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目的 比较0.5%、0.75%国产罗哌卡因和0.5%布比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和安全性,评价国产罗哌卡因进行臂丛阻滞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择ASA(美国麻醉学家学会)Ⅰ-Ⅱ级需行肌间沟臂丛阻滞的手指再造手术病人60例,随机双盲分为3组,每组20人,分别采用0.5%罗哌卡因30ml,0.75%罗哌卡因加ml和0.5%布比卡因各30ml,以针尖触及神经出现并传至拇指的触电样异感为注药标准。注药后测定起效时间、阻滞平面,判断上肢活动程度,详细记录术后创口疼痛时间、上肢运动恢复时间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 3组病人c,~T,阻滞起效时间,均〈5min(P〉0.05),注药20min后3组病人上肢均不能水平举动,3组病例的感觉阻滞时间无差异,0.75%罗哌卡因和0.5%布比卡因组运动阻滞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5%罗派卡因组运动阻滞时间明显短于另外2组(P〈0.05),3组病例麻醉优艮率均为100%(P〉0.05)。无局麻药毒性反应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0.5%和0.75%国产罗哌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和术后持续镇痛作用与0.5%布比卡因相似,0.5%罗哌卡因可用于肌肉松弛程度要求低的上肢手术麻醉,0.75%罗哌卡因适合任何上肢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借助神经刺激器定位肌间沟臂丛阻滞,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临床效果,寻找罗哌卡因的最适有效浓度。方法 选择拟行上肢手术患者120例,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随机分成四组,每组30例。A组采用0.25%罗哌卡因20ml;B组采用0.375%罗哌卡因20ml;C组采用0.5%罗哌卡因20ml;D组采用0.75%罗哌卡因20ml。观察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感觉阻滞范围、运动阻滞程度、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A组比较,B组、C组和D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缩短(P〈0.05或P〈0.01);与A组和B组比较,C组和D组镇痛持续时间明显延长(P〈0.05或P〈0.01);与A组比较,C组和D组阻滞成功率明显增加(P〈0.05);随着罗哌卡因浓度的增加,感觉阻滞范围和运动阻滞程度明显增加(P〈0.05或P〈0.01),但C组和D组两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 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肌间沟臂丛阻滞,0.5%罗哌卡因是臂丛神经阻滞的最适有效浓度。  相似文献   

3.
两种浓度罗哌卡因的麻醉效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君义 《现代医院》2008,8(9):50-51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剖宫产术的麻醉效能和母婴安全,以探索罗哌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剖宫产术的最佳浓度。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将46例足月单胎初产妇等分为二组:0,5%罗哌卡因组(A组),0.75%罗哌卡因组(B组)。观察项目包括基本指标(HR、BP、SpO。胎心音等)、N阻滞效能(感觉与运动N阻滞)、新生儿1min和5min阿氏(Apgar)评分。结果发现B组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明显长于A组(p〈0.01),对运动N阻滞强度也大于A纽(P〈0.05),未出现新生儿阿氏(Apgar)评分0~3分的情况,5min时全部达8分以上,二组间在新生儿阿氏(Apgar)评分方面无统计学意义,也未发现产妇有髓鞘损伤的相关症状体征。结论0、75%罗哌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剖宫产术时,其麻醉效能强于0.5%罗哌卡因,二者对母婴均具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定剖宫产术中应用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40例ASAⅠ~Ⅱ级的剖宫产患者,随机双盲分为R组(0.75%罗哌卡因13m1)和RS组(0.75%罗哌卡因13ml+舒芬太尼10μg),每组20例。观察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的最高平面、感觉阻滞达到最高平面的时间、感觉阻滞的作用时间、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不良反应及麻醉效果等。结果RS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的最高平面、感觉阻滞达到最高平面的时间、感觉阻滞的作用时间、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与R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麻醉效果RS组明显好于R组。结论术中应用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其感觉、运动阻滞时间均缩短,且作用时间延长,麻醉效果优于单纯应用罗哌卡因,适合于剖宫产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产科术后镇痛的镇痛效果、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Ⅱ级剖宫产产妇90例,随机分成三组,每组各30例,比较术后A组O.25%罗哌卡因+0.08mg/ml吗啡、B组0.225%3哌卡因+0.08mg/ml吗啡、C组0.20%罗哌卡因+0.08mg/ml吗啡,以2ml/h的速率持续硬膜外镇痛的镇痛效果、运动阻滞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B组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Bromage评分A组显著高于B、C组(P〈0.05)。三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0.25%哌卡因用于产科手术镇痛效果显著,但运动神经阻滞相对明显,产妇满意度不是最佳;而0.225%罗哌卡因和0.20%罗哌卡因用于产科术后镇痛均无明显的运动阻滞及不良反应,0.225%罗哌卡因比0.20%罗哌卡因术后镇痛效果更好,病人更满意舒适.所以0.225%罗哌卡因是产科术后镇痛最佳的浓度,更适用于产科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左旋布比卡因、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低位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各30例。Ⅰ组:采用0.5%左旋布比卡因;Ⅱ组:采用0.5%罗哌卡因;Ⅲ组:采用0.5%布比卡因。均行连续低位硬膜外麻醉。观察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平面上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程度及麻醉质量。结果Ⅰ、Ⅱ和Ⅲ组首次局麻药用量分别为(14.67±1.44)ml、(14.35±1.51)ml和(13.89±1.38)ml。Ⅱ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比Ⅲ组长(P〈O.05),Ⅱ组Bromage评分为1分的例数多于III组(P〈0.05)。与Ⅲ组比较,Ⅰ、Ⅱ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平面上界差异均无显著性。Ⅲ组SBP在感觉阻滞平面达上界及运动阻滞起效时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0.5%左旋布比卡因、罗哌卡因或布比卡因连续硬膜外麻醉均可产生良好的感觉和运动阻滞,三种药物药效学相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0.5%罗哌卡因应用于老年人脊麻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随机选择ASAⅡ~Ⅲ级患者68例,分为R组(0.5%罗哌卡因)和B组(0.5%布比卡因),每组34例,观察镇痛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最高痛觉阻滞平面、麻醉持续时间、最大运动阻滞程度、痛觉及运动恢复时间、阻滞完全病人比例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选用罗哌卡因后各病例均能迅速恢复运动,术始运动神经阻滞未大于BromageⅠ,但R组有2例因痛觉阻滞不全而改用其他麻醉。结论0.5%罗哌卡因脊麻用于老年病人可达到完善的镇痛效果,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1%利多卡因加0.2%地卡因为对照,评价小容量0.75%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手术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剖宫产病人30例,硬膜外麻醉时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I组,n=15)和利地组(Ⅱ组,n=15),观察感觉阻滞,术中疼痛(VAS评分),术中腹壁肌松,呼吸循环变化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I组术前和术中感觉阻滞达T6的人数明显多于Ⅱ组(P<0.05),达到最高麻醉平面的时间I组明显长于Ⅱ组(P<0.01),术中疼痛最高评分I组明显低于Ⅱ组(P<0.05),肌松质量I组和Ⅱ组无明显差别(P>0.05),低血压,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I组明显低于Ⅱ组(P<0.01),结论:小容量0.75%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手术硬膜外麻醉的镇痛效果优于常规利地合剂硬膜外麻醉且不良反应少,但起效较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到2013年4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适合硬膜外镇痛的653例肿瘤患者,患者术后采用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进行硬膜外自控镇痛,3ml/h,其中0.25%罗哌卡因组219例,0.2%罗哌卡因组216例,0.15%罗哌卡因组218例。采用Bromage评级评价运动阻滞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结果:0.15%罗哌卡因组在术后6、12、24及48h的VAS评分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0.25%罗哌卡因组Bromage评分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患者均无其他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采用0.2%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对肿瘤术后患者进行硬膜外自控镇痛,镇痛效果明确,无严重的运动阻滞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何盛石 《工企医刊》2014,(3):781-782
目的了解罗哌卡因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行下肢、下腹或会阴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最高阻滞平面与达到时间、血压、心率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慢,维持时间短、下肢运动阻滞程度较低(P〈0.05),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与并发症少(P〈0.05)。结论罗哌卡因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临床效果颇佳,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容量罗哌卡因与利多卡因混合液用于超声引导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60例择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分别应用0.3%罗哌卡因和1%利多卡因混合液20ml和30ml实施超声引导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阻滞完成后每隔5min测定臂丛各分支的感觉阻滞效果,30min后测定臂丛各分支的运动阻滞程度。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外科麻醉成功率、并发症及麻醉维持时间。结果A、B组的外科麻醉成功率[93.3%(28/30)比96.7%(29/30),P〉0.05]、感觉阻滞起效时间[10(5)min比5(5)min,P〉0.05]、运动阻滞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的麻醉维持时间比B组短(P〈0.05)。结论0.3%罗哌卡因与1%利多卡因混合液20ml及30ml用于超声引导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具有相似的麻醉成功率和起效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应用于硬膜外麻醉行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Ⅱ级行剖宫产术患者200例,随机分成s组(0.75%罗哌卡因+0.75ug/ml舒芬太尼)和R组(0.75%罗哌卡因),每组各100例,取L2-3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术,头向置管3cm,分次注入局麻药至麻醉阻滞平面T4-T6,术中监测血压、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达最高阻滞平面的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评价麻醉效果,观察不良反应及对新生儿的影响。结果与R组比较,S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4.5±1.2)min]及达最高阻滞平面的时间[(13±5)min]显著缩短(P〈0.05),感觉阻滞持续时间[(402±150)min]明显延长(P〈0.05);S组麻醉效果优于R组,恶心呕吐、胸闷和寒战的发生率均较R组低(P〈0.05)。两种麻醉对新生儿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应用于硬膜外麻醉行剖宫产术具有用量少、麻醉效果好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0.250%、0.375%、0.500%、0.750%的罗哌卡因在临床应用的效果,以期寻找罗哌卡因在肌间沟臂丛阻滞中的最佳用药浓度。方法120例随机分成四组:罗哌卡因0.250%、0.375%、0.500%、0.750%分别为Ⅰ、Ⅱ、Ⅲ、Ⅳ组各30例,罗哌卡因用量均为20ml。观察各组起效时间,维持时间,感觉阻滞效果,肌肉松弛阻滞效果,术中呼吸、血压、动态心电图等改变。结果在感觉阻滞效果上,Ⅰ组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罗哌卡因浓度≥0.375%产生感觉阻滞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肌肉松弛阻滞效果及维持时间方面比较:Ⅰ、Ⅱ组比较及Ⅲ、Ⅳ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Ⅰ、Ⅱ组与Ⅲ、Ⅳ组比较差异则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罗哌卡因在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中产生较好的肌肉松弛效果其浓度须≥0.500%,且Ⅲ、Ⅳ组维持时间与Ⅰ、Ⅱ组比较明显延长(P〈0.01)。起效时间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监护中,未发现心律失常及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罗哌卡因在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中是能较安全使用的局部麻醉药,有不能依靠提高浓度缩短麻醉起效时间的特性,其最佳使用浓度是0.375%-0.500%。低于0.375%的浓度影响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效果,超过0.500%浓度的罗哌卡因在臂丛阻滞麻醉中并无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海宽  徐凯 《现代保健》2008,(33):21-22
目的行肌间沟臂丛阻滞,观察3种浓度罗哌卡因的阻滞效果和不良反应,为临床寻找一种合适浓度配方。方法选择行上肢手术的成人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B、C组分别采用0.125%、0.375%和0.5%3种浓度罗哌卡因各30ml。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感觉神经阻滞时间、运动阻滞时间及阻滞程度、镇痛持续时间、不良反应。结果与A组比较,B组和C组感觉神经阻滞时间延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C组运动阻滞时间延长和镇痛持续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和C组运动阻滞程度明显增强(P〈0.05)。A组有3例术中有疼痛不适,需要用杜冷丁镇痛,B组发生1例霍纳氏综合征,C组发生3例霍纳氏综合征和2例呼吸困难,经面罩吸氧1h后缓解,未发生其它并发症。结论行肌间沟臂丛阻滞,3种浓度罗哌卡因均可满足手术的要求,但0.375%罗哌卡因更适合于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0.5%罗哌卡因用于高位硬膜外麻醉的安全性。方法:选择女性乳腺癌手术患者40例,分为两组:I组(罗哌卡因组),0.5%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Ⅱ组(布比卡因组),0.375%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观察麻醉前后呼吸、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两组麻醉后均可引起HR、RR、SP、DP、SPO2下降(P<0.01),Ⅱ且明显低于I组(P<0.05)。观察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0.5%罗哌卡因用于高位硬膜外麻醉,效果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观察0.75%罗哌卡因与2%利多卡因用于小儿手术麻醉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小儿下肢手术病人126例,随机分为两组,在氯胺酮基础麻醉下0.75%罗哌卡因用于小儿连续硬膜外麻醉(A组)或利多卡因小儿连续硬膜外麻醉(B组)。观察两组感觉及运动阻滞效果、生命体征变化、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发生情况以及小儿苏醒状况。结果A组术中麻醉效果满意.用药量明显减少,血压、心率和呼吸较接近麻醉前基础值且比较稳定。B组中麻醉用药量较多,血压、心率及呼吸率均较术前明显增加,且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结论0.75%罗哌卡因注射液用于小儿手术麻醉,安全有效、作用时间长,副作用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手术麻醉的疗效,研究适宜于LDH手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案。方法200例ASAⅠ-Ⅱ级择期LDH手术病人,分高浓度组(A组)50例,低浓度组(B组)150例,患者侧位L2-3针套针正位穿刺,腰麻注入罗哌卡因A组0.5%7,5mg、B组0.1%3.75mg,硬膜外腔注入罗哌卡因A组0.5%5~10mg、B组0.2% 10—20ml,术中酌情追加5—10ml。观察项目:麻醉效果、对循环呼吸的影响、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和副作用等。结果麻醉效果,优良率A组90%,B组99.3%;Bromage评分:术中A组2—3分,B组0-2分,术毕A组2~3分,B组0~1分,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BP、HR平稳,明显优于A组(P〈0.05);副作用B组少而轻,优于A组。结论0.1%罗哌卡因3.75mg腰麻与0.2%罗哌卡因硬膜外联合达到蛛网膜下腔脊神经根和硬膜外腔脊神经同时阻滞的效果,用量小,安全性高,止痛效果好,指令应答满意,对呼吸循环无抑制,既无痛又能动,显著优于高浓度用量的A组,是LHD手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用相同浓度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行肌问沟臂丛神经阻滞,以观察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对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以及术后镇痛时间。方法60例因上肢疾病需行手术治疗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R组0.5%罗哌卡因,L组0.5%左旋布比卡因,按0.4mL·kg~1体重注射局麻药,采用相同麻醉方法后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两纽无显著性差异;感觉阻滞消退时间R组显著长于L组;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消退时间R组显著短于L组;II级以上运动阻滞R组60%,L组80%。结论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都是安全的长效局麻药,两者具有各自的优点,针对不同的手术需要,可选择不同的麻醉药。左旋布比卡因可提供更为满意的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麻在剖宫产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剖宫产患者80例,按麻醉用药不同分2组,每组40例,两组均取右侧卧位于L3-4穿刺,穿刺成功后,罗哌卡因组(R组)蛛网膜下腔注入0.75%罗哌卡因2.0 ml+10%葡萄糖1.0 ml,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组(RS组)蛛网膜下腔注入0.75%罗哌卡因2.0 ml+10%葡萄糖0.9 ml+舒芬太尼5μg(0.1 ml).观察并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作用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作用时间;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发生情况;评价2组患者麻醉效果和肌松效果.结果 RS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及作用时间优于R组(P<0.05).两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作用时间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S组皮肤瘙痒明显多于R组(P<0.05).RS组麻醉效果评级为优的患者明显多于R组(P<0.05),两组肌松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舒芬太尼可以延长罗哌卡因腰麻的感觉阻滞作用时间,能增强麻醉效果,不影响其肌松效果,也不增加不良反应,较单纯罗哌卡因腰麻更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老年人下腹部以下部位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对其适宜剂量及安全性进行评估,并与布比卡因比较。方法 80例60~80岁患者,麻醉方法为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根据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药物配制剂的不同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R1组、R2组、R3组及B组,每组20例。蛛网膜下腔阻滞(用局麻药),R1组、R2组及R3组分别为罗哌卡因10、12和14mg,B组为布比卡因10mg。观察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最高阻滞平面、最大运动阻滞程度、运动恢复时间,并记录蛛网膜下腔阻滞前(T0)及阻滞后3min(T1)、5min(T2)、10min(T3)、15min(T4)及30min(T5)时点的收缩压(SBP)、HR、SpO2。结果 B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38±25)s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136±36)s较其他三组均短(P〈0.05),B组最大运动阻滞程度评分(2.35±0.31)分和运动恢复时间(3.1±0.6)h较其他三组均显著增高和延长(P〈0.01)。四组患者麻醉前后SBP及HR比较,R3组麻醉后15min时点SBP较麻醉前显著下降(P〈0.05),B组麻醉后5min及10min时点SBP较麻醉前显著下降(P〈0.05或〈0.01)。结论 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老年人下腹部以下部位手术的麻醉,配制重密度液时,使用12mg的剂量,可满足手术所需的麻醉效果,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