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分析34例前交通动脉瘤经翼点入路行夹闭治疗。结果按GOS评定预后,治愈或良好28例,致残5例,死亡1例。结论经翼点入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50例患者均成功夹闭动脉瘤,患者出院时恢复良好42例,轻残4例,重残2例,死亡2例.结论 动脉瘤夹闭手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术者需要掌握熟练的显微手术技巧,降低动脉瘤的致残率及致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急诊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破裂大脑中动脉瘤的策略。方法 30例大脑中动脉瘤破裂伴有脑内血肿患者,术前急诊行CTA确定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在发病24 h内(入院后6 h内)控制性降压下急诊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其中29例行动脉瘤夹闭+血肿清除术,另有1例无法夹闭,只行单纯血肿清除,术后再行动脉瘤栓塞术。结果 30例患者手术顺利,脑内血肿量为(26.4±7.21)ml;术后复查血肿清除满意,2例出现脑血管痉挛;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恢复良好25例,死亡1例,植物生存1例,重残1例,中残2例。结论对于脑内血肿量大于30 ml或中线移位大于1 cm的破裂大脑中动脉瘤患者,采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肿和夹闭动脉瘤,具有解除脑内血肿占位效应、防止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降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脑后动脉P1、P2段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大脑后动脉P1、P2段动脉瘤手术治疗资料。本组8例为破裂动脉瘤,头颅CT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可在脑干旁、鞍上池或颞叶内侧血肿块。2例为未破裂动脉瘤,表现为环池内占位性病变。入院时患者Hunt-Hess分级:Ⅰ-Ⅱ级3例,Ⅲ级6例,Ⅳ级1例。脑血管造影提示大脑后动脉P1、P2段动脉瘤,P1段和P1、P2交界处动脉瘤采用翼点入路,P2段动脉瘤采用颞下入路。结果 8例行动脉瘤颈夹闭术,2例行血管塑形动脉瘤夹闭术,术后CT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消失,无脑缺血表现。3例有动眼神经麻痹,1例短暂同向偏盲,6个月后完全恢复。随访6个月-3年,恢复良好9例,植物生存1例。结论大脑后动脉动脉瘤手术难度大,选择正确的入路、掌握后循环的显微解剖和显微手术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翼点锁孔入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可行性、适应证和手术方法。方法采用翼点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夹闭26例患者共28枚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其中前交通动脉瘤11例,后交通动脉瘤9例,大脑中动脉瘤6例,患者Hunt-Hess分级0~Ⅲ级。结果全部26例均成功夹闭,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神经功能障碍和面神经额支损伤所造成的面瘫表现。19例患者术后随访DSA或CTA检查,未见动脉瘤残留、复发。结论翼点锁孔手术能有效降低开颅手术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快术后康复,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选择性地应用于部分前循环动脉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开颅手术夹闭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开颅手术夹闭21例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对破裂动脉瘤的诊断、治疗方法和手术时机的选择,以及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21例共有22个动脉瘤,Hunt-Hess分级:Ⅰ级1例,Ⅱ级10例,Ⅲ级6例,IV级4例。Fisher分级:Ⅱ级9例,Ⅲ级8例,Ⅳ级4例。所有动脉瘤均成功夹闭,出院时恢复良好(GOS 5分)14例(66.7%),中残(GOS 4分)2例(9.5%),重残(GOS 3分)3例(14.3%),死亡(GOS 1分)2例(9.5%)。结论开颅夹闭手术是治疗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破裂前循环脑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总结治疗经验。方法选取280例破裂前循环脑动脉瘤患者,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血管造影(CTA)检查结果 ,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血管瘤暴露路径,夹闭治疗,选择性阻断处理术中出血。结果 3 d内进行手术64.64%,所有患者均在5 d内手术;所有患者动脉瘤均完成夹闭,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11例,4例直接致残,未见死亡病例;破裂1次患者Rankin评分为(1.6±0.4)分,低于破裂2次及以上患者的(2.9±0.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5.0±1.4)个月,所有患者头痛等症状表现均明显恢复。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破裂前循环脑动脉瘤安全可靠,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宜早不宜迟,出血次数越多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8.
颅内动脉瘤早期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显微手术治疗破裂脑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对32例破裂脑动脉瘤早期显微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按Hunt分级:Ⅰ级6例、Ⅱ级17例、Ⅲ级5例、Ⅳ级3例、Ⅴ级1例。入院后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其中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13例,前交通动脉瘤19例,所有患者均在72小时以内手术并随访4~12月,生存质量根据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法。结果32例破裂动脉瘤均获夹闭。根据ADL分级法。〉60分27例,40-60分2例,〈40分1例,死亡2例。结论早期显微手术是治疗破裂脑动脉瘤的有效方法,能明显提高破裂脑动脉瘤的生存率和牛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合并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2004-03~2009-03间收治的6例脑动静脉畸形合并颅内动脉瘤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1例,脑室出血2例,脑内出血1例。手术前后行全脑血管造影,AVM和动脉瘤位于幕上前循环4例,位于幕下和后循环2例。6例均行显微手术一次性夹闭动脉瘤和切除AVM。结果:无手术死亡病例,6~72月随访均可以生活自理和从事工作。结论:显微手术一次性夹闭动脉瘤和切除AVM可作为脑动静脉畸形合并颅内动脉瘤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刘晓娣  汤璐怡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1):3355-3356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因素之一[1],手术夹闭动脉瘤是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方法,效果满意[2-5],经翼点入路是手术治疗大脑前循环动脉瘤的经典入路[6].笔者在显镜下夹闭动脉瘤19例,现将术中护士配合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分析4例P1P2段大脑后动脉瘤手术,探讨P1P2段大脑后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本组4例均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Hunt-HessⅠ-Ⅱ级2例,Ⅲ级1例,Ⅳ级1例。4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入院行头颅MRA检查,后进一步DSA检查明确。手术采用翼点入路。结果4例患者均成功夹闭动脉瘤。术后影像学复查显示动脉瘤消失,无脑缺血表现。1例有动眼神经麻痹。随访2—12个月,恢复良好3例,植物生存1例。结论经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P1P2段大脑后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杨晋生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238-239
目的探讨破裂大脑中动脉动脉瘤(MCAA)的临床特点和显微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早期显微手术治疗的MCAA患者的临床资料。33例共发现MCAA 34个,位于M1段2个,M2分叉处32个。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主要表现,伴有血肿12例,术前Hunt-Hess分级:Ⅰ~Ⅱ级:17例,Ⅲ级:11例;Ⅳ级5例;3例患者术前脑疝形成行大骨瓣开颅,其余均经翼点入路显微镜下行动脉瘤夹闭或包裹术。结果手术成功夹闭MCAA32例,单纯包裹1例。恢复良好26例,轻残4例,重残2例,死亡1例。结论对破裂MCAA进行早期手术能有效预防其再次破裂出血,及时清除颅内血肿,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行翼点人路显微外科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8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经翼点入路均成功夹闭,恢复良好83.3%,中度残疾10.4%,重度残疾6.2%,无死亡病例;随访GOS评分5分38例,4分3例,3分2例。结论经翼点人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术中暴露清楚,夹闭瘤颈可靠,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破裂动脉瘤的手术时机及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已破裂的前循环脑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及其疗效。结果其中1例死于术后血管痉挛并发症,其余18例行夹闭术后,恢复达到优良者15例,较差2例,植物生存1例。结论只要选择适宜时机手术治疗仍是破裂脑动脉瘤最基本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眉外侧锁孔入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10月至2008年10月前交通动脉瘤患者22例。采用经眉外侧锁孔入路手术夹闭动脉瘤。结果22例均成功夹闭动脉瘤。其中1例术中动脉瘤破裂,临时阻断载瘤动脉5~15min,将动脉瘤分离后准确夹闭瘤颈。18例术后复查脑血管造影,证实动脉瘤消失。随访4—18个月,全部病例均恢复正常工作、生活,无手术死亡或其它与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眉外侧锁孔入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安全有效、手术创伤小且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出血性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特点、手术时机的选择、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今我院经显微手术治疗的132例破裂前循环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单纯行动脉瘤瘤颈夹闭术122例,夹闭后包裹加固7例,单纯动脉瘤包裹术3例,其中18例术中破裂出血;出院后随访1年,按GOS评分,恢复良好114例,中残9例,重残5例,无植物生存,死亡4例。结论手术时机的把握以及手术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2007—06~2008-01采用经额下锁孔入路对12例大脑前循环动脉瘤14个施行显微手术,夹闭12个,包裹2个,其中3例在内镜协助下进行动脉瘤夹闭。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手术方法。早期手术22例,中期手术7例,延期手术2例。结果25例术前Hunt-HessⅠ~Ⅲ级患者出院时GOS4~5分17例、3分4例、2分3例,1分1例。6例Ⅳ-Ⅴ级患者出院时GOS4~5分3例,3分1例,2分1例,1分1例。对25例随访3~12个月无再出血、无死亡。结论早期手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能防止因动脉瘤再次破裂引起的直接死亡和病情恶化。对于Hunt—HessⅣ-Ⅴ级患者,在条件允许下早期手术,仍可取得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9.
神经内镜辅助显微外科治疗颈内动脉动脉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外科治疗颈内动脉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未破裂的动脉瘤和已破裂的、但蛛网膜下腔出血已吸收的Hunt—HessⅠ~Ⅱ级的病例22例共25个动脉瘤。经翼点锁孔入路5例,眶上锁孔入路3例,常规翼点入路14例。经一侧同时夹闭对侧颈内动脉动脉瘤2例。手术显微镜下初步暴露动脉瘤,置入不同视角的硬性内镜,辨认出手术显微镜下为死角的载瘤动脉的重要分支,分离瘤颈并夹闭动脉瘤,在内镜下检查夹闭的效果。术后常规复查DSA或CTA。结果本组均完全夹闭动脉瘤,在夹闭动脉瘤前或后神经内镜能提供有用的信息为18例,占81.8%,夹闭后经神经内镜调整的有4例,占16%,术中2例动脉瘤破裂,术后1例暂时性动眼神经麻痹,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神经内镜辅助显微外科治疗颈内动脉动脉瘤可减少显微镜下的死角.保留载瘤动脉的重要分支,减少术中动脉瘤的破裂及载瘤动脉的阻断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 和疗效.方法 35例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瘤颈夹闭术31例,瘤壁加固术4例.均采用经翼点入路,近侧载瘤动脉暂时阻断,瘤颈逐步缩窄等技术.结果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30例,轻残2例,重残2例,死亡1例.结论 手术时机的把握以及熟练地显微外科技术是手术成功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