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 ,73岁 ,因尿频两年 ,无痛性血尿 2个月 ,加重 10天入院。B超和MRI显示 :膀胱内实质性占位病变。膀胱镜检 :膀胱左侧壁见一菜花状新生物 ,大约4cm× 4cm ,可见坏死、出血。行包块切除。术后标本行病理检验 ,免疫组化结果为CK (+)、DES(- )、S - 10 0 (部分阳性 )。病理诊断为膀胱癌肉瘤 (含移行细胞癌、鳞状细胞癌、软骨肉瘤及梭行细胞肉瘤成分 )。2 讨论  膀胱癌肉瘤是一种极为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 ,患者年龄跨度大 ,多见于老年人 ,平均年龄 6 2岁 ,只有 10 %的患者小于 5 0岁。由于临床表现与单一成分恶性膀…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 患者男,73岁,因尿频两年,无痛性血尿2个月,加重10天入院.B超和MRI显示:膀胱内实质性占位病变.膀胱镜检:膀胱左侧壁见一菜花状新生物,大约4cm×4cm,可见坏死、出血.行包块切除.术后标本行病理检验,免疫组化结果为CK(+)、DES(-)、S-100(部分阳性).病理诊断为膀胱癌肉瘤(含移行细胞癌、鳞状细胞癌、软骨肉瘤及梭行细胞肉瘤成分).  相似文献   

3.
膀胱癌肉瘤罕见,仅见个案报告,国内外报告迄今约为50例。现报告1例如下。男性,78岁。疼痛性全程血尿1个月,伴明显膀胱刺激症状,夜尿20余次。于1990年3月入院。检查轻度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肿大。肝肾功能正常,胸片无异常。排泄性尿路造影示右肾显影正常;左肾盂积水,肿瘤位于膀胱左侧壁6×7cm累及输尿管口处。B超示膀胱左后壁可见6.2×7.2cm强回声反射区,边界清,已累及肌层。因患者家属拒绝做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遂行膀胱部分切除。术中见膀胱左侧壁菜花状肿瘤约7×6×6cm,有一广基蒂,已侵及膀胱颈部。病理报告为膀胱癌肉瘤(由移行上皮细胞癌与横纹肌肉瘤混合组成)。免疫组化检查:癌细胞角蛋白和上皮膜抗原阳性。肉瘤成分则为阴性,网  相似文献   

4.
 1 病例报告例 1:男 ,5 2岁。于 1992年 5月因剧烈腹痛伴腹泻 1天。在外院行小肠部分切除术 ,术后病理诊断为小肠平滑肌肉瘤。术后 3个月 ,发现右上腹包块。经 B超、CT检查诊断为肝占位性病变。于1992年 9月剖腹检查 ,术中见右半肝有19× 2 0× 14cm肿物 ,并累及 段 ,冰冻切片为平滑肌肉瘤肝转移。仅作肿瘤微波固化、肝动脉置泵化疗配合免疫治疗 ,4年 1个月后死于肺转移。例 2 :男 ,6 0岁。 1996年 6月因腹部肿块伴腹痛剖腹探查作了小肠部分切除术 ,病理诊断小肠平滑肌肉瘤。术后 6个月因右上腹部隐痛 ,B超、CT示肝内占位性病变。于 1997年 1月剖腹见肿瘤位于肝 段 ,3× 4× 4cm大小 ,作肝段次全切除 ,术后病理诊断平滑肌肉瘤肝转移。术后补充化疗和免疫治疗 ,至今仍存活。例 2 :男 ,5 0岁。因腹部胀痛不适 2个月 ,伴柏油样便于 1996年 2月行剖腹手术。术中见回肠末端 6× 4× 3cm大小肿块 ,行回肠部分切除 ,病理诊断回肠平滑肌肉瘤。术后 4个月查体发现肝占位性病变 ,于 1996年 6月剖腹见右半肝有5个大小不等的肿物。行 、 段切除。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51岁。10余年前出现颜面及下肢浮肿,尿检有脓细胞、红细胞、蛋白,5个月前出现尿频,一夜最多达20余次,体检左耻上可扪及10×8cm质硬肿物,表面高低不平,活动差、无触痛。尿检脓细胞++,红细胞+、蛋白++。膀胱镜检见膀胱左侧壁隆突,粘膜尚正常,左侧输尿管口未窥见。膀胱内未见肿瘤。静脉尿路造影示左肾盂肾盏及输尿管  相似文献   

6.
多灶性脂肪肉瘤临床上少见,淋巴道转移也不常遇,本科诊治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46岁,住院号35686;系左腘窝脂肪肉瘤术后2年,再现肿块2个月于1983年4月22日入院。本院病理会诊为分化不良型脂肪肉瘤。检查:左腘窝切疤内侧可及4.5×4.5cm肿块。术前先行~(60)CO放疗5500CGY,肿块缩小一半,于93年6月8日行肿瘤切切术,术中见肿块仍有21.5×3cm。术后病理:粘液型脂肪肉瘤伴出血放射性退变。术后复查一直良好。直至术后2年4个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一例首发膀胱癌,并有原发甲状腺及前列腺癌的三重癌。患者为67岁男性,1976年1月经膀胱镜检查见膀胱左侧壁有拇指及小指大小肿瘤二个,组织字诊断为乳头状移行上皮癌。行经尿道切除肿瘤,细胞分化Ⅱ级;属B_1期。术后4个月经膀胱镜检查无复发。  相似文献   

8.
膀胱横纹肌肉瘤较为罕见,我院1984年至1990年间遇到3例,报告如下:例1,女,1岁,因下腹部摔伤后出理血尿1月伴排困维3天入院.体检耻骨上可触及5cm×46cm包块,B超膀胱内有一35mm×46mm光反射,内部回声不均,CT示膀胱内占位性病变,诊断:膀胱外伤、血块填塞.全麻下行膀胱探查术,术中见三角区、右侧壁肿瘤与骨盆固定,行姑息性肿瘤切除、膀胱造瘘术,病理诊断:膀胱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家属拒行化疗,术后6个月死亡  相似文献   

9.
1 病例介绍病例 1,患者 ,女性 ,2 5岁 ,因无痛性肉眼血尿 2周入院。B超膀胱左侧壁实性占位性病灶 ,大小 3.4cm× 2 .0 cm×2 .2 cm,突向膀胱内 ,边界不清。 CT示膀胱左侧壁实性肿块 ,浸润性生长。膀胱镜检发现肿瘤位于左侧 ,突向膀胱腔 ,表面糜烂 ,基底宽 ,活检诊断为膀胱黏液  相似文献   

10.
我院 1997年 7月~ 1999年 12月对 2例膀胱癌患者行全膀胱切除术并应用改良脐部造口阑尾输出道 ,盲升结肠可控性膀胱术 ,手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2例患者均为男性 ,5 2岁 ,48岁各 1例。病程 2~ 15个月。膀胱镜检查 :1例病变位于膀胱颈 6~ 12点 ,三角区及左侧壁 ,约 6× 6× 6cm ,菜花状 ,广基。另 1例病变位于膀胱底部偏右及三角区 ,约 7× 6× 5cm ,菜花状 ,广基。病理均为移行细胞癌。手术方法 :根治性全膀胱切除 ,盆腔淋巴结清扫。取盲升结肠 30cm并附末段回肠 10cm。近段回肠与横结肠吻合恢复肠道连续性。 0 .0 …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66岁,1983年5月因左乳内侧无痛肿块直径约2 cm,行局部手术切除、未作病检。1990年5月局部肿块复发,再次手术切除。病理报告为左乳纤维肉瘤。术后未行任何治疗。同年12月,手术局部坠痛,左乳晕旁原切口处触及3×4×4 cm大小肿物,质硬、活动,边界清楚、表面光滑、轻压痛,腋下淋巴结未及。1991年1月9日行左乳切除术,病理检查为纤维肉瘤,术后2个月行放射治疗。讨论乳腺肉瘤非常罕见,占所有乳腺恶性肿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60岁。因间断血尿3年余,左侧腰痛、发热1个月余入院。患者于1998年3月无明显诱因出现无痛性血尿,在当地医院行膀胱镜诊为膀胱癌,于1998年5月23日行膀胱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资料丢失不详)。术后予膀胱注入白介素、卡介苗等药物治疗,于1998~1999年每隔3个月复查膀胱镜,共发现5次“膀胱肿瘤复发”,每次均行膀胱肿瘤电切刀切除术(具体术式及手术情况不详)。2000年8月在当地医院行腹部CT检查及肾盂造影示“左肾占位性病变”,行左肾切除术。入院查体:BP 17/10 kPa,右颈部可扪及1cm×0.5cm大小的淋巴结,质硬,活动,无压痛。双肺呼吸  相似文献   

13.
恶性肿瘤转移到腋下淋巴结多数来自于同侧上肢、胸壁、乳腺或肺部恶性肿痛。本文报道结肠癌转移至右腋下淋巴结一例。患者,女,39岁。进食后腹部饱胀、呕吐两个月而诊断为肠梗阻于1983年3月1日入院。入院后在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术中见横结肠距离脾曲约10cm处有约10×7×5cm肿块质硬、固定,周围淋巴结及肠系膜根部淋巴结肿大,肿块近端结肠及回肠扩张,腹内有淡黄色腹水约500ml。因无法切除肿瘤,行肿瘤部分活检送病理检查,回肠乙状结肠侧一侧吻合术。术后病理诊断:横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 ,6 0岁。因排尿不畅 5年 ,加重伴无痛性全程血尿 1个月入院。体检 :膀胱区轻度压痛 ,前列腺 5cm× 4cm ,质韧 ,结节状 ,余器官无异常发现。多功能超声检查 :膀胱左侧壁 4.6cm× 3.6cm× 4.0cm包块。前列腺 5 .7cm×3.2cm× 4.8cm。膀胱镜检查 :膀胱左侧壁有一 4.5cm× 3.2cm× 2 .5cm大小菜花状肿块。核医学检查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 17.6ng/ml(正常参考值 <4.0ng/ml)。临床诊断为 :膀胱肿瘤 ;前列腺结节性增生症。行膀胱全切术及前列腺切除术。术中见膀胱整个左侧壁及三角区均被肿瘤侵犯 ,瘤…  相似文献   

15.
1970年Enzinger根据62例患者的自然病史、临床病理相互联系和文献复习,提出一类新的软组织恶性肿瘤,命名为上皮样肉瘤。至今又有大约80新病例报导。目前对此肉瘤的组织起源意见不一,作者从603例软组织肉瘤登记档案中收集四例诊断为上皮样肉瘤,着重组织起源的观察。患者年龄自8至21岁,部位均在四肢,分别为左足跟、右手鱼际、左腿、左肘关节部,大小从1×1到3×3 cm,治疗起初均是局部切除,2例因局部复发而截肢,发现肿瘤至手术相隔5个月至4年不等。术后随访2年到4年,患者均健存。肿瘤大体呈多结节、疤痕样或瘤块,位于皮肤、  相似文献   

16.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81岁。因间歇性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11个月入院。尿色鲜红,无血块,无脓尿,无发热,无排尿困难及不适。10年前行前列腺切除术。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108g/L,WBC6.3×10~9/L;尿常规:RBC+~+++,尿脱落细胞检查三次阴性。膀胱镜检:右侧壁有一憩室,内有新生物,憩室口约1cm×1cm。B超:膀胱右后壁4.1cm×2.6cm较低回声区,呈憩室状,其内可见不均匀较强回声光斑、亮点。从憩室口凸向膀胱腔。CT:膀胱右后壁实质性肿物向外凸出生长,轮廓尚清楚,密度均匀。膀胱造影:膀胱憩室大小5.2cm×3.2cm,无充盈缺损。1991年9月28日手术,术中见膀胱右后下壁距右侧输尿管口2cm处有憩室,其内有一菜花样肿瘤组织,基底部位于憩室内,向膀胱内生长,肿瘤未穿透膀胱壁及浸润周围组织。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切口Ⅰ期愈合。病理报告:膀胱移行细胞癌,Ⅲ级。  相似文献   

17.
阴道肉瘤极罕见,1988年以来我院收治2例,报告如下:例1.42岁,因阴道少量出血10天余,妇检:见阴道左壁上1/2处有一2.5×2×1.5cm大小的菜花状肿瘤,触之出血,于1989年6月2日在当地医院行局部肿瘤切除术,病理报告为左侧阴道壁恶性中胚叶混合瘤,收入我院。妇检:阴道左侧壁中段可触及一2×1.5×1cm的硬结,表面呈息肉样增殖,于1989年8月4日至1989年9月28日行~(60)Co外照射,全盆照射3000 CGy,四野间隔照射2500CGy,腔内后装照射:A点:3300CGy,阴道~(60)Co模TD:2400CGy,出院时阴道硬结消  相似文献   

18.
大网膜巨大平滑肌肉瘤较为罕见。我科曾收治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报告如下。例1,女,58岁。因左腹痛性包块3天入院。体检:左腹明显膨隆,全腹有压痛,左腹有肌紧张及反跳痛。左侧腹部靠脐可扪及一约10×15 cm大小包块,边界清楚、质硬、触痛、有较小活动度。B 超示腹腔内巨大囊性包块,来源可能为卵巢及肠系膜。剖腹探查见胃结肠韧带及大网膜上有数个大小不等的圆形包块,质中硬,有完整包膜,最大者15×10×7 cm,包块内有暗红色血凝块。肝有转移灶.行大网膜及肿块切除。术后切口一期愈合。病理诊断:平滑肌肉瘤。术后4月因腹腔广泛转移死亡。例2,男,50岁。因右中上腹无痛性包块入院。2年  相似文献   

19.
多灶性脂肪肉瘤伴淋巴道转移临床上少见,本科诊治一例,报告如下:患者,男,46岁。左腘窝脂肪肉瘤术后2年,瘢痕处再现4.5×4.5cm肿块2月,于1983年4月22日入院。先行术前放疗~(60)Co55GY,肿块缩小1/2。同年6月8日行肿块切除术,病理为粘液型脂肪肉瘤件放射性退变。1986年10月(术后2年4个月)出现腹块伴腰酸,同年12月5日再次入院。检查扪及左上腹11×10cm质硬肿块,原主腘窝处无特殊。再行术前放疗~(60)Co27GY,肿块缩  相似文献   

20.
膀胱癌术后再发输尿管癌罕见,我们收治1例。男,71岁。1981年8月出现无痛性血尿,11月初膀胱镜检,发现左输尿管口附近,及膀胱颈部多发菜花状肿瘤。排泄性尿路造影:肾盂、肾盏、输尿管未见充盈缺损,膀胱充盈密度不均,提示膀胱肿瘤。11月25日外院行膀胱部分切除及肿瘤电灼术。病理报告:膀胱移行细胞癌Ⅱ级、浸润肌层。第一次术后10个月,又出现无痛性血尿。1983年3月作膀胱镜检,发现膀胱顶部,左输尿管口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