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蔡  张丽  冷卫东  历丹  桂婷 《西部医学》2018,30(5):632-635
【摘要】 目的 探究注射性壳聚糖β 甘油磷酸钠(chitosan/β glycerol phosphate disodium salt,C/GP)凝胶负载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和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促进牙周再生的效果。方法 选取3只健康雄性杂种犬,分别在前磨牙、第一磨牙区制备30 颗牙的Ⅱ度根分叉区缺损模型,并随机将30颗牙纳入A组(C/GP)、B组(C/GP+PRP)、C组(C/GP+BMSCs)、D组(C/GP+PRP+BMSCs)和对照组,术中将所有牙周缺损处的组织瓣进行缝合,并在A~D组模型中注入凝胶,对照组则不予处理。采集术后8周时的组织标本,进行X线及组织学观察与评价。结果 B、C、D组与A组和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的牙周组织再生(P<005),D组与B、C组相比牙周组织再生最明显(P<005);A组和对照组仅有少量的牙周组织再生,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C/GP负载PRP和BMSCs有助于促进牙周组织的再生,值得进一步研究与利用。  相似文献   

2.
牙周韧带细胞植入量与牙周组织再生量关系的动物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将不同数量牙周韧带细胞(PDLC)植入慢性实验性牙周缺损内,观察细胞植入数量与牙周组织再生量的关系,确定可促进牙周组织再生的有效细胞浓度和有效细胞数量.方法 人工构建4只Beagle犬慢性实验性牙周缺损模型(5 mm×5 mm×3 mm的牙槽骨U型缺损),分别将载有1×104、1×105和1×106 PDLC的胶原膜植入牙周缺损内.12周后行组织学观察,测量新生牙骨质(NC)长度百分率和新生牙槽骨(NB)面积百分率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各组均可见不同程度牙周组织再生,1×104 PDLC组和1×105 PDLC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1×106PDLC组的NB面积百分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结论 在实验性牙周缺损内植入PDLC,可促进牙周组织再生,其有效浓度为5×107 mL-1,有效数量为1×106 PDLC.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壳聚糖温敏凝胶与富血小板血浆(PRP)混合物浸提液对犬骨髓基质细胞(BMSCs)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制备壳聚糖温敏凝胶及PRP,将二者按不同体积比混合后分为5组:A组,纯壳聚糖温敏凝胶;B组,壳聚糖温敏凝胶∶PRP=2∶1;C组,壳聚糖温敏凝胶∶RP=1∶1;D组,壳聚糖温敏凝胶∶PRP=1∶2;E组,纯PRP,单纯培养液作为对照组。骨髓穿刺法原代培养犬BMSCs,通过MTT法及ALP试剂盒观察以上各组浸提液及单纯培养液对第3代犬BMSCs增殖及分化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B、C、D、E组浸提液均可以促进BMSCs的增殖及ALP水平的表达(F=8.22~112.31,P<0.01)。结论壳聚糖温敏凝胶混合PRP后可以缓释PRP,促进犬BMSCs增殖分化,有望作为支架材料用于牙周组织再生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羧甲基壳聚糖在牙周局部应用中的安全性.方法 将32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腹腔注射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C、D组为羧甲基壳聚糖梯度实验组,在手术缺损区置入不同剂量的羧甲基壳聚糖.术后4周处死动物,应用彗星试验、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计算彗星尾数和微核率;同时收集牙周组织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术后4周C、D组骨缺损区可见少量新骨形成,A组未见明显新骨形成;A组、C组、D组间红细胞微核率及彗星尾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B组的红细胞微核率及彗星尾数远高于A、C、D组(F=8.32、47.61,P<0.01).结论 局部应用羧甲基壳聚糖促进牙周组织再生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黄补凝胶对实验性大鼠牙周骨开窗缺损牙周再生修复的作用。方法:选取SD雄性大鼠36只制备下颌骨磨牙区的牙周骨开窗缺损模型,将其配对分组为含三七总皂苷、小檗碱、骨碎补柚皮苷3种中药的壳聚糖凝胶组和不含中药的壳聚糖凝胶组以及空白对照组。分别于术后14 d(n=18)和28 d(n=18)处死大鼠,取术区组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新生骨形成的情况。结果:术后14 d和28 d载药凝胶组新生牙槽骨面积明显大于空白凝胶组和空白对照组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0);空白凝胶组新生牙槽骨面积大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三黄补凝胶能促进牙槽骨的生长,有利于牙周组织的再生修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富血小板血浆(PRP)提取的方法,以探讨作为自身复合生长因子来源的可行性,并研究其在修复牙周组织缺损中的作用。方法利用二次离心(1000 r/min×15 min;3000 r/min×8 min)分离全血,获得PRP。将PRP设3个浓度组(5%,10%,30%),比较各浓度PRP+植骨术与单纯植骨术治疗牙周骨内袋缺损的效果,以评价PRP在牙周组织再生治疗中的作用。结果所获得的血小板浓度均超过全血的4倍,实验组各浓度的PRP+植骨术均可促进牙周组织的再生,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当PRP浓度在5%-30%时促再生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二次离心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提取PRP的方法。PRP可促进牙周组织的再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维拉帕米和生脉注射液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40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维拉帕米组(C组)和生脉注射液组(D组),每组10只.A组开腹后再关腹;B组开腹后夹闭左肝蒂30 min,再关腹;C组在开腹前静脉注射维拉帕米,开腹夹闭左肝蒂30 min,再关腹;D组在开腹前3 d每天经腹腔注射生脉注射液,开腹夹闭左肝蒂30 min,再关腹.各组均在关腹48 h后再开腹,每只大鼠取缺血肝组织检测查丙二醛(MDA)、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水平,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的形态变化;取血检测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结果 B、C、D组ALT、AST、TNF-α及MDA测定结果与A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F=5.10~53.01,q=1.38~17.58,P<0.05);C、D两组ALT、AST、TNF-α及MDA含量均低于B组,差异具有显著性(q=2.89~10.08,P<0.05),而C、D两组以上各指标除ALT比较差异有显著性(q=2.97,P<0.05)外,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D两组HSP70的表达明显少于B组,而C组HSP70的表达略少于D组;C、D两组肝细胞肿胀、坏死程度均较B组轻.结论 维拉帕米和生脉注射液可明显改善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肝组织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羧甲基壳聚糖对牙周组织再生的效果。方法:4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为羧甲基壳聚糖凝胶组(1%W/V)、B组为羧甲基壳聚糖凝胶+脱矿骨组、C组为羧甲基壳聚糖凝胶+胶原膜组、D组为翻瓣组(对照组),四组患者均行骨植入的牙周新附着手术,A组患者骨缺损处填充羧甲基壳聚糖凝胶、B组患者填充羧甲基壳聚糖凝胶和脱矿骨、C组患者填充羧甲基壳聚糖凝胶和胶原膜,D组患者骨缺损处不填充任何材料。分别在基础治疗后基线,植骨术后8个月进行临床和影像测量。结果:各组患者手术后8个月的X线缺陷深度(RDD)、临床附着丧(CAL)测量值均明显低于基线时(P<0.05);并且,手术后8个月时,A、B、C三组的RDD、CAL测量值明显低于D组同时间点(P<0.05)。A、B、C三组患者手术后8个月时RDD、CAL测量值比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慢性牙周炎骨缺损时,可单独使用羧甲基壳聚糖凝胶作为填充材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低位前切除术(Dixon手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1月—2002年12月我院80例腹腔镜Dixon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按手术先后次序分为A、B、C、D组,每组20例,比较各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中转开腹率和并发症,分析不同阶段的手术效果。结果各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理分期、病灶位置和手术方式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A、B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C、D组(F=10.25,q=3.49~6.89,P<0.05),A组与B组、C组与D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A、B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C、D组(F=13.40,q=4.98~11.18,P<0.01),而A组与B组、C组与D组差异也有显著性(q=3.24、2.96,P<0.05)。中转开腹率由A、B组的30%(6/20)和25%(5/20)降至C、D组的10%(2/20)和5%(1/20)。各组淋巴结清扫数和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手术在4个月内完成,每月平均5.0例;B组每月平均5.7例;C组平均每月6.6例;D组平均每月10.0例。结论腹腔镜Dixon手术的学习曲线大致为40例,手术频度为平均每月5.3例。  相似文献   

10.
组织工程化神经构建及其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构建组织工程化神经及其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作用.方法体外诱导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化为雪旺细胞,与细胞外基质及可降解聚乳酸导管构建组织工程化神经;建立坐骨神经缺损10mm的动物模型,A组:经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化为雪旺细胞与天然细胞基质(ECM)凝胶及可降解聚乳酸导管构建组织工程化神经桥接神经缺损;B组:单纯将ECM凝胶注入可降解聚乳酸导管桥接神经缺损;C组:自体神经移植组.术后12周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新生神经组织学观察和轴突计数等检测坐骨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诱导后成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具有雪旺细胞形态及特性;动物模型各组经移植术后12周,再生神经已通过缺损区长至远端.A组、C组各项检测指标均优于B组(PAB=0.021,PBC=0.001),A组与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65);A、B组聚乳酸导管降解吸收明显.结论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在体外可诱导分化为雪旺细胞,利用其与细胞外基质及可降解聚乳酸导管构建组织工程化神经可以修复周围神经缺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人骨形成蛋白-7(Hbmp-7)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细胞(BMSC)在牙周组织再生中的作用,为基因治疗与组织工程联合应用于牙周组织缺损再生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人工构建5只Beagle犬慢性Ⅱ度根分叉病变模型,将转染Hbmp-7基因的BMSCs与未转染BMSCs分别以1×107个/ml接种于胶原膜BME-10X,植入牙周缺损内,对照组仅植入胶原膜,12周后HE染色观察牙周组织再生情况.结果 各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可见不同程度的牙周组织再生,实验组新生牙槽骨面积百分比和新生牙骨质长度百分比与对照相比有明显增加(P<0.05);转染细胞复合胶原膜组新生牙槽骨面积百分比(81.8%±7.8%)与未转染细胞复合胶原膜组(67.3%±10.3%)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新生牙骨质长度百分比(79.1%±8.6%与75.6%±7.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mp-7基因强化的组织工程技术是修复牙周组织缺损的一种较好的方法,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与自体浓缩红骨髓(RBM)复合应用于修复兔桡骨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6只,建立双侧桡骨骨缺损模型.A组置入PRP+RBM+纤维蛋白胶(FG),B组置入PRP+FG,C组置入RBM+FG,D组置入FG.分别于术后第4、8、12周通过大体观察、X线检查、组织学观察及影像学评分等方法观察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 A组动物骨痂形成量、骨缺损愈合程度及影像学评分于第4、8、12周均优于B、C、D组(P<0.05).结论 PRP复合RBM具有明显促进兔桡骨缺损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Bak mRNA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RT-PCR方法测定36例正常足月妊娠妇女(A组)、24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B组)和17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C组)胎盘组织中Bcl-2、Bax、Bak mRNA表达水平.结果:(1)与B组(1.563±0.398)和A组(1.723±0.300)相比,C组Bcl-2 mRNA表达水平(0.642±0.288)明显降低(q=12.41,P<0.05;q=15.69,P<0.05),B组与A组之间无明显差异(q=2.6,P>0.05).(2)与A组(0.347±0.191)相比,B、C组Bax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745±0.260、1.335±0.308)明显升高(q=8.79,P<0.05;q=19.54,P<0.05),C组较B组升高更为显著(q=10.83,P<0.05).(3)与B组(0.875±0.322)和A组(0.809±0.381)相比,C组BakmRNA表达水平(2.197±0.546)明显升高(q=14.52,P<0.05;q=16.42,P<0.05),B组与A组之间无明显差异(q=0.87,P>0.05).结论: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Bak mRNA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参与了子痫前期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4.
《陕西医学杂志》2015,(8):978-979
目的:分析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对诊断慢性乙肝纤维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乙型肝炎患者157例,分为慢性乙型肝炎轻度组(A组)、中度组(B组)、重度组(C组)及肝硬化组(D组),分别进行超声弹性成像组织弥散定量并行肝纤维化指标测定。结果:B组超声弹性成像复杂度、偏度、蓝色区域较对照组有显著升高(P<0.05),C组复杂度较A组显著升高(P<0.05),偏度、蓝色区域较A组及B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D组复杂度较A组显著升高(P<0.05),偏度、蓝色区域较A组及B组、C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PCIII、CIV、HA、LN较A组均有显著性升高(P<0.05),C组PCIII、CIV、HA、LN较A组及B组均有显著性升高(P<0.05)。D组PCIII、CIV、HA、LN较A、B、C组均有显著升高(P<0.05)。复杂度与HA、LN显著正相关(P<0.05),偏度、蓝色区域PCIII、CIV、HA、LN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有助于判断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程度,对检测肝病患者病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治疗机制及作用.方法 取成年清洁级新西兰大白兔32只,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PRP治疗组(C组)、玻璃酸钠治疗组(D组).A组行模拟造模,B、C、D组按Hulth方法诱发建立兔KOA动物模型.动物模型建立成功后,C组予PRP 0.5 mL关节腔注射治疗,3周1次,共2次;D组予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腔注射,每周1次,连续5周;A、B组于C组同一时间点给予等量无菌生理盐水注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关节软骨的组织结构、细胞数量、潮线的完整性和甲苯胺蓝染色等情况,比较各组间Mankin′s评分的差异.收集适量关节液测定各组花生四烯酸的表达情况.结果 A组关节软骨结构形态正常,无明显破坏;B、C、D组关节软骨结构形态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尤以B组软骨结构改变较大,C、D组软骨形态结构虽有改变,但与A组软骨结构较接近.A组Mankin′s评分最低,B组评分最高,C、D组经干预治疗后评分明显降低;B组与C、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花生四烯酸水平最低,B组最高,C、D组水平介于A、B组之间,且C组低于D组(P<0.05).结论 PRP对KOA具有较为明显的治疗及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6.
PRP,BPBM联合GTR修复犬牙Ⅱ度根分叉病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富血小板血浆 (PRP)、多孔牛骨无机材料(BPBM)和引导组织再生术(GTR)联合修复犬牙Ⅱ度根分叉病变,探讨其是否能增强GTR的疗效.方法 人工构建 Beagle 犬下颌第一磨牙和第二、三前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模型,随机采用 GTR/PRP/BPBM(实验组)或 GTR(对照组)治疗,12周后经组织学观察牙周组织再生情况.结果 GTR 组的新生牙骨质长度和新生牙槽骨面积分别为(57.7±7.8)%和(30.8±7.4)%,GTRPRP/BPBM 组为 (76.3±10.1)%和(59.94±13.1)%,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PRP复合 BPBM 不能明显增强 GTR 对Ⅱ度根分叉病变的再生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羊膜材料复合应用神经生长因子替代神经材料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4 8只健康SD大鼠制备坐骨神经缺损模型 ,随机分为 4组 ,即自体神经原位移植组 (A组 )、异体神经移植应用环孢菌素A(CSA) 5mg/(kg·d) 5周组 (B组 )、异体羊膜材料桥接缺损复合应用神经生长因子组 (C组 )、单纯异体神经移植组 (D组 )。 6只Wistar大鼠取双侧坐骨神经作为供体。于术后 12周取移植段神经行光镜、电镜形态学观察 ,测定神经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神经运动诱发电位峰值、神经传导速度和振幅积分、腓肠肌最大收缩力 ,再生轴突计数及髓鞘厚度测定。结果 :12周时A、B、C组的各项检测指标明显优于D组 (P <0 0 5 ) ,A、B、C 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再生神经形态与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对于长段周围神经缺损 ,应用异体羊膜复合神经生长因子进行桥接可以有效促进神经再生及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胶原膜复合rhBMP-2对大鼠牙周组织缺损模型牙周组织再生修复的影响。方法:18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于下前牙龈颊沟冠方1 mm处制备实验性牙周组织缺损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胶原膜组(Co组)和胶原膜复合rhBMP-2组(Co/rhBMP-2组)。术后4、6和8周分批处死大鼠,取实验部位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Co/rhBMP-2组术后4周缺损区可见大量新生骨;6周新生骨充满缺损区;8周新生牙槽骨密度较高,根面有新生牙周膜和牙骨质样组织,未见牙龈上皮长入。Co组术后4周缺损边缘可见新骨形成;6周新生骨量增多,但尚未充满缺损区;8周根面有少量牙周膜和牙骨质样组织形成。对照组术后4周缺损边缘有少量新骨沉积;6周缺损边缘可见束状胶原纤维;8周切迹内仅有少量新生牙周组织形成,并有牙龈上皮长入。结论:胶原膜复合rhBMP-2既有引导作用,防止牙龈上皮长入,维持生长空间;又具有诱导骨形成作用,能促进牙周组织修复再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自体神经-变性骨骼肌并联复合桥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成年Wistar大鼠54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3组。各组动物均切除一段坐骨神经形成10mm缺损,A组(n=18)行缺损远端神经原位束间分离后,切取10mm一束,与经过热变性处理的自体骨骼肌条“并联”形成复合桥桥接缺损坐骨神经;B组(n=18)行自体神经桥接;C组(n=18)行单纯变性骨骼肌桥接。术后24周,对各组胫前肌湿重恢复率,桥体再生神经纤维数目、直径和髓鞘厚度进行图像测量分析。结果:胫前肌湿重恢复率、桥体单位面积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量(密度)、纤维直径和髓鞘厚度统计学分析显示:A、B两组与C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再生效果优于C组;A、B组的胫前肌恢复率和单位面积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目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损伤神经远端束间分离自体神经与变性骨骼肌“并联”复合桥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效果接近自体神经,优于变性骨骼肌桥,有深入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20.
GDNF基因修饰的雪旺细胞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修复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应用携带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质粒(pLXSN-GDNF)对体外培养的雪旺细胞进行基因修饰,并结合细胞外基质凝胶及生物可降解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管构建神经移植复合体,用于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修复,同时对其促轴突再生及神经元保护作用予以检测评价.方法 40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n=10) 细胞外基质凝胶-PLGA管桥接组;B组(n=10)雪旺细胞-细胞外基质凝胶-PLGA管桥接组;C组(n=10) GDNF基因修饰的雪旺细胞-细胞外基质凝胶-PLGA管桥接组;D组(n=10)自体神经桥接组.损伤各组12周时应用神经电生理及甲苯胺蓝染色和透射电镜观测神经再生情况,辣根过氧化物酶神经逆行示踪技术用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再生评价.结果 12周时再生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检测、甲苯胺蓝染色轴突形态计量学分析、透射电镜超微结构观察以及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再生评价结果提示:C组优于A、B组,而与D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雪旺细胞的转基因处理可能弥补单纯细胞移植神经营养因子含量的不足,而可能达到与自体神经移植相似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