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方法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替罗非班组。观察15 d两组复合事件发生率(死亡、再梗死、心绞痛)和出血事件。结果替罗非班组心脏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出血事件主要发生在牙龈出血及皮下出血,未发生颅内出血等事件。结论替罗非班在ACS的常规治疗基础上能进一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植入术中使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的效果。方法以本院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行支架植入术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36例行常规药物治疗,在术前给予600 mg氯吡格雷+300 mg拜阿司匹林+40 mg阿托伐他汀顿服,术中给予肝素治疗。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10μg/kg盐酸替罗非班静脉推注治疗(3 min)推注完成,然后持续24~36 h 0.15μg/(kg·min)盐酸替罗非班微量泵泵入。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TIMI血流分级、术后30 d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等。结果术后两组患者冠状动脉TIMI血流分级情况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植入术中使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能够显著的改善冠状动脉血流,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并且药物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对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79例,分成A、B两组,A组45例患者为治疗组,给予替罗非班治疗;B组34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联合治疗。结果经治疗,A组患者心肌梗死、心绞痛等病症恢复优于B组,患者肌钙蛋白cTnT水平低于B组,治疗有效率高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结论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蒋建军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4):168-169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冠状动脉内注入并术中维持静脉泵入替罗非班对AMI的临床疗效。方法 47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23例)和观察组(24例),两组患者行PCI,常规组术中使用普通肝素,观察组与术前冠状动脉注入及术中持续静脉泵入替罗非班,观察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冠状动脉内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无再流、慢血流)、术后血清肌钙蛋白、心电图ST段恢复情况及术后1周EF值、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常规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6.1%,显著高于观察组的4.2%(P<0.05),且观察组的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心电图ST段恢复情况及术后1周EF值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但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AMI患者行PCI治疗时,术前与术中联合使用替罗非班能有效防止术中、术后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降低无再流、慢血流发生率,改善心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患者1.男,72岁。因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于2009年7月在我科住院治疗10d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RC闭塞,LAD近段狭窄85%,插入宝马导丝于RC远端,用球囊扩张RC近段,造影显示血运立即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7.
王宝玉  吴海燕 《医药论坛杂志》2013,(1):113+116-113,116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2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10例,两组均给予硝酸酯类、B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他汀类、低分子肝素、肠溶阿司匹林等基础药物治疗,研究组再给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心血管事件的再发率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为出血,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替罗非班与阿司匹林和肝素合用,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血管内皮损伤,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进而诱发血小板激活、粘附、聚集而引起的一组急性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ACS的发病机制中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最为重要,而血小板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因此ACS治疗的关键是抗血小板治疗。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BⅡb/Ⅲa)受体拮抗剂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最终共同通路发挥抗血小板作用,其作用更彻底、更完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5月—2011年10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凝治疗;替罗非班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持续泵入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计数等。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替罗非班组治疗前hs-CRP及血小板聚集率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s-CRP及血小板聚集率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替罗非班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治疗前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小板聚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6例,均于发病后6h之内行急诊介入治疗,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n=52)和对照组(n=54)。所有患者均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替罗非班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介入术后1h内开始应用替罗非班,持续泵入至术后36h。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电图、左室射血分数变化以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心电图均有明显改善,替罗非班组与对照组比较有较高的sumSTR〉70%(P〈0.05)。替罗非班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出血的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后使用替罗非班可减少术后心源性死亡、再次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改善心脏功能,同时不增加出血风险,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欣维宁对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冠脉内血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欣维宁治疗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及对冠脉内血栓的影响。方法治疗组的18例ST段抬高性AMI患者均有行急诊介入治疗的适应症,冠脉造影显示冠脉内血栓形成,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血栓未能消失,远端TIMI血流1级或以下,对照组为前期本科未开展急诊介入治疗前有行急诊介入治疗的适应症且未溶栓患者,满2周后择期行冠脉造影(20例),比较两组患者出现心衰、休克或死亡等心脏不良事件、冠脉内血栓及远端血流情况。结果出现心衰、休克或死亡等心脏不良事件治疗组(5.6%)较对照组(40%)明显减低,2周后造影显示治疗组及对照组犯罪血管血栓发生率分别为5.6%及35%,治疗组及对照组TIMI血流2级或以上分别为88.9%及45%,差异均有显著性。出血并发症治疗组(16.7%),高于对照组(5%),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值〉0.05),两组均无肝肾功能损害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欣维宁能消除冠脉内血栓、改善心肌灌注、减少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无复流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STEMI患者分为替罗非班组(替罗非班+直接PCI,60例)和对照组(直接PCI,60例)。PCI术中根据TIMI血流分级、TIMI计帧法(cTFC)评价冠状动脉血流。术后24h进行实时心肌声学造影检查,计算心肌灌注缺损计分指数(CSI)及室壁运动计分指数(WMSI)。分析术后1h2组患者心电图sT段偏移总和比值(sumSTR)的变化。结果替罗非班组TIM13级血流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而cTF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替罗非班组与对照组相比CSI(1.23±0.33.1.38±0.43,P〈0.05),WMSI(1.52±0.39:1.70±0.38;P〈0.05)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替罗非班组术后1hsumSTR〉70%比例更高(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能改善STEMI患者PCI术后心肌血流,防止无复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塞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应用替罗非班是否改善冠脉血流和心肌灌注。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10年5月因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塞住院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急诊介入术中应用替罗非班)与B组(急诊介入术中不应用替罗非班)。观察两组在常规使用阿斯匹林,氯吡格雷基础上介入治疗术后靶血管血流分级与心肌灌注分级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A组急诊介入术后即刻靶血管TIMI血流2~3级(97.2%)心肌灌注(TMPG)2-3级(97.2%)均显著高于B组(91.6%,88.8%)。两组出血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塞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应用替罗非班能有效改善冠脉血流和心肌灌注,并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术后心肌微循环再灌注的影响。方法:初发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拟行直接PCI术病人131例,A组(n=32,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替罗非班),B组(n=99,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全部病人即刻嚼服阿司匹林300 mg,后100 mg·d~(-1);口服氯吡格雷300 mg,后75 nag·d~(-1)。A组再给予替罗非班注射液10μg·kg~(-1)负荷剂量,推注3 min,而后0.15μg·kg~(-1)·min~(-1)持续静脉滴注48 h。入选后即刻测定血小板聚集率、活化状态及心电图,24 h和72 h复查。结果:入选24 h后,A组血小板聚集率及活化状态较B组明显下降(P<0.05),ST段完全回落率明显高于B组(P<0.05)。与B组相比,A组梗死相关动脉(IRA)狭窄程度较轻[(69±s 11)%vs (87±8)%,P=0.03]。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3级A组高于B组(97%vs 82%, P=0.045),TIMI血流灌注分级(TMPG),3级A组高于B组(63%vs 42%,P=0.048)。治疗期间轻度血小板减少和出血A组高于B组(9%vs 1%,P=0.045)。随访30 d,2组死亡率无差异,但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A组低于B组(6%vs 27%,P=0.013),进一步分析A组严重心绞痛(6%vs 21%,P<0.05)及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术(6%vs 25%,P=0.021)较B组显著降低。结论: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基础上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可进一步抑制血小板功能,减少STEMI再灌注后无再流或慢血流的发生,改善心肌微循环再灌注及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5.
张峰 《安徽医药》2017,21(8):1501-1504
目的 探讨冠脉内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和山莨菪碱治疗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STEMI)病人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将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PCI)治疗的72例老年ASTEMI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行高剂量替罗非班联合山莨菪碱治疗,对照组行单纯高剂量替罗非班治疗,评价两组间出血风险差异、术后40 d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以及术后1年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随访24~40个月,统计病人年再次住院次数,综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两组病人均无严重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症状;术后40 d观察组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随访期间年住院次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老年ASTEMI病人PPCI时联合使用替罗非班与山莨菪碱可有效改善术后心功能,降低年再次住院次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心血管内科行PCI的STEMI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在PCI后30 min内静脉滴注注射用盐酸替罗非班,起始剂量为3μg/kg,而后以0.06μg/(kg·min)微量静脉滴入,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5 mL加入5%葡萄糖溶液200 mL,3次/d。两组均连续用药6 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血红蛋白、血小板的变化。比较两组心脏不良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再梗死、再次靶血管血运重建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CK、CK-MB和LDH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降低的更显著,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对照组和治疗组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分别为13.33%、8.33%;术后45 d两组的总发生率分别为10.00%、3.33%,两组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均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结论丹参川芎嗪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可降低心肌梗死程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刘莹  罗国帅  乔义德  袁磊 《安徽医药》2024,28(8):1645-1649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术后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8年 5月至 2022年 5月于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医院治疗的 100例 STEMI急诊 PCI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 50例。对照组给予替罗非班治疗,治疗组给予尼可地尔 +替罗非班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 TIMI帧数( CTFC)、 TIMI血流分级、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 -6(IL-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 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即刻,治疗组 CTFC低于对照组[(21.36±3.46)帧比( 27.52±3.63)帧](P<0.05)TIMI血流分级高于对照组[(2.89±0.41)级比( 2.61±0.37)级](P<0.05);术后 4周,治疗组 LVEDD[( 47.32±5.25)mm比( 53.12±6.79,)mm]、 LVESD水平[( 27.58±5.26)mm比( 31.24±6.31)mm]低于对照组( P<0.05)LVEF高于对照组[( 56.37±6.98)%比( 49.79±6.02)%](P<0.05);术后 48 h,治疗组病人 MDA、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P<005);协方差主体间效应检验显示两组术后上述指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即刻,治疗组无复流或慢血流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随访 2个月,治疗组病人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采用尼可地尔联合替罗.,发组非班对 STEMI急诊 PCI病人进行治疗,能够改善病人左心室重构,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82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血栓抽吸导管下行PCI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记录两组患者心脏超声指标,对比两组手术成功率、ST段回落率、术中大出血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7 d心脏超声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0 d的LVEF、LVEDd、LVESd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MACE及术中大出血发生;观察组手术成功率、TIMI血流Ⅲ级率和ST段回落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压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完成PCI手术,TIMI血流良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进行血栓抽吸患者的临床预后.方法 选择2007年10月1日至2008年11月30日在我中心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共83例,其中急诊介入术加血栓抽吸治疗者为血栓抽吸组共40例,同期条件相当仅行急诊介入治疗患者作为常规PCI组共43例,研究初级终点为术后即刻心肌灌注、术后2 h ST段回落率;次级终点为30 d、6个月和1年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改善情况和主要心血管病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冠状动脉心肌灌注分级(TMP)2~3级获得率在血栓抽吸组为90.0%(36例),常规PCI组为69.8%(30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P<0.05).校正的TIMI记帧法(CTFC)值[(30.3±8.1)比43.1±7.6),t=7.43,P<0.01]及术后2 h心电图ST段回落大于50%率(37例,92.5%比28例,65.1%,x2=9.15,P<0.01),血栓抽吸组均明显优于常规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1年结果显示,2组累计MACE发生率在血栓抽吸组为2.5%,常规PCI组为9.3%;LVEF在随访30 d、6个月和1年时分别为[(56.3±2.9)%比(53.7±3.1)%,(58.1±2.5)%比(54.6±2.9)%,(62.4±2.7)%比(58.7±3.2)%],血栓抽吸组随访结果均优于常规PCI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栓抽吸在STEMI急诊PCI中安全可行,可以明显改善心肌灌注水平并促进ST段回落,减少随访1年时的临床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可达灵片联合替罗非班治疗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于开封市中心医院诊治的99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入组顺序分成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49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起始滴加速度为0.4μg/(kg·min),0.5 h后以0.1μg/(kg·min)维持,连续治疗72 h;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可达灵片,3片/次,3次/d。两组患者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SF-36、GRACE和VAS评分,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肽素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51%(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F-36评分明显升高,而GRACE和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FABP、和肽素和Hcy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00%vs 18.37%,P0.05)。结论可达灵片联合替罗非班能够显著提升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危险程度和生活质量,调节血清因子水平,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