 A组封管堵管率1.7%,明显低于B组(P<0.05);感染率3.3%,明显低于C组(P<0.05);导管留置时间(39.61±9.23)d,明显长B、C组(P<0.05),而B、C两组间比较无差异.结论 一次性大剂量肝素盐水封管可以有效降低堵管发生率、感染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且不增加出血风险,是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理想的封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冲洗法无肝素血液透析和吸附法无肝素血液透析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53例高危出血的行无肝素血液透析的患者分为两组,吸附组27例,冲洗组26例.观察透析前、后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监测血液透析中患者心电及血压,记录透析过程中的气促、胸闷、头昏、头痛等不适症状.观察透析中管道、透析器凝血程度.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透析时间、透析器的首次使用与重复使用以及高危出血病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中出现的气促、胸闷、头昏等不适感的病例总数冲洗组高于吸附组(P<0.05);两组患者透析前、透析完毕时的Cr、Bun、PT、APTT、TT、Fib,吸附组与冲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中管道、透析器凝血程度,吸附组与冲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无肝素血液透析均不增加出血风险,适用于高危出血患者的血液透析,至于选择哪一种更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病情作出适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合理肝素液进行封管,能否有效减少栓塞,防止堵管,降低出血风险,减少对凝血项的影响。方法比较82例规律血液透析患者,采用不同剂量肝素液进行中心静脉导管封管时对患者凝血指标、出血等的影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B组),每组41例,A组用2.4 mL纯肝素液(50 mg/mL)封管,B组用3 mL纯肝素液(50 mg/mL)封管。2组患者在血液透析结束后2 h ,抽取外周静脉血比较其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之间的差异。结果 A组40例(因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拔出,改为自体动静脉内瘘,退出1例)。导管留置时间(43.0±6.5)d ,导管动脉端堵塞1例,血栓栓塞4例;B组40例(因上消化道出血,退出1例),导管留置时间(49.0±8.5)d,导管堵塞1例,栓塞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部位渗血,A组4例,B组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和TT以及国际标准比率(INR)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用纯肝素等量导管容量封管,能有效防止导管阻塞以及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减少插管部位出血;用大于或等于导管容积25%的肝素盐水封管,对凝血指标有影响,增加了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7.
刘景玲 《全科护理》2008,6(34):3139-3140
[目的]探讨血液病病人静脉留置针不同浓度肝素液封管的效果。[方法]3120例血液病病人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40例,在每次治疗结束后均用2mL肝素盐水封管,浓度分别为50U/mL、100U/mL、150U/mL。观察并比较3组病人堵管及局部渗漏发生情况、凝血酶原时间(PT)及凝血酶时间(TT)。[结果]A组肝素封管液堵塞的发生率与其他两组相比明显增加(P〈0.05);C组局部渗漏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与B组(P〈0.05);A组与B组间PT及T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低于C组(P〈0.05)。[结论]血液病痛人静脉留置针使用2mL肝素盐水(100U/mL)封管较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肝素封管液对老年病人静脉留置针置管时间及出凝血机制的影响,为临床老年病人使用最佳浓度的肝素封管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160例使用浅静脉留置针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A、B、C、D4组,A组为对照组,B、C、D组为实验组,每组各40例。A、B、C、D组各采用2mL用0.9%生理盐水稀释的不同浓度肝素封管液进行正压封管:浓度分别为含肝素62.50u/mL、78.0u/mL、100.0u/mL、125.0u/mL。比较4组病人静脉留置针的置管时间及封管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结果 4种不同浓度肝素封管液对留置针置管时间不同(均P0.05);A组与B、C组,B组与C组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与A、B、C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D组肝素封管液封管效果最佳。4种不同浓度肝素封管液封管前以及拔针后24hPT、APTT、Fg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出凝血机制正常的老年病人使用上述不同浓度的肝素封管液是安全可靠的,应用含肝素125u/mL的肝素封管液2mL对老年病人进行正压封管能使留置针达到最佳的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9.
翁永林 《全科护理》2015,(5):409-410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护理方法应用于儿童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使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58例患儿采用随机方法分为生理盐水组(30例)和肝素盐水组(28例),予以持续冲洗管路,比较两种不同冲洗方法在48h内的临床效果。[结果]生理盐水组和肝素盐水组在24h内均未发生管路堵塞,在36h内分别堵塞2例(6.6%)和1例(3.6%),在48h内分别累计堵塞3例(9.9%)和2例(7.1%)。两种护理方法在血栓形成和患儿使用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变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生理盐水和肝素盐水冲洗管路对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管路在血栓形成和患儿凝血功能方面差异不明显,对于儿童特别是低体重患儿建议使用生理盐水1mL/h冲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与Child 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 采用法国STAGO全自动凝血分析仅分别检测10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并与30例对照组比较;同时比较肝硬化不同Child pugh分级状态下APTT、PT、TT、FIB的差异.结果肝硬化组与对照组比较,APTT、PT、TT明显延长,而FIB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2);不同肝功能分级间检测结果显示:PT、APTT、TT明显延长,FIB逐渐下降;A、B、C级中的APTT、PT、TT、FIB值间均有显著差异(P<0.03).结论 肝硬化患者存在明显的凝血功能障碍,并与肝功能的损害程度密切相关.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其凝血障碍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