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屈光参差性远视性儿童弱视特点,观察弱视治疗两年屈光参差的变化规律,为弱视防治干预措施提供资料。方法:随机收集2002年1月~2008年3月屈光参差性远视性7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屈光参差性远视性儿童弱视以单眼弱视为主,占76.92%,单眼弱视儿童以左眼弱视为主,占73.33%,单眼弱视眼屈光度都是屈光度相对高的眼,接受弱视治疗两年前后屈光参差值缩小的占69.23%。结论:矫正屈光等弱视治疗措施有利于屈光参差值缩小,应加强屈光参差性远视性儿童弱视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与年龄及屈光参差量与弱视深度的关系。方法对100例儿童远视性屈光参差量与弱视深度及弱视程度与年龄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儿童远视性屈光参差中,不同年龄的弱视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屈光参差量越大,患中重度弱视越重。结论年龄越小,重度弱视越多,屈光参差量越大,弱视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3~6岁视力低常儿童的屈光状态分布,探讨不同屈光类型与弱视发生的关系。方法本文采用描述性研究,收集2014-2018年1 644名(3 288眼)3~6岁视力低常儿童,并进行视力检查和阿托品散瞳后验光检查。分析不同年龄段屈光状态、屈光参差分布、散光分布及弱视发生状况。结果各年龄组视力低常儿童屈光类型均以远视为主,在远视类型中又以复性远视散光比例最高,为60.04%。随年龄增长远视比例降低,近视比例明显上升。屈光参差发生率为14.05%,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逐渐降低(χ^2=37.31,P<0.01)。屈光参差程度越高,高屈光参差患者发生率相对越低(χ^2=79.181,P<0.01)。各年龄组散光程度及散光轴向分布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919、150.79,P<0.01)。弱视的发生率为12.77%,双眼等效球镜度差值≥1D时容易引起屈光参差性弱视,并且弱视发生率随屈光参差程度增加而升高(χ^2=379.15,P<0.01)。结论学龄前视力低常儿童的屈光状态分布以远视为主,远视性屈光不正、散光、屈光参差等屈光异常更容易引起弱视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研究轻度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的调节功能。方法:以2015年9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36例视疲劳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屈光矫正与调节功能。结果:关于调节灵活度与调节幅度,研究组患者非弱视眼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与研究组弱视眼,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研究组弱视眼与非弱视眼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度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通过调节检查,可辅助病情判断,为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屈光参差程度、类别、治疗年龄与弱视程度、疗效的关系,为青少年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102例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按年龄分3组,对所有患者进行相关干预与治疗。治疗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以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多见,屈光参差程度越大,弱视程度越重,但弱视程度与屈光参差类型无关;儿童年龄越小,弱视治疗疗效越好。结论弱视程度与屈光参差程度有关,与屈光参差类型无关。儿童弱视应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各类屈光不正性儿童弱视的疗效.方法大连市幼儿园及小学生通过散瞳验光确诊的520例976眼屈光不正性弱视,包括远视性弱视857眼、近视性弱视39眼,以及混合散光性弱视80眼,并将各类弱视分为轻、中、重3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远视性弱视组治愈686眼(80%),混合散光性弱视组治愈66眼(82%),两组疗效较好且相近,近视性弱视组治愈26眼(66%),疗效较差(P<0.05).结论儿童屈光性弱视的疗效与屈光不正性质有关,其中以远视性和混合散光性弱视的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屈光参差性弱视的轮廓察觉能力,从心理物理及神经认知学角度考察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的视觉信息处理状态,了解弱视眼及对侧健眼的视知觉是否存在异常。方法对47例轻中度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的弱视眼及对侧健眼进行轮廓察觉任务的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正常视力儿童组做对照。结果 R均值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正常组(R=0.5894)、对侧健眼组(R=0.4892)、弱视组(R=0.3586)。其中弱视组R的95%置信区间与正常儿童组的无重叠,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弱视眼、对侧健眼的轮廓察觉能力均低于正常儿童。结论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弱视眼及对侧健眼在轮廓察觉能力上存在一定缺陷,可能是由于高级视皮层视觉信息处理的异常及双眼视知觉的交互不足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屈光不正性、屈光参差性及斜视性弱视儿童轮廓察觉特征及三者之间的差异。方法:选取在广西视光中心就诊的139例(237眼)弱视患者,按弱视类型分为屈光不正性弱视组40例(80眼)、屈光参差性弱视组61例(82眼)、斜视性弱视组38例(75眼),检测最佳矫正视力、轮廓察觉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患儿弱视年龄构成无统计学差异(F=0.021,P=0.979),性别构成无统计学差异(χ2=3.229,P=0.199),最佳矫正视力比较无统计学差异(F=1.697,P=0.185),等效球镜无统计学差异(F=0.545,P=0.580),说明三组基线一致。三组患儿弱视轮廓察觉检测结果均集中在3级及3级以下,三组轮廓察觉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4.416,P>0.05)。结论:屈光不正性、屈光参差性及斜视性弱视儿童均存在轮廓察觉功能缺陷。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各类屈光不正性儿童弱视的疗效。方法 :大连市幼儿园及小学生通过散瞳验光确诊的 5 2 0例 976眼屈光不正性弱视 ,包括远视性弱视 85 7眼、近视性弱视 39眼 ,以及混合散光性弱视 80眼 ,并将各类弱视分为轻、中、重 3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远视性弱视组治愈 6 86眼 ( 80 % ) ,混合散光性弱视组治愈 6 6眼 ( 82 % ) ,两组疗效较好且相近 ,近视性弱视组治愈 2 6眼 ( 6 6 % ) ,疗效较差 ( P<0 .0 5 )。结论 :儿童屈光性弱视的疗效与屈光不正性质有关 ,其中以远视性和混合散光性弱视的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斜视性弱视与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弱视眼与对侧眼的多焦视觉诱发电位(multifocal visual evoked potential,mVEP)的特征性变化,探讨两种不同类型弱视的发病机理。【方法】 采用美国EDI公司生产的VERIS ScienceTM4.2多焦电生理系统对31例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30例斜视性(内斜)弱视患者及30例正常人双眼分别进行图形mVEP检测,以潜伏期与振幅为分析指标,进行了屈光参差性弱视眼、对侧眼和正常对照三组mVEP的对比研究。【结果】 六个离心度上弱视眼反应振幅密度较其对侧眼和正常眼均显著降低,潜伏期延长(P<0.01)。正常对照组及屈光参差性弱视组中鼻侧网膜与颞侧网膜反应振幅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斜视性(内斜)弱视组中,鼻侧网膜反应振幅密度均小于颞侧网膜。【结论】 不同类型弱视可能具有不同的神经机制,mVEP检查可为弱视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
肖信  刘伟民  林泉  赵武校  王英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0):1546-1548
目的:探讨视知觉学习疗法治疗4~8岁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视知觉学习疗法对169例(266眼)4~8岁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进行治疗,双眼视力相差两行者辅以遮盖疗法,观察治疗效果及其相关因素。结果:视知觉学习治疗对4~8岁儿童弱视的治愈率为67.7%,总有效率为87.6%;4~8岁各年龄疗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愈率有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混合散光型弱视疗效最好,其次为远视性,而近视性弱视最差;轻度弱视疗效最好,中度弱视次之,重度弱视最差;双眼性屈光参差弱视疗效优于单眼弱视型屈光参差患者。结论:视知觉学习治疗4~8岁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疗效好,治疗年龄、屈光类型、弱视程度、是否双眼弱视是视知觉学习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建议弱视儿童应尽早发现、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角膜屈光手术后实施遮盖疗法治疗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46例(283眼)近视性屈光参差伴有轻中度弱视的病例进行LASIK治疗,术后实施遮盖疗法训练,观察术前术后弱视的变化。结果146例弱视眼中,137例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112例达到5.0,与优势眼的眼数相近。结论角膜屈光手术后实施遮盖疗法是治疗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不少学者调查认为儿童弱视患病率约为3%。全国儿童2亿余人,按此估算.儿童弱视患者达数百万之众。因此,广泛开展儿童弱视防治工作是一项十分紧迫的艰巨任务。儿童处于视力发育阶段.眼屈光状态与用眼习惯对其视力发育影响极大。对弱视来说.眼屈光状态的影响尤为重要。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弱视病例的90%以上是由限屈光因素所致,如屈光不正、屈光参差等.学龄前儿童则以远视及远视散光居多。在儿童视力发育过程中,屈光不正或屈光参差若得不到及早矫正,势必阻碍视力发育.进而导致弱视。弱视患者不仅视力限度低下,而且无立体视觉…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3—6岁异常视力儿童屈光状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北京市3-6岁异常视力儿童屈光状态。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3-6岁儿童(5586名)的视功能进行调查,本文仅就单眼裸眼视力〈0.9者(370例〉740只眼)的屈光状态及伴斜视、弱视患儿的屈光状态进行了分析。结果屈光不正总患率为6.53%,远视、混合散光、近视患病率依次为:4.76%、1.56%、0.30%、;轻、中、重度屈光不正患病率依次为3.68%、2.05%、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弱视治愈后脱镜指标。方法:儿童弱视治愈后必须符合4项指标才能脱镜,脱镜后要继续追踪观察3年。结果:368例678眼的弱视儿童治愈后,经3~7年的治疗,有205例364眼脱镜,占治愈眼数的53.69%。其中轻度弱视脱镜244眼,高于中度(114眼)和重度(6眼);屈光不正性弱视脱镜305眼,屈光参差性29眼,斜视性30眼;单纯远视性弱视脱镜316眼,高于单纯远散(11眼)和复性远散(37眼);而单纯近视性弱视和单纯近散、复性近散性弱视均没能脱镜。弱视儿童初戴眼镜属低屈光度脱镜289眼,中度58眼,高度17眼。从就诊时的年龄上看3~8周岁者脱镜率高。结论:儿童弱视治愈后按照4项脱镜指标摘掉眼镜是可行的。在脱镜前一定要坚持治疗复诊,即使脱镜后也要坚持追踪观察,最好观察超过视力发育敏感期12周岁之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弱视儿童的屈光状态及影响弱视的相关因素。【方法】对随机抽取的门诊确诊的弱视患儿256例453眼的特征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儿童弱视眼的屈光状态以远视为主;129只非黄斑中心凹注视眼中98.45%属中重度弱视;41例斜视患儿中仅19例有三级功能;59例单眼弱视患儿中中重度占88.14%。【结论】屈光不正特别是远视是弱视的主要病因之一,而是否伴有斜视、注视性质及屈光参差的情况则是影响弱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轮廓察觉能力与视力提升的关系,不同的视知觉缺陷是否同步恢复或是否存在相互影响。方法观测42例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在为期3个月~半年的弱视治疗中,每月弱视眼及对侧健眼轮廓察觉及视力的变化,比较两者提升的规律及先后次序。结果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弱视眼视力的提升与轮廓察觉能力有类似的规律,是阶段性的,以2~3个月为周期。在对侧健眼视力正常的情况下,其轮廓察觉能力亦有提高。结论屈光矫正辅助遮盖的基础上进行视知觉训练能有效地促进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轮廓察觉能力与视力的恢复,在弱视眼两者的恢复有类似的规律,在健眼轮廓察觉能独立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年龄的复合散光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视知觉学习疗效,探讨复合散光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年龄与视知觉学习疗效的关系。方法将123例(245眼)复合散光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按年龄分为≤8岁、8~13岁、〉13岁3个组,行视知觉学习治疗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复合散光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总有效率以≤8岁组97.54%为最高,各年龄组及组间两两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知觉学习对复合散光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低与患者年龄有关,其总有效率随年龄的增大而下降,且患者年龄越小,总的有效率越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临床疗效,并给予评价。方法:对821例1510眼儿童弱视进行综合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跟踪随访3年以上。结果:痊愈率44.90%,进步46.82%,总有效率91.72%,无效8.28%。其中屈光不正性弱视痊愈率51.04%,明显高于屈光参差性、斜视性弱视和形觉剥夺性弱视;轻度弱视痊愈率86.93%,明显高于中度和重度弱视;3岁以下和3~8岁痊愈率明显高于11~14岁和15岁以上;中心注视痊愈率46.83%,明显高于旁中心注视率19.63%;屈光度低度组(球镜≤3.00 D,柱镜≤1.00 D)痊愈率66.13%,明显高于中度(球镜3.25~4.75 D,柱镜1.25~1.50 D)28.88%和高度(球镜≥5.00D,柱镜≥1.75 D)18.93%。屈光类型以单纯远视痊愈率54.31%,明显高于其他屈光类型。结论:儿童弱视治疗效果与弱视类型、程度、注视性质、屈光度高低、屈光类型以及治疗时年龄有密切关系;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可以提高治愈率,采用复方托吡卡胺散瞳验光与阿托品散瞳验光疗效相同。提倡上学时不遮盖,每周遮盖35 h,由家长和弱视儿童自主安排遮盖时间,从而提高了依从性和痊愈率。  相似文献   

20.
娄丽萍  王平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0):4791-4794
目的:研究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单纯屈光矫正后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国内最新弱视诊断标准,对确诊为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58例(116只眼)使用1%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点双眼,睫状肌麻痹后验光,按MPMVA原则根据患者年龄并结合患者眼位(隐斜)给予全矫或保留生理性的远视度数,散光足矫,然后随访追踪患者戴镜后3、6个月及1年时的视力。结果:屈光矫正3个月时视力达到同龄儿童视力参考值下限的有57只眼(49.1%),6个月时有84只眼(72.4%),1年时有102只眼(87.9%)。随访1年时视力平均提高(3.59±2.04)行,其中视力提高≥2行的弱视眼占90.5%(105只眼);100.0%(38只眼)中度远视患者、82.4%(28只眼)高度远视患者、83.3%(30只眼)远视散光患者以及75.0%(6只眼)混合散光患者达到同龄儿童视力参考值下限,50.0%(9只眼)≥8岁患者视力达1.0。结论:多数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仅通过单纯屈光矫正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准确的验光和正确的屈光矫正方法是提高这类弱视患者视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